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不同加固方式的弯曲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钢筋混凝土设计的解析计算法来计算此种复合结构,理论与试验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并且,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了碳纤维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验钢筋混凝土拱桥成桥状态的受力性能,针对桥型结构特点制定荷载试验方案进行现场加载试验,取得荷载试验各工况应变、位移理论控制值及进行理论模态分析,与荷载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深层探讨主桥整体静力行为及动力特性,方便对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进行准确评价。本文结合理论计算、现场实测及相应规范系统阐述了控制计算方法与评价内容,为同类型桥梁成桥荷载试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钢丝网加固技术采用湿法施工,存在承载力小、加固效果差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与加固技术。分析混凝土受力特征,分解混凝土结构层次,由此构建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混凝土结构施工流程,计算混凝土承载力及钢筋应力,为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流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加固稳定性鉴定,完成混凝土结构加固稳定性的识别鉴定。由实验结果可知,该技术最大承载力提高幅度为27.95%,具有良好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裂缝宽度在计算和测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黏结滑移理论的斜裂缝宽度计算方法。针对实际在役构件所受荷载不能确定和裂缝宽度无法准确计算的局限,提出分别根据弯曲变形量和剪切变形量计算钢筋混凝土柱的横向裂缝和斜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在此基础上,考虑地震下钢筋混凝土柱受压弯剪共同作用的真实状态,建立位移与裂缝宽度的理论关系,提出根据水平总位移计算最大裂缝宽度的方法和流程。试验分析表明,在压弯剪复合受力状态下,根据所提方法计算钢筋混凝土柱的最大裂缝宽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反映裂缝宽度随位移增长的动态演变过程,且可根据横向裂缝以及斜裂缝的数值比例判断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对受损及有缺陷的机械工业钢筋混凝土厂房构件,必须进行永久性的加固和提高承载力的补强,总结了加固补强过程中的结构计算方法和施工措施,此法亦可用于民用建筑.  相似文献   

6.
已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的重要问题,包括体外束极限应力增量的计算、体外预应力次内力的分析计算以及体外预应力损失的计算.以锡澄高速公路江阴高架桥跨东横河东幅桥加固工程为研究背景,对体外束极限应力增量的计算理论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已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体外预应力进行加固计算中,就体外束的极限应力计算,经过数值比较分析并与试验梁实测值对比,建议采用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GFRP筋增强混凝土梁的方法,提高了混凝土梁的刚度和挠度,有限元软件建模和对比分析表明,GFRP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挠度降低了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自重;所采取的玻璃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技术比传统的加固技术效果要好,GFRP-混凝土复合材料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该研究对混凝土梁的改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磨削弧区的粒子进行概率统计分析,在对单颗磨粒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磨削力理论计算模型。通过试验研究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较为吻合,该计算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磨削力。  相似文献   

9.
螺旋弹簧疲劳可靠性诸近似计算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的几种螺旋弹簧疲劳可靠性计算模型进行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螺旋弹簧疲劳累积损伤的可靠性预测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好。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混杂FRP布加固混凝土梁是一项新的加固技术,对该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加固后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三分点加载全过程及破坏形态,对比分析了加固混凝土梁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变形、裂缝分布及扩展情况,研究了有效预应力、混杂纤维配比对加固混凝土粱抗弯性能的影响。基于分层单元理论建立了加固混凝土梁的计算模型,并对典型加载的混凝土裂缝分布及扩展进行了模拟,实现了裂缝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轴流式局部通风机气动声源特性,从消声器的设计要求出发,研制一种玻璃钢材料制作的双层微穿孔板消声器,经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消声性能,而且对局扇的气动特性的影响也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光杠杆原理的纳米级微位移测量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基于光杠杆原理的光学微位移测量系统。该系统的理论分辨力为4nm,实验测得系统分辨力小于10nm。经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灵敏度及重复性好,结构简单,便于构成微电子机械系统——M EM S(m icro electrom echan ical system s),实现系统微型化及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continuum theory and moving law of particles, a model is presented to obtain gradient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in centrifugal accelerating field, by which the particle distribution in gradient composite material can be predicted. The simulation shows with increases in rotating time, four regions gradually appear from the internal periphery to the external one, they are free region, transition region, steady region and surface reinforced region, and the latest three regions are defined as a rich region. Finally, the steady region disappears, and the rich region only includes transition region and surface reinforced region. The influences of centrifugal acceleration coefficient G, primary volume fraction 0, pouring temperature θP and dens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rticle and the metal matrix on particles gradient distribution a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gree with experiment ones. Both of analysis and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increase in G a  相似文献   

14.
An approximate stress analysis of a composite material, power law creep material (matrix) reinforced by an elastic short fibre is performed by modifying the Cox model, elastic monofibre in a unit cell of an elastic matrix.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is performed by using aluminium (6061)-SiC (whisker aspect ratio of 10). The result obtained by using the analysis is compared with that obtained by experiments performed by a previous investigator. The result shows that composite stress obtained by the analysis is compatible with that obtained by the experiment in order of magnitude, while stress exponent obtained by the experiment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btained by the analysis. A correction factor relating analytical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found and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factor associated with the actual deformation process is discussed. In addition to this analysis, a rigid fibre in power law creep material (matrix) is analysed. The fibre stress distribution obtained by the analysis is compatible with that obtained by the previous investigator.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一种小型机械手,用于装配搬运等任务.以串连机器人学理论为基础,设计了4自由度机械手,分析各关节的运动方式后,设计出传动方式.最后,进行抓取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机械手结构简单可靠,能较好满足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列车空调配套通风机作用的分析,结合我国铁路部门对该风机的检修现状,提出了开发智能化列车空调配套通风机综合性能试验台的必要性,并就该试验台的设计原理和具体软硬件的实现了作了深入讨论。试验结果证明,该试验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满足使用单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根据动态电压恢复器(DVR)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提出了基于迭代控制的前馈控制方法.经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可在稳态下较好的补偿谐波电压,提高了DVR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动力学和电磁学方法建立了磁悬浮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刚度阻尼与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自校正PID结构针对磁悬浮平台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并在磁悬浮平台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证实这种控制器具有完全的鲁棒性,良好的参数适应性,同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纵弯式压电微电机自然频率的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纵弯式压电微电机自然频率和固有振型。相应的实验表明,利用该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玻璃纤维增强摩擦材料冲击压缩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玻璃纤维增强摩擦材料的冲击压缩性能,并与铁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增强摩擦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缩和抗冲击性,磨损率较低;且前者的压缩强度比后者高2.75倍.冲击韧性高2.1倍。微观分析发现:压缩后纤维增强材料内部结构比较稳定,断面平整;铁基材料硬质颗粒明显突起.断面凹凸明显。冲击后纤维增强材料内部出现撕裂、抽拉痕迹;铁基材料发生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