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aspases与细胞凋亡(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aspase是一组天门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在凋亡信号作用下发生逐级水解活化,最后解细胞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使细胞分解引起凋亡,做Caspases的活化是导致凋亡的中心环节。本文阐述了Caspase家族的一般特性及其在凋亡的作用,Caspaes与凋门控基因蛋白的相互关系及Caspses在凋亡相关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若干种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及其作用和研究这一课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的调控是细胞生理死亡和肿瘤等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分别对线虫和哺乳类动物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阐述了bcl 2基因家族、c myc基因、p5 3基因、白细胞介素Ⅰβ转化酶基因家族、Fas/FasL基因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病毒感染细胞后通过其自身基因的表达或激活宿主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启动或抑制细胞凋亡.研究病毒与细胞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内形成了一系列调节机制,用以对细胞的分裂、分化、以及细胞的存亡进行精细的调节和严密的控制。在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组织中,存在着有丝分裂产生细胞的计划性死亡丧失细胞之间的微妙平衡,使体内各种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处于相对恒定的状态。细胞凋亡(Apoptosis),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是细胞接收某种信号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后一种主动的,由一些凋亡相关基因相互作用的细胞消亡过程。发生凋亡的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细胞骨架解体,细胞膜出现发泡现象,形成膜包裹的凋亡小体。DNA双链在染色体间隔处逐渐断裂,形成一系列长度不同的梯度片断。  相似文献   

6.
细胞凋亡与肿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与许多疾病特别是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许多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对细胞凋亡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有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主要论述了细胞凋亡的特征、细胞凋亡的调控因子及其调控机理,简要说明了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遵循自身程序,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现在,许多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已经建立,还发现了许多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并基本阐明了凋亡信号的转导途径。但这些成果多来自对动物的研究。本实验旨在培养愈伤组织,利用紫外线(UV)和过氧化氢(H2O2)诱导愈伤组织的细胞凋亡,通过苯酚品红染色观察,对植物愈伤组织细胞在凋亡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主要是细胞核的形态变化)进行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植物愈伤组织细胞凋亡的初期,染色质断裂、聚缩,并趋向贴附于核膜;中期,细胞核膨大、破裂;晚期,出现凋亡小体。另外,UV对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比H2O2更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介了有关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的基因与蛋白结构,信号传导途径以及它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讨论了它在免疫学上的功能以及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种自杀性细胞死亡,乃多细胞高等生物去除有害及多余细胞之途径,为生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及功能维持所必需。本文阐述了BCL—2基因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广西仙湖实验动物养殖场三代猕猴病毒感染八年来的监控结果,猴B病毒、巨细胞病毒由亲代100%的感染率到子一代和子二代变为阴性。猴痘病毒、麻疹病毒、爱滋病毒、反转录D型病毒、T淋巴细胞趋向病毒I型、V型、甲、乙肝病毒感染保持阴性。对养殖管理系统的工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3种白斑综合征病毒膜蛋白(VP39、VP124和VP187)各自特异性抗血清用于体外中和试验,研究它们是否参与病毒的感染,进一步用定量PCR检测中和试验中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WSSV的感染能够被抗VP124抗体中和,VP124在病毒的感染中有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王俊伶(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厦门361021)中图法分类号TP3091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及其发展计算机病毒是以磁盘、磁带或网络等作为媒介传播扩散,能“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它具有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的特点。计算机病毒程序大多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昆明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室外猴场食蟹猴和恒河猴群B病毒(猴疱疹病毒Ⅰ型)的抗体情况,以了解B病毒在母猴和幼猴之间的传播.方法对繁殖年龄的雌性和雄性猴血清B病毒抗体进行检测,按照血清抗体B病毒阳性和阴性分开饲养,建立繁殖群.对出生1岁以上的幼猴进行血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检测的137份B病毒阴性群自繁幼猴血清中,没有B病毒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0%;检测的426份B病毒阳性群自繁幼猴血清中,有27份B病毒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6.3%.  相似文献   

15.
树鼩对人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验证树Qu对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易感性,用含HBV的人血清接种给10只成年树Qu(雌雄各半)。然后每周抽血1次,每只动物共抽血11次。用不同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检测接种后的动物血清感染指标。实验观察至13周,结果分别有9只和8只动物出现HBsAg阳性,持续最短1周,最长7周。用PCR检测,结果有1只动物连续4周在血清中检测出HBV DNA。表明树Qu能感染人HBV,但实验有待改进以延长感染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是基因调控的主动过程。许多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参与细胞凋亡过程。本文综述了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主细胞凋亡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类具反馈控制的病毒感染模型的稳定性与周期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类具有反馈控制的病毒感染动力学模型.利用常微分方程定性与稳定性方法,通过分析特征方程,讨论了该模型各个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证明了未感染平衡点和反馈控制病毒感染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最后,利用重合度理论中的延拓定理,给出了保证其周期系统存在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细胞凋亡与肿瘤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一种生理机制,是由基因编码的控制细胞主动参与“自杀”的过程.细胞凋亡与肿瘤密切相关,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新思路.本文主要阐述细胞凋亡及生理生化特征和肿瘤的形成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迅速扩大,网络成为病毒传播的主要手段,网络病毒随之产生。与传统的基于主机的病毒相比,网络病毒有更强的繁殖能力,传播能力和破坏能力。防范网络病毒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病毒传染模型和网络病毒检测方法。文中分析了病毒传播机制后,提出一种新颖的网络病毒的检测方法———基于诱骗的中心控制病毒防卫模型。在该模型中利用监测器检测网络是否发生异常,利用诱骗技术来捕获病毒的样本并把该样本提交给管理中心进行处理,并研制出相应的疫苗发放给组织内的所有主机,达到防护的目的。最后给出了一旦检测器发生错误判断后病毒在该检测模型中的传染模型。  相似文献   

20.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interest in modeling virus propagation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group-based infection mechanism of computer viruse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and the selection of infection function in virus propagation modeling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oint-to-group (P2G) infection mode to describe virus propagation in networks with information sharing groups. Simulations compare the constant infection and I-type infection functions with the new E-type infection function in the small-world-network environm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type infection function shows superior performances to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I-type infection function in modeling the P2G virus infection mechanism and the I-type infection function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in modeling the random infec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