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考虑了热电学模型中的热量散失现象,这一模型被称为欧姆热问题.在该模型中,两个导体被串联在一个两端具有恒定电势差的闭合电路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产生热量.而这两个导体的电阻率均依赖于导体的温度.在该问题的数学描述中,两个导体温度的模型是一个齐次狄利克雷边界条件下的半线性的非局部抛物方程组.  相似文献   

2.
导体温度是影响运行电缆使用寿命和材料利用率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反映电缆运行状态的参数.由于技术上尚难以实现对运行电缆导体温度的直接测量,因此有必要进行导体温度计算.文中以电流和外皮温度作为模型输入,以导体温度作为模型输出,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电缆暂态导体温度的数学模型;为提高该模型计算的精度,避免盲目选取训练参数,引入粒子群算法对其惩罚因子C和核参数γ进行寻优.仿真与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PSO-SVM模型)可以用于电缆暂态导体温度计算,且计算误差小于热路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导体电荷分布的面模型和模型,给出计算带电导体所受电场力的一般公式,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推导了有限厚度无限大均匀平板导体中的涡流场并矢格林函数 ,它是求解涡流检测问题构造积分方程法的核心 .由于考虑了导体厚度 ,所得结果较以前无限厚导体的模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  相似文献   

5.
主要对MEG正问题进行讨论.即在非均匀的有界导体模型下建立求解脑外磁场B珗的计算公式,并以离散的偶极子源模型来近似电流源,进一步考察球对称导体下磁场的简便计算.  相似文献   

6.
自由空间中两个带电导体接触瞬间,即可实现电荷的重新分配.由于导体合二为一,构成了形状复杂的单一导体,带来了电荷分配计算的困难.采用数值模拟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其中一个典型的模型是不同尺寸的接触导体球对.采用优化离散表面点电荷体系位形的方法实现总能量最小化,求得了导体球对电荷分配与其尺寸之间的数值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Rice和Roth的自由离子模型和Flynn的离子极化子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骨架离子周期势场中薛定谔方程的布洛赫解,提出与半导体的能带模型相类似的离子能带模型,来解释离子晶体与固体电解质的区别,固体电解质的相变,本征快离子导体和缺陷型快离子导体的区别,电子—离子混合导体中离子电导与电子电导的关系以及同一种组成的快离子导体在晶态和非晶态电学性质的差别。强电解质溶液的理论可以从离子能带模型进行解释,并可从这种解释出发,寻找合适的定向偶极子来提高室温下的离子晶体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8.
张涛 《中国科学(G辑)》2007,37(2):137-145
研究了光磁场的电磁感应对介质的作用, 建立了电子云导体模型: 介质中一个电子的电子云可以看作一个微小导体, 光变化磁场的电磁感应导致光与电子云导体之间能量交换. 光在介质中速度减慢起因于这种能量交换. 应用电子云导体模型和能量守恒原理, 导出介质折射率表达式, 并用表达式计算了几种介质的折射率,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很好. 用此观点解释了折射率的各向异性, 以及静电场或静磁场对介质折射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属与PTC半导体陶瓷之间的欧姆接触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金属与PTC半导体瓷之间的欧姆接触模型,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个模型是正确的.并研究了金属电极与PTC半导体瓷形成欧姆接触的方法,满足了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接头载流量的准确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ANSYS的高压交流电缆接头载流量确定方法.该方法以绝缘长期耐受温度为限制条件,利用接头轴向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载流量.仿真结果表明,当对流散热环境和负荷都相同时,相同导体截面的电缆接头导体温度高于电缆本体的导体温度,接头的载流能力低于同导体截面电缆的载流能力.为验证仿真模型精度,设计了接头载流量实验平台,对不同负荷下110 k V电缆接头稳态温度分布进行了实测.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当接头导体温度超过绝缘长期耐受温度时,应用接头轴向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压接管处导体温度的误差不超过1.0%,仿真计算的准确度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最后,采用二分法算得110 k V 630 mm~2电缆接头载流量为1220A,比相同导体截面电缆本体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载流量减少了17.79%.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接头轴向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载流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导体面电荷分布与表面典率半径的关系罗长薰,梁斌(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系,西安710062;西北电业职工大学,西安710054;第一作者,男,65岁,教授)在静电学中,孤立导体表面电荷分布与其表面曲率半径有关.通常研究孤立导体面电荷分布与表面曲率半径的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Kronecker-Weber 定理,利用素数在Abel 数域中的分歧指数明确地给出了Abel 数域的导子计算公式. 特别地,二次数域的导子公式可以容易地从该公式推导出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给出了模n的Dirichlet特征的导子和最小正周期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导子为m的模n的Dirichlet特征的个数公式以及最小正周期为m的模n的Dirichlet特征的个数公式.  相似文献   

14.
用虚位移法计算静电力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导体的情况;另一种为为介质的情况.给出了用虚位移法计算静电场中电介质受力与用虚位移法计算静电场中导体受力的关系,从而说明了静电场中电介质受力的本质,阐明了静电场中电介质受力的计算可直接应用静电场中导体受力公式的原因,给出了计算介质受力时可以运用计算导体受力公式的条件,并给出了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使电介质受力的计算变得明白、易懂.  相似文献   

15.
介质表面辐射压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介质表面电磁压强的一般公式,讨论了在导体表面和绝缘介质表面的辐射压强,表明导体表面承受辐射压力,而绝缘介质表面承受辐射张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导体在静电场中具有的特性,推导出静电计箔叶张角和电势之间关系的近似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以及探讨了这个公式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带电导体表面的电荷分布。从电荷分布的微观解释和导体表面的特性出发,对带电导体表面电荷及分布做出了定性分析,并估算出任何带电体的带电层厚度均不超过一个原子的线度。根据带电导体与电介质的特性,给出了带电导体表面电荷与表面外电场间的定量关系式,并进行了详细地计算讨论。进而得出,无论是怎样的带电体,都至少有2个带电表面,不存在理论分析中二维度的纯数学带电面。现实中的任意带电体,仅有宏观意义上的均匀带电表面,而微观上是不存在均匀性的。  相似文献   

18.
孤立带电导体凹凸形尖端表面电荷与电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荷分布的微观解释和导体表面电场的特性出发,对孤立带电导体凹凸形尖端处表面电荷与电场分布进行了定性分析;根据此带电导体的等势面与电力线正交的特性,给出了此带电导体尖端处的表面电荷与表面电场间的定量关系式,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考虑相邻档及绝缘子对输电导线找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精确求解导线在静力载荷下的形状,首先找出考虑相邻档导线及绝缘子对导线端部约束影响的数学模型,并用悬链线法推导了覆冰导线在静力载荷作用下的悬垂函数及弧垂公式,然后用传统数学模型推导的悬垂函数和笔者推导的悬垂函数分别计算同一条覆冰导线在静力载荷下的形状.通过两种悬垂函数计算结果的对比,得出了笔者提出的数学模型优越于传统数学模型.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找形分析法对笔者提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找形计算,通过与笔者提出的悬垂函数计算结果对比,得出了简便的有限元法也能够精确计算导线在静力载荷作用下的形状.最后用有限元法计算并分析了不均匀覆冰载荷对导线找形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李善金  牛俊友  杨赕 《河南科学》2012,30(4):481-483
相间间隔棒将各导线机械地连接起来,使各导线的运动相互制约,以达到抑制舞动的目的.线路在加装了相间间隔棒后,将会增加导线的弧垂和张力,也使导线张力和弧垂计算公式有所不同.考虑相间间隔棒的自重及覆冰后重量为附加荷载,本文探讨分析线路加装相间间隔棒后导线弧垂的增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