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丁酯(IPBC)是一种有机溶剂型广谱杀菌剂,水溶性差,其在高温或紫外光照下易分解,因此对IPBC制剂进行改进并提高其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IPBC为囊芯,乙基纤维素为囊壁,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IPBC微胶囊木材防霉剂。激光散射粒度仪检测结果显示,IPBC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在30~172 nm,微胶囊的平均粒径(D_(50))为58 nm;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显示,质量百分数0.15%的IPBC微胶囊的包覆率为71.57%,载药量为25.85%。分别用质量分数为0.15%和0.3%的IPBC微胶囊溶液处理橡胶木试件,检测其对可可球二孢及哈茨木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2种浓度的微胶囊对哈茨木霉霉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与质量分数为0.3%的IPBC微胶囊溶液相比,0.15%的IPBC微胶囊溶液对可可球二孢的抑菌效果较低。本研究为橡胶木新型防霉剂的开发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2.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专利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复配对象、申请量年代分布、申请区域分布、申请人分布等对国内外包含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相关的复配专利进行检索分析,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焦点和方向,并提出了国内相关领域机构或企业的研究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25-126
采用半静态水鱼类毒性测试法,分别研究了3种典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院95%吡唑醚菌酯原药、93%嘧菌酯原药、97%啶氧菌酯原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 h)值分别为6.35伊10-2、0.393、0.212 mg a.i./L;根据叶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曳(GB/T 31270.12-2014)中提出的农药毒性划分标准,95%吡唑醚菌酯原药、93%嘧菌酯原药、97%啶氧菌酯原药对斑马鱼的毒性等级依次为剧毒、高毒、高毒。  相似文献   

4.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包括市场上先正达的阿米西达(25%嘧菌酯;剂型:悬浮剂)、阿米妙收(20%嘧菌酯+12.5%苯醚甲环唑;剂型:悬浮剂)、阿米多彩(6%嘧菌酯+50%百菌清;剂型:悬浮剂),巴斯夫的凯润(25%吡唑醚菌酯;剂型:乳油)、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剂型: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5.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防效并不突出,约为85%。经分析发现,该类杀菌剂对叶面病害可能具有优良的防效,而对水稻种传病害恶苗病防效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6.
浅议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类具有高效、广谱、安全、促生的新型仿生性杀菌剂,是世界农药界继三唑类杀菌剂之后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农用杀菌剂,极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一、作用机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谱非常广泛,几乎对所有已知的真菌都有防治效果,施用剂量较低。其作用机制都是通过阻塞细胞色素之间的电子传递,阻碍三磷酸腺苷(ATP)的产生,干扰真菌体内的能量循环,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达到发挥抑菌杀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娟  秦锦云 《农学学报》2020,10(5):67-71
甲氧基丙烯酸类农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杀菌剂,它包括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和醚菌酯等产品。本研究对甲氧基丙烯酸类农药的残留方法进行综述,包括提取技术、净化技术和分析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以octadecyl silica(C18)、N-丙基乙二胺(PSA)或石墨化碳黑(GCB)为净化剂的QuEChERS技术应用最广泛。在样品分析中,传统的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虽仍在应用,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由于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己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飞行质谱、近红外光谱、酶联免疫吸附等检测技术也会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trobilurin类杀菌剂是在具有杀菌活性的天然β-甲氧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的特点.研究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SYP-4154、SYP-4159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SYP-4154、SYP-4159对甜菜夜蛾3龄的生长发育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育历期延迟,试虫体重出现负增长,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降低,成虫繁殖率、产卵率下降;并且化合物的抑制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SYP-4159、SYP-4154的作用效果明显好于传统药剂哒螨酮,而SYP-4154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抑制活性要高于SYP-4159.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的离体活性及其对辣椒疫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醚菌酯、嘧菌酯、烯肟菌酯和唑菌胺酯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差,EC50分别为8.88,34.64,125.90,17.04μg·mL-1;对孢子囊形成具有较高抑制活性,EC50分别为1.31,3.43,6.92,1.92μg·mL-1;对孢子囊萌发活性更高,EC50分别为0.94,2.50,1.73,0.76μg·mL-1.活体试验表明,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辣椒疫霉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且保护作用强于治疗作用.4种杀菌剂保护作用的防病效果均在67.9%以上.  相似文献   

10.
使用DDAC和硼化物2种水载型防腐剂对饱水大青杨板材进行辊压浸注处理,并进行耐腐等级评定,压缩率为10%~50%.研究结果表明:辊压处理能造成导管间纹孔膜破裂,在细胞壁上和胞间层中形成褶皱和裂隙;随着压缩率的增大,药剂透入深度增大,试材载药量增加,试样质量损失率减小;当压缩率为30%及以上时,药剂横向透入深度大于3.9mm,纵向透入深度大于20mm;30%压缩率浸注DDAC(质量分数1%)的试材载药量为8.743kg/m3、质量损失率为14.36%,30%压缩率浸注硼化物(质量分数2%)的试材载药量为3.322kg/m3、质量损失率为9.92%.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定量表征红松活立木内部腐朽情况,在黑龙江省五营国家森林公园选取了15棵有不同腐朽程度的红松,应用Resistograph树木微钻阻抗仪和PiCUS Treetronic树木电阻断层成像仪得到南北向与东西向的微钻阻力变化和同样高度上的截面电阻率分布图,对比分析阻抗仪测量方向上的电阻率变化和微钻阻力变化。用树木生长锥在样木的测量位置附近各取南北向与东西向的木芯,将其带回实验室测量质量损失率。将微钻阻力的下降幅度定义为阻力损失,对阻力损失和木芯质量损失率进行回归分析。还用腐朽和健康部分的电阻率均值定义了电阻率的异常程度, 并对其和阻力损失进行了回归分析。以阻抗仪为基准在电阻率分布图上对腐朽部位定位,应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在图上将腐朽与健康部分区分出来,并计算腐朽面积所占比例。然后用最小二乘法将算得的比例与木芯质量损失率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平均阻力损失与木芯质量损失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阻抗仪可以较准确地表征一维直线上的腐朽情况;微钻阻力变化曲线上发生阻力值明显下降的位置对应的电阻率也会发生明显变化,阻力损失值和电阻率异常程度存在显著指数关系,还能推断出电阻断层成像检测对于轻度腐朽更加敏感,而阻抗仪检测对较严重的腐朽更加敏感;联合阻抗仪和电阻断层成像技术能够确定腐朽的位置和面积,得到的腐朽面积所占比例与木芯质量损失率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5个杨树无性系木材的抗腐朽菌能力,并以腐朽后各阶段木材材色的变化为依据,定量预判木材腐朽程度,为无损检测技术在木材保护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欧美杨107杨(以下简称107)、中汉22杨(以下简称H22)、皖林1号杨(以下简称Z3)、B3和Z9 5个无性系杨树木材为研究对象,就其接种白腐菌后的质量损失率、不同时段木材基本密度及材色的变化为评判指标,比较各无性系杨树木材抗腐朽菌的能力,并通过材色变化来预判木材腐朽程度。【结果】在白腐菌侵染60d后,各无性系杨树木材的质量损失率均大于45%,腐朽等级均属于第Ⅳ级,是不耐腐树种,并且杨树木材极易受心腐。腐朽后杨树木材的基本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腐朽40d时,107杨、H22、Z3、B3和Z9分别较正常材下降4.81%,9.88%,2.24%,14.21%和1.60%。腐朽后,材色变化曲线与木材腐朽过程相对应,可以用来定性判断木材腐朽程度;杨树心材由正常到腐朽,材色变化的临界值是:明度63~66,色调5~15,色饱和度17~29;杨树边材相应的临界值是:明度62~69,色调6~14,色饱和度17~30。【结论】受白腐菌侵染120d后,5个杨树无性系的质量损失率依次为H22B3Z9107Z3,说明H22在这5个无性系中最不耐腐,Z3相对而言耐腐性较强。木材腐朽后,可以参考明度、色调和色饱和度3个材色指标预测杨树无性系的腐朽程度。  相似文献   

13.
以碱木质素与咖啡壳粉共同作为原料,与桉木粉、高密度聚乙烯以及助剂等,采用熔融混炼、挤出造粒、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木塑复合材料。分析木质素、咖啡壳粉的加入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吸水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并且全组分测定了咖啡壳粉,分析其与木粉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咖啡壳粉主要化学成分与木粉接近,仅加入木质素制备的WPC,静曲强度与拉伸强度均随木质素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加入木质素与咖啡壳粉制备的WPC力学强度得到显著的改善,静曲强度可以提高49.31%,冲击强度提高16.62%。木质素与咖啡壳粉加入后,各组分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能够形成均一的体系,表现出更高的热稳定性;同时断面更为密实均匀,体现出更为理想的界面结合性。添加木质素后,WPC耐腐朽性能得到改善,与仅添加木质素制备的WPC相比,加入木质素与咖啡壳粉制备的WPC具有更好的耐腐性。可见,碱木质素添加量为15%,咖啡壳粉为45%时,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利用碱木质素、桉木粉、高密度聚乙烯和助剂,采用挤出造粒、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木塑复合材料,分析研究了碱木质素制备木塑复合材料以及碱木质素含量对复合材料多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木质素可以作为原料之一用来制备木塑复合材料,在一定添加范围内,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内部结构更为致密、均匀,同时碱木质素的加入还可以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改善尺寸稳定性。此外,腐朽实验表明,木质素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体现出了更好的耐腐性。综合考虑木塑复合材料的多项指标及木质素的利用率,碱木质素添加量为10%与15%时,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5.
木材液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论述了近20a来国外木材液化的研究状况。以酚为溶剂、有或无催化剂的木材液化为例,论述了液化木材制备流程及其性质、木材液化过程中的反应和影响因素。阐述了在我国开发木材液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机助剂氨基磺酸、正硅酸乙酯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无机填料纳米二氧化硅和活性氧化镁对聚乙烯醇( PVA)交联硅酸钠木材胶黏剂进行耐水改性。研究有机助剂添加比例、无机填料配比以及有机助剂/无机填料配比对硅酸钠胶黏剂耐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研究耐水性提高机制。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有机助剂或无机填料改性硅酸钠胶黏剂相比,有机助剂和无机填料复合改性硅酸钠胶黏剂的耐水性有较大提高。 FTIR分析表明,相对于PVA交联处理硅酸钠胶黏剂,有机助剂和无机填料复合改性可以进一步促进硅酸钠胶黏剂固化,提高胶黏剂的交联度,从而提高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17.
阻燃剂DPB改性木材的体积稳定性和防腐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阻燃剂DPB改性大青杨木材,测定了处理木材的阻燃性及改性对木材体积稳定性和防腐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DPB是一种性能较好的木材阻燃剂,但DBP处理木材的抗胀缩率和阻湿率值均很低,低分子PF树脂、DPB和季铵盐作为防腐剂均可使处理木材达到天然强耐腐级的要求,且DPB和季铵盐类低毒、无污染,与PF树脂复配,可以大大提高处理木材的抗胀缩率和阻湿率。为了增强化学改性木材的体积稳定性、防腐性能和力学强度,复配药剂,使处理木材的品质得到综合性功能性改良。  相似文献   

18.
人工林杨树木材密度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长在3种滩地类型下3个无性系杨树为研究对象,用微密度的测定方法对人工林杨树木材密度径向和纵向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滩地类型间的杨树木材密度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无性系间和不同高度间木材密度差异显著。3个杨树无性系株内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有3种模式,即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逐渐增加,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逐渐递减和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先降低,到一定年龄后再增加,但以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逐渐递减为主要模式。3个杨树无性系株内木材微密度的纵向变异规律为自基部沿树干向上逐渐增大,到了最大值之后,再向上又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19.
以山杨木材试件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健康状态和腐朽状态下木材电阻和含水率的关系、木材腐朽前后绝干质量、含水率、电阻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腐朽木材电阻受含水率的影响规律与健康木材相似,即随着含水率升高木材电阻下降;纤维饱和点以上相同含水率下,健康木材的电阻远远高于腐朽木材电阻,而木材腐朽后吸水性增强含水率升高使得电阻进一步降低,木材腐朽之后电阻明显减小;腐朽后木材电阻与健康木材电阻和增水率整体显著相关,木材减阻率与其失重率和增水率间具较强的二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180、200和220℃分别热处理0、1、2和3 h后的马尾松木粉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并研究热处理木粉对复合材料的耐白腐、褐腐能力及其弯曲性能的影响,通过环境扫描电镜(ESEM)观察分析WPC试样腐朽前后的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质量损失率的影响均显著,菌种的影响不显著;木粉热处理后WPC的质量损失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处理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降低幅度明显增大,200℃、3 h处理后的木粉使WPC的质量损失率降低最多,经白腐菌和褐腐菌侵蚀后,分别较对照降低了53.52%和57.83%。腐朽前后WPC试样表面菌丝侵蚀情况的ESEM观察结果也进一步说明木粉热处理具有提高WPC耐腐性能的作用。而木粉热处理使WPC的弯曲强度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相比最多降低了4.57%,但弯曲模量总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温度和时间对WPC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