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充分考虑管网输配过程中水质稳定性对水厂工艺条件、出厂水水质指标的要求,从水厂-管网协同控制的水质安全保障理念,通过优化水厂布局、改善管网水力条件、构建应对多水源和季节性高藻的强适应性净水体系、强化出厂水水质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控制、持续管网及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等工程技术措施,提高南水北调水源进京后管网水质的稳定性.根据2014-2019年全市252个管网监测点的水质监测数据,发现管网水浊度整体呈季节性周期变化趋势,且逐年降低;构建的管网水质评价模型进一步证明了管网水浊度一级监测点数量显著增加,2019年一级和二级监测点数量达到总数的94%,管网监测点的浊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水厂-管网协同控制技术的实施切实保障了北京市供水水质的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2.
陈国光 《给水排水》2020,46(8):11-14
介绍了上海加强管网水质管理情况,多年来水厂出厂水平均浊度0.08NTU,管网水平均浊度保持0.11NTU,仅增加0.03NTU,采取管网补氯等措施降低出厂水余氯,使管网余氯更稳定平均,改善供水口感。开展管网综合指标检测,科学评价管网水质,确保管网水质。对上海二次供水改造提出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配合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通水调试及水源切换,研究水厂进水水质波动和对出水水质影响的问题,以宏畔水厂及其供水区域为研究对象,收集3个月的运行数据,分析了水源切换前后宏畔水厂水源、出厂水、管网水水质及水厂制水成本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千岛湖水源水质稳定,浊度在1~2 N T U,耗氧量、氨氮等多项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Ⅰ类;与切换前相比,水厂运行中絮凝剂单耗可以降低约62%,消毒剂(次氯酸钠)单耗可以降低约33%;管网水质切换为千岛湖水后,拉森指数显著降低,且未出现黄水现象;管网水质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某市供水管网水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永红  周登 《给水排水》2004,30(12):30-31
对湛江市供水管网的水质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管网水的浊度、色度、铁和CODMn都比出厂水的略有增加,原水为地下水的管网水浊度及铁合格率比出厂水有较大的下降。从出厂水稳定性、管材和管网水停留时间等方面,对影响管网水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给水管网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研究了出厂水水质稳定性、管网单向冲洗、管网改造模式以及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技术.提出了适合深圳地区的水质稳定性参数.采用管网单向冲洗后,浊度和细菌总数明显降低,管网水质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小区管网改造方面,将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合理分离,既可以降低消防给水系统对生活给水系统水质污染的风险,又可节省管网改造投资.建设并充分利用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建水厂的并网工作往往对周边的现有管网影响较大,经常出现水质波动等问题。通过总结金海水厂并网期间的操作,分析归纳了并网工作中几种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由于管网水质中的浊度是一个综合性、代表性的指标,主要以管网水浊度作为主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由于城市水源的污染,不少供水企业努力采取措施提高出厂水的水质,但有一种情况一直被不少供水企业所忽视:合格甚至优质的出厂水输送到用户终端时,水质往往已经恶化.根据对国内50个城市的调研可知,管网水浊度比出厂水增加0.38NTU、色度增加0.45度,铁增加0.04mg/L、锰增加0.02mg/L、细菌增加18个/mL、管网末端余氯下降到0.015mg/L、大肠菌增加0.4个/L.现对自来水输送过程中影响管网水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改善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徐兵  贺尧基 《给水排水》2002,28(12):13-16
嘉兴水司出厂水流经管网以后 ,浊度、色度、总铁有时升高明显 ,主要原因为出厂水稳定性较差 ,大部分管网老化严重。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用新净水工艺 ,提高出厂水水质 ,取消屋顶水箱 ,加快旧的输配水管网改造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G水厂是以地下水为水源、铁锰超标的北方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人口5011人。为了明确北方农村小型除铁锰水厂运行效果,采用水质化学分析法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和消毒剂常规指标进行为期3个月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G水厂出厂水及末梢水水质稳定并能达标。  相似文献   

10.
2013~2015年岷江水系上游某市多次出现黄水现象,现场考察分析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发现黄水问题→排查并冲洗局部供水干管→排查并冲洗水厂清水池→分析原水铁锰浓度变化及微量铁锰富集,经过分析,产生黄水的主要原因为水源及出厂水中含有的低微浓度铁锰(以锰为主)经氧化形成氧化物沉淀,长期富集并以较疏松形态附着在清水池池底、池壁及供水管道内壁,当水力条件或水质稳定性发生变化时导致管网黄水现象。该市水厂自2015年6月起采取预加氯氧化的方式有效去除水源中的微量锰,同时提高原水及出厂水铁锰的检测能力,使水厂及时根据出厂水锰浓度的变化做出工艺的调整,此外定期对管网进行计划性冲洗,2016、2017年该市基本未再次发生管网黄水现象及用户投诉,水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1.
韩梅  许光  张瀚中  杨杨  高伟  杨旭 《给水排水》2020,46(1):9-13
随着对龙头水水质的关注,水厂和管网协同控制以保障龙头水稳定达标成为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清水池作为自来水厂最末端的构筑物,其内在的微生物特征及对管网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值得探究。对以南水北调水源及多水源供水的水厂清水池进行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解析,并基于基因组学对清水池内条件致病菌和生物的主要代谢潜能进行了揭示。结果表明,清水池存在军团菌、分支杆菌和气单胞菌,同时存在影响供水管网稳定性的硝化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因此,为控制致病菌的生长和提升管网生物的稳定性,应提高清水池的清洗频次,加强对清水池的管控力度。  相似文献   

12.
提高城市供水管网的水质是一个综合工程。供水行业的水质监测重点将由水厂水质监测向管网水质监测转移。管网水质监测会引起进一步的重视。上海城市供水行业率先设立了管线管理水质检测部门 ,为供水全过程的水质提高采取了积极的组织机制。管线管理水质检测将开展有效的技术措施 ,首先对城市管网的水质情况进行普查 ,了解不同管材、不同年代管道、不同建筑物构建方式对水质的影响。水质检测部门还将在管线上安装在线浊度仪和余氯仪 ,掌握出厂水与管网水水质的动态变化 ,全过程地监控供水水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将重视管网水质的监测@杨琦…  相似文献   

13.
为控制城市水源的污染,不少供水企业努力采取措施,提高出厂水的水质,以满足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但是有一种情况一直被不少供水企业所忽视:合格甚至优质的出厂水输送到用户终端,水质竞会发生的变化,甚至恶化.文中从四个方面说明了影响管网水质的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出厂水水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嘉兴市贯泾港优质水厂是一座以浙江省千岛湖引水工程为水源,为实现向城市供给优质水为目标而建设的水厂。虽然千岛湖原水水质优良,但当长距离引水系统检修或发生故障时,该水厂需要切换为原水水质一般的本地河网水。为了以兼顾两种水源条件和运行经济性,工艺设计在以“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为核心的基础上,采用了“紫外-加氯”多屏障消毒工艺,同时为保障水源切换过程中供水管网水质稳定,采取了逐步切换、加药调节和管道冲洗等措施。投产运行以来,供水水质达到《浙江省城市供水现代化水厂评价标准》(2018版)中现代化水厂出厂水优质标准。  相似文献   

15.
高锰酸钾预氧化技术在宾川二水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西部小城镇供水设施比较落后,水源水常出现季节性微污染,造成出厂水水质难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宾川二水厂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高锰酸钾预氧化.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对原水的浊度、CODMn、UV254、氨氮、藻类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连续运行高锰酸钾预氧化对COI)Mn去除率保持在43%左右,对NH3-N去除率保持在40%左右.出厂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相似文献   

16.
多水厂供水管网存在供水分界带,小幅度调节水压差能使分界带波动。探究改变供水分界带区域地理位置,改善供水分界带水龄并保障整体管网水质安全,针对存在供水分界带的供水管网,对改善分界带水龄不同方案结果的比较,提出一种考虑用水节点分布与用水量的区域综合水龄评价方法。以H市供水管网为例,研究发现,根据评价方法,5种压差方案中,压差为2 mH2O的方案,其分界带内与整体管网的相应水龄计算值均相对较小,说明该方案下水质相对最好。结果表明,控制不同水厂出厂压差,推移城市管网中的供水分界带,会使局部和整体水质区域性发生变化。确定压差方案时,区域综合水龄评价方法适用性好,能够对不同水质改善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择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曲江水厂生产废水回用后出厂水的浊度、氨氮、CODMn、铝和丙烯酰胺单体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了生产废水回用对该厂现有水处理工艺和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水处理工艺下,生产废水回用对水厂出水浊度、氨氮、铝和CODMn影响较小,均能满足水质标准要求;脱水间泥水分离尾水取消回用转而排入市政排水管网之后,出厂水中丙烯酰胺单体含量达标。  相似文献   

18.
吴晓芳  董啸啸 《给水排水》2021,47(12):13-19
为探究千岛湖引水工程对杭州主城区供水水质的影响,2019至2020年期间,持续定期采样检测,研究分析了工程实施前后主城区各水厂原水及出厂水水质变化趋势.结果 显示,引水后5家水厂原水水质呈更优更安全趋势;出厂水安全指数提升,口感更佳.单样本t检验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5家水厂原水及出厂水引水前后均具极显著差异;引水前原水与千岛湖水源水呈极显著性差异,引水后无显著性差异或差异较引水前更小.常规处理工艺水厂出厂水较深度处理工艺出厂水水质提升更为显著.但也存在"低浊"等问题,水厂运营过程中需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9.
再谈水质稳定、管网改造及运行管理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维华 《给水排水》2004,30(12):21-25
针对当前在改善管网水质上,偏重于管道的更新改造,忽略水质稳定及管网运行管理的问题,从腐蚀、结垢机理、水质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影响管网水质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制定供水企业出厂水稳定性要求,加强管网技术改造及管网运行管理科学化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供水管网水质影响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乡镇供水管网水质存在的问题,结合管理经验,对影响供水管网水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加强水源的综合治理、严格水厂水质管理与控制、更新改造供水管网、优化管网运行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