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从特殊时期出发,对特殊时期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新风系统、给排水系统、被动式门窗的优势及使用进行总结和探讨,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特殊时期的使用和今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及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山东城建学院被动式超低能耗实验实训中心项目进行介绍。首先介绍了德国被动房的定义及技术特征,以及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发展情况。山东城建学院被动式超低能耗实验实训中心项目是山东省首批被动式超低能耗示范项目中面积最大、功能最复杂的示范项目。就本项目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方案设计、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点设计、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机电系统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示范项目的设计理念,本项目的设计经验将对国内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建筑业正在朝着节能化、环保化的方向转变,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建筑,因此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首先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进行了简述,其次探讨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思路,最后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下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进一步发展的策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指的是采取被动式节能措施的一种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4.
《工程质量》2021,39(3):52-52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发布消息称,2020年,全省新开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74个、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累计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141个、建筑面积440万平方米。一年来,河北省采取完善制度政策、修订技术标准、加大宣传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加大推广力度、保障土地供应、完善产业链条等8个方面29条支持政策。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加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措施》《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后评估导则》,同时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标准进行修订,并编制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后评估技术导则》和3册相关标准图集,涵盖设计、评价、施工及验收、节能检测、后评估等各环节,能够满足工程建设全过程需求。此外,通过与主流媒体合办网络直播、开设微信公众号、开设网站专栏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公众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分析法汇总分析全国2015年以来颁布的212条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政策标准文件,分析各省市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所处阶段及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归纳出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应用阶段的发展优势主要为政策要求简单易行、强制性推广政策实行、建筑评价审核严谨;针对超低能耗产业链、惠民政策、人才培养、建筑后评估及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论文分析了案例中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难点,并从建筑布局、建筑单体、细部构造3方面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整体设计思路与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主要阐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指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能够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建筑能耗问题,给我国人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8.
建筑能耗在世界总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的节能建筑已经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分析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关键应用技术,并介绍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与装配式建筑耦合集成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为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进一步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不同气候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推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诉求不向,确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河北省推广的关键要素;建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不同阶段的激励模型,确定不同发展阶段的激励对策,建立适合河北省市场特征下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激励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城市住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介绍了建筑工程中城市住宅被动式超低能耗的概述,论述了城市住宅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的应用意义,阐述了被动式建筑的主要优势,提出了被动式超能低耗建筑技术在应用中遇到的基础问题,最后论述了城市住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应用,希望能够为建筑行业在绿色发展方面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6,(4)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适用的外窗传热系数指标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设计的基础,但目前国内尚缺少相关研究。本文在参考国外被动式建筑用外窗设计准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国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传热系数的确定方法及典型气候区传热系数指标值,对于国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产品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6,(9)
实现人居环境与建筑环境质量、节能减排及地域文化传承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被动式建筑设计技术的应用能够以建筑所在地气候和资源环境条件为基础建设超低能耗建筑,这对于促进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本文从被动式设计概述入手,分析了被动式设计的原理和关键技术,并探讨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及具体应用,旨在为相关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首先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环境、技术四个角度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宏观发展环境,然后根据钻石模型理论,从微观环境角度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策略,为推动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要求。解读了DBJ41/T 205—2018《河南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分析了典型城市郑州的气候特点,并对该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能耗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空调和新风系统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6,(3)
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愈加关注居住的生态环境,建筑设计也要符合居住环境的要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需要解决建筑生态环境、建筑的节能减排问题以及地域特点等发展问题,目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顺应时代的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建筑设计结构的抗寒性能及建筑整体的通透性能能够明显提高,建筑能耗水平大幅度的下降,节约能源、减少耗材,在无形中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的建筑设计基础是,综合运用建筑学、建筑气候学和建筑环境工学等交叉学科基本理论,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测试、方案设计与工程示范系统建立了居住环境适宜的需求规律和外界典型气候的精细化方法,提出了低能耗建筑设计的气候分析技术与气候分区方法。总结了实现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根本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建筑能源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筑节能问题非常关键。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较好地迎合国家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在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同时,能够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论文结合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概念,就其设计基础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适宜江苏省气候特征的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技术路线。从江苏省开展低能耗建筑的工作背景入手,简要介绍了江苏省目前着力发展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的现状。结合江苏省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示范项目案例,对目前江苏省被动式建筑常用的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从围护结构保温性能、遮阳隔热、湿度控制、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讨论了适宜江苏省的被动式建筑技术路线,并指出了目前江苏省发展被动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杜宇  王富谦  郭欢欢 《建筑技术》2021,52(4):443-446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成后能否满足标准要求,精细化施工程度、施工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施工的常见问题,从主体结构、外保温、外门窗、断热桥处理、气密性处理五个方面阐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概念、关键数据、结构及技术原则等各方面的阐述,让我们对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采用内置保温系统建造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案例较少,且没有系统性分析其应用特点,通过实验方式验证了传热仿真具有较高的精度,并在此仿真模型基础上对河北省发布实施的4种内置保温系统进行传热仿真,分析其传热特性并确定了4种内置保温系统的系统修正系数,同时对图集2保温系统构造应用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中各热桥节点部分进行仿真计算,确定典型住宅建筑附加传热量及附加传热系数。在上述计算和分析基础上,采用DeST软件分析图集2构造应用于河北省三大气候区建筑能耗情况,并确定了内置保温系统应用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外墙传热系数和挑板末端隔热措施,为后续内置保温系统应用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