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板栗正反交后代坚果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板栗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和刺苞重性状在‘燕山早丰’与‘官厅10号’正反交后代中的遗传倾向.【方法】以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与‘官厅10号’及其正反交后代为试材,测量坚果单粒重等相关性状,同时利用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研究其遗传倾向.【结果】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刺苞重正交变异系数分别为13.99%、5.12%、6.28%、5.77%和17.29%.反交变异系数分别为13.60%、6.40%、8.16%、4.44%和18.95%;正交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56、0.67、0.60、0.70和0.63.反交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57、0.69、0.63、0.55和0.62.在正交中,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刺苞重的超高亲率分别为4.55%、4.84%、6.35%、7.94%和0%;反交超高亲率分别为6.12%、14.29%、8.16%、3.06%和5.75%.【结论】‘燕山早丰’与‘官厅10号’杂交组合中,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和刺苞重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这些性状的遗传规律会受到正反交的影响,杂交后代因非加性效应的解体,出现变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金太阳’与‘串枝红’及其正反交后代为材料,研究了杏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果实发育期呈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94.88%,当以短果实发育期的亲本做母本时更易将短果实发育期的性状遗传给后代;果实单果质量呈普遍变小的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84.13%;正反交后代果实的可食率也呈现趋小的遗传倾向;正、反交后代果实的果形指数变大的遗传趋势明显,超高亲率分别为49.12%和48.15%;果实硬度呈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6.8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明显的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4.67%;果实核形指数呈趋中的遗传倾向;果核厚度呈趋小的遗传倾向,平均遗传传递力为95.67%。  相似文献   

3.
越橘正反交后代部分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越橘品种蓝丰都克及其正反交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叶片和果实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越橘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叶形指数和叶面积呈变小的趋势,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7.92%和13.86%,平均遗传传递力分别为92.57%和61.15%;叶面积正交偏大遗传,遗传传递力为103.41%,超高亲率为30.77%;反交未出现超高亲植株。杂交后代果形指数有变大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3.68%,平均超高亲率为27.65%;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正反交遗传倾向不同,正交偏大遗传,反交偏小遗传。杂交后代叶片和果实性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以‘玉露香’与‘新世纪’及94株杂交后代F1为材料,研究了8个果实重要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平均单果重小于亲中值,遗传传递力为79.47%;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大于亲中值,呈增大趋势,遗传传递力分别为110.48%、101.15%、110.2%;平均果形指数大于亲中值,与‘玉露香’果形指数相接近;后代果皮颜色表现为4种,黄色、绿色、黄绿色与绿黄色,以黄色和绿色为主;杂交后代小果心的比率最大,占总数的56.4%;梨果点的遗传比较复杂,杂交后代出现比较明显的性状分离,果点明显的比率较大,占总数的44.7%。  相似文献   

5.
以‘金太阳’与‘串枝红’及其正反交后代为材料,研究了杏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果实发育期呈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94.88%,当以短果实发育期的亲本做母本时更易将短果实发育期的性状遗传给后代;果实单果质量呈普遍变小的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84.13%;正反交后代果实的可食率也呈现趋小的遗传倾向;正、反交后代果实的果形指数变大的遗传趋势明显,超高亲率分别为49.12%和48.15%;果实硬度呈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6.8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明显的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4.67%;果实核形指数呈趋中的遗传倾向;果核厚度呈趋小的遗传倾向,平均遗传传递力为95.67%。  相似文献   

6.
以黑穗醋栗的3个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各组合亲本和后代的果实性状(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黑穗醋栗杂交组合后代果重(均值)均小于相应母本(均值),基因效应中非加性效应占优势.果重变异系数为20.07%.变异系数较小且变异幅度不大.黑穗醋栗各组合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亲中值相比差异不大,表现为趋中变异的特性.固形物变异系数为11.32%,变异系数较小且变异幅度不大.黑穗醋栗各组合杂交后代有机酸含量(均值)普遍高于亲本(均值),从变异范围来看,3个组合变异幅度差别不大,变异幅度最大的组合为不劳得x乌苏里,极大值与极小值相差3.41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红宝石无核葡萄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红宝石无核בSP6164’杂交群体134个F_1代植株为试材,测定其种痕或种子大小、果实香味、果粒单重、果皮颜色、果粒纵横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粒的耐压力和果蒂的耐拉力等果实性状指标,分析群体核性、果实香味、果粒大小、果色、果形、果实含糖量、果实耐贮运性等指标的遗传倾向。【结果】群体55.97%的单株为无核,4.48%的为香型类,果粒重量呈趋中遗传趋势,91.8%的单株表现为增大,紫红-红紫的单株比例最高,为36.09%,主要趋向椭圆形,比例为55.9%,果实含糖量遗传力83.53%,有8.96%的超高亲单株,平均耐压力遗传力为83.05%,但有2.24%的超高亲单株,平均耐拉力遗传力为119.27%,具有27.61%的超高亲单株。【结论】红宝石无核与香味有核品系‘SP6164’杂交,可以获得高比例的无核后代和一定比例的香味后代,群体中各项性状指标均获得一定的加性效应表达,但在单粒重、耐拉力两项指标上表现的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柑桔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柑桔杂交组合F1代768个株系的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3~5年的测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和探讨了柑桔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果实大小、果形、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和Vc含量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呈连续性变异。F1代果实大小主要为趋小变异,果形主要呈趋中变异,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具有很强的超高亲优势,糖含量主要为超高亲或趋中变异,酸含量主要为趋酸变异。Vc含量遗传分布则较为分散,但其超高亲和超低亲后代频率均较高。由于酸含量的增高,F1代果实固/酸比值呈趋低变异。  相似文献   

9.
梨正反交后代枝梢节间长度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白梨、鸭梨及其正反交后代400株实生树为材料,研究其枝梢节间长度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梨树枝梢节间长度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正反交后代均呈正态分布,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后代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15.70%,加性效应在后代节间长度遗传中占主导地位.正反交后代都出现了极高的超高亲植株,平均超高亲率为91.75%,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10.
以早熟桃品种‘筑波84’ב早油118’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F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F1代果实形状中,卵圆形对椭圆和圆形占遗传优势;F1代果实成熟期集中分布在80~90 d和100~110 d 2个区域,而分布在90~100 d的杂种单株较少,只占9.6%;F1代平均果重与父母本和亲中值相比,呈现偏小趋势;在F1代群体中,大部分桃果实风味趋向于甜或酸甜,其中甜风味占40.35%,遗传性强;F1代果肉颜色、有无绒毛及核的粘离等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试验结果均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果实重量与果实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和风味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并探讨了部分板栗良种间的授粉结实特性以及不同亲本对板栗结实率、空苞率等的影响。人工授粉杂交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杂交,座苞率、落苞率有较大差异,结实率、空苞率、坚果数/结实苞在不同杂交组合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红栗×河北短丰’结实率最高,空苞率较低,其次为‘雄花败育×河北短丰’以及‘沂蒙短枝×河北短丰’,‘垂枝栗×河北短丰’和‘红栗×垂枝栗’结实率最低,空苞率却最高。同一父(母)本不同母(父)本间由于亲和性不同也使杂交结果差异较大,以‘河北短丰’为父本的四个杂交组合和以‘红栗’为母本的两个杂交组合中,母(父)本不同,结实率、空苞率乃至坚果数/结实苞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板栗总苞的生长发育和其内部是否有坚果关系不大。根据试验结果,板栗父母本间亲和性好,则空苞率低,结实率高,因而亲和性好的授粉树的选择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板栗品质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张袖丽  胡颖蕙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30-331,334
分析了安徽省板栗主栽品种“大红袍”和“粘底板”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营养品质作了评价。结果表明板栗的化学营养成分以淀粉为主,其次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C,以及较为丰富的P、K、Ca、Mg、Zn、Fe、B等营养元素。板栗的蛋白质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中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较高,8种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均超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推荐标准。大红袍的品质适合作菜栗,而粘底板宜作炒栗  相似文献   

13.
板栗为药食两用的果中珍品,多糖是板栗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此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板栗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含量测定、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推进板栗向功能产品和医药用品等多领域延伸、充分利用我国板栗资源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和优化‘燕山红栗’组培快繁体系,以种子为材料,在种子萌发后,取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筛选快繁体系最适宜的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种子萌发的基础培养基为WPM,最适茎段初代诱导培养基为WPM+1.0mg/L ZT+0.15mg/L NAA,诱导率达到90.56%;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1.5mg/L ZT+0.15mg/L NAA,增殖系数可达到3.32;将试管苗基部于2mg/L IBA中浸泡4min后接入WPM基础培养基得到最大生根率,为55.33%。  相似文献   

15.
以研究板栗内生真菌的分布特性为目的,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叶、叶柄、茎韧皮部、茎木质部得到69株内生真菌,并利用直接调取制片法和裁片培养法,鉴定为14个属,其中叶部32株涉及8个属,叶柄11株涉及4个属,茎韧皮部25株涉及10个属,茎木质部1株涉及1个属。鉴定结果表明:板栗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有明显差异性。为板栗的病虫害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板栗膏药病与品种、树皮主要营养成分、糖含量、氨基酸种类及其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5个品种中,病情指数二水早>蜜蜂球>叶里藏>大红袍>粘地板.在树皮内含物中,糖含量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B元素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N、P、K含量为最感病的二水早高于最抗病的粘地板,但与病情为中间类型的品种关系不明显;氨基酸与病情指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抗病品种粘地板氨基酸种类和总含量在5个品种中均为最高,尤其精氨酸高达367.1 mg·kg-1,远远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合理施肥与地表覆盖是干旱地区板栗高产优质的必要措施,本研究依据河北省迁西县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一个优化的行间覆草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管理模式,并进行效果验证,旨在为其改进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8年生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行间覆草(GC)和清耕(CT),副处理为4个施肥处理,即单施无机肥(F)、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F + M)和不施肥(CK),于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研究覆草?施肥模式对板栗叶片功能性状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处理28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佳土壤管理模式。  结果  (1)各施肥处理的新梢长度和粗度、叶面积、百叶干质量、百叶厚以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且GC(F + 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地表覆草和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量最为明显的是GC(F + M)处理,分别比GC(CK)提高了6.00%、20.13%和44.87%。(3)有机无机肥配施(F + M)对于提高板栗坐果率、出实率、单粒质量和单株产优于单一施肥处理,其中GC(F + M)和CT(F + M)处理的单粒质量分别可达到10.32和9.92 g,较CT(CK)分别提高了26.01%和21.12%。(4)不同覆草?施肥模式处理的单株产量增幅为4.95% ~ 45.21%,GC(F + M)处理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较CT(CK)处理分别提高了13.04%和36.57%。(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GC(F + M)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GC(F)处理,然后是CT(F + M)和CT(F)处理,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施无机肥更有利于板栗枝条和叶片的生长发育,以及光合性能和果实产量品质的提高。  结论  在迁西干旱地区板栗栽培中,地表覆草?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是该地区板栗提质增产的最适土壤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板栗自然分布区8个产地采集的板栗叶片进行取样测定,分别测定叶片3项形态指标,结果表明,各指标在同一群体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板栗叶片形态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广泛差异,其中,叶片长、叶片宽及叶片长宽比等3个性状群体内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F值分别为7.50、6.36及7.39;群体间,叶片长、叶片宽及叶片长宽比3个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F值分别为19.36、18.32和3.40。根据3个性状的平均,群体间的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11.417%,群体内的占39.86%,机误占48.72%。板栗叶片3个性状群体间的表型分化系数平均为13.03%,而群体内的平均表型变异占86.97%,表明群体内变异是板栗叶片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板栗支链淀粉含量的双波长测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板果果仁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对光度测定的最佳条件和样品前处理进行了详细考察。选择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550nm和695nm,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615nm和475nm。样品测定时应进行脱脂脱糖处理,直链淀粉浓度在5~60μg/mL、支链淀粉浓度在5~140μg/mL时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开发富矿质元素板栗新品种,研发板栗加工新产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17种板栗栗仁中12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板栗不同品种(系)栗仁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含有许多有益的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板栗栗仁中大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KPCaMgNa,且K、P的含量远高于Ca、Mg、Na;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FeMnZnCuNiCrSe,且Fe、Mn、Zn的含量远高于Cu、Cr、Se、Ni;重金属元素As、Pb、Hg、Cd的含量极低。大量元素中Na的变异系数最大,变异系数达46.69%;K含量次之,变异系数达32.35%;P含量最低,变异系数仅为13.92%。微量元素中Cr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变异系数达112.02%;Mn含量次之,变异系数达64.28%;Zn含量最低,变异系数仅为15.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