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庆利  杨琳  刘琦 《临床荟萃》2015,30(9):1027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脾功能亢进所致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为代偿期70例和失代偿期32例两组,均给予咖啡酸片0.3 g/次,每日3次口服,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咖啡酸片可提高代偿期肝硬化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白细胞数,总有效率分别为75.7%(53/70)和71.9%(23/32);也可提高代偿期肝硬化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数,总有效率分别为91.4%(64/70)和84.4%(27/32)。结论咖啡酸片对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有提高作用,尤其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分期、疾病发展与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123例慢性乙肝后肝硬化不同临床分期住院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的检测结果,并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肝后肝硬化代偿组和失代偿组PT、APTT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而Fib含量明显减低,PLT显著减少,差异也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组较代偿组PT、APTT均显著延长,Fib及PLT则均低于代偿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和PLT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密切相关,对了解其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预后具有一定诊断和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诊断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1年4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40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病变程度分为代偿期肝硬化组(n=215)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n=185);另选择同期20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低...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健康体检者52例(对照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血糖控制前、后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血糖控制后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较控制前降低(P<0.01);糖尿病组血糖控制前、后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对临床研究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患者术前肾功能评估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凡  杜联芳  伍瑛 《上海医学影像》2006,15(3):190-191,25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患者术前肾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76例肝移植患者行术前肾脏超声造影检查,包括肝硬化代偿期患者2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6例,肝肾综合症患者15例;正常对照组28例。造影剂为SonoVue,用ACQ软件对造影图像中皮质部位进行分析,观察指标为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及达峰强度(PI)。结果各项观察指标在肝硬化代偿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患者TTP较正常组及肝硬化代偿组明显延长,PI明显降低(P<0.05);肝肾综合征组AT、TTP较肝硬化失代偿组进一步延长,PI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移植术前肝硬化患者肾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由不同病因、不同症状和病程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选择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肝硬化患者85例纳入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纳入对照组,由同一检验人员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比容(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患者MPV明显低于非病毒因素引起的患者(P0.05);代偿期患者PLT、PCT高于失代偿期患者(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PLT和PCT明显低于无消化道出血患者(P0.05),MPV高于无消化道出血患者(P0.05)。结论不同病因、症状、病程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有明显不同,可通过监测血小板参数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为临床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及早预判肝硬化出血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汉民族外周血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并比较维、汉民族冠心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方法:987例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10例)和对照组(477例)。检测指标选取:粒细胞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红细胞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系(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进行同一民族冠心病与对照组的比较及维、汉不同民族冠心病患者之间的比较。结果:汉族冠心病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冠心病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维族冠心病患者比较,除血红蛋白外检测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民族冠心病患者不同病变程度之间比较,单支和双支病变患者主要表现为粒细胞系和红细胞系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多支病...  相似文献   

8.
顾文芬  陈春华  吴剑 《华西医学》2010,(12):2244-2245
目的总结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将15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同类护肝药物对症治疗,但治疗组118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年。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等明显好转,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改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症状、肝功能,阻止病情发展,控制腹水产生,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可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和络舒肝胶囊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恩替卡韦、和络舒肝胶囊口服,观察1年后两组肝功能(ALT、AST、TBIL、ALB)和HBV-DNA阴转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肝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HBV-DNA转阴率为85.9%,优于对照组的4.8%(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和络舒肝胶囊是有效改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治疗组32例.2 组均给予保肝、对症、支持疗法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1片/次,1次/d,空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应用扶正化瘀胶囊,3 粒/次,3次/d,饭后口服,其恩替卡韦用法、用量同对照组,2 组疗程均为48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HBV-DNA水平、HBeAg阴转率,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白蛋白较治疗前增高(P<0.01),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 组治疗后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0.0%)优于对照组(43.3%)(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近期疗效满意,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82例糖尿病足患者(DF组)和57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2-DM组)及46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DF组MPV比对照组和2-DM组增大(P<0.01),PLT比对照组减少(P<0.01),也比2-DM组减少(P<0.05);2-DM组PLT较对照组减少(P<0.05),MP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间PCT、PDW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活化积极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减少已为医学界公认,我们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8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体积(MPV)、压积(PCT)和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检测,并与健康人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参数的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病期乙型肝炎五项指标(HBV-M)模式的分布及其与肝功能和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采集456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本,定量检测HBV-M、肝功能及HBV-DNA载量;根据病期不同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亚组),肝硬化组(包括代偿亚组、失代偿亚组)和肝癌组。结果 3组间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135模式)和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145模式)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各亚组135模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高于另两种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各亚组和肝癌组中,3种HBV-M模式的清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135模式HBV-DNA载量均高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135模式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145模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区分HBV慢性感染者病期的情况下,ALT、AST、ALB、TBIL水平及HBV-DNA载量与HBV-M模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肝硬化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失代偿期CHB肝硬化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8)。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胶囊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年。结果治疗4、12、24及48周时,2组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均持续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24及48周时,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时,观察组伴腹水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ChildPugh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血清学转换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有效降低失代偿期CHB肝硬化患者HBV DNA载量,改善肝功能,促进病情逆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采取阿德福韦酯联合替比夫定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替比夫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临床疗效、HBe Ag水平、HBV-DNA表达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BIL、ALT及ALB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TBIL、ALT、ALB改善情况虽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显效、有效、无效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第24、48周时,HBV-DNA转阴率与HBe Ag血清转换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替比夫定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显著,均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抗病毒性较强,可有效改善肝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行,而联合用药效果并不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61例,随机分为2组。在综合性治疗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1例加用ETV,对照组30例加用阿德福韦酯(ADV)。观察症状减轻及复常情况,检测肝功能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乙肝五项标志物定量、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以及肝脏磁共振扫描(MR)等。结果治疗组症状复常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Ab阳转率、MR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ETV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确切,可不同程度逆转肝硬化,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6例肝硬化患者和8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测定两组人群血流变参数及血小板参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低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常规检测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118例和正常对照者60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较健康对照组肝硬化患者PLT、PCT显著降低(P<0.01),MPV、PDW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出血组较非出血组PLT、PCT降低而MPV 、PDW升高(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辅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止血效果,门、脾静脉血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门、脾静脉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特利加压素辅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能提高疗效,提升止血效果,改善患者门、脾静脉血流,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肝炎肝硬化检测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与出血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6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四项血小板参数.[结果]肝硬化患者PLT、PCT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降低,MPV、PDW均明显升高,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合并明显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组PLT、PCT较无出血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评估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和判断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