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研究顺铂灌注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和毒副反应。方法将9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单纯顺铂胸腔灌注化疗)、治疗组(48例,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4.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消化道反应轻,骨髓抑制轻,生活质量改善,两组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胸腔灌注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明显,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腔内置引流管热灌注生理盐水后,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92例经病理证实为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排尽胸水后,研究组行胸腔热灌注疗法(腔内灌注45℃生理盐水800~1000 ml,保留30 min后排尽,重复3次)与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联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治疗.1次/周,共治疗3次.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比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3+、CD4+水平和CD4+/CD8+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CD8+水平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CD4+、CD8+水平和CD4+/CD8+值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2%和68.1%,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5,P>0.05);两组KPS评分有效率分别为84.4%和66.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出血,无穿刺点和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热灌注疗法联合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顺铂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92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在B超定位下行胸腔穿刺充分引流后给药,对照组给予顺铂40 mg腔内灌注,第1、4、7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恩度45 mg腔内灌注。3次灌注为1个疗程,最多可连续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前后胸腔积液VEGF、EGFR水平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包括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57%(P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顺铂单药相比,恩度联合顺铂腔内灌注治疗可有效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积液内VEGF、EGFR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方法:对符合本研究的6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组(治疗组34例)和单纯应用顺铂组(对照组28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加减沙参麦冬汤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对肺癌化疗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75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6)。其中对照组行T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加减沙参麦冬汤治疗。比较2组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治疗前,2组患者CD3~+、CD4~+、CD8~+及CD4~+/CD8~+以及NK活性指标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及CD4~+/CD8~+及NK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及腹泻方面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肺癌化疗患者加减沙参麦冬汤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有利于提升患者免疫功能,提升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率少,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乌体林斯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彬  湛晓琴  李多  邓俊 《临床荟萃》2005,20(12):670-672
目的研究乌体林斯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用乌体林斯加顺铂胸腔内注射,对照组单用顺铂胸腔内注射,观察治疗前后的近期疗效、活动状况、外周血免疫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活动状况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免疫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仅为发热、胸痛,而对照组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胸痛. 结论乌体林斯联合顺铂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水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患者应用胸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顺铂40mg/m~2+生理盐水2 000mL行胸腔循环热灌注化疗,对照组应用顺铂40mg/m~2+生理盐水2 000mL行常温胸腔循环灌注化疗,2组治疗均每次1h,每周1次,连续治疗3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定2组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65.00%)(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经对症治疗均可缓解,观察组消化道反应、胸痛及骨髓抑制发生率(25.0%、25.0%、30.0%)与对照组(35.0%、17.5%、3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包括55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比较两组化疗前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以及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tokeratin-19-fragment,C YFR A21-1)的变化,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化疗后两组血清CEA、CA-125和CYFRA21-1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化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CD3~+、CD4~+及CD4~+/CD8~+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化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前后CD8~+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化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保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奈达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并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消化道肿瘤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2组化疗均给予卡培他滨口服,第1~14天,21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化疗第1个周期第1、5天,对照组给予奈达铂腹腔热灌注化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奈达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2个周期后评定2组疗效,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期后CD4~+、CD8~+T细胞阳性率,计算CD4~+/CD8~+。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88%)高于对照组(64.52%)(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8~+T细胞阳性率及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T细胞阳性率[(55.23±7.36)%]、CD4~+/CD8~+(1.59±0.19)较治疗前[(45.78±5.12)%、1.05±0.26]增高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6.79±9.22)%、1.08±0.23],CD8~+T细胞阳性率[(34.89±5.32)%]较治疗前[(43.66±3.94)%]下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3.15±9.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结论在化疗基础上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奈达铂腹腔热灌注治疗消化道肿瘤并恶性腹腔积液疗效满意,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微创置管胸腔内灌注顺铂和紫杉醇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 目的 评价微创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胸腔内局部灌注顺铂和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被单盲随机分为联合化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微创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结合局部化疗,联合化疗组所用药物为顺铂+紫杉醇,对照组所用药物为单药顺铂,观察胸腔积液控制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联合化疗组胸液控制有效率为86.96%,完全缓解率69.57%; 对照组有效率为50.00%,完全缓解率为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化疗组生活质量好转优于对照组。 结论 微创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结合局部顺铂和紫杉醇联合化疗在有效控制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单药化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及恶性心包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肺癌合并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25例,其中伴胸腔积液者21例,伴心包积液者4例。腔内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腔内积液后,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腔内局部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有效率为71.4%(15/21),临床受益率为95.2%(20/21);治疗肺癌合并恶性心包腔积液的临床有效率和临床收益率均为100%(4/4)。治疗后,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出现胸痛3例(14.3%),T波改变1例(4.8%);肺癌合并恶性心包腔积液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T波改变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各1例(25.0%)。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或恶性心包腔积液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参芪静脉注射对多西他赛/顺铂(DP)方案+胸腔注射顺铂治疗过程中癌性疲乏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DP方案+胸腔注射顺铂治疗)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注射液),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16/30)(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相较,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CD4+/CD8+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且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且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注射液在NSCLC患者行DP方案+胸腔注射顺铂治疗过程中,可通过增强化疗疗效及保护患者免疫功能,继而达到明显减轻患者癌性疲乏及毒副反应的目的,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顺铂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顺铂联合恩度胸腔灌注的21例为实验组,单用顺铂胸腔灌注的2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第1~3天采用顺铂胸腔灌注,实验组则在第4天给予恩度胸腔灌注。每4周1次,4周为1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两组均在第1周期的治疗前和治疗第3、7天采用ELISA法检测胸腔积液和血清VEGF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后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0.9%和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3天胸腔积液和血清VEGF浓度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第7天的胸腔积液和血清VEGF浓度相比于第3天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顺铂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可观,不良反应可耐受,恩度有明显的抑制VEGF表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在肺癌引致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14-01—2015-12收治的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一顺铂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灌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均完成灌注治疗,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6.66%),生活质量改善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多为Ⅰ~Ⅱ级,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有约一半左右为Ⅲ~Ⅳ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引致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王丽丹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524-1525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小剂量顺铂胸腔注射治疗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确诊为肺癌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榄香烯乳联合低剂量顺铂胸腔注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剂量顺铂胸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70.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P<0.05);血象异常、肝肾功能异常、消化道症状、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榄香烯乳联合小剂量顺铂治疗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可提高完全缓解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561-1562
目的观察康莱特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肺癌并发MP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肺癌并发MPE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常规顺铂化疗,观察组接受康莱特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EGF、CEA、CD3~+、CD4~+、IgA、IgG、IgM水平;统计两组疾病缓解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IgA、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对肺癌合并MPE临床疗效较好,且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白介素-2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有胸腔积液的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艾迪联合白介素-2治疗,对照组采用白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胸水生成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副反应实验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均有效,但实验组毒副反应更低,患者易于接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操作方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膜腔置管引流并灌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副反应及护理。方法 88例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先以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膜腔置管和引流胸水,其后给予胸膜腔内注药及全程护理。治疗组46例以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 L/次联合顺铂40~60 mg/次胸膜腔内灌注。对照组42例单用顺铂40~60 mg/次胸膜腔内灌注,每7 d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观察2组1月后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KPS)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提高改善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膜腔置管引流并灌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全程规范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桂启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39-2840
目的:观察恩格菲联合顺铂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5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25例,恩格菲联合顺铂腔内注入;对照组25例,单用顺铂腔内注入。观察其疗效,体力改善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体力改善及不良反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恩格菲联合顺铂能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GP化疗(顺铂联合吉西他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G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华蟾素胶囊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毒副反应、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3.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79%(P0.05);观察组NK、CD4~+/CD8~+、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毒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疾病控制率,抑制肿瘤侵袭,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