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并确立樟帮枳壳蜜麸炒工艺,为规范蜜麸炒樟帮枳壳饮片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以柚皮苷含量、新橙皮苷含量、橙皮苷含量、色度差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加麸量、加蜜量4因素,每个因素取4个水平,进行枳壳麸炒工艺优选考察。结果: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对实验结果均有显著影响,确定最佳枳壳麸炒工艺为:炮制温度200℃,炮制时间120s,加麸量10%,加蜜量15%。结论: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合理、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麸炒山药炮制工艺,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炒制温度(60,80,100℃)、炒制时间(10,20,30 min)、饮片与辅料比例(100:5,100:10,100:15)3因素3水平进行考察;采用HPLC测定麸炒山药中尿囊素的含量.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辅料用量对尿囊素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炒制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均无显著性意义.经4个产地11批样品中试验证,炮制品质量稳定.结论:辅料用量对麸炒山药饮片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本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可用于麸炒山药的大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蜜麸炒僵蚕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显微鉴别、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和含量测定研究,以CIE-LAB色度值为指标,采用色彩色差计测量僵蚕炮制前后颜色的变化,薄层鉴别在已有方法基础之上适当改进,效果良好.结果:研究表明,僵蚕炮制前后显微鉴别特征变化不大.炮制后水分含量约为6.0%,总灰分含量均值为5.4%,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12%,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值为21.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3.44%.薄层鉴别显示炮制品和生品甲醇提取物没有太大差别,但色彩差别较明显,蜜麸炒僵蚕的总色度值均值为47.269,而生品僵蚕的总色度值的均值为60.595.以L*,a*,b*值为指标,蜜麸炒僵蚕的L*值的数值范围为45.984±3.998,a*值的数值范围为8.315±2.149,b*的数值范围为8.949±3.322.蜜麸炒僵蚕中指标性成分草酸铵的含量初步定为不低于4.0%.结论:除色差鉴别外,本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及结果均在中国药典规定的生品僵蚕质量标准范围内,因此可作为蜜麸炒僵蚕质量标准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麸炒古今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莉  陈缤  贾天柱 《中成药》2006,28(9):1311-1313
麸炒又称“麸皮炒”或“麦麸炒”,是一种传统炮制工艺。麸炒是指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一定量的麦麸加以拌炒的炮制方法。麸炒炮制方法渊源已久,散见于历代医方本草及其炮制专著中。本文就麸炒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作一初步探讨,希望能为进一步研究麸炒这一古老的炮制工艺,提供有益的帮助。1麸炒的炮制历史沿革麸炒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多部中医药古籍中都有记载。早在汉·华佗的《华氏中藏经》中就有“枳实,麸炒去瓤[1]”的记载,始开麸炒之先河。在刘宋时期雷学攵的《雷公炮炙论》中对枳壳麸炒方法有了较详细的记载:“以麸炒过,待麸焦黑,遂出[2…  相似文献   

5.
<正> 据有关文献报道,枳壳含多量挥发油成分,服后易引起恶心、发呕的副作用。传统认为“燥性”之故。经蜜麸炒制后,其挥发油大为减少,可缓和其“燥性”,达到临床应用之目的。操作方法1.蜜麸制法:取麦麸投入锅内炒热,趁热加入20%的蜜汁(取生蜜置锅中用文火融化,并加入适量水而成),至蜜汗均匀地拌在麦麸上,稍将焙干,取出过筛备用。2.蜜麸炒枳壳:先将锅加热,取蜜麸炒至冒烟时加入净枳壳片,不断翻砂至金黄色,筛去蜜麸即可。体会1.蜜麸炒制枳壳主要是借蜜麸之烟将枳壳熏黄,故最好用较大的火力(中火)加热,同时操作宜快,其饮片不仅色泽美观,尚可提高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6.
于晓黎  林桂梅  谢君  张怀  贾天柱 《中成药》2010,32(7):1166-1168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麸炒枳实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辛弗林,总黄酮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温度、时间、加麸量三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进行枳实麸炒工艺优选.结果:温度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时间、加麸量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确定枳实麸炒最佳工艺为:温度180℃,时间60 s,加麸量5%.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麸炒泽泻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泽泻醇-B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研究麸炒泽泻工艺的三个关键因素对成品质量的影响,优选出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麸炒泽泻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kg药材用麦麸皮12.5 kg,温度160~170℃,炒制3 min,取出,筛去焦麦麸,晾凉。结论:最佳炮制工艺参数为A2B2C2。  相似文献   

8.
白扁豆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按现行版《中国药典)和各地中药炮制规范规定,其炮制品炒扁豆均用清炒法,而用此法定方法炒出的白扁豆多具焦斑或夹生现象,这是因白扁豆体形较大,锅与豆接触面较小而产生受热不均所致。笔者在长期实践中认为,对这种体形偏大的豆类应加辅料来炒,针对炒白扁豆的健脾化湿可选用麦麸辅料,使麸炒白扁豆具更强的健脾胃作用,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取麸皮撒入加热的炒药锅内,至冒烟时,加入净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麸炒薏苡仁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多糖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温度、时间、加麸量3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薏苡仁麸炒工艺的优选。结果:温度、时间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加麸量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确定麸炒薏苡仁最佳工艺为:温度210~220℃,时间60 s,加麸量20%。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麸炒枳实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出膏率、辛弗林的含量及柚皮苷和橙皮苷的总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炮制工艺。结果:优选出的枳实炮制工艺为,取直径为1.5~2.5 cm枳实,投麸量100∶10,于180℃,炒制1 min。结论:麸炒枳实的炮制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选并确立建昌帮枳壳蜜糠炒制工艺,为规范蜜糠炒建昌帮特色饮片的炮制工艺提供参考. 方法: 以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炮制时间、加蜜糠量、炮制温度对蜜糠枳壳炮制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18:82,磷酸调pH 2),检测波长283 nm. 结果: 温度对炮制工艺具有显著性影响,最佳枳壳蜜糠炒制工艺为炮制时间80 s,加蜜糠量0.10 g·g-1,炮制温度240℃;醇溶性浸出物、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质量分数分别为28.242%,4.782%,0.160%,2.819%. 结论: 优选的炮制工艺合理、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蜜糠枳壳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麸炒和麸烘两种不同的炮制工艺对于枳壳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冷浸法"分别测定并比较枳壳饮片、麸炒和麸烘炮制品中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并比较枳壳饮片、麸炒和麸烘炮制品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麸炒枳壳[(27.67±2.47)%]及麸烘枳壳[(26.69±1.68)%]均高于枳壳饮片[(22.85±1.63)%]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麸炒枳壳及麸烘枳壳两种炮制方法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总黄酮含量,麸炒枳壳[(6.49±2.03)%]及麸烘枳壳[(6.14±1.97)%]两种炮制方法与枳壳饮片的[(6.83±1.91)%]比较略有降低,但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炮制可使枳壳的有效成分溶出量增加,而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极小;麸炒和麸烘法两种炮制工艺对枳壳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樟帮麸炒枳壳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HPLC法测定指标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用加权评分法优选樟帮麸炒枳壳最佳炮制工艺参数,即麦麸含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结果麸炒枳壳的最佳炮制工艺:麦麸量为5%(占药材质量总比例),炒制温度为140℃,炒制时间为6 min。结论优选的麸炒炮制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樟帮蜜制麦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多指标分析,采用正交实验优选樟帮蜜制麦麸工艺。结果加蜜量及炮制温度对实验结果均有影响。蜜制麦麸最佳工艺:加蜜量为麦麸量的30%,加水量为蜜量的50%,炮制时间90s,炮制温度90℃。结论验证试验表明最佳工艺切实可行,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5.
特色辅料蜜麸的中药炮制历史十分悠久,在江西、上海、浙江等南方古药帮中有广泛使用,多用于炮制枳壳、白术、苍术、山药、肉豆蔻等燥性强烈,或具健脾和中作用的中药,以及僵蚕等动物类药物,以达到缓和燥性、增强疗效,以及赋色矫味的炮制目的.对古今文献进行全面查阅和梳理,厘清特色辅料蜜麸应用的历史沿革,并从炮制工艺、药理作用和化学成...  相似文献   

16.
徐志伟  曹岗  杜伟锋  蔡宝昌  葛卫红 《中草药》2014,45(13):1867-1870
目的 优化出最佳麸炒白芍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和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以白芍中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4个指标性成分质量分数和浸出物得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白芍麸炒工艺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最佳的白芍麸炒工艺是在白芍药材中加入其质量的10%的麸皮,在200 ℃下炒制8 min。结论 该炮制工艺稳定可靠,可为白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麸炒石菖蒲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石菖蒲总生物碱含量为评价指标,以麦麸用量、炒制时间、炒制温度等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确定麸炒石菖蒲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麸炒石菖蒲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0%麦麸用量,麸炒温度为140℃,麸炒时间为40 s。结论:该研究为麸炒石菖蒲饮片炮制工艺提供了更准确、科学的炮制参数,可为石菖蒲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麸炒天麻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对性状,检查、浸出物测定法,薄层色谱法及HPLC色谱法进行研究。结果:修订麸炒天麻的成品性状、鉴别及含量测定,增订了水分、总灰分、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查及浸出物测定,15批麸炒天麻的水分在7.13%~11.27%之间、总灰分在2.29%~3.00%之间、二氧化硫残留量在1~210 mg/kg之间、浸出物在42.35%~66.32%之间、天麻素与对羟基苯甲醇总量在0.26%~0.58%之间。结论:建立了麸炒天麻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麸炒枳壳的炮制工艺,比较枳壳麸炒前后理气功能的变化,阐释枳壳麸炒的意义。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结合HPLC法对枳壳特征成分进行测定,优化枳壳麸炒的炮制工艺,并结合大鼠胃残留率和肠推进率试验结果,对麸炒枳壳及生枳壳的理气功能进行比较,初步阐释枳壳麸炒的科学性。结果麸炒枳壳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称取100g枳壳,置于180℃炒锅内,加麦麸10g,翻炒90s。不同样品对大鼠胃残留率结果为:空白组炮制组生品组,肠推进率结果为:生品组炮制组空白组。结论优化得到麸炒枳壳的最佳炮制工艺,且麸炒后其理气效果及对胃肠的损伤均低于生品。  相似文献   

20.
<正> 中药配方用苍耳子,根据药典规定:清炒后须去刺。按传统的石臼中捣、掩、压碾等去刺法,即费劳力,又费时间。我们采用粉碎机去刺法,取到了良好的效果,效率也成倍增加。方法:先把粉碎机内的筛取出,苍耳子清炒后入粉碎机漏斗,稍微开大进料口(视子不被打破,去刺干净为度)。去刺后过筛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