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径向应变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GE Vivid 7 Dimension超声心动图仪采集32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术后3个月及22例正常人左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18个室壁节段二维灰阶图像.应用GE Echo PAC软件测量左室短轴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PCI术前缺血节段心肌、术后3个月部分缺血节段心肌收缩期SR值降低(P<0.05);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部分缺血节段心肌收缩期SR值较前改善(P<0.05).结论 超声二维应变显像(2DSI)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后患者缺血心肌改善的识别、监测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及评价PCI治疗效果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纵向应变探讨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情况。方法 32例心绞痛(左前降支病变)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记录PCI术前、术后3个月和正常人心尖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心室长轴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值。结果 PCI术前患者(术前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节段的纵向应变值减低(P<0.05),且与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病变分布范围相一致;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术后组)相应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且部分节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二维纵向应变不但能定位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而且能够定量地评价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 对31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术后3个月及28例正常人应用超声心动图仪获取高帧频二维图像,测量左心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的收缩期圆周应变(CS).结果 在对照组中,同一水平比较,室间隔心肌的收缩期CS高于其他各个室壁.与对照组比较,PCI术前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CS减低(P<0.05),且与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病变分布范围相一致;与PCI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相应节段心肌收缩期CS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I能够定位和定量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评价局部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静息状态下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纵向、径向及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了解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狭窄对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26例冠心病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接受超声检查,获取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及左心长轴观和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乳头肌和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图像,分析各个心肌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按左室18节段划分法,将26例冠心病患者的共194个病变心肌节段按供血冠脉狭窄程度分为两组:A组为冠脉狭窄≤70%供血的心肌,B组为冠脉狭窄>70%供血的心肌.结果 A组共90个节段.其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R)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C)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共104个节段,其SL、SR和S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之间SL、SC和S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异常,局部心肌SL、SR和SC的变化町反映冠脉狭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室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6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1 d、术后3 d、1个月测量左室缺血心肌收缩期、等容舒张期负向的应变率峰值、舒张早期 (SR_S、SR_(PSS)、SR_E)以及出现SR_(PSS)节段数、持续时间(T_(PSS)),利用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节段SR_S、SR_E降低,SR_(PSS)增大,出现节段数增多,T_(PSS)延长;术后3 d与术前相比,SR_E增高,SR_(PSS)降低,T_(PSS)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术后1个月SR_S、LVEF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 应变率能够更为客观、准确的评价冠心病PCI术后左室局部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探讨单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有无差异.方法 65例心绞痛患者和32例正常人,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组(单支病变,35例)和B组(多支病变,30例),分别记录PCI术前、术后3个月和正常人心尖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室长轴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PCI术前大部分心肌节段和术后3个月部分心肌节段的纵向应变值减低(P<0.05);A组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大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且部分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B组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部分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且部分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与B组PCI术后3个月心肌缺血节段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支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左室纵向收缩功能改善更显著,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心绞痛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变率显像(SR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心室局部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3 d、术后12 d及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RI技术对左室各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局部心肌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共分析192个节段.根据术前二维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情况将心肌节段分为运动正常组(152个节段)和运动异常组(40个节段).结果 术前运动正常组收缩期心肌峰值应变率(SRs)和舒张早期心肌峰值应变率(SRe)与运动异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异常组术后3个月的房缩期心肌峰值应变率(SRa)较术前3 d增高(P<0.05).运动正常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3 d相比,SRs、SRa及SRe均增高(分别P<0.05和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2 d相比,SRs增高(P<0.05).结论 应用SRI技术能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肌应变率显像(SR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局部室壁运动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RI技术对3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心尖四腔、两腔观各节段局部心肌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术前缺血心肌应变率曲线中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SR峰值均小于正常节段并可出现收缩后收缩(PSS)波。术后经治疗的缺血心肌各峰值逐渐增加,PSS波消失,各指标较未经治疗的缺血心肌明显增加。结论SRI技术可准确识别缺血心肌节段,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缺血心肌血供,提高心肌发生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应变率成像定量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舒缩功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冠心病缺血心肌应变率(SR)变化特点,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RI对48例冠心病患者和42例正常人左室前间隔与后壁各室壁节段纵向收缩期、快速充盈期及房缩期的SR参数进行测定,并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收缩期和快速充盈期,冠心病缺血节段的彩色M-型SRI常表现为SRI色带变浅、消失,甚至显示为反相色彩,表明缺血心肌收缩期和快速充盈期SR减低、消失,或者呈现矛盾运动。缺血心肌收缩期和快速充盈期的径向、纵向SR测值均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减低。冠心病组缺血节段和对照组相应节段的SRA基本无明显差异。结论 冠心病缺血心肌收缩期和快速充盈期的SR明显减低、消失,甚至倒置。SRI技术是临床无创、定量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43例患者分别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72 h内行超声检查,进行常规超声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及LVEF及左室心肌16节段圆周与径向STI参数等容收缩期加速度的测定.结果: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明显提高((49±19)% vs (52±18)%,P<0.O5),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左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心肌梗死节段术后圆周等容收缩期加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左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心肌梗死节段术后径向等容收缩期加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恢复,表现在圆周、径向的缺血节段等容收缩期加速度增加.二维STI技术定量评价心肌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1.
【】 目的 探讨心脏四维定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前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方法 利用GE-vivid-E9高档彩超,四维容积成像技术,建立120例正常人心脏左室壁17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向应变和面积应变正常对照值。研究29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梗范围及其节段应变变化,通过冠脉造影进判断梗死部位和范围与四维超声检查的一致性,并与正常人群心脏左室壁17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向应变和面积应变进行对比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3月复查心肌梗死范围和节段应变与术前再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9例心梗患者梗死部位和范围与冠脉造影结果一致,梗死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向应变和面积应变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CI术后3月复查心肌梗死范围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范围明显变小,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向应变和面积应变恢复到正常范围,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亚急性心肌梗死范围有缩小,对应节段各类应变改善,LVEF >5%;陈旧性心肌梗死范围无明显缩小,对应节段各类应变无明显改善,LVEF提高<5%。结论 心脏四维定量技术能更好地识别左室各节段心肌运动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细微差别,可实时、全方位定量分析左心室室壁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49-3651
目的探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二维应变技术(2DS)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心肌灌注与收缩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例拟接受CABG冠心病患者,均进行RT-MCE、2DS、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CABG术后61.86%(146/236)节段心肌灌注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2周节段改善类与节段无改善类A、A×β值均低于节段正常类,节段改善类A×β、β、A值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节段改善类左室长轴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高于术前(P<0.05);术后2周节段无改善类左室长轴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高于术前(P<0.05)。结论 RT-MCE+2DS应用于CABG术后,能较好评估心肌灌注及收缩功能,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51例行PCI手术的CAD患者为研究组,选择51例志愿者为对照组。2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左室收缩功能,其中研究组分别在PCI术前与术后3个月进行检测,对照组在体检时检测。比较2组左室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E和A的比值(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研究组整体径向应变峰值(GPRS)、整体纵向应变峰值(GPLS)、整体环向应变峰值(GPCS)与LVEF检测变化的相关性。观察2组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曲线与纵向应变牛眼图。结果研究组PCI术前、术后的A高于对照组,E/A与LVEF低于对照组;研究组PCI术后LVEF高于术前;研究组PCI术前、术后GPRS低于对照组,GPLS、GPCS高于对照组;研究组PCI术后GPRS高于术前,GPLS、GPCS低于术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GPRS、GPLS、GPCS与LVEF存在相关性(r=-0.722,-0.545,-0.667,P 0.05)。PCI术前,STI曲线各节段运动曲线形态幅度不一致,轮廓不规则,明显分离,PCI术后,STI曲线发现各节段运动曲线形态幅度基本一致,曲线已趋于正常;对照组17节段纵向应变牛眼图与运动曲线显示应变曲线轮廓规则,达峰时间统一,波峰波谷一致。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有效评价CAD患者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并具有可重复追踪、方便、无痛苦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得120例正常成人(正常组)心脏左室壁17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向应变和面积应变的正常值,另选45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心肌梗死部位和范围,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肌梗死范围及节段应变变化,分析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一致性,并与正常组心脏左室壁17节段心肌各应变对比分析。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3个月复查梗死范围和节段应变,与术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45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和范围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一致;除前壁心尖段外,术前梗死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向应变和面积应变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术后3个月复查心肌梗死范围变化,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范围明显变小,心肌各应变均恢复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范围有一定缩小,对应节段各应变均有所改善,LVEF提高5%;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范围无明显缩小,对应节段各应变均无明显改善,LVEF提高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较好地识别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各节段心肌运动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细微差别,可实时、全方位定量分析左室室壁运动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层应变技术在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起病且首次确诊ACS并接受择期或急诊PCI术治疗的患者44例(ACS组),以及正常体检者40例(对照组)。对对照组及ACS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分层应变技术检查,分别采集心尖四腔、两腔、三腔心切面及二尖瓣、乳头肌、心尖短轴切面动态图像,连续5个心动周期;应用Echo PAC工作站及分析软件分别获取左室整体及受累节段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3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TLSendo、TLSmid、TLSepi)。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筛选出受累节段,获取其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3层心肌的纵向应变,并分析相应参数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左室整体及受累节段各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均减低(均P0.05);与术前比较,ACS组术后左室整体及受累节段各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均有改善,术后1周各应变参数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时改善明显(均P0.05)。结论 PCI术后左室各层心肌收缩功能均有所改善,且心内膜心肌应变的恢复早于心外膜下层心肌。应用分层应变技术获取的应变参数能准确评价ACS患者PCI术前后左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能有效评估PCI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心肌分层应变技术(layer-specific strain, LSS)评价无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远期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上海市胸科医院行冠脉造影并同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54例为PCI组,冠脉造影阴性者46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PCI术前及术后(21.04±2.27)个月采集左室心尖两腔、三腔、四腔心切面的动态图像,应用LSS获取左室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并计算左室心肌纵向应变的跨壁梯度(ΔGLS)。结果:术前PCI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GLSendo、GLSmid、GLSepi均明显减低(均P0.05)。随访(21.04±2.27)个月后,术后PCI组GLSendo、GLSmid、GLSepi均较术前PCI组明显升高(均P0.05),但仍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3组间比较,术前PCI组ΔGLS最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PCI组ΔGLS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PCI术后远期左室各层心肌纵向应变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功能较心外膜下心肌恢复好。LSS能更敏感、准确地评估无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远期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应变率成像(SRI)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CABG)前、后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形变及同步性的变化,判断手术疗效,预测再狭窄.方法 60例冠心病患者(病例组)分别于CABG术前1 d、术后10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测量左前降支参与供血的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应变率(SRsys)和应变(Ssys),计算收缩后应变指数(PSI).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术前与对照组及CABG术前、术后各时间点间SRsys、Ssys和PSI的变化情况.结果 病例组SRsys和Ssys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52例患者CABG术后1个月开始搭桥节段SRsys和Ssys逐渐增大,多数节段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术前PS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术后6个月,所有节段PSI值均明显回缩.超声检出8例患者发生术后再狭窄,其阳性预测值为75%.SRI参数法诊断室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高于传统的二维超声目测法,Ssys的敏感性高于SRsys.结论 SRI可定量评价左室壁局部收缩形变及同步性,动态观察CABG手术前、后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判定术后疗效,发现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测定2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术后(20±5)d及20例正常人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收缩期后及舒张早期的纵向峰值应变率SRS、SRPSS、SRE,计算收缩期后收缩波(PSS)发生率及SRPSS/SRS比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缺血节段的SRS和SRE显著降低(P<0.01),PSS发生率,SRPSS和SRPSS/SRS显著增高(P<0.05).冠心病组缺血节段支架置入术前、术后PSS发生率,SRPSS、SRS和SRE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RPSS/SRS术后较术前显著减低(JP<0.01).结论 SRPSS/SRS比SRS、SRE、SRPSS更能敏感地评价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心肌功能改善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后左室心肌功能及二尖瓣反流容积的变化。方法选取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所有患者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72 h内及术后6个月采集超声图像,并进行二尖瓣反流容积定量和心肌应变定量分析。根据二尖瓣反流容积变化情况将41例患者分为非恶化组(Ⅰ组)和恶化组(Ⅱ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超声检测情况。结果 41例患者分别为Ⅰ组28例和Ⅱ组13例。Ⅰ组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容积较术前明显减少,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P0.05);各节段及总体径向应变、纵向应变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Ⅱ组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容积较术前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轴基底段径向应变较术前恶化(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较敏感地评价左室心肌功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通过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可以减少IM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左室局部及整体纵向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对32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CABG术前、术后3个月行二维超声检查,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心尖长轴观、心尖两腔及四腔观的图像,获取左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s)、各切面收缩期峰值整体应变(GSL)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平均值(GSL-Avg).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中基底段至心尖段纵向应变递增,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冠心病组心尖节段纵向应变均明显高于基底段和中间段.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术前心肌缺血节段SLs、GSL减低(P均<0.05);冠心病组术后3个月相应节段的SLs、GSL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均<0.05).GSL-Avg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良好的一致性(r=0.85).结论 STI技术可定量、客观地评价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变化,为CABG疗效评定和冠心病预后判定提供了一种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