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初期欲在世界多国开展钩虫病防治公共卫生项目。胡美作为雅礼医院和湘雅医学院的创建人,为了拓展他在中国的卫生教育事业而谋求洛克菲勒方面的资助,积极与洛克菲勒基金会下属的国际卫生基金会展开合作。帮助美方将钩虫病防治项目引入中国。作为跨国事业的中间人,胡美实质上扮演了洛克菲勒基金会首次在华公共卫生活动推手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6,(5):46-47
20世纪20年代中期,不管从何种角度讲,约翰·D.洛克菲勒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首富了。他简直能点石成金:股票、债券和油井,样样做得都很出色,这位大富豪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洛克菲勒创造财富的神话激发了《纽约时报》记者的兴趣,他饶有兴趣地问起洛克菲勒致富的秘诀。“你是如何取得这般伟绩的?”记者问道。“很简单,”洛克菲勒回答说,“我的成功有赖于三件事情,只要认真遵循,人人都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财富:第一,我比别人更早地来到办公室,对工作更加投入、更加热情;第二,每天下班后,我总是很晚才离开办公室——一天结束之后,有很多收获;…  相似文献   

3.
对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三次中国医学考察活动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研读洛克菲勒基金会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和有关历史文献,发现洛克菲勒基金会所组织的三次来华考察,不仅是论证其中国医学项目可行性的事务性工作,也是美国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的状况进行深入、全面了解的调研活动,并指出这一系列的考察活动对中国近代医学发展的布局有意无意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洛克菲勒家族:14条洛氏零用钱备忘录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元财富的美国富豪,尽管富甲天下,但从不在金钱上放任孩子。洛克菲勒家族认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所以他们对后代的要求比寻常人家反  相似文献   

5.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洛克菲勒享有98岁的高寿。他一生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亿5千万,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车回家,缺一毛零钱,就向他的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免  相似文献   

6.
在商业界,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绝不为过。这个迄今已繁盛了六代的“世界财富标记”与美国乃至国际政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有句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独“富”天下。让我们看看洛克菲勒家族是如何保持长胜不衰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一位年轻人,他特别想发财,一天到晚想着自己怎样才能发财,怎样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可是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他想到了先找一位有钱的富翁问问,看看人家是怎么发财的。于是这位年轻人拿来了当时的富豪排行榜,找到了当时排名第一的美孚石油公司的洛克菲勒。洛克菲勒从小的日子过得也很苦,也没有上过什么学,最后竟然成为亿万富翁了。  相似文献   

8.
有时一滴焊接剂值5亿美元年轻的洛克菲勒初入石油公司工作时,既没有学历,又没有技术,因此被分配去检查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整个公司最简单、枯燥的工序,人们戏称连3岁的孩子都能做。每天,洛克菲勒看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罐盖  相似文献   

9.
文章披露了新发现的美国所藏27封丁文江往来书信,简要分析了他和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馆长奥斯朋、安得思、谷兰阶、苏格兰地质学家巴尔博的通信,及其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交往,以揭示丁文江担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和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期间出色的组织能力,及其在募集图书和资金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披露了新发现的美国所藏27封丁文江往来书信,简要分析了他和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馆长奥斯朋、安得思、谷兰阶、苏格兰地质学家巴尔博的通信,及其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交往,以揭示丁文江担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和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期间出色的组织能力,及其在募集图书和资金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自然科学的基金政策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了两次变化。1923年确立的资助以杰出科学家为代表的研究机构的基金政策,对初创时期的玻尔研究所的国际化发展发挥了主导作用。1933年为救助德国难民科学家临时设立的专项研究援助基金和1934年启动的"实验生物学"基金计划,成为玻尔研究所在二战前夕全面转向核物理学研究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正工作严格的蚂蚁有着高效的执行力,它们能迅速组织起来共同完成觅食、防御掠食者、建造地下隧道等任务,然而要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协调配合和高效沟通。为了探索蚂蚁高效执行系统的进化根源,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研究人员培育了首批转基因蚂蚁,并修改了蚂蚁感知信息素的基因,这种信息素可用于实现蚂蚁彼此之间的通讯。通过观察被修改感知信息素基因的蚂蚁,发现群体行为能力严重缺失的蚂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初多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的日本微生物学家野口英世因梅毒、黄热病等研究著称于世,但人们对他赴美之初的蛇毒研究知之甚少。不过,正是这项研究使其获得了美国免疫学界的认可,并成为首个在洛克菲勒研究所任职的亚洲学者。通过梳理野口早期发表的论文发现,他曾深入研究过蛇毒的凝血与溶血机制、蛇毒与动物血清的作用和抗眼镜蛇毒血清的效用,不仅阐明了蛇毒的毒理、率先研制出抗响尾蛇毒的血清,还论证了动物血清中抗体-补体的作用方式。文章认为,初出茅庐的野口研究蛇毒即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一、抗体-补体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免疫学理论,为动物毒素研究提供了借鉴;二、刚刚问世的免疫学减毒方法为研制抗蛇毒血清奠定了基础;三、西蒙·弗莱克斯纳和塞拉斯·米切尔的悉心指导;四、野口具有攻坚克难的胆识、勤奋好学的品性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目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造价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估算标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控制标准”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阐述3个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不同阶段的意义和作用,形成一个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造价管理体系,为项目投资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倡导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嘉墀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6月11日12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杨嘉墀1919年7月出生,江苏省吴江县人,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电信专业,1947~194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50~1955年期间,先后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员和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56年回国后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任室主任、副所长。1968…  相似文献   

16.
欧盟框架计划项目的评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自 1 984年开始实施”研究、技术开发及示范框架计划”(简称框架计划 )。该计划是欧盟成员国和联系国共同参与的中期重大科技计划 ,具有研究水平高、涉及领域广、投资力度大、参与国家多等特点。迄今已完成实施五个框架计划 ,第六框架计划正在实施。  欧盟框架计划有严格的评审机制和规章 ,其中包括 :明确的项目评审原则、程序和标准 ;明确的项目评审专家资格和相应的行为规范 ;独立观察员制度和相应的规章 ;对负责项目管理的欧盟委员会工作人员的职责与行为的严格规范。一、项目评审原则  欧盟框架计划项目的评审原则是 :   (1 )…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核心,选育优良的微生物菌种是废水处理成败的关键.河南省豫源清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高效sBQ系列微生物菌群,应用于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中,大大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操作管理简便,取得了高效低耗的显著效果,各项废水处理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之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生物学最激动人心的大事就是50年前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作为纪念,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阐明这场分子生物学革命的方法论动因:物理化学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运用。化学在生物学中的运用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自然而然地进行,然而,物理学方法在生物学中的运用却需要理论的勇气和胆量。玻尔、薛定谔等对物理化学方法的倡导,洛克菲勒基金会对应用物理学方法研究分子生物学问题的资助等促使大批物理学家向生物学转移。同位素示踪方法、X射线衍射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等的应用推动着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性发展。20世纪末和新的世纪,计算技术、应用数学和信息科学方法代替物理学方法成为推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SSCI和A&HCI标准在中国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探讨SSCI和A&HCI作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学术评价标准在中国的应用问题,集中分析了反对在中国应用SSCI和A&HCI标准的3种主要理由:1)中国期刊收录太少而使SSCI和A&HCI不具备对中国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进行评价的能力;2)SSCI和A&HCI标准的应用使中国国内期刊论文质量下降从而削弱中国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3)中国特色、中国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的特殊性决定了SSCI和A&HCI这种外国标准不适用于中国。本文最后的结论是应该明确支持SSCI和A&HCI标准在中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收治和管理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会意义重大。本文陈述了重性精神疾病床位配置标准的测算办法、测算结果以及病人分流机制。根据文献分析、现场调查、专家咨询和实证应用检验,总结了重性精神疾病床位配置标准的计算公式和方法。论证设定了计算公式中的患者需住院比例、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因子等关键参数的标准值;根据床位配置标准计算方法,结合上海市重性精神疾病患病情况,测算出上海市重性精神疾病床位配置需要为每千人口1.16张;提出了按病人数量向精神专科医院付费,精神专科医院负责病人全程服务,建立精神专科医院和社区康复机构的利益纽带,推动病人顺畅分流的策略组合(机制)。课题组研制的重性精神疾病床位配置标准和病人分流机制已经列入《上海市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规划(2009-2015年)》。结论:课题组研制的重性精神疾病床位配置标准和病人分流机制,有助于收治和管理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