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血清透明质酸等的变化与COPD肺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外基质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炎症指标的关系。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HA(165.6±205.5)ng/ml(P<0.05),LN(98.8±14.7)ng/ml(P>0.05),PCⅢ(139.0±54.2)ng/ml(P<0.01),CⅣ(72.6±34.8)ng/ml(P<0.01);对照组分别为HA(69.6±19.4)ng/ml,LN(96.7±19.8)ng/ml,PCⅢ(97.3±26.6)ng/ml,CⅣ(48.3±18.4)ng/ml。肺心病并呼吸衰竭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呼吸衰竭各组相比HA明显增高(P<0.05),HA、CⅣ与炎症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联合检测HA、LN、PCⅢ、CⅣ,对本病肺纤维化的诊断、活动性的观察及研究肺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血清细胞外基质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细胞外基质含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200 例各种临床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含量,并与100 例健康人(对照组)做比较,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慢性肝炎轻型以上组4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急性肝炎组(P<0.01),且4项指标随病程的进展而升高,联合检测4项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各单项指标.结论 联合检测4项指标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动态观察上述指标对掌握病情的演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急性白血病 (AL)和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C)、层粘连蛋白 (LN)和透明质酸 (HA)的水平 ,探讨血清基质成分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放免法测定 2 6例健康者 ,11例MDS ,2 6例CML ,33例AL患者的PCⅢ、Ⅳ·C、LN和HA水平 ,其中 12例白血病检测骨髓和外周血上述指标 ,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与健康者相比 ,MDS者血清Ⅳ·C、HA、LN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1或P <0 0 5 ) ,PCⅢ水平无差异 (P >0 0 5 ) ;AL者初诊时四项指标升高 (P <0 0 1或P <0 0 5 ) ;CML明显增高 (P均 <0 0 1) ,但慢性期与急变期无差异 (P >0 0 5 )。 12例白血病患者骨髓HA水平高于外周血 (P <0 0 5 ) ,PCⅢ、Ⅳ·C、LN的水平无差异 (P >0 0 5 )。AL化疗获CR后血清HA水平较初诊时下降 (P <0 0 5 ) ,PCⅢ、Ⅳ·C、LN水平无变化 (P >0 0 5 ) ;复发时血清HA水平比CR时上升 (P <0 0 1)并达初诊时水平 (P >0 0 5 )。结论 MDS、AL、CML患者均存在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异常 ,动态血清HA水平观测可一定程度反映AL化疗疗效 ,但无助于慢粒急变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柯邵鹏  林琪  苏智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462-146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比较各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肝炎重度组与肝硬化组之间血清HA、PCⅢ、L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ⅣC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慢性肝炎重度组血清HA、PCⅢ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A/G〈l、ALB〈35g/L、AST/ALT〉I时,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均渐升高,其中HA、PCⅢ水平显著升高(P〈0.05)。ⅣC水平在AST/ALT〉1时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HA、PCⅢ水平是早期肝硬化的相对灵敏性指标.其灵敏性高于ⅣC;临床上应用血清纤维化指标无创性评估肝纤维化时可结合ALB、A/G、AST/ALT值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血清肝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CⅣ)对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32例肝病患者的HA、LN、PCⅢ、CⅣ值,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中HA、LN、PCⅢ、CⅣ水平随着病情发展而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HA、LN各组均明显升高;PCⅢ、CⅣ在慢性肝炎轻度组无显著变化,而在重度肝炎中升高最为显著.结论:联合检测肝纤标志物对于动态观察慢性肝病的进展和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魏晓霞  周艳彩  卓亚  朱斌 《安徽医药》2022,26(12):2439-244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CHB)病人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水平及 HIF-1α在诊断 CHB病人发生肝纤维化中的价值。方法纳入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1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行肝脏穿刺活检的 80例 CHB病人和 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CHB病人根据肝脏纤维化分期分为 20例无纤维化组( S0)、 39例轻度纤维化组(S1~S2)和 21例中重度纤维化组( S3~S4)。检测并比较 CHB病人和对照组血清 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LN)、 HIF-1α水平的差异, CHB病人血清 HIF-1α水平与 PCⅢ、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 LN相关性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探讨 PCⅢ、Ⅳ型胶原、透明质酸、 LN和 HIF-1α在诊断 CHB病人发生肝纤维化临床效能的差异。结果 S0组、 S1~S2组和 S3~S4组病人血清 PCⅢ、Ⅳ型胶原、透明质酸、 LN及 HIF-1α[( 46.37±9.15)μg/L、(60.31±10.02)μg/L、(89.39±12.07)μg/L比( 35.69±7.25)μg/L]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P<0.05)。 S3~S4组病人血清 PCⅢ、Ⅳ型胶原、透明质酸、 LN和 HIF-1α水平均显著高于 S1~S2组和 S0组( P<0.05)。 S1~S2组病人血清 PCⅢ、透明质酸、 LN及 HIF-1α水平均显著高于 S0组( P<0.05)。 CHB病人血清 HIF-1α水平与 PCⅢ、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 LN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 P<0.05)相关系数分别  相似文献   

7.
血清肝纤维项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90例健康者,9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HA、LN、Ⅳ—C、PC-Ⅲ含量的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做肝组织活检,进行纤维化分期,对比不同分期四种指标的含量。结果 ①慢性肝病组4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肝脏损伤程度的严重程度,4项指标均逐渐增加,其中HA在早期即开始升高,Ⅳ-C在S0~S1期开始升高,S3~S4水平最高。结论 HA、LN、Ⅳ—C、PCⅢ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水平变化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其中HA和Ⅳ-C在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72例慢性丙肝患者的血清ANA,HA,LN,PCⅢ和Ⅳ-C水平,并与由年龄、血小板计数、γ-谷氨酰转肽酶及透明质酸四项指标构成的判别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数模型(FibroIndex)比较,同时与48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的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且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升高。结论:血清HA,LN,PCⅢ和Ⅳ-C可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与AN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慢性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晓丽  吴强  彭林林  黄山 《贵州医药》2008,32(11):970-972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1)后患者心脏胶原重塑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因子(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首次发病的MI住院患者(MI组)发病后1周、3个月、6个月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PCⅢ)、MMP-1、TIMP-1的水平,并计算PICP/PCⅢ比值。以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组PICP水平在MI后3个月、6个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Ⅲ水平在MI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MI后各时间点的PICP/PCⅢ比值和血清MMP-1、TIMP-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MI后心脏胶原合成代谢旺盛,MMP-1/TIMP-1参与MI后心脏胶原重塑的病理生理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联苯双酯滴丸对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 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与病理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 178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A、LN、Ⅳ-C、PCⅢ水平;肝活检取肝组织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血清HA、LN、Ⅳ-C、PCⅢ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组织结果显示炎症程度有显著改善,而纤维化程度无显著变化。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和病理组织无显著变化。结论 联苯双酯滴丸治疗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可显著改善肝纤维化四项指标,而对病理组织中纤维化程度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以及VEGF与肿瘤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肺癌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VEGF在肿瘤组织的胞内分布及其表达;同时以ELISA法测定临床上肺癌、良性肺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中的VEGF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位于胞质和胞膜,呈棕黄色颗粒状过度表达,Ⅲ期、Ⅳ期肺癌和伴远处转移者阳性率为90%,肺癌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但在良恶性肺病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经抗感染药物治疗后,良性肺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VEGF呈过度表达,检测患者血清VEGF可以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外周血LFA-1和ICA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LFA-1和ICAM-1的表达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结果:(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LFA—1和ICAM-1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FA-1和ICAM-1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3)肺癌的I+N期与I+Ⅱ期相比血清LFA-1、ICAM-1均有显著差异(P〈0.05)。(4)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LFA-1和1CAM-1含量较无淋巴结转移者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LFA-1 ICAM-1可能是反映肺癌侵袭转移潜能的一个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M2-PK)在肺癌患者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67例肺癌(肺癌组)、3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肺良性病变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的肿瘤型M2-PK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肿瘤型M2-PK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肿瘤型M2-PK诊断肿瘤的敏感性为65.7%,特异性为95.0%。肿瘤直径≥3cm者血浆肿瘤型M2-PK阳性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3cm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浆肿瘤型M2-PK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肺癌TNMⅢ~Ⅳ期患者血浆肿瘤型M2-PK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者(P<0.05)。结论肿瘤型M2-PK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对临床分期、判断淋巴结转移及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内分泌型高血压大鼠心肌间质重构在药物干预下的变化,探讨高血压心肌间质重构机制及抑制方法.方法:建立神经内分泌型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3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哌唑嗪组(Hα)、抑平舒组(Hace)、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组(Hptx)和高血压对照组(Hc).10只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观察各组大鼠血压、血清Ⅲ型前胶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 CVF)变化.结果:Hace组治疗后血压、左室质量、血清Ⅲ型前胶原和TNF-α水平、各项CVF均较Hc组明显降低(P < 0.05);Hα组治疗后血压、左室质量低于Hc组(P < 0.05),而Ⅲ型前胶原、TNF -α水平仍高于Nc组(P < 0.05); Hptx组较Hc组治疗后血压和左室质量无明显降低(P > 0.05),但血清Ⅲ型前胶原和TNF-α水平、各项CVF明显降低(P < 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逆转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有关,PTX抑制和逆转心肌纤维化可能与拮抗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药物治疗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l)后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对41例AMⅠ患者分别予强化内科药物保守治疗(药物组,n=22例)和在此基础上予择期PCI治疗(PCI组,n=19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AMI发病1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以47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药物组和PCI组各时点亚组PICP及PCⅢ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治疗组的6月亚组PICP较1周及3月亚组均显著升高(P<0.05),12月亚组PICP均较6月亚组显著降低(P<0.05);3月亚组PCⅢ均较1周亚组显著升高(P<0.05),12月亚组PCⅢ均较3月及6月亚组显著降低(P<0.05)。PCI组3月、6月亚组PICP以及3月亚组PCⅢ与药物组同时点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AMI后6个月内择期PCI在抑制胶原重塑方面明显优于药物治疗,而至12个月时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水平及其对手术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3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疾病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CEA、NSE及CYFRA21-1水平;并比较病例组手术前后、不同临床疗效、有无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EA、NSE及CYFRA21-1水平.结果 病例组血清CEA、NSE及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术后4周,病例组患者血清CEA、NSE及CYFRA21-1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显效组血清CEA、NSE及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和无效组(P<0.05),有效组血清CEA、NSE及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CEA、NSE及CYFRA21-1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P<0.05).结论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NSE及CYFRA21-1水平明显升高,术后则水平显著降低,且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转移有密切关系,对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146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并就上述指标与临床肝功能指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Ⅳ-C、LN、PCⅢ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不同病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慢性乙肝患者血清Ⅳ-C、PCⅢ水平与血浆PT呈正相关,HA、Ⅳ-C、LN水平与Alb呈负相关,HA水平与TBil呈正相关,PCⅢ水平与ALT呈正相关,LN水平与CHE呈负相关.结论 检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Ⅳ-C、LN、PCⅢ水平,可反映肝纤维化进展情况和肝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8.
孙宇  姜美凤  张利营 《中国医药》2011,6(4):406-407
目的 研究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2例原发性肝癌、34例转移性肝癌、34例肝外恶性肿瘤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1、3个月后,原发性肝癌组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血清透明质酸水平(计量单位为μg/L)分别为(176±43)、(166±38)、(129±38);(139±34)、(108±31)、(85±32);(123±23)、(100±23)、(93±18);(347±136)、(299±120)、(266±113)μg/L,转移性肝癌组分别为(97±25)、(93±22)、(79±16);(96±31)、(80±28)、(77±19);(93±24)、(80±21)、(62±15);(254±108)、(199±98)、(132±93)μg/L.原发性肝癌组血清透明质酸和Ⅳ型胶原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67±11)、(55±15)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5±11)、(54±13)μg/L,P<0.05)].转移性肝癌组及肝外恶性肿瘤组治疗前透明质酸[(149±68)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性肝癌组治疗前后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转移性肝癌组的水平(均P<0.05).原发性肝癌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和治疗1、3个月后之间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反映原发性肝癌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serum fibrosis markers in liver fibrosis in liver neoplasms. Methods Radioimmunoassa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serum procollagen (PC) Ⅲ, collagen type Ⅳ(Ⅳ-C), laminin LN and hyaluronic acid(HA) in 120 patients with liver neoplasms and 100 healthy people.Results Before therapy, the level of Ⅳ-C in th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 01 ). The levels of PCⅢ and LN in th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 P < 0.05 ). Before therapy the levels of HA in metastatic cancer of liver group and extrahepatic malignant tumor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Before and after the therapy the level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serum PC Ⅲ, Ⅳ-C, LN and H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etastatic cancer of liver group ( P < 0. 05). Before and after the therapy the levels of hepatocellula carcinoma group serum PC Ⅲ, Ⅳ-C, LN and H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 P < 0.05 ). Conclusions The levels of serum PC Ⅲ, Ⅳ-C, LN and HA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th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se markers can reflect the fibrosis degree of chroni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will be an indicator of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9.
刘道同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26-3227
目的 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导管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其血清TK1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TK1阳性表达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x2=23.155,P<0.05).患者肿瘤直径≥5 cm 、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TK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TK1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TK1在乳腺导管癌中呈高表达,血清TK1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高水平的TK1表明乳腺导管癌的侵袭和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6例结肠癌患者和23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结肠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远处转移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结论血清VEGF表达的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助于反映结肠癌的进展和预后判断,且血清VEGF水平与结肠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