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胚胎着床是在诸多因素作用下,细胞内信号通路被激活,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使胚胎滋养层和子宫内膜同步变化,从而使得发育正常的胚泡顺利植入子宫内膜的精密而复杂的过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真核细胞凋节增殖、分化、凋亡及细胞间功能同步化的基本信号通路。最近几年研究发现,MAPK通路住早期胚胎发育、子宫内膜蜕膜化、胚泡黏附、滋养层细胞增殖以及侵入子宫内膜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胚胎植入是胚胎滋养层与子宫内膜相互融合的过程.成功植入需要:①子宫内膜具有容受性;②正常和功能完善的且处于胚泡发育期的胚胎;③母体与胚胎组织发育同步且功能协调.胚胎植入子宫内膜需要经过定位、黏附、穿透三个过程.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研究发现在胚胎植入中有许多重要的基因和蛋白分子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参与该过程,如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4(CSPG4)、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小RNA(miRNA)等.明确这些关键基因和蛋白分子在胚胎植入时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未来临床不孕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3.
胚胎植入是生殖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妊娠的关键.人类胚胎植入是胚胎和母体子宫内膜相互识别、相互容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胚胎和子宫内膜都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只有在胚胎发育到胚泡阶段,子宫内膜也增殖分化到可容受状态时才允许胚胎植入,二者的同步性是保证胚胎成功植入的必要条件.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同步性"是通过类固醇激素、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免疫细胞网络的共同精细调节实现的,其中类固醇激素充当系统信号,细胞因子参与滋养层及微环境之间的局部联系,整合素等黏附分子参与细胞-细胞及细胞-基质间的联系,免疫细胞参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作用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着床过程中,胚胎与子宫双方都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阶段。子宫内膜发生着一系列形态、生理及生化的变化,以迎接和维持胚泡着床。在这些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在哺乳动物中,由于不同的着床方式其子宫内膜蜕膜化的程度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着床方式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胎盘:①上皮绒毛型。胚泡滋养层直接与子宫内膜上皮接触,滋养层细胞不侵入内膜层,只是与子宫内膜上皮紧紧相邻,内膜细胞不发生蜕膜化。猪、马等家畜属此型。②内皮绒毛型。胚泡滋养层侵入上皮但不深,多数食肉类动物属此型。③血窦绒毛  相似文献   

5.
不孕症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孕症发病机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部分不孕症患者在着床方面的缺陷 ,尤其是内膜接受性的异常 ,可能是导致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进行研究发现 ,细胞外基质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IV型胶原在子宫内膜的不同部位、不同时期表达不同 ,并参与子宫内膜的功能变化及胚泡的着床环节。胚胎的着床受滋养层介导 ,在着床过程中具有侵蚀力的滋养层可遇到大量的细胞外基质 ,分泌中、晚期子宫内膜过量的细胞外基质表达阻止胚泡植入而导致不孕。  相似文献   

6.
胚胎植入是生殖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妊娠的关键。人类胚胎植入是胚胎和母体子宫内膜相互识别、相互容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胚胎和子宫内膜都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只有在胚胎发育到胚泡阶段,子宫内膜也增殖分化到可容受状态时才允许胚胎植入,二者的同步性是保证胚胎成功植入的必要条件。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同步性"是通过类固醇激素、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免疫细胞网络的共同精细调节实现的,其中类固醇激素充当系统信号,细胞因子参与滋养层及微环境之间的局部联系,整合素等黏附分子参与细胞-细胞及细胞-基质间的联系,免疫细胞参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作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着床是一复杂的、程序化的过程,胚泡与子宫内膜必须同时达到着床窗口时期,着床才能成功。研究表明,着床期间,内膜和胚泡表面的糖结合物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胚泡与内膜相互识别,初次接触,为以后粘附分子进一步发挥粘附作用及滋养层浸润作准备。  相似文献   

8.
不孕症发病机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部分不孕症患者在着床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内膜接受性的异常,可能是导致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地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进行研究发现,细胞外基质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IV型胶原在子宫内膜的同部位、不同时期表达不同,并参与子宫内膜的功能变化及胚泡的着床环节。胚胎的着床受滋养层介导,在着床过程中具有侵蚀力的滋养层可遇到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分泌中、晚期子宫内膜过量的细胞外基质表达阻止胚泡植入而导致不孕。  相似文献   

9.
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的作用下,胚胎与子宫内膜在分化发育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大量黏附分子,而胚胎与子宫内膜自身也受到多种细胞因子及蛋白质的调控。在相关激素、胚胎及子宫内膜共同协调下,胚泡才能顺利着床。在胚胎着床过程中,hCG及其与胚胎黏附相关的细胞因子,起着不可或缺的调控作用。笔者拟就hCG对胚胎着床相关黏附分子的作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着床是一复杂的、程序化的过程,胚泡与子宫内膜必须同时达到着床窗口时期,着床才能成功。研究表明,着床期间,内膜和胚泡表面的糖结合物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胚泡与内相互识别,初次接触,以后附分子进一步发挥粘附作用及滋养层浸润作准备。  相似文献   

11.
丹莪妇康煎膏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着床是复杂的程序化的生理过程.子宫内膜仅在极短时间内允许胚胎植入,此时子宫内膜达到最大胚泡种植容受性.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接受能力[1].胚胎植入成功在于有良好的胚胎和容受性的子宫内膜,而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过程中受多种细胞因子、蛋白分子调控[2].  相似文献   

12.
胚胎着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着床胚泡和雌孕激素主导的子宫的分子相互作用.由于基因剔除技术的应用,有些基因被发现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发育调控基因-同源框基因在着床过程中的作用加以讨论,并进一步提出胚胎着床通路的基因调控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很多细胞因子都可影响人类的生殖过程,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EGF以自分泌和/或劳分泌调节卵泡发育且对颗粒细胞具有促有丝分裂作用,还可诱导子宫内膜的蜕膜增生和分化。在人类EGF可由植入前的胚胎产生,且在胚泡种植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体外,EGF与滋养层细胞共同培养可显著提高其侵袭能力。子宫内膜中LIF对胚胎种植具有支持作用,并且还大大增加胚胎形成的机会。目前研究已证实,卵泡液中有LIF表达,且其表达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绪东  徐键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4):54-55,61
胚胎植入是指胚胎进入子宫腔后与子宫内膜黏附、并且埋植于其中的过程。胚泡发育与子宫内膜必须协调同步,并于子宫内膜着床窗开放时期相互识别,着床才会成功。调控胚胎着床的机理十分复杂,与之相关的因素较多,包括雌孕激素、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免疫因子、酶等。近年来,趋化性细胞因子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趋化因子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胚胎干细胞是人体内最原始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各种细胞的潜能,而信号通路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中起着重要的协调和控制作用。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Wnt信号通路在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分化形成的关键因子,在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子宫内膜样细胞的过程中,Wnt信号通路同样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综述Wnt信号通路在人胚胎干细胞向子宫内膜样细胞分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展望今后对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胚胎着床是从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的一系列细胞、分子信号传递过程.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决定胚胎成功着床的重要因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评估是辅助生育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白血病抑制因子在胚胎种植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白血病抑制因子的生物效应是通过结合靶细胞膜上的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启动细胞内一系列信号分子而完成信息传递,使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理或病理变化,在胚胎着床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种植窗期及白血病抑制因子的研究仍有限,白血病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因素也值得进一步探讨.对白血病抑制因子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确定种植窗期,并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局,进而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通过阻断孕激素的生理效应而影响胚胎植入.米非司酮能改变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和一些生化因子及基因表达,进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以及影响胚泡生长发育、黏附及侵入,阻止胚泡与子宫内膜植入窗期对话的建立,从而抑制胚胎植入.  相似文献   

18.
所谓着床就是受精卵经过早期发生形成的胚泡,开始附着在受精后第6~7天已处于同步准备的子宫内膜上皮上,然后胚泡的滋养层穿通内膜上皮,侵入内膜间质,伴随滋养层的浸润过程,整个受精卵渐渐植入内膜内,继而内膜上皮缺损部分被完全修复,直到内膜间质明显蜕膜化的受精后第12天,约1周时间的一系列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胚胎着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着床胚泡和雌孕激素主导的子宫的分子相互作用。由于基因剔除技术的应用,有些基因被发现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发育调控基因—同源框基因在着床过程中的作用加以讨论,并进一步提出胚胎着床通路的基因调控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胚胎着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着床胚泡和雌孕激素主导的子宫的分子相互作用。由于基因剔除技术的应用,有些基因被发现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发育调控基因-同源框基因在着床过程中的作用加以讨论,并进一步提出胚胎着床通路的基因调控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