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碳复合材料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C/C复合材料的两种致密化工艺:化学气相法,液相浸渍-碳化法及二者复合致密化。重点介绍了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技术:内部抗氧化,抗氧化涂层。针对C/C复合材料的两大应用领域:火箭喉衬材料和刹车材料,简述了通过C/C-Cu和C/C-难熔金属碳化物的制备进一步提高C/C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能以及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2.
《上海化工》2008,33(4):47
由湖南南方搏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南大学共同完成的碳纤维增强碳基体复合材料及硅晶体生长炉热场研制与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3.
碳/碳(C/C)复合材料因比重轻、导电导热快等优异性能,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理想材料,但在643K以上温度的含氧环境中,碳/碳(C/C)复合材料易发生氧化而导致失效,因此,研究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非常必要。本文对C/C复合材料的氧化过程进行了总结,氧化过程主要是低温段的碳氧化学反应控制和高温段的氧气经边界层与碳反应的扩散控制。目前,针对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弱的问题,有研究者提出,基体改性和涂层防护是提高材料抗氧化能力的主要方法。本文综述了静态氧化和高温氧化烧蚀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相关的研究进展可知,该材料的应用环境较为单一,为此本文基于海洋腐蚀环境,分析了C/C复合材料的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已取得用于内燃机的 C/C 复合材料活塞的专利权。NASA 说开发的目标是减轻组件的质量,在高运行温度下能提供合适的强度,减少变形,提供更好的尺寸稳定性,并创造无需环就可使用的活塞。为了制造活塞,首先须形成由机织碳纤维织物或单向带所构成的坯块,并制成“U”或 “T”型。这些短条是采用两种尺寸铺设技术或模压技术形成的。例如,为了制备双“I”型通道的坯块(见附图),壳层薄片(41)被堆放在 1 个心轴和 2个模制区间上,这样“U”型通道层片(43)就被夹在各“I”型通道之间(44 和 45)。最…  相似文献   

5.
6.
乔志军 《天津化工》2011,25(3):1-2,7
本文综述了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包括碳纤维、基体炭、界面性能、制备工艺及工艺参数等对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简单介绍了当今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表征手段。希望对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就聚乳酸/碳复合材料进行综述,尤其是对聚乳酸与碳纳米管、富勒烯、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的复合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了影响聚乳酸/碳复合材料应用的技术问题,并对聚乳酸/碳复合材料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碳/碳复合材料断裂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言 在现代高温材料中,碳/碳复合材料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不仅由于它有良好的高温热物理性能,更重要的在于它有突出的机械性能和抗断裂性能。 断裂力学是六十年代新发展起来的学科。它的发展是和国际上出现的许多低应力下脆断事故密切相关的,比如桥梁的倒塌、油罐的爆炸、飞机的坠毁等。特别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北极星导弹发动机的壳体在试射中爆炸,引起材料工作者和科学家们的极大重视。它用的是D6AC高强度钢,屈服强度为160kgf/mm~2,而实际使用才只有70kgf/mm~2就爆  相似文献   

9.
碳/碳(C/C)复合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基体热解碳(PyC)强度低、脆性大,导致基体开裂、界面层脱黏等结构失效现象频发,严重限制其在特种环境中的应用。提出利用化学气相渗透法构建碳纤维与基体间的低织构热解碳界面层,采用电泳共沉积法掺杂碳纳米管(CNTs)、碳化硅纳米线(SiCnws)于碳纤维表面,构建纳米纤维-碳纤维多尺度预制体,实现多尺度C/C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改性。研究发现,CNTs&SiCnws掺杂能促进C/C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层间剪切性能和面内压缩性能的改善。弯曲、层间剪切、面内压缩强度随CNTs&SiCnws含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CNTs&SiCnws可诱导细化PyC结构,避免基体微观缺陷的产生,提高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达到协同增强多尺度C/C复合材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碳/环氧复合材料波导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为适应卫星技术的发展要求,经多年努力研制成功的BJ40碳/环氧复合材料波导。其工艺状态稳定,经各项环模试验后表明,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技术要求,接近国外SAR天线波导性能。这一研究成果克服了原金属波导制造工艺复杂、成品率低等不足之际,为扩大先进复合材料在我国卫星技术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碳纳米材料是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0 nm的碳材料,包括碳纳米管(CNT)、石墨烯、富勒烯等。近年来,碳纳米材料在氟橡胶(FKM)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综述了FKM/石墨烯、FKM/CNT、FKM/碳纳米带等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并对FKM/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高温环境碳/碳复合材料面内剪切疲劳特性,以含防氧化涂层的[±45]4s铺层碳/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温和700℃的拉/拉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碳/碳复合材料面内剪切剩余刚度变化呈横向的"S"形,对比室温环境,700℃下碳/碳复合材料面内剪切疲劳在中期损伤时的刚度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在室温时发生疲劳断裂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氧化硼抑制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反应。用浸渍工艺将不同量的抑制剂沉积在碳表面,由于部份抑制剂封闭了活性部位,所以降低了氧化速率。增大氧化硼含量会对氧生成一种流动的扩散阻挡层。这一保护层主要是有助于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陈磊山 《广东化工》2013,40(4):161+157
抗氧化涂层体系主要用于高温长时间抗氧化的情况,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对复合涂层体系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双层复合涂层、多层复合涂层、梯度复合涂层和晶须增韧复合涂层,并对目前涂层体系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碳/碳复合材料表面软复合磷酸钙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改进碳/碳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发展了表面软复合磷酸钙层的制备工艺。首先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通过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形成的钛镀层,然后经浓碱液处理后呈多孔网状,该网状结构可在模拟体液(SBF)中诱导沉积出生理磷灰石层,从而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形成软复合磷酸钙层。所获得的软复合磷酸钙层厚度约为8μm ,结晶结构为羟基磷灰石,但其Ca,P摩尔比n(Ca)/n(P)低于1.67。  相似文献   

16.
碳/碳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低热膨胀系数、耐热冲击以及耐烧蚀等优异性能,在较宽的温域范围内拥有较好的抗蠕变性能和较高的强度保留率,是新材料领域重点研究和开发的一类战略性高技术材料。本文阐述了碳/碳复合材料的优势以及综述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发展阶段,重点针对航空航天、光伏产业、汽车、半导体、工业领域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进行应用探索,本文认为碳/碳复合材料正从过去的双元复合逐步向多元复合的方向发展,未来碳/碳复合材料会向多功能复合材料方向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缝合间距和不同碳布对碳/碳缝合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相同缝合间距下,缝合预制体的单元层厚度越薄,其碳/碳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越优异,且相比单元层性能,单元层厚度对其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更显著;随着缝合间距变小,碳/碳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降低幅度均增大,弯曲强度和层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且增加幅度均增大.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的相关专利技术进行梳理,并对申请量变化趋势、申请人排名、申请人类型,以及相关重点专利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碳填料/PTFE(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对碳填料的种类及特性进行了阐述,并归纳分析了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摩擦磨损等性能。重点分析了石墨和石墨烯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为碳填料/PTFE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快速液相气化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快速液相气化沉积是目前高温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致密化效率最快的一种方法,比传统等温CVI技术要快2个数量级以上,可大幅度降低制备成本。文中介绍了这一快速致密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分析了该技术快速致密化的根本原因;概述及探讨了国内外对该技术在工艺及模拟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液相气化致密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