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建立鲫组织中复方磺胺甲噁唑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研究复方磺胺甲噁唑在鲫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方法按有效成分50 mg/kg体重的剂量对鲫进行复方磺胺甲噁唑口灌给药,连续给药5天,每天1次。并采集停药后1~15天期间的鲫性腺、肌肉、皮组织。通过二氯甲烷提取组织样品中的药物,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测定药物含量。结果 TMP和SMZ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15μg/mL和0.006μg/mL,在0.05~10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TMP和SMZ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2%~81%和85%~92%。结论该方法适合动物源性食品中复方磺胺甲噁唑残留量的检测。以水产养殖中复方磺胺甲噁唑正常使用剂量给药,TMP和SMZ在鲫可食性组织中分别于停药后14 d和2 d低于最高残留限量(50μg/kg和100μg/kg),建议休药期为14天。  相似文献   

2.
多效唑是蔬菜种植中常用的延缓类生长调节剂。为明确蔬菜中多效唑残留的膳食摄入风险,开展了马铃薯、番茄和茄子3个蔬菜品种的规范残留试验和市场抽样监测,并基于以上数据对蔬菜中多效唑残留进行了膳食摄入慢性风险和急性风险评估,提出了蔬菜中多效唑的推荐MRL值。结果表明,蔬菜中多效唑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为0.040~0.21μg/(kg bw·d),仅占ADI的0.04%~0.21%,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为0.070~0.95μg/(kg bw·d),仅占ARf D的0.07%~0.95%,基于规范残留试验和市场监测得到的评估结果相一致,蔬菜中多效唑残留对我国各类人群的膳食摄入慢性风险极低,急性风险水平虽在不同人群和不同蔬菜品种中有差异,但整体风险也非常低,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蔬菜中多效唑残留的建议MRL值为0.5 mg/kg,该值对我国各类人群多效唑暴露的保护水平为12.5~50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京津冀地区主要瓜果类蔬菜(黄瓜、番茄、甜瓜和茄子等)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动态并评价其安全风险。方法调查京津冀地区主要瓜果类蔬菜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状况,并对京津冀地区12个区县保护地蔬菜产区随机选取的120份样品,进行2,4-D、氯吡脲和4-CPA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测定。结果氯吡脲、2,4-D和4-CPA 3种植调剂在黄瓜和番茄样品中均未检出或在检测限以下;在唐山乐亭茄子样品2,4-D残留量检出为7.15μg/kg,唐山乐亭甜瓜氯吡脲残留量为1.01μg/kg,均低于国家标准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氯吡脲、2,4-D和4-CPA在黄瓜和番茄模拟残留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推荐浓度的氯吡脲在黄瓜上施用7 d后残留量为2.25μg/kg,低于国家最高残留限量标准(0.1mg/kg);推荐浓度的2,4-D和4-CPA在番茄上施用后30 d后残留量分别为225.6μg/kg(低于国家最高残留限量标准0.5 mg/kg)和43.1μg/kg(低于美国限量标准0.05mg/kg)。结论根据调查和模拟试验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京津冀地区4种蔬菜上不存在安全风险,并提出了降低风险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环丙沙星残留量对S. thermophilus grx02发酵乳的感官性状、酸度、组织状态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环丙沙星的残留量高于0.4μg/mL时,会对发酵乳的感官质量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当发酵乳中环丙沙星残留量高于0.2μg/mL时会显著降低发酵乳的黏度,增大其脱水收缩性;且环丙沙星残留量为0.1μg/mL时就会降低发酵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总含量。可见,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原料乳中环丙沙星的残留限量应该控制在0.1μg/mL以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葡萄中吡唑醚菌酯、氰霜唑及其代谢物4-氯-5-(4-甲苯基)-1H-咪唑-2腈(4-chloro-5-p-tolylimidazole-2-carbonitrile,CCIM)3种化合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提出该农药在葡萄上防治霜霉病的合理使用建议。方法开展3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在河北、黑龙江等10地2018年田间试验并检测3种化合物在葡萄中的残留消解和最终残留量,葡萄田间试验小区在霜霉病发生初期,兑水喷雾,用水量60 kg/亩,施药剂量100 mg/kg,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分别在末次施药后间隔7、14、21 d采集最终残留葡萄样品,其中4地在同一小区在末次施药后间隔2 h和5、7、14、21、28 d取残留消解葡萄样品。样品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吡唑醚菌酯的最小检出量(limit of detection,LOD)为1.0×10~(-13)g,氰霜唑、CCIM均为1.0×10~(-12)g;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中的实测最低检出浓度(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为0.01 mg/kg,氰霜唑、CCIM均为0.05 mg/kg。最终残留试验结果为:末次施药后14 d,葡萄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0.163~0.631 mg/kg;氰霜唑及其代谢物残CCIM留总量为0.108~0.567 mg/kg。从残留消解试验结果来看,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在葡萄中降解都很慢,河北点、黑龙江点、陕西点、广西点4地的半衰期范围为14.1~24.9 d;氰霜唑及CCIM残留总量在葡萄中4地半衰期范围为11.6~21.4 d。结论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属于在葡萄中降解慢的化合物,根据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的最高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值为2 mg/kg,氰霜唑及其代谢物CCIM之和在葡萄上的MRL值为1 mg/kg,建议3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用于葡萄防治霜霉病,施药剂量75~100 mg/kg,最多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安全间隔期14 d。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0月15日,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消息称,拟修订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在甜玉米中的现有最大残留限量(MRL)。目前唑醚菌酯在甜玉米中现有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2mg/kg(LOQ),拟议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4mg/kg。  相似文献   

7.
灵芝液体发酵富集硒元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灵芝在亚硒酸钠水平分别为50μg/mL、100μg/mL、150μg/mL、200μg/mL、250μg/mL、300μg/mL、350μg/mL、400μg/mL的固体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30℃恒温培养6d,观察并测定菌落直径;在不同亚硒酸钠浓度条件下进行液体发酵,180r/min转速下30℃摇床培养5d,检测发酵液生物量、富硒率,同时检测富硒后菌丝体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50μg/mL~250μg/mL的含硒固体PDA培养基上菌丝体生长好,在含硒250μg/mL液体发酵培养基上菌丝体生物量最高为0.86g,300μg/mL发酵液中富硒率最高为47.71%,而且富硒后的菌丝体其他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菌灵和灭蝇胺农药在平菇和培养料中的消解动态规律。方法在大棚中开展平菇及其培养料残留消解动态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检测平菇和培养料中的农药残留量。结果在培养料中低浓度(1 g/kg)和高浓度(1.5 g/kg)的多菌灵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4 d和40.1 d,低浓度(0.25 g/kg)和高浓度(0.375 g/kg)灭蝇胺的消解半衰期分别22.5 d和24.2 d。平菇培养料的灭菌会显著减少其中多菌灵和灭蝇胺农药的残留量,低浓度和高浓度的灭蝇胺降解率分别为17.52%和8.04%,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多菌灵降解率分别为43.17%和62.87%。平菇在含有灭蝇胺农药的培养料中栽培,同步采集的平菇子实体中均未检测到灭蝇胺的残留量;平菇在含有多菌灵农药的培养料中栽培,同步采集的平菇子实体中多菌灵的残留量在0.394 mg/kg以上。结论平菇培养料中灭蝇胺农药残留不会向平菇子实体转移,对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较小;平菇培养料中多菌灵农药会向平菇子实体转移,且影响平菇菌丝生长,建议慎用多菌灵。  相似文献   

9.
对15%哒螨灵乳油在罗汉果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该农药在罗汉果上的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通过建立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GC-ECD)分析方法,测定哒螨灵在施药后不同时间采摘罗汉果中的残留量,探索哒螨灵在喷洒罗汉果时的残留降解动态规律。哒螨灵在罗汉果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36 d;在以推荐剂量150 mg/L和加倍剂量300 mg/L浓度分别施药2次~3次的情况下,末次药后14 d哒螨灵在罗汉果中的残留量0.01 mg/L,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外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al limit,MRL)的要求。该药属于低残留、易消解农药,建议在使用15%哒螨灵防治罗汉果种植过程中各种病虫害时,施药剂量浓度为100 mg/L~150 mg/L,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套对食品中唑嘧磺草胺残留量检测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对样品中的唑嘧磺草胺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乙腈对样品进行提取后,再经过净化剂(花椒:40 mg PSA+10 mg GCB+150 mg MgSO_4,其他样品:30 mg GCB+150 mg MgSO_4)处理后进样,得到溶剂标准曲线在1μg/m L~200μg/m 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而11种基质的标准曲线在5μg/m L~200μg/m L浓度范围内也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5),检出限范围为0.1μg/kg~33μg/kg,因此本试验的方法满足对唑嘧磺草胺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的IC-ELISA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样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以间苯氧基苯甲酸(PBA)为半抗原,用活性酯法将PBA与牛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用方阵滴定确定包被抗原的最适工作浓度为5.0μg/mL,抗体最佳浓度为10.0μg/mL,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301μg/mL,在0.1~200μg/mL工作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表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1月1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法规(EU)2019/89,对欧盟议会和理事会条例(EC)No 396/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附件II、III和V进行修订,对豆类蔬菜等食品中溴敌隆(bromadiolone)、依托芬酯(etofenprox)、多效唑(paclobutrazol)和戊康唑(penconazole)的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修订,修订后的限量标准自欧盟官方公报发布后起第20日生效。部分修订限量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NO熏蒸处理对冬枣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白熟期冬枣为试验材料,分别以0,50, 100, 150和200μL/L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气体熏蒸处理2 h后,在0±1℃条件下贮藏80 d。观察贮藏期果实阶段性的外观变化,同时分析测定其腐烂指数、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呼吸强度和细胞膜渗透率的变化。结果表明:NO处理(浓度为50~200μL/L)能够不同程度地减轻白熟期冬枣果实表面出现腐烂斑点和软腐情况;降低果实的腐烂指数、失重率和细胞膜渗透率;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在NO浓度为50~200μL/L范围内熏蒸对白熟期冬枣采后的贮藏品质有不同影响,其中以150μL/L处理2 h后在0±1℃条件下贮藏效果最好,贮藏期延长,腐烂指数降低,失重率降低,硬度保持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较好,能抑制冬枣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抑制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采收前和初烤后烟叶及土壤中三唑酮、霜霉威、稻瘟灵、吡虫啉和仲丁灵残留量的变化,建立了烟叶和土壤中该5种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吸附剂净化,UPLC-MS/MS法检测,采用基质配制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烟叶中5种农残的定量限在12.25~37.48μg/kg之间,加标回收率为74%~117%;土壤中5种农残的定量限在0.11~0.34μg/kg之间,加标回收率为78%~107%。2田间试验表明,于烟叶采收前15 d对烟草植株按最大许可使用量施药后,上部、中部叶中吡虫啉、三唑酮(含其残留的转化物三唑醇)和仲丁灵的残留量随时间逐渐减小;霜霉威和稻瘟灵的残留量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初烤后烟叶中5种农药的最终残留量≤2.70 mg/kg,低于CORESTA规定的指导性残留限量(GRLs)。土壤中吡虫啉残留量随时间逐渐减小;三唑酮、稻瘟灵和霜霉威的残留量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仲丁灵残留量随时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制定烟叶中三唑酮及代谢产物的农药残留限量,研究了合理使用条件下,三唑酮及其代谢物三唑醇在烟叶中残留降解规律和残留水平。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建立了同时测定烟叶中三唑酮和代谢产物三唑醇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三唑酮在鲜烟叶和烤后烟叶中的最低检出量(LOQ)分别为 0.01、0.05 mg/kg。三唑酮、三唑醇在鲜烟叶和干烟叶样品中添加水平为 0.01~ 5 mg/kg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 79.8%~97.3%, RSD为 1.5%~9.0%,符合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要求。对 2011-2012年山东、湖南两地三唑酮残留试验的烟叶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三唑酮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半衰期为 3.8~5.6d,在储存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 157~315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剂量和采收安全间隔期与烟叶中农药残留量显著相关,末次施药后 7、14、21 d,烤后烟叶中三唑酮及代谢物的残留量分别为 0.33~6.44 mg/kg、0.15~2.77 mg/kg、0.18~2.53 mg/kg。建议三唑酮及代谢产物在烟叶中 MRL为 5mg/kg,安全间隔期(PHI)为 14 d。   相似文献   

16.
对宁波市场销售的3种常见食用鱼类——大黄鱼、带鱼和马鲛鱼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残留量进行分析与评价,探讨PCBs污染物在鱼类不同部位中的组成特征并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3种鱼肉中PCBs含量由大到小分别为大黄鱼(3.82±1.20)μg/kg、带鱼(2.00±1.32)μg/kg和马鲛鱼(1.36±0.40)μg/kg。其中,带鱼中PCB52含量最高,为(0.78±0.07)μg/kg,马鲛鱼和大黄鱼均以PCB153含量最高,马鲛鱼为(1.59±0.10)μg/kg,大黄鱼为(0.33±0.09)μg/kg;3种鱼类不同部位PCBs平均含量由大到小分别为皮(3.87μg/kg)、性腺(2.57μg/kg)、肝脏(2.53μg/kg)、鳃(1.95μg/kg)和肌肉(1.57μg/kg)。根据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关于海产食品中PCBs允许限量(不大于0.5 mg/kg)的规定,3种鱼类中PCBs残留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氧氟沙星对嗜热链球菌grx02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原料乳中氧氟沙星残留量达到0.2μg/mL时,会延长嗜热链球菌grx02发酵乳的凝乳时间,降低其产酸能力和产黏能力;当氧氟沙星残留量达到0.4μg/mL时,就会降低S.thermophilus grx02的蛋白水解能力,并使其发酵乳在4℃贮藏期间的活菌数降低;因此,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原料乳中,氧氟沙星的残留限量应控制在0.2μg/mL以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 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方法 对猕猴桃中己唑醇开展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后, 样品经乙腈振荡提取, 固相萃取柱净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 得到残留试验的结果, 并对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 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半衰期为9.2~10.2 d; 按照制剂用药量2857~4286倍液, 施药次数3~4次, 施药间隔期15 d, 最终残留量为0.052~0.49 mg/kg。距最后一次施药7 d后采样, 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商值(risk quotient of chronic dietary intake,RQ)<100%。结论 己唑醇在猕猴桃上的残留量是可控的, 建议中国将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暂定为1mg/kg。  相似文献   

19.
路勇  张卫民  黄华  赵雅松  吴颖  汪明 《食品科学》2011,32(18):209-213
系统研究莱克多巴胺(RCT)在猪可食组织中的残留代谢规律。对60头健康猪以25mg/kg的剂量混饲给药8d。在停药1、2、3、4、5、6、7、8、9、14、21d和28d分别屠宰3头猪,取猪里脊等可食用组织和尿液利用快速检测前处理试剂盒-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残留量。结果显示:猪肾脏中残留量最高,停药1d时平均残留量为96.3μg/kg;肝脏其次,停药1d时平均残留量为67.7μg/kg;猪后臀尖肉再次,停药1d时平均残留量为15μg/kg;猪里脊肉中残留量最少,停药1d时平均残留量仅为8.9μg/kg。肾脏、肝脏和猪里脊肉中RCT均在停药9d后降至检测限以下,而后臀尖肉中RCT在停药7d后降至检测限以下。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2):192-195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同时检测水果中赤霉素、多效唑和烯效唑残留量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方法。该方法经80%甲醇水提取样品,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DAD检测器220 nm紫外扫描检测。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0.51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分别为赤霉素0.002 mg/kg、多效唑0.04 mg/kg、烯效唑0.02 mg/kg;在0.21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分别为赤霉素0.002 mg/kg、多效唑0.04 mg/kg、烯效唑0.02 mg/kg;在0.20.8 mg/kg加标水平下,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平均回收率为78%0.8 mg/kg加标水平下,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平均回收率为78%91%;相对标准偏差为2.4%91%;相对标准偏差为2.4%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