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儿原发性肾脏肿瘤的不同影像特点及诊断。方法收集29例经病理证实的婴儿肾脏原发性肿瘤的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母细胞瘤24例,包括双侧性3例,平均月龄10个月,影像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脏软组织密度肿块,不均匀强化,21例单侧病例中2例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1例肿块内见脂肪密度;中胚层肾瘤3例,平均月龄2个月,2例具有包膜下积液的影像表现,1例术后1年复发;婴幼儿骨化性肾脏肿瘤1例,表现为肾脏含钙化肿块;透明细胞肉瘤1例,表现为肾脏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明显不均匀强化,未见骨转移征象。结论婴儿肾脏原发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年龄分布特征、影像特点,综合分析有利于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直肠少见恶性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学证实的12例直肠少见恶性肿瘤的CT资料。结果:12例均为单发。6例间质瘤多表现为直肠腔外为主生长的结节或肿块,增强扫描较明显延迟强化;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为直肠肠壁结节或肿块,增强扫描明显持续强化;1例恶性神经鞘瘤表现为直肠下段肠壁不规则团块样增厚,增强扫描不均匀较明显强化;1例肾透明细胞癌直肠转移表现为单发类圆形结节突入肠腔,增强扫描呈现"快进快出"的强化模式类似于肾透明细胞癌。1例巨大间质瘤伴前列腺癌,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并发肝脏多发转移,1例肾透明细胞癌直肠转移同时发现胰腺及右侧肾上腺转移。结论:直肠少见恶性肿瘤的种类较多,CT可显示不同肿瘤的病理改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有较大价值,但最终仍需病理学确诊。  相似文献   

3.
胸壁肿块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胸壁肿块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30例临床证实的胸壁肿块患者均经CT平扫,10例又经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CT像上,胸壁结核(5例)表现为胸壁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细菌性脓肿(4例),表现为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匀;脂肪瘤(4例)表现为胸壁内局限性脂肪密度肿块影;神经源性肿瘤(5例)表现为胸壁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影;血管瘤(1例)表现为左侧胸壁散在条状迂曲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增强后明显强化;胸膜间皮瘤(3例),其中良性者(2例)表现为局限性胸膜增厚,恶性者(1例)表现为弥漫性胸膜增厚伴胸腔积液;胸膜转移瘤(3例)表现为胸膜结节状增厚;肋骨转移瘤(4例)表现为胸膜结节状增厚;Askin瘤(1例)表现为右侧胸壁内及胸膜处软组织肿块影伴邻近肋骨骨质破坏。结论 CT对胸壁肿块的定位及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尤其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更有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颈胸部横纹肌肉瘤(RMS)的CT图像特点,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颈胸部RMS患儿的组织学类型和CT图像特点,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位于右颈部3例,左颈部2例,右胸腔1例,左胸壁1例。CT平扫呈团块状、卵圆形或不规则状肿块,4例呈均匀稍低密度,2例呈不均匀等低密度,1例因瘤内出血呈等高密度,7例均未见脂肪成分及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3例伴增粗迂曲血管,静脉期呈片絮状、团片状及斑马纹状强化,液化坏死部分无强化。1例伴下颌骨轻微溶骨性破坏,1例侵犯喉咽,1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证实4例为胚胎性RMS,3例为腺泡状RMS。结论:儿童颈胸部RMS的CT表现反映了其病理特点,根据年龄、发病部位及CT图像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软组织滑膜肉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其中12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分析其病变大小、部位、密度、强化方式等。结果:18例肿瘤体积均较大,其中下肢15例,上肢2例,胸壁1例。13例较深,11例呈分叶状。CT多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2例瘤周伴钙化,呈渐进性强化。4例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5例T2WI均以稍高或高信号为主,4例病变内见T1WI高信号,6例瘤体内见分隔征;3例T2WI表现为"三重信号"信号,7例均为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MRI表现,有助于滑膜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4例均为单发肿块,边界清楚光整,22例呈圆形或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直径23~57 mm,平均45 mm;20例密度或信号均匀,4例见散在囊变,2例见小斑片状钙化;24例均表现为CT低密度,20例行MRI检查,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22例肿瘤内见多发血管影,其中16例肿块内血管呈"烟花样"分布;2例较小病灶瘤周水肿较轻,余22例肿瘤占位效应显著,瘤周水肿明显。病理上肿瘤组织中含大量扩张、充血的血管。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密度或信号、肿瘤内"烟花样"血管分布及瘤周水肿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乏脂肪肾错构瘤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错构瘤的螺旋CT表现。方法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均为单肾单个病灶,其中右肾2例,左肾4例。先行双肾常规CT平扫,然后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6例均行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结果6例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大小由2.2cm×2.5cm~8.0cm×10.0cm,CT片上瘤内均未见脂肪性低密度。平扫4例呈等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1例密度稍高。增强扫描3例肾皮质期肿瘤明显强化,2例肾皮质期肿瘤轻度强化,1例瘤内见少量强化血管。病理证实4例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为肾血管平滑肌瘤。结论当瘤内血管成分居多时,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常表现为一过性明显强化,应与多血供肾癌鉴别;当瘤内平滑肌成分居多时,肿瘤轻度强化,需注意与少血供肾癌及其他肾脏良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节细胞神经瘤及2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8例节细胞神经瘤中,位于肾上腺区15例、胸段脊柱旁6例、腰段脊柱旁2例、颈鞘区4例、骶前区1例;肿瘤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水滴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边缘光滑;14例可见点状钙化;16例有伪足征;24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匀,1例含有脂肪成分。增强扫描轻度强化,11例呈片絮状延迟强化。2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均位于肾上腺区,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其内见明显坏死、囊变、粗大钙化,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伴淋巴结转移。结论:节细胞神经瘤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对其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出现肿块内粗大钙化、边界模糊、周围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时,应考虑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道1例多发巨大肾脏转移性黑色素瘤。CT表现为双侧厚壁多发囊性肿块,并有壁内结节,超声表现为多个具有复合回波的肿块,亦有不规则的厚壁和壁内结节。作者指出,尸检肾脏转移性黑色素瘤发现率为38~77%,一般在肾实质内形成多发微小结节,极小形成巨大肿块,通常保留肾轮廓。超声扫描大部分肾转移瘤表现为均一低回声区,但有时也可表现为混合型的回声区。肾转移性黑色素瘤在CT扫描时边界略不规则,增强前常呈低密度或等密度,造影后几乎没有增强。然而,肾脏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不固定,有时易与肾癌、肾囊肿、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泡膜细胞瘤的MSCT表现,并分析其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5例中,1例双侧为卵泡膜细胞瘤,14例为单发;14个卵泡膜细胞瘤呈圆形或卵圆形,2个呈分叶状;肿块大小:2.1 cm×3.2 cm×2.5 cm~15.5 cm×8.8 cm×16.7 cm;所有肿块边界光整、清楚;5个病灶密度均匀,均为实性,其余伴有囊变、坏死,2个伴斑点状钙化影。CT平扫肿块实性部分CT值与子宫肌层相似,平扫CT值30~43 HU,增强扫描后动脉期、静脉期轻度强化甚至无明显强化,延迟期缓慢延迟强化,轻度强化(强化程度5~19 HU),囊变坏死区未见强化。6例伴少量盆腔积液。结论: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掌握其CT表现,可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确诊仍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髓母细胞瘤(MB)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成人MB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3例中,单发12例,位于小脑上蚓部4例,小脑半球5例,桥小脑臂1例,第四脑室3例。多发1例,累及双侧小脑半球及蚓部。肿瘤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T1WI等、稍低信号,T2WI等、稍高信号,DWI(b=1 000s/mm2)为稍高或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9例可见不同程度囊变。9例病灶周边见轻度水肿。4例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发生于中线区7例,其中4例肿瘤前方可见脑脊液间隙。增强扫描肿瘤实质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中度强化6例,轻度强化5例;2例可见脑膜尾征。所有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脑积水。结论:成人MB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肿瘤前方脑脊液间隙、易囊变、DWI呈高信号、瘤周无或轻度水肿、多数轻中度强化等特点有助于明确诊断,但需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IMT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4例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边界、密度或信号、强化模式等。结果:6例均为脾脏单发类圆形肿块,直径3.4~7.8 cm;5例位于脾上极,1例位于脾下极;2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欠清。4例CT扫描中,3例为均匀等密度软组织肿块,1例中央部出现囊变、小片状坏死区;增强扫描动脉期2例无明显强化,2例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4例强化均稍增强;延迟期3例密度明显低于正常脾实质,1例密度稍低于正常脾实质。2例MRI扫描中T1WI为均匀稍低信号,T2WI为明显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均未见明显强化,晚期病灶进一步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脾实质。6例病灶增强扫描后均出现完整或不完整包膜环,4例中央出现斑片状更低密度或无强化区。结论:脾脏IMT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几种肾脏少见肿瘤的CT表现,探讨其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脏少见肿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瘤体的位置、包膜、密度、强化等情况,对比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原发性肾淋巴瘤5例,均位于肾髓质,4例浸润肾皮质,3例浸润肾盂,呈实性;2例呈实质肿块型,有包膜,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并可见肿瘤包绕血管征;3例呈弥散浸润型,密度不均,无包膜,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1例位于肾皮质,2例位于肾髓质,呈实性,均有包膜,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强化。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3例,囊实性,均位于肾髓质,有包膜,皮质受压但无侵犯,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轻至中度强化。血管周细胞瘤2例,呈实性,位于肾皮质,有包膜,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血管样强化。结论 CT对肾脏少见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通过分析瘤体的位置、包膜、密度、强化方式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例成人肾母细胞瘤作者简介:程沛弦(1979-),女,浙江乐清人,毕业于温州医学院,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通信作者:邱乾德主任医师E-mail:WZ31mr@163.com CT表现。结果肿块位于右肾3例,左肾3例;肿块呈圆形3例,椭圆形3例;肿块最大直径3.7~13.0 cm,平均(7.4±7.6)cm。肿块呈低密度2例,等密度2例,高密度1例,高低密度1例,平扫CT值平均(48.2±4.5)HU;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匀2例;肿块界限清楚4例,界限不清楚2例;肿块内不规则或裂隙状和条片状高密度4例,瘤内见小片状钙化2例。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呈轻度-显著不均匀强化,CT值平均(87.8±6.8)HU,其中2例肿块周边呈小片状强化,2例肿块中心呈斑片状或絮状强化;门静脉期肿块呈轻度至中度不均匀,CT值平均(76.2±5.4)HU,其中3例肿块中心及周边小片状、结节状和网格样强化;残留的肾实质强化呈“新月形”或“环形”。结论成人肾母细胞瘤CT主要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内见不规则或裂隙状低密度坏死囊变区。增强后动脉期呈轻度-显著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呈轻至中度强化,残留的肾实质强化呈“新月形”或“环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儿腹盆部横纹肌肉瘤(RMS)的CT/MRI特点,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RM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CT/MRI图像特征。结果:8例肿块均较大,位于膀胱直肠隐窝6例,腹膜后2例。CT平扫密度均匀,2例内部见偏向性带状、团片状低密度区,1例见斑片状高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较中心明显,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3例瘤体内见迂曲走行的供血动脉,2例内部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MRI平扫T1WI呈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5例侵犯周围组织,2例伴腹壁及大网膜转移,1例伴淋巴结转移。结论:RMS好发于15岁以内儿童,恶性程度高,腹盆部RMS早期即可侵犯周围组织,病理类型以胚胎型为主,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肾占位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肾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类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例证实的28例肾占位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恶性肿瘤21例(75%),其中肾癌(RCC)16例,CT表现为肾实质内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肾盂癌2例,CT表现为肾盂内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肾母细胞瘤(Wilms瘤)3例,CT表现为较大不规则的分叶肿块,增强后不强化;肾良性肿瘤3例(11%),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2两例CT表现为多种不同成分的混杂密度肿块,1例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增强后软组织部分强化,而脂肪成分不强化。其它4例(14%),3例肾囊肿,CT表现为典型的边界清楚的囊性病灶,增强后未见强化:1例肾脓肿,CT表现为实质性与囊性混杂密度的肿块,增强后实质性部分有轻度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及诊断过程中密切结合病史,对肾占位性病变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胸部SFT的CT表现并复习文献,总结其CT影像特征。结果:本组10例均为原发灶,9例单发,1例多发。1例多发病灶位于左侧胸膜、胸壁;9例单发病灶中2例位于胸腔内(肺内),6例位于胸膜下,1例位于纵隔内主动脉弓旁;4例位于右肺,5例位于左肺。10例肿块边缘均光整,无毛刺,2例有分叶,3例伴胸腔积液。肿瘤长径1.0~15.6 cm,平均(7.4±5.4)cm。7例行CT平扫,2例密度不均,2例伴低密度区,余3例呈软组织密度肿块。10例均行增强扫描,4例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血管影,呈"肿瘤包绕血管征",其中2例伴低密度区及边缘强化,低密度区轻度强化;边缘明显强化;余6例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胸部SFT的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可有分叶但无毛刺征,不侵犯周围组织;增强扫描较大肿块(直径10 cm)呈不均匀强化,可呈"肿瘤包绕血管征",同时伴轻度强化的低密度区与边缘强化区,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在睾丸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睾丸肿瘤的组织病理、临床特点及其CT表现.结果 34例CT均表现为睾丸肿大,呈软组织密度.其中精原细胞瘤17例,CT表现为肿瘤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呈实性改变为主,可见不同程度的低密度,轻度-中度分隔样强化.混合性生殖细胞瘤5例,卵黄囊瘤2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囊实性包块,增强后明显不均一强化.胚胎性癌1例,CT表现为包膜不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增强后轻度不均一强化.畸胎瘤4例,其中良性畸胎瘤2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内见粗在环状钙化,并可见脂肪密度,增强后轻度不均一强化.恶性畸胎瘤2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实性肿块,其内未见钙化及脂肪密度,增强后轻度不均一强化.淋巴瘤2例,CT表现为睾丸实性块,密度均匀,增强后均一强化.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实性软组织肿块,内见脂肪密度及点状钙化,增强后呈不均一强化.腺瘤样瘤1例,CT表现为实性肿块,内见坏死.增强后轻度不均一强化.表皮样囊肿1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囊性肿块,增强后无强化.结论 CT能明确检出睾丸肿瘤,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及临床资料可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睾丸肿瘤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也能显示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为肿瘤的分期和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睾丸良恶性肿块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肿块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2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13例、恶性18例,对比观察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密度/信号和强化表现,并采用Fisher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中,恶性病变18例(精原细胞瘤9例,胚胎性癌3例,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间质细胞瘤1例);良性病变13例(腺样腺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畸胎瘤1例,平滑肌瘤1例,血肿1例,炎性肿块6例);在睾丸良恶性病变CT、MRI表现中,浅分叶、密度/信号混杂、T2WI呈低信号、周边强化、间隔强化、延迟强化征象的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睾丸良恶性肿块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多种影像学方法联合应用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有助于睾丸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5例,髓性脂肪瘤4例,淋巴瘤3例,囊肿、神经鞘瘤各2例以及神经节母细胞瘤、畸胎瘤各1例。在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1例有点状钙化。髓性脂肪瘤为以脂肪密度为主的肿块。淋巴瘤为软组织密度肿块。良性神经鞘瘤为软组织肿块,有囊变及钙化;恶性神经鞘瘤也为软组织肿块,内见坏死区,伴淋巴结转移。囊肿呈水样密度,壁薄光整,1例有囊壁钙化。神经节母细胞瘤为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内见坏死灶,伴周围淋巴结肿大。畸胎瘤为含钙化、脂肪及软组织成分的肿块。结论CT可揭示肾上腺少见肿瘤的病理基础,它们存在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C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