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浸渍法制备钴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其F—T合成反应性能和产物分布的影响。制备催化剂时,不对催化剂进行焙烧,Co物种容易还原,并可较好分散,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重质烃选择性。较高温度下焙烧,Co物种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形成难还原的铝酸钴化合物,同时氧化钴晶粒聚集或烧结,Co物种的还原程度下降,催化剂CO加氢活性降低,重质烃选择性下降。在原料气n(H2):n(CO)=2.0、483K、1.5MPa和800h^-1条件下,未焙烧、673K和923K焙烧的催化剂上进行F—T合成反应,CO的转化率分别为80.27%、78.41%和61.14%,重质烃的选择性C5^+分别为88.54%、88.57%和77.95%。较低焙烧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和重质烃的合成,较高焙烧温度使CO加氢活性下降,有利于低碳烃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刘迎新  李秋贵  严巍 《化工学报》2009,60(1):98-103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系列Co/TiO2-SiO2催化剂,用于肉桂醛选择性加氢制备肉桂醇反应体系。系统考察了钴含量、焙烧温度、还原温度、稀土助剂等参数变化对钴催化剂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钴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与其表面钴的晶粒度有一定关系,较大尺寸的钴物种对肉桂醛加氢有利。当Co含量为15%、焙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均为823 K时,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加氢性能。稀土助剂La和Ce的引入能改善Co /TiO2-SiO2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钴的分散度,提高了钴催化剂的加氢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系列Co/TiO2-SiO2催化剂,用于肉桂醛选择性加氢制备肉桂醇反应体系。系统考察了钴含量、焙烧温度、还原温度、稀土助剂等参数变化对钴催化剂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钴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与其表面钴的晶粒度有一定关系,较大尺寸的钴物种对肉桂醛加氢有利。当Co含量为15%、焙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均为823 K时,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加氢性能。稀土助剂La和Ce的引入能改善Co /TiO2-SiO2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钴的分散度,提高了钴催化剂的加氢性能。  相似文献   

4.
钴基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宁  刘靖  谭涓  倪晓磊  高卓然 《工业催化》2010,18(10):22-27
以γ-Al_2O_3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F-T合成钴基催化剂,在F-T合成小型固定床反应装置评价催化剂。考察并优化了钴源、焙烧温度、钴负载量、反应温度和原料气空速等工艺条件对催化荆活性和F-T合成产物收率的影响,测试了Co/γ-Al_2O_3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以硝酸钴为钴源,焙烧温度400℃,钴负载质量分数10%。在温度230℃、压力2 MPa、原料气组成n(H_2)∶n(CO)=2和反应空速1 800 h~(-1)的条件下,进行60 h运转实验,CO转化率可达69.1%,C_5~+烃收率高达89.6%。  相似文献   

5.
CO加氢合成低碳醇用CuCo/SiO2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远  储伟  周俊 《工业催化》2008,16(10):105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CuCo/SiO2双金属催化剂,以CO加氢合成低碳醇为模型反应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压力和空速下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并采用X射线(XRD)、热重分析(TG)和程序升温还原(TP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33~563) K,随反应温度升高,CO 转化率从14.9%增加到40.4%,醇类的时空收率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 553 K取得最优值;升高反应压力能显著提高醇类的选择性;(1 200 ~4 800) h-1,随空速增加,CO 加氢活性降低,醇类产物的选择性显著增加, 使时空收率提高。〖JP2〗XRD结果表明,反应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uO、Co3O4和CuCo尖晶石物相,反应后则为Cu0和Co2+。TG和TPR结果表明,前驱体的适宜焙烧温度为623 K,催化剂的原位还原温度为593 K。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段串联固定床反应器,以Co/SiO2 作为F-T合成催化剂,以β分子筛负载金属作为加氢裂解/异构化催化剂,研究了从合成气经F-T反应途径一步法选择性合成汽油馏分异构烷烃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两段固定床系统的F-T合成产物主要为C1~C10烃,而且异构烷烃的选择性较高(I/C+4≈70%)。同时,钯盐前驱体对0.5%Pd/β的加氢裂解/异构化反应性能有很大影响。保持金属总负载质量分数为0.5%,在Pd/β中引入少量Pt或Ni,可以明显改善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以不同温度焙烧的Al2O3为载体制备Co/Al2O3催化剂,通过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和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催化剂的F-T合成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低温焙烧可获得较大比表面积的Al2O3载体,有利于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度,但增强了钴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高温焙烧的Al2O3载体有利于提高C+5选择性,尤其是柴油组分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法制备钴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组分浸渍次序对其F—T合成反应性能和产物分布的影响。载体γ-Al2O3先浸渍Zr组分,可阻止活性组分与载体间形成难还原的铝酸钴化合物。同时,ZrO2可与催化剂表面的金属Co形成活性界面,在一定程度上使CO容易离解,从而使催化剂呈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重质烃选择性。在原料气n(H2):n(CO)=2.0、温度493K、压力1.5MPa、空速800h^-1下,载体先浸渍Zr,然后浸渍Co和Ru的混合水溶液,CO的转化率和C5^+的选择性为82.54%和85.63%,链增长概率为0.86,3种组分分次浸渍。CO的转化率、重质烃C5^+的选择性和链增长概率分别为81.03%、84.69%和0.83。三种组分混合浸渍,Co可能在催化剂浸渍、干燥、焙烧过程中与载体相互作用形成一定量的难还原化合物,使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费托合成是以合成气生产清洁燃料和其他化学品的重要途径。传统费托合成产物遵循A-S-F分布,只有甲烷和重质烃的选择性没有极限值。因此,费托合成研究以最大程度地合成重质烃,提高合成产物中重质烃的选择性为目标。基于此,首先详细探究了Al2O3、SiO2和SiC载体对费托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Co/SiC催化剂具有最高的CO转化率(83.5%)和C5+选择性(80.3%)。与浸渍法相比,原位还原法更为有效地引入Ru到Co/SiC催化剂,将C5+选择性提高至90.1%。Ru助剂能在保持较高催化活性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Co/SiC催化剂C5+选择性。催化剂表征(XRD、H2-TPR、XPS、H2-化学吸附和TEM)结果表明,Ru能与Co发生相互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可还原性和活性组分的分散性,进而改善了Co/SiC催化剂重质烃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制备Co改性γ-Al2O3负载的Cu-Zn催化剂,考察Cu-Zn负载量、Co含量及反应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13 K、氢气流速0.5 mL·s-1 和糠醛空速2 h-1 条件下,当催化剂Cu-Zn/γ-Al2O3(Co)中n(Cu)∶n(Zn)∶n(Al)∶n(Co)=1.0∶2.0∶3.0∶0.51时,糠醇的选择性100%,糠醛转化率94.6%,比使用单纯Cu-Zn/γ-Al2O3催化剂的最佳转化率提高11%。  相似文献   

11.
以三维网状多孔发泡镍为载体,制备了负载CuO/ZnO/Al2O3的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对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气的催化作用,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重整反应温度、催化反应器液体空速对催化反应以及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预先在发泡镍上包覆一层Al2O3,能够提高催化剂负载的均匀性,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很好的低温初活性和选择性。在反应温度为220 ℃,液体空速为7.2 h-1的条件下,甲醇初始转化率为98.36%,CO2选择性为98.4%,产品气中CO摩尔分数为0.41%。通过40 h的连续实验,甲醇转化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产品气中CO摩尔分数保持在0.5%,CO2的选择性维持在98%。  相似文献   

12.
在浆态床反应器中详细考察了合成气还原空速对微球状工业铁基催化剂还原和反应后的物相以及F-T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空速能够影响铁基催化剂还原反应进程,催化剂在较高的空速下易被还原,还原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平均孔径增大. 在较低空速下还原时,还原形成的高的CO2分压对铁物相有一定的氧化作用,使得还原态催化剂中的Fe3+(spm)含量增大. 还原空速对F-T合成烃产物分布影响不明显,但对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运行稳定性影响较大,较低和较高空速还原后的催化剂失活速率均较高,适宜的还原空速为1.0~2.0 L•(g cat)-1•h-1.  相似文献   

13.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合成了负载量为35%(以CuO与ZnO总质量计)的CuZn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分别考察了金属助剂(Co、Ni,、Mg、Fe、Mn、Ba和Ce)对催化剂的影响。采用XRD、BET和H2-TPR等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微反装置上对催化剂的N2O催化分解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合成的CuZn氧化物催化剂均具有CuxZn1-xAl2O4的类Co3O4尖晶石结构;加入金属助剂使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不同程度得到提高,催化剂的N2O催化分解反应活性不仅与Cu3+还原为Cu2+的温度有关,还与晶粒尺度大小和催化剂比表面积等有关;其中,含金属助剂Ni的催化剂具有相对较高的N2O催化分解反应活性,其N2O完全转化温度为567 ℃。除含金属助剂Ba催化剂以外,加入其他金属助剂有利于N2O催化分解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14.
于富红 《工业催化》2009,17(9):28-32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单层分散的MoO3/γ-Al2O3催化剂。以C+10重芳烃为原料,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所制备的催化剂加氢脱烷基性能。研究表明,MoO3/γ-Al2O3是C+10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的高活性催化剂,并考察该催化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加氢脱烷基性能。在反应温度(550~575) ℃、压力5 MPa、空速(1.0 ~1.5) h-1和氢烃物质的量比为7~10条件下,C+10重芳烃转化率达67%以上,C-9芳烃的选择性超过80%。100 h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1Zr1Ce9Oδ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气体中各组分对Cu1Zr1Ce9Oδ催化剂上选择性氧化CO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的过程中Cu1Zr1Ce9Oδ催化剂的活性滞后。H2的存在有利于CO的脱附,促进了低温下选择性氧化CO的反应;而温度较高时,H2氧化副反应的发生降低了CO的转化率,反应气中H2O和CO2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最佳反应温度为(160~200) ℃,O2的进入量取3为宜。  相似文献   

16.
运用活性评价、XRD、TPR、CO2-TPD、CO-TPD等手段,分析了K2O影响Cu/ZnO催化剂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收率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CuO-ZnO催化剂经K2O改性后,催化剂还原难度增加;提高了金属Cu的电子密度,促进了CO的歧化反应;催化剂还原后,对CO2的吸附量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7.
向明林  邹隽  佘喜春 《广州化工》2013,(10):100-103
制备了甲基或甲基/氨丙基杂化的Co/SiO2催化剂并用于费托合成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上的甲基和氨丙基在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中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CO加氢反应活性随着催化剂中甲基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着氨丙基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甲基促进了费托合成链增长能力,而氨丙基对重质烃的生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总之,通过调控催化剂上甲基与氨丙基的量,可实现对费托产物分布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夏志  宋金文  申卫卫  臧涵 《工业催化》2014,22(4):259-265
由于日趋严重的石油危机,寻找一种石油替代品显得尤其重要。F-T合成反应是将含碳资源转化成液体燃料的核心技术,关键是开发活性高、选择性高和稳定性好的催化剂。而Co基催化剂被认为是F-T合成最有前途的催化剂。综述了近年来Co基催化剂F-T合成反应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Co基催化剂的载体、助剂、制备方法和前驱体等方面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认为未来Co基催化剂的发展方向是增加催化剂活性和对重质烃的选择性,减少甲烷和 CO2 排放,研究趋势将是催化剂的复合化和多功能化。  相似文献   

19.
以Co(NO3)2·6H2O和Co(NO3)2·7C6H13OH为前驱体,采用热分解法制得Co/SiO2催化剂,通过BET、TEM、HRTEM、XPS和TPR等手段进行表征,并对F-T合成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Co3O4颗粒团聚严重,而热分解法制备的Co3O4颗粒呈球形,单分散状态。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热分解法制备的催化剂孔容较小,表面钴硅原子比较高,钴硅相互作用较强。评价结果表明,热分解法制备的催化剂反应活性低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但汽油(C5~C11)选择性高,且选择性在前驱体去结晶水后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20.
邱琳 《工业催化》2006,14(7):49-51
考察了制备方法、活性组分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Cu/Al2O3 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的Cu/Al2O3催化剂活性最好;负载Cu质量分数为15%时,催化剂的活性温域最宽,最大活性温度最低,催化活性最好;最佳焙烧温度为75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