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评估动物禽流感疫情暴发后人群感染的风险,探讨禽流感传播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子流行病学、血清学研究及应急监测方法 ,对病、死禽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测序方法 ,检测全部密切接触者的血清抗体,采集4个疫点环境标本检测禽流感H5核酸.结果 检测4个疫点环境标本22份,H5核酸阳性1份,序列分析与广州市2006年人禽流感病毒株A/China/GD01/2006(H5N1)的同源性为95.9%;检测疫区及周边2个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场所环境标本62份,H5核酸均阴性;采集密切接触者的血样68份、咽拭子68份,禽流感H9抗体阳性6份,H5抗体、H5核酸均阴性,医学观察7 d,未发现禽流感感染者;应急监测区报告流感样患者337例,经排查未发现可疑禽流感患者.结论 此起水禽H5N1暴发未造成扩散,也未出现人感染病例,表明此次疫情的禽流感病毒H5N1对人的传播能力尚不强,引起人群感染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
菜市场H5N1流感禽间暴发与人群感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广东省广州市某肉菜市场H5N1型动物禽流感疫情暴发后人群感染禽流感病毒(AIV)的风险。方法疫情暴发后,对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采集咽拭子,RT-PCR检测H5N1核酸,并进行7 d医学观察;对疫区人群进行流感样病例监测,对有流行病学接触史者采集咽拭子检测H5N1核酸;采集该市场内活禽屠宰人群、一般食物销售人群、普通买菜人群血液标本,应用血凝抑制试验及抗体中和试验检测H 5、H 9抗体。结果13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H 5核酸均为阴性,7 d医学观察期间均未出现异常症状。监测疫区内流感样病例3 971例,其中53例有流行病学史,其咽拭子H 5核酸均为阴性;共采集市场内各类人群血液标本176份,H 5抗体均为阴性,但家禽屠宰人群H 9抗体阳性率为21.05%,高于一般食物零售人员(1.59%)、食物购买人员(1.00%)。结论肉菜市场H5N1型禽流感暴发疫情未传播至人类,H5N1病毒禽-人传播能力有限,但活禽屠宰人员有较高AI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调查分析,为以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就诊经过、可能的暴露来源,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及对流感样病例进行强化监测,采集病例鼻咽拭子标本,暴露环境标本进行RT-PCR流感核酸检测。结果病例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经治疗后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痊愈出院。患者有明确的暴露史,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39人,流感样病例强化监测22人均未发现H7N9核酸阳性病例。病例暴露农贸市场环境标本,检出5份H7N9核酸阳性标本,农贸市场活禽来源于外省疫区。结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主要因素,未发现人传人病例。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病例发现过程和调查处理措施。方法按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及《安徽省人感染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调查病例禽类接触史、诊疗过程、密切接触者以及当地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结果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有明确的病死禽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二代病例,部分禽类环境中检出H5N6病毒核酸。结论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为本地感染病例,可能的感染途径为接触病死禽。提高医疗机构诊断敏感性和强化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是及时发现与救治人感染H5N6禽流感疫情的重要手段,活禽交易市场消毒与休市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一例跨省流动H5N1人禽流感病例应急监测结果,为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市场的禽类从业人员实施症状和危险因素监测,设立应急监测医院进行流感样(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病例监测。采集密切接触者、可疑市场禽类从业人员和应急监测搜索的ILI病例的咽拭子、血清标本进行禽流感病毒(H5、H7和H9亚型)核酸与抗体检测;采集可疑市场外环境标本检测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核酸。结果23名密切接触者、34名禽类从业人员和应急监测搜索8名ILI的人禽流感H5亚型核酸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病例发病期间,100%(23/23)的密接者曾在距病例1米范围内工作,其中73.68%(14/19)医护人员密接者仅戴一次性纺纱口罩和手套,100%(4/4)家属密接者无防护措施。销售或宰杀禽类时,23.53%(8/34)的禽类从业人员穿戴一次性纺纱口罩与工作衣,32.35%(11/34)的戴手套。应急监测医院ILI病例就诊百分比低于同期哨点监测医院(3.87%VS 6.99%,χ2=525.03,P0.05)。禽类从业人员禽流感病毒H9亚型血清阳性率为6.06%(2/33);市场外环境标本禽流感病毒H5亚型核酸阳性率为4.42%(5/113),H9亚型阳性率为0.88%(1/113)。结论本起疫情未发现新发或续发病例。密接者与市场禽类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欠缺。禽类从业人员中未检出禽流感病毒H5亚型感染,但存在H9亚型感染;市场外环境存在H5和H9亚型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为进一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患者暴露的农贸市场和周边活禽销售、批发市场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市场外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进行疑似病例排查和流感样病例强化监测。结果患者有禽类接触史,下呼吸道标本禽流感病毒H7N9核酸阳性。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证据,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环境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4.4%、29.4%。结论黄山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属本地感染、非人传人的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暴露有关。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贵阳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贵阳市今后更好地防控人间禽流感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和患者暴露的集贸市场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密切接触者、集贸市场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病例经国家CDC检测结果为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检测阳性,确定该病例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对患者居住地周围农贸市场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显示农贸市场外环境被H5N1污染,对密切接触者和市场禽类销售人员进行的追踪及医学观察并未发现阳性结果。为进一步调查贵阳市农贸市场污染状况,对贵阳市辖区内农贸市场、养殖场和活禽批发市场采集645份环境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农贸市场、养殖场等存在A(H5N1)污染,并以鸭的感染高于鸡,隐性感染或带H5N1大量存在,表明非疫区无症状带毒禽有可能作为禽流感传播。结论该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形势严峻,要认真贯彻卫生部提出的各项防控人间禽流感疫情的各种防控措施,防止禽流感疫情向人间扩散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总结疫情防控工作经验。方法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与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例咽拭子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作确诊。结果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咳嗽、咳痰和左下肺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例咽拭子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经达菲等抗病毒治疗,康复出院。患者发病前7 d内曾去过农贸市场。密切接触者50人,均未出现流感样症状,血清H7N9禽流感HI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该病例以发热肺炎为主要临床特征,感染来源未明,不能排除农贸市场禽类区暴露的可能,未发现人传人情况。  相似文献   

9.
刘泽  杨汝松  王树坤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230-3231,3237
目的调查、分析和处置此次H5N1禽流感农场暴发疫情的流行情况,探讨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对养殖场的35018只鸡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密切接触人员隔离和医学观察,采集职业暴露者的咽拭子标本,通过荧光RT-PCR方法检测,对疫点周围农民开展调查。结果 2012年3月27日-4月8日,控制住H5N1禽流感疫情,标本核酸检测为阴性,密切接触人员和疫点周围农民均无流感样临床症状。结论此次H5N1禽流感动物暴发疫情,通过卫生和农业两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疫情得到控制,方法有效,未发生人感染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6-2012年广州市人禽流感监测结果,综合评估人群感染H5、H7、H9(H5/H7/H9)亚型人禽流感病毒的风险。方法 广州市人禽流感监测系统包括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环境标本病原学监测、禽流感疫情应急监测、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不明原因 肺炎监测和重症肺炎排查5个部分。采用RT-PCR检测环境和呼吸道标本中H5/H7/H9禽流感病毒核酸,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职业人群血清H5/H7/H9抗体。结果 2006-2012年共采集禽鸟职业暴露人群和一般人群血清标本4103份,H5/H7/H9抗体总阳性率为3.82%。其中H5抗体阳性为0.22%,H9抗体阳性率为3.70%,H7抗体阳性率为0。有4份血清标本同时检出H5和H9抗体阳性。职业暴露人群H9阳性率(4.2l%)高于对照人群(2.16%)。共采集外环境标本2028份,其中H5核酸阳性标本55份,阳性率为2.71%;H9核酸阳性标本14份,阳性率为0.69%。有5份标本同时检出H5和H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其中菜市场禽类摊点H5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最高(3.03%,46/1518),未检出H7禽流感病毒核酸。历年应急监测所排查的高危人群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不明原因肺炎和重症肺炎排查对象均未检出H5/H7/H9禽流感病毒核酸。结论 广州地区涉禽环境中存在H5/H9禽流感病毒污染,以菜市场禽类摊点污染为主,禽类职业暴露人群存在一定的H5/H9禽流感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提示广州地区禽类职业人群存在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为今后禽流感疫情实验室检测和防控提供有效参照。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反应检测疑似病例和外环境标本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对NA基因片段采用一步法普通RT-PCR技术进行扩增。将阳性外环境标本和疑似病例标本送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参比中心实验室复核。结果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经实验室检测为H5N6亚型流感病毒。在13份农贸市场标本中,有2份H5N6和H9N2亚型混合标本和1份H5N6标本,5份H9N2亚型标本,1份H7亚型标本,1份H7和H9N2混合标本。其他标本均阴性。结论经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国家流感中心一致鉴定,该患者为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南宁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进一步科学防控人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用RT—PCR方法对病例呼吸道标本进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检测。结果确诊南宁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该病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病例有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在采取病例隔离治疗、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消毒等综合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异常情况,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需加强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加强医务人员培训,预防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深圳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探索无动物禽流感暴露史情况下的可能感染源,为进一步认识与防治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荧光定量PCR、ELISA、RT-PCR和应急监测等方法进行调查、诊断。结果发现深圳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确诊病例,无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人传播证据。结论深圳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属感染个案,非人传人的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溧阳市确诊的1例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对溧阳市首例H5N6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点处置,获得病例发病、治疗及密切接触者信息,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及接触环境的相关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该患者病初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并伴有畏寒、咳嗽、解稀水样便,病情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京市大兴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状况,为制定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大兴区2013—2014年流感和人禽流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9月30日—2014年4月6日,大兴区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LI)7 549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的0.57%。ILI主要集中在25~59岁年龄组,占总数的49.01%。采集ILI咽拭子标本540份,阳性标本61份,阳性率11.30%;其中甲型H1N1流感25份,甲型H3N2流感18份,乙型Yamagata流感18份。职业暴露人群监测,采集咽拭子标本355份,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标本310份,检出抗体阳性26份;其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11份,甲型H3N2亚型抗体阳性15份,未检出H5N1和H7N9亚型阳性的标本。结论2013—2014年度大兴区流感疫情比较平稳,未出现暴发和流行,也未发现人禽流感疫情。应继续开展流感和人禽流感相关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和早治疗,有效控制疫情,减少传染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天津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发病就诊情况、感染来源和途径、暴露的危险因素等,对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开展外环境监测和强化监测等工作。采用Real-time PCR法对病毒核酸进行分型鉴定。结果结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天津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病例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确定密切接触者90人,经过为期1周的医学观察,无人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实验室检测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强化监测共报告流感样病例270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35例,未发现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者。采集病家周边外环境标本65份、附近活禽市场标本5份,均未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结论本例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不明。H7N9禽流感目前尚无人际间传播的证据,各部门的联防联控是疫情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确定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查明感染来源,以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疫情.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 对广东省海丰县1 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 该患者女性,44岁,于2008年2月16日开始发病,病初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持续发热,1周内胸片出现两肺大片浸润阴影,病情进展迅速,抗生素治疗无效,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月25日死亡.患者痰液标本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阳性,病毒分离阳性,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的H5N1病毒 [A/Guangdong/1/ 2008(H5N1)]仍为禽源性特征.患者居住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某村,发病前后未离开过居住地,未接触过类似病人.海丰县是候鸟迁徙栖息地,2004年曾发生禽流感疫情.患者发病前1周曾接触与进食自养的病死鸡.病家附近见有水鸟(麻雀和白鹭)活动.经医学观察8 d,所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丈夫共91人)均未出现类似症状.参照卫生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后,疫情没有扩散.结论 该病例确诊为广东省农村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可能是禽流感病毒(H5N1)从病死禽直接传给人,但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今后应继续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贮备、培训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邵阳市禽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状况,防止禽流感在人间的发生与流行。方法 对密切接触者连续医学观察7d,每天测体温一次,了解其健康状况,抽血测定H5N1型禽流感血清抗体,对其生活环境、空气、饮用水进行消毒,对疫区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结果 46名密切接触者体温正常,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未出现任何流感样体征。抽查26名密切接触者H5N1型禽流感血清抗体,结果全为阴性。结论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是人禽流感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淄博市2017年确诊的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进行现场调查,探讨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为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2例病例的发病就诊经过、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分析,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及相关活禽市场标本,开展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同期在全市开展活禽市场摸底调查和外环境监测工作。结果 2例病例均发生在沂源县,首发病例5月28日发病,第2例病例6月7日发病,病例之间无流行病学关联,2例病例均有活禽市场暴露或宰杀活禽史。在沂源县采集外环境标本125份,未检出H7N9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在其余7个区县采集活禽市场标本140份,在3个区县检出H7N9病毒核酸阳性标本7份。对病例采取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疫点终末消毒、强化监测、停止活禽交易等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发病与禽类间接触史有关,活禽市场休市不能完全控制疫情发展,要加强对跨地区活禽调运监管,控制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广西2005~2009年确诊报告的3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进行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为进一步科学防控人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病例和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用RT-PCR方法对病例的呼吸道标本进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检测。结果3例病例表现为重症肺炎并呈进行性加重,最后均死亡,发病至首次就诊平均时间为2天,首次住院为3天,确诊时间为7天,死亡时间为8天,其中确诊至死亡时间仅1天。3病例呈高度散发,病例之间无流行病学关联,发病时间均为冬春季,有明确的病死禽暴露史,传播模式为禽—人传播。对病例采取隔离治疗、医护人员加强个人防护、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疫点应急消毒等综合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3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发病与接触病死禽有关,冬春季多见,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早期发现和救治病人是提高病人预后的关键,要加强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及时科学处置疫情,以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