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肺复张策略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1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患者,分肺内源性组和肺外源性组,其中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8例。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基础上行肺复张,在镇静、非肌松状态下,采用高水平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末正压为40 cm H2O,持续时间40 s。结果与肺复张前比较,两组复张后10 min3、0 min1、h2、h动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均有提高(P〈0.05),两组比较肺外源性组升高较为明显(P〈0.05);复张前后两组二氧化碳分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呼吸系统顺应性在复张后明显提高(P〈0.05);气道峰压、平台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在复张过程中时提高(P〈0.05),但复张后5 min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复张前后心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复张措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能改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安全有效,对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珂立苏对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方法将小于30周早产儿及30~32周高危早产儿55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出生后尽早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不使用。比较两组患儿的NRDS发生率、严重程度、FiO2、血气分析、吸氧方式及转归。结果实验组发生NRDS率为13.3%,对照组发生NRDS率为36.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儿出现NRDS程度较对照组程度轻。实验组患儿治疗后6h血气分析显示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CO2及Fi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吸氧方式及转归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珂立苏可以有效预防早产儿NRDS发生,减轻NRDS程度,改善氧合及通气,降低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3.
肺复张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肺复张策略结合保护性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行肺复张,在镇静、非肌肉松弛状态下,采用高水平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末正压为40 cm H2O,持续时间40 s.结果 与复张前比较,复张后动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均有提高,10 min、30 min、1 h、2 h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变化(P>0.05);气道峰压、平台压在肺复张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呼吸系统顺应性在复张后明显提高(P<0.05);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在复张过程中提高(P<0.05),但复张后5 min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心率也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肺复张措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能改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许一凡 《西南军医》2014,(4):396-398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6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6例)采用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及TNF-α表达水平,并予以APACHEⅡ评分和记录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pH、PaO2、PaCO2、PaOjFi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PaO2、PaO2/FiO2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及TNF-α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尸〈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VHF联合机械通气治疗ARDS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治疗和住ICu时间,降低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动力学变化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右心漂浮导管及热稀释法,对8例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氧动力学监测,并提出治疗方法。结果:监测开始时,右房压(RA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肺内分流(Qs/Qt)明显增加,心输出指数(CI)、氧输送(DO2)、氧耗量(VO2)、氧摄取(O2ext)、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减低;监测结束时,RAP、mPAP、PVRI、Qs/Qt明显减低(P〈0.05),而CI、DO2、VO2、O2ext、PaO2/FiO2明显增加(P〈0.05),8例患者全部存活。结论: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氧动力学已发生明显紊乱,病情危重,治疗的关键是早期机械通气,提高氧输送,改善组织氧合。  相似文献   

6.
李翠玲  ;杨令军 《人民军医》2014,(10):1095-1096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0~6个月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N-CPAP呼吸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式吸氧。观察并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血气分析、喘憋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h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和TcSO2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h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喘憋持续时间比较,观察组非常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5例,观察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N-CPAP可改善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通气换气功能,快速缓解症状,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43例,均为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德国万曼多功能无创呼吸机(VENTImotion)进行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意识状态及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43例老年患者均成功接受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 h后,pH值和PaCO2均改善(P<0.05),治疗12 h后意识状态好转,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增高(P<0.01),心率及呼吸频率下降,PaO2升高(P<0.05),治疗48 h后意识状态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救治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06年6月收治的22例ARDS患者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的经验。结果22例ARDS患者,带机时间为1~20d,平均带机时间6d;机械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血压、PH、PaO2、PaCO2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8例存活,4例死亡,病死率18.18%。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使用呼吸机通气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是防治创伤造成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辅助通气抢救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01~2012—12收治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三组患者均给予抗炎、平喘、祛痰、扩张支气管等基础治疗,无创通气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有创通气组除基础治疗外应用有创辅助通气,三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气分析,心率及观察治疗前后,晦床症状改变,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治疗后,3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均有所改变,但有创通气组与无创通气组改善较基础治疗组明显,PH、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住院时间比较,无创通气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而基础治疗组与有创通气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无创辅助通气用于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PH、PaO2、SaO2,有效,降低PaCO2,住院时间短,是临床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泡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NCPAP)早期应用于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l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4月于本院分娩后30rain内转入我科的5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预防组30例(治疗前未出现呼吸窘迫症状)和治疗组28例(治疗前出现呼吸窘迫症状),两组均于出生后30min内应用BNCPAP来预防和治疗NRDS,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预防组预防成功率92_3%,预防后2h、12h、24hPa02/Fi02、PaC02值与预防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后2h、12hpH值与预防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后24hpH值与预防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成功率89.3%,治疗后2h、12h、24hPa02/Fi02、PaC02值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hpH值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h、24hpH值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气泡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NCPAP)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4月~2007年10月CCU病房收治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7例,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及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变化,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5例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显效率64.7%,有效率23.5%,总有效率达88.2%。呼吸频率、心率、PaCO2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PaCO2、SaO2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高(P〈0.01),对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经气管内滴入固尔苏[100mg/(kg.次)],拔管予以NCPAP呼吸支持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胸片变化情况。结果29例患儿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治疗后6h患儿的血气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胸片好转。结论CPAP、PS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AL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无创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共45例与常规给氧31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呼吸频率(RR)、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均相似,无创通气均可耐受。两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别为:无创通气6.67%(3/45),普通给氧者19.35%(6/31)。给氧治疗后各组PaO2均上升,OI逐渐纠正,但无创通气改善快、明显,常规给氧慢且在早期还有恶化倾向,各组OI升高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无创通气在严重胸外伤后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患者拒绝气管插管时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李兆权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1995-1995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2003-04~2008-09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2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显效24例,有效43例,无效4例,1例死亡,总有效率93.06%,死亡率1.39%。结论: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明显提高其成活率,降低死亡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叹气法肺复张治疗肺内源性和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 60例,根据病因分为外源性ARDS组27例和内源性ARDS组33例。两组均采用叹气法进行肺复张治疗,比较两组基础期、叹气期第30min、60min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差异。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治疗前后组内或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叹气期30min CI均较同组基础期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不同时间节点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叹气期30min、60min PaO2/FiO2均较同组基础期显著升高(P〈0.05),外源性ARDS组PaO2/FiO2显著高于同时间节点内源性ARDS组(P〈0.05)。外源性ARDS组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在叹气期较基础期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内源性ARDS组(P〈0.05)。结论:叹气法肺复张对不同分型ARDS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相似,但外源性ARDS肺顺应性及氧合状态改善效果优于内源性ARD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8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组(治疗组,4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12h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提示pH值、PaO2明显恢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肯定,可明显提高患者血气的pH及PaO2,同时可降低PaCO2,使患者通气功能和缺氧体征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蔡德学  ;刘阳  ;魏静  ;曹峰生 《人民军医》2014,(11):1198-1200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咪达唑仑联合氢吗啡酮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接受ICU常规监护和相应治疗,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氢吗啡酮镇静,对照组单用咪达唑仑镇静。观察记录两组镇静前后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aw)、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Ramsay镇静评分和人机顺应性评分,以及镇静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均保持Ramsay镇静评分≥3级时,记录恢复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镇静前BP、PaO2/FiO2、呼吸机参数等指标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给药30min后,两组HR、RR和Paw等指标均显著低于镇静前(P〈0.05),观察组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MAP、SpO2等指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镇静12h时两组PaO2/FiO2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人机顺应性评分,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恢复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在撤机前停用镇静药,未发生戒断综合征及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氢吗啡酮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可减少人机对抗,改善机械通气效果,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晚期早产儿、足月新生儿的发病例数以及多系统疾病患病率的差异,为今后晚期早产儿的临床研究和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新生儿病房收住的新生儿共1480例次,其中晚期早产儿232例,足月新生儿1129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的患病率进行比较,寻找两组患儿在患病率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病死率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晚期早产儿中湿肺、喂养不耐受、低钙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病率远高于足月新生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时需要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支持治疗的比例高于足月新生儿,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晚期早产儿多种疾病的患病率高于足月新生儿,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ARDS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40例ARDS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比较使用PS治疗前及治疗24h后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PS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PS治疗后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ause)、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较引流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机械通气ARDS危重患者使用PS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并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呼气末正压通气救治急性左心衰竭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63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予面罩吸氧,气急无改善,改作气管插管并转入ICU予机械通气,呼吸模式为自主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SIMV),心率、循环稳定,血气基本正常。第2天呼吸突然加快,唇发绀明显,心率130次/min,血压12.0/9.0kPa(1kPa=7.5mmHg),血氧饱和度降至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