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疗组用酮康唑02g,每日1次口服,同时加用自拟清霉汤(鱼腥草30g,川贝母10g,桔梗20g,地龙20g,土茯苓30g,法半夏15g);对照组用酮康唑02g,每日1次。1周后,治疗组(46例)有效(以症状减轻,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痰或纤支镜刷检无...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2岁。1997年6月20日上午10时因落枕颈项疼痛,就诊于医疗所,仅口服去痛片05g。30分钟后双眼胀痛,流泪,眼睑水肿,自觉眼球向外突出,但不影响视力。下午2时,眼球突如金鱼眼状,双眼发红,有分泌物渗出。查体:HR82次/分,律齐,BP14/10kPa。双肺(-),腹平软,肝脾(-),NS(-)。视力正常,双眼睑水肿,球结膜充血水肿,有粘液性分泌物。屈光间质透明,底无异常。全身皮肤无异常。血常规:WBC7.2×109/L,N0.7,L0.24,E0.06,血小板120×109/L…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2岁,因右肩周炎而就诊。给予阿司匹林0.3g,每日3次口服。口服2次后,患者感右肩疼痛减轻,右手可抬起梳头,因此,误认为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可快速治愈疾病,便私自一次口服了10粒(0.3g/粒)。服后约3h,出现头痛、视物不清、大汗淋漓及呕...  相似文献   

4.
1996年9月至1999年8月,笔者运用中医辨证用药,配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慢性胃炎患者7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72例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3岁,平均46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平均23年;中医辨证分型:脾虚湿盛型25例,痰热阻滞型30例,气滞血瘀型17例;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55例,萎缩性胃炎17例。2治疗方法2.1西医常规治疗 维酶素片0.8g,日3次,日服;甲硝唑片0.4g,日3次,口服。有糜烂、疼痛时,加服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0 3g,日 …  相似文献   

5.
特力欣治疗前列腺炎30例疗效观察赵军1996年1月1996年10月,随机选择前列腺炎病人54例,按双盲法分成2组。观察组30例,用特力欣075g静脉推注,一天3次,共10天,对照组24例,用复方新诺明片,一次2片,一天2次,共2周。停药后一周取前列...  相似文献   

6.
肠虫清致胃出血一例报告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张宗华,郭艳丽患者,女,7岁,因便血二天入院,入院前二天服肠虫清2片(0.4g),当天下午即泻柏油便一次,量不多,第二天又泻一次,伴轻度上腹痛,吃饭时加重,既往无黑便史。查体:BP12.0/8.0kpa,营...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环丙沙星口服治疗伤寒的疗效,对61例伤寒患者给予环丙沙星05g,一日二次口服,14d疗法结果:治愈率为9672%,开始退热时间为(202±09)d,体温退至正常时间为(402±151)d体外药敏试验中,伤寒杆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与先锋必相似表明环丙沙星是简单、安全且高效的治疗伤寒药物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6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19~55岁,平均35岁),用甲氰咪胍06~10g/d,分3~4次口服,利巴韦林10~15mg/kg·d,分2次肌注,六神丸研成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涂搽,2~3次/d。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0~53岁,平均37岁),用病毒灵02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250μg日1次肌注,1%龙胆紫日1次涂搽。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9.
1 资料与方法本组15例,女性12例,男性3例。年龄32~60岁,均为择期手术。术前患者有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症状。经各项检查,确诊为嗜铬细胞瘤。术前口服酚苄明10mg,每日2次。2~3周后,血压下降并持续稳定,可行手术。麻醉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或杜冷丁50mg和东莨菪硷03mg。麻醉前先开放静脉输液,桡A穿刺持续测均动脉压,颈内静脉穿刺测中心静脉压。本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全麻诱导用芬太尼4μgkg,安定04mgkg,去甲本可松008mgkg,5min后气管插管,接北美2B麻…  相似文献   

10.
山茱萸总甙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研究山茱萸总甙的体内抗炎免疫抑制作用,进行实验。发现总甙2、1g/kg剂量时能显著地抑制NIH小鼠单核吞噬系统对刚果红的廓清(P<001)。100、050、025g/kg以及40、20g/kg各个剂量时,能分别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小鼠及大鼠足爪肿胀(P<001,P<005);而在06、03g/kg剂量时,能明显抑制由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关节炎所引起的注射局部的早期炎症反应和12d后的再度肿胀(P<001;P<005),又明显抑制另侧后肢因迟发性超敏反应所引起的足肿胀(P<001;P<005);当015g/kg剂量时,连续给药12d后,表现出对再度肿胀及另侧后肢肿胀的明显抑制作用(P<001;P<005),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证明了山茱萸总甙有良好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沙棘对小鼠应激能力及一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沙棘全成份口服给药对小鼠应激能力及一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根据体重随机分3组,高剂量组经口灌服30%沙棘匀浆0.3ml/10g,低剂量组30%沙棘匀浆0.2ml/10g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0.2ml/10g,每日1次,连续7d,末次给药后1h,观察小鼠耐缺氧,耐疲劳及耐寒,耐热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20岁病案号982053患者2d前口服06g硫酸亚铊后出现四肢掌指(趾)麻木,继之上行发展伴疼痛,腹部持续隐痛,便秘。1997年5月17日收入急诊观察室。查体:心肺(-),HR110次/min,肝脏、脾脏肋骨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神经系...  相似文献   

13.
心律平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38岁病案号9976541998年4月12日患者1次口服心律平50片(25g)后1h送入我院。查体:BP65/31Kpa,R20次/min,脉搏不清,意识丧失,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减弱,颈软,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性罗音,...  相似文献   

14.
患儿,女,2岁。因血尿、腹痛3天,进行性皮肤黄疸并出血斑点2天于1998年6月16日入院。患儿于6月13日外出游玩时进食冰淇淋后出现腹泻,黄色稀便,2~3次/日,无腹痛,在家自服吡哌酸0125g,2次,当晚8时解淡红色小便1次,约100ml,伴轻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脑缺血后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含量的变化,采用沙土鼠单侧脑缺血和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用薄层层析(TLC)结合生物法测定了缺血后脑组织PAF的含量结果:(1)沙土鼠右侧颈总动脉结扎3h再灌2h,右侧大脑组织PAF含量较左侧明显升高,分别为(440±090)和(130±042)pg/g(P<005);(2)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MCA)凝闭后48h,左侧大脑组织PAF含量右侧亦明显升高,分别为(574±074)和(076±024)pg/g(P<005)据此分析了PAF在脑缺血继发神经元损伤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
RP—HPLC法测定血浆中替诺昔康的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采用ODS柱,以甲醇-磷酸盐缓冲液-三乙胺(30:49.8:0.2)为流动相,炎痛喜康为内标,254nm为检测波长,RP-HPLC法测定兔口服替诺昔康片后的体内血药浓度。线性范围0.1 ̄30μg/ml,最低检测限0.1μg/ml(S/N〉2)。萃取回收率85.71%,方法回收率99.70% ̄110.7%。  相似文献   

17.
血浆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采用ODS柱,以甲醇-磷酸盐缓冲液-三乙胺(30:69.8:0.2)为流动相,炎痛喜康为内标,254nm为检测波长,RP-HPLC法测定兔口服替诺昔康片后的体内血药浓度。线性范围0.1~30μg/ml,最低检测用0.1μg/ml(S/N>2).萃取回收率85.71%,方法回收率99.70%~110.7%。  相似文献   

18.
周雪明  何仲佳  刘先银  卓新明 《广东医学》2000,21(12):1063-1064
目的 了解七厘胶囊对骨创伤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量效关系以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骨创伤后在静止状态下伤处疼痛持续的患者128例。治疗组48例和20例分别一次性口服七厘胶囊1.5g和3g,对照组各30例分别一次性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30mg和扶他林片50mg,按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用药前后疼痛的尺度以及连续服用3d,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各组和对照各组服药后止痛效果显著(P〈0.01),各组间止痛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组和2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4%和90%,前者明显高于扶他林片组。治疗组总的不良反应率为1.47%,明显低于两对照组。结论 七厘胶囊1.5g、3次/d口服对骨创伤所致的疼痛止痛效果显著,无显著的量效关系,其有效率高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优于硫酸吗啡控释片和扶他林片。  相似文献   

19.
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9例肿瘤患者分3种剂量进行了Ⅰ期临床的耐受性试验,同时观察了用药剂量与促进白细胞增殖作用的关系。观察结果:25、50、75μg/kg剂量皮下给药,虽可出现骨肌肉痛、寒战、发热等轻度反应,注射部位局部皮肤可出现红斑、皮下硬结、肿胀、疼痛反应,但病人均可耐受。上述反应无需处理,均可自行缓解;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无影响;25、50、75μg/kg皮下给药,可使化疗后肿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75μg/kg剂量组的升高中性粒细胞作用强于25及50μg/kg剂量组  相似文献   

20.
利福平、链霉素引起高热2例刘超陈琳洁例1女性,30岁。刺激性干咳伴低热1月。痰集菌涂片及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右上浸润型肺结核”。采用异烟肼(INH)0.3g口服,1次/d,利福平(KFP)0.45g口服,1次/d,链霉素(SM)0.75g肌注治疗,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