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胶原纤维是皮肤的主要组成部分,大约占真皮干重的75%,主要类型为Ⅰ型和Ⅲ型胶原,80%是Ⅰ型胶原,15%是Ⅲ型胶原。胶原数量减少被认为是皮肤萎缩及皱纹形成的主要因素,而胶原的代谢及合成深受成纤维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可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因子来增加胶原数量,延缓皮肤衰老。我们就雌激素、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转化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对老化皮肤胶原合成及代谢的分子机制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以了解LP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正常皮肤按黄勇等方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为DMEM培养。分别通过MTT比色法及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1~9d吸光度(A)值和细胞数量的变化;并对刺激后细胞进行传代,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酶mRNA的表达,并以同一个体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A值增加,于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A值降低,于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于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于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促进细胞胶原合成,且0.100μg/ml组作用达高峰(P<0.05),1.000μg/mlLPS抑制细胞胶原合成(P<0.05)。LPS刺激浓度在0.005~0.100μg/ml时,促进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抑制胶原酶mRNA表达,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当LPS刺激浓度为0.500μg/ml,上述作用下降;而当LPS刺激浓度到达1.000μg/ml时,抑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促进胶原酶mRNA表达。LPS刺激浓度在0.100μg/ml时,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与同一个体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近似。结论 LPS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的直接调节可能是其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MMP)是一类结构中含Zn2 和Ca2 的蛋白水解酶类 ,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它们在血管形成、伤口愈合、肿瘤浸润和纤维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备受关注。1 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认识1 1 分类和功能 目前已发现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已经超过 14种 ,主要分为五类 :间质胶原酶类 ,可降解间质胶原 (Ⅰ、Ⅱ、Ⅲ型胶原 ) ,包括MMP1、MMP8和MMP3;另一类为Ⅳ型胶原酶 /明胶酶等 ,可降解基底膜Ⅳ型胶原和变性的间质胶原 (明胶 ) ,包括MMP2 和MMP9;第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通路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 取新生Wistar大鼠20只,获得原代及传代培养的肺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1)对照组(含体积分数为0.4%的胎牛血清的DMEM组);(2)PDGF组;(3)PD98059+PDGF组(25 μmol/L PD98059+10 ng/ml PDGF);(4)AcSDKP+PDGF组(1x10-8mol/L AcSDKP+10 ng/ml PDGF).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肺成纤维细胞的代谢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及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GF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代谢活力增强,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强,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DKP+PDGF组细胞代谢活力明显低于PDGF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 显示,AcSDKP+PDGF组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分别为PDGF组的69.3%和67.2%.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 显示,AcSDKP+PDGF组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分别为PDGF组的92.4%和78.0%,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为PDGF组的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K1/2通路在AcSDKP抑制PDGF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在调控人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力中的作用.方法 以人肺成纤维细胞HLF-02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给予10 ng/ml的TGF-β1刺激不同时间;阻断实验以P38激酶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ERK激酶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分别阻断p38通路和细胞外调控激酶(ERK)通路;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运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酶谱分析细胞上清液中MMP-2、MMP-9的活力.结果 (1)TGF-β1刺激HLF-02细胞,24、48、72 h组的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33±0.07、2.46±0.09、2.39±0.08;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14.89±8.95、208.16±6.75、211.46±8.05;MMP-2的活力分别为190.33±5.86、214.33±8.39、212.67±11.59.(2)SB203580对TGF-β1诱导的Ⅰ型胶原mRNA水平、蛋白水平及MMP-2活力的抑制率分别为51%、24%、20%.(3)PD98059对TGF-β1诱导的Ⅰ型胶原mRNA水平、蛋白水平以及MMP-2活力的抑制率分别为42%、13%、16%.结论 TGF-β1可促进HLF-02细胞Ⅰ型胶原的转录和蛋白表达,上调MMP-2活力;p38、ERK激酶通路在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超声相关参数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行子宫切除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69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行子宫切除术未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6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超声相关参数[静息期膀胱尿道后角(R-RVA)、张力期膀胱尿道后角(V-RVA)、膀胱颈移动度(BND)及尿道旋转角度(UR)],记录两组患者盆底组织中胶原代谢指标含量[人Ⅰ型胶原蛋白(Col-Ⅰ)、人Ⅲ型胶原蛋白(Col-Ⅲ)、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统计两组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MMP-1、MMP-9),分析盆底相关参数与胶原代谢指标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超声参数R-RVA、V-RVA、BND及U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盆底组织中Col-Ⅰ、Col-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IC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MMP-1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RVA、V-RVA、BND及UR水平与盆底组织中Col-Ⅰ和Col-Ⅲ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ICTP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MMP-1、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R-RVA、V-RVA、BND及UR水平增加,且R-RVA、V-RVA、BND及UR水平与盆底组织中Col-Ⅰ和Col-Ⅲ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ICTP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MMP-1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PDGF调节因子及其信号转导通路与肺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异质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早期的弥漫性肺泡炎和后期大量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生及基质胶原进行性积聚并取代正常的肺组织结构。已有充分证据显示TGF-β、CTGF、PDGF等细胞因子能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对成纤维细胞具有趋化作用,调节胶原蛋白的合成与降解,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抗纤维化短肽对矽肺大鼠肺内胶原合成与降解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冬氨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大鼠肺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酶活力表达的调节在拮抗矽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气管内灌注染尘法制作大鼠矽肺模型,实验动物被分为6组:矽肺模型对照1组、矽肺模型对照2组、矽肺模型1组、矽肺模型2组、抗纤雏化治疗组及预防治疗组.采用HE染色对矽肺纤维化病变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Western blot法对肺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进行检测;采用明胶酶谱法对肺内MMP-2和MMP-9酶活力表述进行检测.结果 抗纤维化治疗组I型胶原表达量分别是矽肺模型1组与2组的71.08%和58.13%,Ⅲ型胶原表达量分别是矽肺模型1组与2组的80.13%和70.70%;预防治疗组Ⅰ型与Ⅲ型胶原表达量分别是矽肺模型2组的40.13%和65.77%.而抗纤维化治疗组MMP-2的表达分别是矽肺模型1组与2组的1.02倍;MMP-9表达分别是矽肺模型1组与2组的1.02倍和1.03倍.预防治疗组MMP-2与MMP-9表达都是矽肺模型2组的1.01倍.结论 AcSDKP可以从抑制胶原合成与促进胶原降解的两个方面发挥拮抗矽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强脉冲光治疗对皮肤光老化患者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状况。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4例皮肤光老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近红外光治疗组)47例和观察组(强脉冲光治疗组)47例。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情况,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毛细血管扩张、细微皱纹及色素沉着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7.87%及97.87%,均高于对照组的87.23%,85.11%及82.9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胶原表达高于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脉冲光治疗可有效调整皮肤光老化患者的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情况,对于皮肤光老化的治疗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0.
韦酋亨  韩溟  谢扬 《现代医院》2011,11(10):11-13
目的探讨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增生性瘢痕(HS)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合成功能的影响。方法组织植块法分离培养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并鉴定,MTT法检测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0,2.5,5,10 mg/ml)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此外不同浓度的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0,2.5,5,10 mg/ml)刺激成纤维细胞48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水平。结果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此外,5~10 mg/ml石花菜提取物使HS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生成及TGF-β1分泌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5 mg/ml石花菜提取物虽不显著减少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但与对照组相比,它可显著减少TGF-β1的分泌(p<0.05)。结论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有效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胶原合成及生长因子的分泌,对增生性瘢痕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孟庆生  张桂珍  裘银久 《职业与健康》2009,25(16):1781-1782
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反应促使肝组织不断的修复,在修复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与降解失衡,最终在肝内过量聚集,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有研究表明,肝ECM的代谢主要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抑制因子来调节,MMP-1在降解Ⅰ、Ⅲ型胶原中起主要作用;体内氧自由基的增加及其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在慢性肝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则是体内主要的自由基清除剂。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MMP—1与SOD及肝纤维化的表达,从而寻找新的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久效磷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Ⅰ和Ⅲ合成的影响.方法取4只出生3d清洁级SD大鼠背部皮肤,以组织块法培养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正常传代.取第4代成纤维细胞,按1.0×10(6)个/瓶接种于25 c㎡培养瓶中,当细胞至亚融合状态,分别加入0(对照)、0.01、0.1、1 μg/L的久效磷溶液,培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沉积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不同纤维化程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标本5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MMP1、TIMP1的表达。结果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TIMP1表达显著增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与TIMP1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与TIMP1增加、间质胶原蛋白的分解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否可通过活性氧(ROS)激活c-Jun末端激酶(JNK)通路,刺激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Ⅲ型胶原合成增加,促进矽肺纤维化形成.方法 在检测TGF-β1对肺成纤维细胞作用的实验中,肺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0.4%血清)和TGF-β1组(5μg/L).在检测抗氧化剂NAC(N-乙酰-L-半胱氨酸)是否抑制了TGF-β1对肺成纤维细胞作用的实验中,肺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0.4%血清)、H2O2组(0.1mmol/L,阳性对照)、H2O2+NAC组(10 mmol/L)、TGF-β1组(5μg/L)、TGF-β1+NAC组.利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Ⅰ/Ⅲ型胶原及JNK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8-羟化脱氧鸟苷(8-OHdG,一种DNA氧化产物)水平.结果 在检测TGF-β1对肺成纤维细胞作用的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增强、Ⅰ/Ⅲ型胶原、JNK磷酸化及8-OHdG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NAC是否抑制了TGF-β1对肺成纤维细胞作用的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H2O2组和TGF-β1组细胞增殖的吸光度值,Ⅰ/Ⅲ型胶原及JNR磷酸化、8-OHdG水平均增高,但与H2O2组和TGF-β1组比较,H2O2+NAC组和TGF-β1+NAC组的吸光度值,Ⅰ/Ⅲ型胶原及JNR磷酸化、8-OHdG水平均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可诱导肺成纤维细胞生成ROS,并由此促进JNK磷酸化,最终引起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增多,减少ROS,可有效抑制TGF-β1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肠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周期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变化规律。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005~1.0μg/m1)的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于LPS加入后第7天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增殖周期;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酶mRNA的表达。结果LPS刺激浓度在0.005~0.1μg/ml时,S期细胞比例随着刺激浓度增加而增高,且呈浓度依赖性;当LPS浓度为0.5μg/ml时,上述作用开始降低,但仍高于空白对照;当浓度达到1.0μg/ml时,s期细胞比例均低于空白对照;LPS刺激浓度在0.005~0.1μg/ml时,促进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抑制胶原酶mRNA表达,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当LPS刺激浓度为0.5μg/ml,上述作用下降;而当LPS刺激浓度到达1.0μg/ml时,抑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促进胶原酶mRNA表达。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而过高浓度LPS则呈现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iO2刺激矽肺患者的肺泡巨噬细胞(AM)是否通过影响人胚肺成纤维细胞(FB)Ⅰ型、Ⅲ型胶原合成,参与矽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方法 收集矽肺患者AM,体外经SiO2刺激18 h收集培养上清,与人胚肺FB共同孵育6、12、18、24、36、48、72 h,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FB培养上清中Ⅰ型、Ⅲ型胶原表达.结果 经SiO2刺激矽肺患者AM条件上清,可促进FB培养液中Ⅰ型、Ⅲ型胶原的表达,各时间点Ⅰ和Ⅲ型胶原的比值无变化.结论 SiO2通过AM影响了FB中Ⅰ型、Ⅲ型胶原表达,可参与肺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以了解LP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正常皮肤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DMEM培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酶mRNA的表达,并以同一个体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做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刺激浓度在0.005-0.1μg/ml时,促进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0.323±0.041,0.303±0.063,0.391±0.071,0.344±0.086,0.488±0.059,0.401±0.087,0.616±0.107,0.434±0.084,0.823±0.092,0.542±0.082),抑制胶原酶mR-NA表达(0.598±0.068,0.556±0.049,0.441±0.043,0.372±0.083,0.260±0.027),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当LPS刺激浓度为0.5μ/ml,上述作用下降(0.451±0.063,0.374±0.072,0.360±0.062);而当LPS刺激浓度到达1.0μg/ml时,抑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0.162±0.025,0.171±0.061),促进胶原酶mRNA表达(0.444±0.114)。LPS刺激浓度在0.1μg/ml时,成纤维细胞(0.823±0.092,0.542±0.082,0.260±0.027)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与同一个体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0.829±0.049,0.569±0.038,0.277±0.059)近似。结论LPS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的表达,其直接调节可能是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沉积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不同纤维化程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标本5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MMP1、TIMP1的表达。结果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TIMP1表达显著增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与TIMP1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与TIMP1增加、间质胶原蛋白的分解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因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干预而形成的盆腔炎动物模型中,PGE2作用时间长短对兔子宫韧带中Ⅰ、Ⅲ胶原含量的变化。方法:注射同等剂量和浓度的PGE2,制备符合筛查标准的盆腔炎动物模型。在模型形成2周、4周、8周时,每组随机选取6只实验动物,解剖获取子宫韧带。染色、蜡块包埋,运用偏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Ⅰ、Ⅲ胶原的含量和变化,结果:①偏振光显微镜能有效观察Ⅰ、Ⅲ胶原胶原的表现差异。②正常盆底韧带和炎症侵袭韧带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炎症模型中证实PGE2在第4周促进胶原的分泌。④电镜下观察结果与偏光显微镜下的结果无明显差异,表现为随着PGE2干预时间的增加盆腔炎症状加重,子宫韧带中各时段Ⅰ、Ⅲ胶原的合成先是增加后又急速下降,形成单峰状改变。结论:炎症因子PGE2通过调节Ⅰ、Ⅲ胶原的代谢及比例,改变韧带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和活性,说明盆腔炎可能参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多糖(hpopolysaccharide,LPS)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I、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以了解LP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正常皮肤按黄勇等方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O.005、0.010、O.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为DMEM培养。分别通过MTT比色法及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1—9d吸光度(A)值和细胞数量的变化;并对刺激后细胞进行传代,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酶mRNA的表达,并以同一个体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A值增加,于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A值降低,于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O.500μg/ml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于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1.000μg/ml组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于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O.500μg/ml组促进细胞胶原合成,且O.100μg/ml组作用达高峰(P〈O.05),1.000μg/mlLPS抑制细胞胶原合成(p〈O.05)。LPS刺激浓度在0.005~0.100μg/ml时,促进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抑制胶原酶mRNA表达,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当LPS刺激浓度为O.500μg/m1,上述作用下降;而当LPS刺激浓度到达1.000μg/ml时,抑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促进胶原酶mRNA表达。LPS刺激浓度在0.100μg/ml时.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与同一个体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近似。结论LPS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I、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的直接调节可能是其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