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介绍在频闪光照射下旋转风扇的视觉形象,进而分析如何根据视觉形象确定风扇的旋转频率。用频闪仪发出的持续时间极短的闪光连续照射高速旋转的风扇,若闪光的频率与风扇叶片的旋转频率接近相等,将会观察到叶片“缓慢运动”的形象;若二者的频率相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启动和关闭电风扇时,如果观察电风扇的叶片转动,往往会看到叶片有向相反方向转动的现象,即有一个“正转一反转一正转”过程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3.
利用频闪结构光测量旋转叶片的三维面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快速甚至高速运动物体进行研究时,需要对运动物体各个时刻的三维面形和形变量进行数字化描述。提出了一种利用频闪光作为结构照明光源,基于傅里叶变换轮廓术对旋转叶片每个时刻的三维面形和变形量进行动态测量的光学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同步控制单元对风扇叶片旋转位置进行检测,用该检测信号同步驱动频闪结构光源的发光和图像采集系统“冻结”记录下旋转叶片表面变形条纹的瞬时图像,再运用傅里叶变换轮廓术计算出每一瞬间时刻旋转叶片的三维面形,分析这些三维面形数字化结果可以进一步得到旋转叶片的变形量。通过对家用电风扇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该方法可望在高速运动物体的面形和变形研究上有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4.
所谓“香蕉球”是指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踢中足球的侧后面时,沿曲线(香蕉弯曲状)路径飞行的球.这样的问题频繁出现在竞赛题或中考试题中,其中的物理道理可应用初中物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但初中学生获得这一知识时,所呈现的知识的方式,无论是现行的教科书,还是相关的物理杂志提供的实验,都是受力物体是静止或受流体(电风扇吹风)运动时产生的力.因此,当出现物体运动时,将周围的空气相对地看作运动流体时,与学生所建立的原有实验模型的表象不符合,从皮亚杰的认知结构来看,将知识的学习成为“顺应”方式变为难点.本文利用玩具电动机将物体变为运动,使演示的现象符合日常生活中的物理事实,从而将知识学习成为易于接受的“同化”方式.  相似文献   

5.
1设计思想高中《物理》第二册中“受迫振动与共振”一节的教学,难点是对受迫振动与共振的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中安排了用多个系在同一条水平细绳上的单摆来演示这一现象,但是由于它振动的不稳定性,演示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而学生理解不够,印象不深.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设计上利用小“马达”(小直流电动机)的转动来提供稳定的驱动力的频率,用固定在一块木板上的几个长度不同的钢片来充当振动物体,  相似文献   

6.
单独用日光灯做迈克尔孙干涉实验贝承训(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641)利用日光灯光源的相干长度比白炽灯稍大这一特点,完全可以舍去用He-Ne激光等辅助光源先调出干涉条纹,用8W日光灯,在开始寻找干涉条纹时,观察的必须是日光灯的灯头部份.第一,考虑到相干...  相似文献   

7.
事情发生在“摩擦力”这节课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粗糙,同样压力下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说这段话的时候,我很自信,因为实在是太熟悉了,我也丝毫没有对这句话的科学性产生过怀疑.但接下发生的事让我大感意外.  相似文献   

8.
辛永松 《物理实验》1992,12(1):17-17
中学物理教科书在介绍受迫振动时有两句很重要的话:“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策动力的频率,而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在受迫振动中,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叫共振。”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我们设计了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9.
基于NURBS三维造型的粘性气动最优化设计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开发了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对叶轮机械叶片进行参数化三维重构的建模方法,成功实现了透平叶片、压气机叶片和风扇叶片的统一三维重构,并把该模块集成到了基于商业软件iSIGHT的气动优化平台中。在该气动优化平台上通过选择不同的优化策略,对一透平叶片分别进行了“基迭方式气动优化”和“全三维气动优化”,结果证明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讲授交流电的内容时,由于是电振荡,虽然也用波的理论讲,但仍较抽象,不易理解。本仪器用比较的方法,对交流电与直流电在气体放电灯泡上的不同效应来配合交流电内容的讲授,既有趣,又能说明问题,适合于各类学校有关这方面内  相似文献   

11.
物体作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策动力的频率,当策动力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发生共振.然而,在一般振动中,阻力(包括振动系统内部的耗散力)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现分析振动系统在周期性外力和阻力作用下的振动.如图回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系在劲度系数为人的弹簧上,物体在周期性变化的外力F-F。COSa,t作用下作受迫振动二其中尼为周期性外力的幅值,若系统在振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物体的速度成正比,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阻尼系数为定值R,则阻力*。-一RX.现用X表示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可得振动方程:其解为该方程的…  相似文献   

12.
1解题方法和思路 “追及”和“相遇”是两个物体运动关系中典型的问题,解此类问题时,应先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画出运动关系的示意图,弄清两物体的运动关系(位移关系和时间关系).这类问题的特殊之处常与极值现象或临界现象相联系.分析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有物理分析法、相对运动法、图像法和数学分析法等.无论用哪一种方法,分析临界情况,找出相关的临界条件或用数学方法找出相关的临界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交流电”一章中,要讲到“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间的关系”以及“交流电的相差”等有关交流电特性的重要知识。如果在讲授时配合上演示实验,必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兹将所用的仪器和方法介绍于下,供参考。一、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间的关系按图1所示的电路接好。调节电压用的分压器中的变阻器R为J2354—1型滑动变阻器  相似文献   

14.
在一节物理多媒体公开课上,发生的一件事,让我陷入了沉思.这节课的课题是“平抛物体的运动”.当老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出发,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一个做平抛运动,得到了一个结论——两个小球同时落地.这个现象在多媒体上很明显.但当老师问学生“看明白了吗?”有学生提出“我不明白,这个现象不可能,老师你的这个动画是自己制作的,我不相信”.  相似文献   

15.
利用数值方法计算了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主慢波结构谐振腔和扼流腔的谐振频率和场分布,得出慢波结构谐振腔谐振频率的一些变化规律:随着叶片内半径的增大、叶片外半径的减小、叶片周期的减小以及叶片间距的减小,谐振腔TM01模式截止频率升高;而阴极半径的变化对截止频率几乎无影响。当主慢波结构腔内半径为4.6cm,扼流腔内半径为4.2cm,阴极半径为3cm时,MILO工作在3.“4.4GHz频率范围,扼流片可以阻止微波功率向脉冲功率源泄漏,这有利于提高器件微波输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设计了基于智能手机的伽利略单斜面实验, 利用智能手机 A P P软件“ Mo t i o ns h o t ”直接得到初速 度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轨道上的运动远近及速度变化图片. 通过图片分析得出, 摩擦力越小, 物体运 动得越远, 速度减小得越慢的实验结论, 为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逻辑推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发光晶体日光灯和电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日光灯管和电视屏玻璃内壁涂有白色的粉末。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这些粉末是一些极为细小的晶粒,它们在紫外线照射下或在高速电子轰击下会发出光来。这就是发光晶体。“发光”是一个科学名词,它指的是一类特殊的现象,和电灯发亮、桌子反射光有所不同。许多东西在烧热以后会发出可见光,这类现象叫作热辐射,意思是依靠热才能产生的辐射。电灯,油灯……等的辐射都属于热辐射。日光灯发出大量的光,但是并没有发多少热。因此,发光也常称为“冷光”。另一方面,许多物体  相似文献   

18.
日光灯在学生的生活中有普遍的应用,因此,让学生了解日光灯的发明历史,研究如何在高中物理中引入一些与日光灯有关的教师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对于学生了解更多贴近生活的物理知识非常有用.通常,在自感现象的内容之后教材常常都会介绍日光灯、日光灯管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作为自感现象的一个生活实例.由于它的点亮过程几乎是在瞬间完成的,我们将这种过程称为暂态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就是被恩格斯誉为“伟大的运动基本规律”的能量转化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20.
许槑 《物理通报》2005,(1):62-62
400年前,伽利略在一份手稿中曾提到,相同材料的物体通过同一介质下落的时间相同,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虽然历史学家一般都怀疑这一有关伽利略和比萨斜塔的故事,但这一故事却导致最后出现了均匀引力场效应与加速度效应不能区分的等效原理.爱在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