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邢动  宋飞  燕磊  方鑫  夏克  王海峰 《安徽医学》2018,39(2):248-24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6岁,因"骑车撞伤左小腿致左足踝背伸活动受限7个月"入院.患者于7个月前骑电动车急刹车时,左小腿后侧被脚踏板撞伤,伤后见左小腿后侧青紫,未到医院就诊,在家休养.次日见左小腿后侧及左足内侧肿胀伴皮下淤血,左足踝背伸活动受限.经休养1月余,左小腿后侧及足内侧肿胀青紫消退,左足踝背伸活动受限无明显改善,遂至当地医院就诊.X线片提示:左胫腓骨及左足未见明显骨折.MRI提示:左外踝骨质内异常信号,考虑骨挫伤;左踝关节少量积液.左下肢肌电图提示:左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左股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的潜伏期正常.肌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具体剂量不详),症状未见改善,遂来我院诊治.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7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7/71 mmH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跛行步态.双下肢等长,周径相等,皮肤感觉无异常,足趾末端血运良好.双侧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左小腿后侧可触及硬结,压痛(+).左踝关节活动背伸0°,跖屈30°.左踝关节背伸时第1~3足趾屈曲畸形且随背伸幅度增大畸形越明显,以拇趾为最明显,而跖屈时上述畸形消失.详见图1.被动伸直屈曲足趾时伴有小腿后侧肌腹疼痛.跖屈踝关节各足趾背伸活动正常.站立位左足各趾屈曲,背伸不能,以1~3趾较为严重,左足末端血运良好,皮肤感觉正常.入院诊断:左足第1 ~3足趾屈肌腱挛缩.遂行拇长屈肌松解术治疗.患者仰卧位,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后,于内踝后上方5 cm处向近端作长约12 cm纵行切口.牵开术口,探察小腿后侧诸肌,见术口近侧端,即原创伤处,拇长屈肌肌腹中下段与胫骨后侧骨膜及周围组织粘连,并伴有挛缩.术中将拇长屈肌与胫骨后侧骨膜及周围粘连组织锐性分离,松解后背伸踝关节见患足1~3趾畸形消失,手指探查原粘连处可触及肌肉及肌腱组织随踝关节屈伸活动而移动,粘连解除,均匀涂抹防粘连液,逐层缝合术口,并留置引流管.24 h后拔管.未予石膏固定.术后回病房疼痛缓解后进行功能锻炼.随访2个月,踝关节背伸时1~3趾无屈曲畸形,患肢功能恢复,详见图2.  相似文献   

2.
<正> 足的距骨下关节脱位(亦称距骨周围脱位)较少见,我院治疗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18岁,学生,因在跳高训练时跌伤右足部,右足部呈跖屈内翻位着地。即感疼痛,肿胀,不能站立行走。来我院门诊诊断:右距骨下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治疗,手法整复失败而急诊入院。检查:全身情况良好。右足呈内收、内翻位畸形,足躁部肿胀明显,皮下瘀血,足背外后侧可见骨性隆起,足部压痛明显。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轻度受限,足内外翻活动受限,足趾活动正常,末梢血循环良好。X线片示:右足距骨下关节内侧脱位,移位明显。距骨内侧骨折治疗:入院后即在连硬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屈膝位,牵引前足及足跟部并强度跖屈,然后将足部极度外展外翻,推拉前足背伸,听到弹响声,畸形消  相似文献   

3.
<正>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8岁,农民、住院号A11464号。病人生来左下肢严重畸形,离开双拐不能走路,于1982年4月12日入院。左下肢严重短缩,小腿尤甚呈悬垂状,不能着地。左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90°,不能伸,腘窝皮肤呈蹼状。大腿下端外侧能扪到骨性隆起。踝关节跖屈内收,不能背伸。足跟以下形成跖面相对的重复足,胫侧足有5个趾,(足母)趾发育良好;腓侧足有6个趾,(足母)趾发育差。足趾有主动运动和正常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1病例 报告患者男,26岁,2002年2月骑摩托车时不慎肇事,在当地医院以“右股骨干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创口感染形成骨髓炎。经抗炎、换药创口愈合14个月。2003年4月来我院。检查:右下肢呈明显外旋畸形,较左下肢短缩8.5cm.右大腿前外面可见一约20cm长切口瘢痕中段有两处2cm长对口引流口瘢痕,局部无红肿及触痛,右股骨中段可见明显反常活动,右下肢膝上10cm处大腿周径较健肢萎缩约3cm,右侧膝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到90度以内,右踝关节及足趾活动基本正常.感觉良好.血运佳。术前右下肢经持续大重量胫骨结节骨牵引21天,双下肢等长,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9岁,因高处坠落伤致左髋,左大腿肿痛,功能障碍13h入院.入院前13h因精神症状发作从3楼跳下致左髋,左大腿肿痛,不能活动,无昏迷,无胸腹痛及呼吸困难.当地医院摄片示左股骨颈和左股骨中段骨折,未予固定处理转至我院,路途历经2h.入院查体:T38.1℃,P86次/min,R20次/min,BP 116/66mmHg,神清,查体合作,头部、脊柱、胸腹及骨盆检查未见异常,左下肢外旋短缩畸形,左大腿中上段肿胀明显,皮肤散在青紫、压痛,左大腿中段假关节活动,轴心叩痛( ),左下肢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存在,左足活动正常.X片:左股骨颈和左股骨中段骨折.  相似文献   

6.
病历资料 患者,女,53岁.2007年因车祸致右大腿外伤.入院查体:右侧大腿肿胀,压痛,大腿中段可触及骨擦感,有假关节形成.右下肢感觉无异常,肌力正常,右足背动脉搏动有力.以"右股骨粉碎性骨折"收住我院骨科.入院后给予右胫骨结节牵引及输液治疗,右大腿肿胀逐渐消退.入院后4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给予补液、止血及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术后2天患者突然诉右大腿后方疼痛、肿胀,立即静脉注射甘露醇250ml及地塞米松10mg,患者局部疼痛仍持续加重.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6岁,从3米高处跌下,摔伤右大腿及右足1h入院。查体:体温:36.2℃,呼吸:20次/min,脉搏:72次/min,血压:110/70mmHg。神清合作,额部有不规则“T”字形伤口长约5cm(门诊已清创缝合包扎),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右大腿、右踝及右足明显肿胀、畸形、青紫,右下肢功能活动受限,未扪及明显骨擦音及骨擦感,右足背动脉可扪及,右足趾感觉活动可。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0岁,右胫骨结节骨软骨炎,腰椎麻醉(腰麻)下行游离骨块摘除术.腰麻穿刺点选择L3-L4,麻醉穿刺顺利,脑脊液畅通,注入0.375%布比卡因液3 ml(0.75%布比卡因2 ml加10%葡萄糖2 ml混合液).术前、术中和术后患者各生命体征正常且平稳,手术顺利.术后8 h,患者诉伤口处疼痛,无其他特殊不适.右下肢感觉正常,右足运动正常,末梢血运好,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术后第2天,患者诉伤口处疼痛明显减轻,下午患者诉右下肢轻微麻木,乏力,晚上及夜间加重,考虑患者右下肢术后行动不便引起,嘱其陪护按摩其右下肢,未诉其他不适.查体:末梢血运好,右大腿前侧皮肤轻微麻木感,右下肢运动受限,右踝关节及右足运动正常.  相似文献   

9.
赵光涛  金安  刘汉武 《吉林医学》2003,24(2):168-168
1病历摘要患者女,19岁,学生。于高处跳落致右踝部肿胀疼痛4d,伴踝关节活动受限。经检查以“右距骨骨折”收入院。既往无外伤史。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尚可,心肺未见异常。右踝部、足部明显肿胀,压痛阳性,轴向叩击痛阳性,骨擦音阳性,踝关节跖屈、背伸受限,足被动脉搏动良好。实验室检查:X线片示可见距骨体部纵形劈裂的骨折线。内、外踝骨质未见异常。CT扫描见距骨体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呈直线状,分离移位达3.5mm。入院后在联合阻滞麻醉下行“距骨骨折切开复位,骨水泥内固定术”。取外踝尖部下方至足背外侧弧形切口,显露…  相似文献   

10.
大夹板固定致右坐骨神经麻痹1例王崇锐(绵竹县人民医院)报道:患者,男性,25岁。因矿石压伤右大腿,到当地医院摄X线片诊断为右股骨中段骨折,伤后右下肢感觉正常,右脚各趾能自主活动。对骨折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伤后2日复查X线片示骨折对线可,断端前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