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清除结石后,行胆囊切除术对减少胆管炎复发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 000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患者,并分为对照组502例(常规ERCP清除胆管结石)和胆囊切除组49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结石情况及胆管炎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累积复发率及胆管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胆管炎复发的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胆管炎复发277例,包括对照组175例(34.9%),胆囊切除组102例(20.5%)。胆囊切除组患者的胆管炎复发率及胆管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1、5.035,P=0.034、0.001)。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结石数量、结石最大直径、胆总管扩张、术后并发症以及是否行胆囊切除术是胆管炎复发的独立因素(均P<0.05)。 结论经ERCP清除胆管结石后行胆囊切除术能够显著降低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患者的胆管炎复发率,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LC与EST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95.0%,结石取净率100.0%,无并发症,平均住院7.5d结论LC与EST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接受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中保留胆囊,观察保留胆囊后胆管结石远期复发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共59例纳入研究,其中有3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病人行保留胆囊(保胆术)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行保留胆囊的取石手术(包括肝部分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远期随访观察两组病例复发率。结果保留胆囊的胆总管结石3年复发率为2.7%;保留胆囊的肝内胆管结石3年复发率4.54%,与文献相比复发率低,但保留胆囊的肝外胆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率与文献报道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结论保留胆囊没有增加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复发,胆囊功能的保留有助于胆道系统的完整性,这可能有利于减少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3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125例,LCBDE 113例,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住院日、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残留率、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远期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结石复发14例(11.2%),乳头狭窄9例(7.2%),胆管炎13例(10.4%);LCBDE组结石复发4例(3.5%),胆管炎2例(1.8%),无乳头狭窄。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优于EST,是一种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病因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6例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病人行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管结石行括约肌切开术(EST)和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后取石;对乳头炎性狭窄行EST或EPBD治疗;对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和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OD)行EPBD治疗;对乳头肿瘤和肝门胆管癌行胆管内支架(EMBE);对化脓性胆管炎、继发性胆总管多发结石、结石难以一次取净及术后胆瘘、胆管中段狭窄行ENBD。结果 371例(96.1%)ERCP成功。未发现异常30例。胆管结石243例,235例经1-3次内镜取石后取净。乳头炎性狭窄39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9例,SOD7例,行EPBD治疗1次成功。胆管中段狭窄16例,11例行ENBD成功。乳头肿瘤6例,肝门胆管狭窄5例,行内支架治疗后黄疸减退。胆囊切除术后胆瘘6例,行ENBD治疗成功,避免再次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胆囊管结石残留4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5.7%。结论 ERCP能及早发现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确切病因并给予相应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6.
Tian ZG  Xu Z  Wang LX  Hou CS  Ling XF  Zhang TL  Zhou XS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7):1182-1184
目的探讨皮下通道型肝胆管狭窄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6年8月99例接受皮下通道型肝胆管狭窄成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结石局限于左肝28例(28.3%),右肝24例(24.2%),两肝均有47例(47.5%)。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狭窄66例(66.7%)。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肝内胆管结石取出、病肝切除、肝管狭窄纠正、肝门部胆管成形、与带蒂游离空肠吻合、盲襻皮下埋置。其中27例(27.3%)胆囊不切除,行成形肝管-胆囊颈部吻合,胆囊底皮下埋置。结果9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6.0%。随访时间1个月-13.5年,平均4.2年。术后残石率为23.2%(23/99),结石复发率20.0%(19/95),术后胆管炎发生率14.7%(14/95)。其中34例经皮下通道引流或胆道镜取石,结石取净率为91.2%(31/34)。结论皮下通道型肝胆管狭窄成形术可有效降低结石及胆管炎复发,并可简单有效地处理再发结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联合LCBDE)与内镜乳头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联合LC)治疗老年患者(≥65岁)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0年12月,胆总管直径≥8mm且既往未接受乳头括约肌切开、胆囊切除或胆道手术的11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LC联合LCBDE组47例,先行LC,确认胆总管后行LCBDE,结石取净后胆道镜检查胆道系统以确认有无结石残留;EST联合LC组63例,十二指肠镜确认十二指肠乳头,常规ERCP进一步明确诊断后行EST,取石后鼻胆管引流2—5d后行LC。对两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及单次治疗成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随访。结果2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单次治疗成功率Lc联合LCBDE组显著高于EST联合LC组[87.2%(41/47)vs.68.3%(43/63),z。=5.372,P=0.020]。所有病例随访1—3年,平均2.1年,未出现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B超未见结石复发。结论LC联合LCBDE和EST联合LC都是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在减少治疗次数方面,LC联合LCBDE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腹腔镜超声技术在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开创腔镜诊治胆石症的新途径。320例LC病有常规行腹腔镜超声检查(LUS);50例行腹腔镜超声和术中胆管造影(LOC)对比研究。胆管结石采用ERCP/EST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术治疗。结果显示LUS平均检查时间15min,对胆道系统和血管系统扫描结果显示:胆囊和门静脉100%显像,肝胆管胆总管98%显像,胆总管未端86%显像,3%发现未预期胆管结石,发现10%胆囊管解剖变异;LUS和IOC对比结果显示LUS胆总管结石敏感性、特异性和总诊断正确率均优于IOC(分别为83%、98%、98%和76%、95%、95%),两者结合则高达100%。ERCP/EST成功率达90%,3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3.5小时,25例置T管引流、5例一期胆管缝合,均获成功,未发生胆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残石者经T管胆道镜取石治愈。因此,LC中常规使用腹腔镜超声技术有助于判断胆道生理和病理解剖结构、防止发生胆管损伤;有助于发现或排除肝内外胆管结石、为胆管造影和胆道探查术提供重要指征,降低胆道残石和阴性胆道探查术。腹腔镜超声指导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或一期胆管缝合术安全可靠、为胆石症微创外科诊断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结石不同治疗方式长期疗效报告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比较肝内胆管结石不同治疗方式的长期疗效,探讨合理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159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比较保守治疗、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肝切除术、肝胆管肠吻合术以及保留Oddi括约肌的肝门胆管狭窄成形术5种治疗方法的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146例随访2—12年,中位时间7年,随访率91.8%(146/159)。保守治疗16例(Ⅰ组),随访15例,15例出现胆管炎,其中死亡1例;肝外探查47例(Ⅱ组),残留结石率100%,随访43例,术后胆管炎32例(74.4%),其中死亡7例;肝叶或肝段切除16例(Ⅲ组),残留结石3例(18.8%),随访15例,术后胆管炎4例(26.7%),其中死亡1例;肝胆管肠吻合32例(Ⅳ组),残留结石11例(34.4%),随访29例,术后胆管炎14例(48.3%),其中死亡3例;保留Oddi括约肌48例(Ⅴ组),残留结石8例(16.7%),随访44例,术后胆管炎7例(15.9%)。Ⅱ组残留结石率显著高于其他手术组(P均=0.000);Ⅰ组和Ⅱ组胆管炎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Ⅳ组胆管炎复发率显著高于Ⅴ组(P=0.003)。结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保守治疗和肝外探查疗效最差,保留Oddi括约肌的肝门胆管成形术优于肝胆管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探讨结石复发率、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术后胆囊壁厚度变化。方法对85例术后1年以上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随访,B超测量脂肪餐前后胆囊壁厚度和胆囊内有无结石等情况。设定胆囊收缩率≥50%为胆囊收缩功能良好,胆囊收缩率〈50%为胆囊收缩功能差。胆囊壁厚度≥3mm为增厚,〈3mm为正常。术前胆囊壁厚度正常40例(正常组),其余45例为炎症组。结果胆囊收缩率42%-98%,(67.7±18.9)%,其中胆囊收缩功能良好72例(84.7%),功能差13例(15.3%)。40例正常组内镜保胆取石术后胆囊颈、体、底厚度正常38例(95.0%),增厚2例(5.0%);45例炎症组内镜保胆取石术后胆囊颈、体、底厚度正常34例(75.6%),增厚11例(24.4%)。正常组术后7-8年结石复发1例,炎症组术后结石复发10例。结论术前胆囊正常为保胆取石手术的最佳选择,胆囊伴炎症、结石嵌顿的患者也可行保胆手术,但要严格适应证,两镜联合取净结石,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3例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处理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5年5月93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术前确诊胆总管结石而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6例疑似胆道结石者行术中胆道造影。均于48h内完成LC。结果91例(97.8%)手术成功,2例(2.2%)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5—160min,平均65min。术后胆囊管残端漏3例(3.2%),胆道残余结石3例(3.2%),经开腹手术结合ERCP、EST、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愈,全组无医源性损伤。结论选择性应用ERCP和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但中转开腹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电子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应用多种内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98例。82例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网篮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6例术前行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结果本组98例,腹腔镜成功完成手术95例,3例中转手术,98例全部治愈。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其中切口感染6例,轻型胰腺炎4例,少量胆汁漏1例。无返流性胆管炎,胆石复发等症状。结论多种内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一般情况下可替代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LC+EST)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体会。方法:为6例患者行LC+EST。结果:本组病例均在术前行B超检查及MRCP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行LC+EST均获成功。手术顺利,无胆管并发症。结论:与传统的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或术中经胆囊管造影后探查胆总管以及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比较,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患者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预防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1年7月我院治愈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1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无胆源性胰腺炎病史且未行胆囊切除术。根据是否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囊切除术,将112例分为保守组45例、EST组22例、胆囊切除组29例、EST联合胆囊切除组16例。比较各组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112例随访16—30个月,平均18.5月。保守组12例胰腺炎复发,复发率为26.7%(12/45);EST组、EST联合胆囊切除组均无胰腺炎复发;胆囊切除组2例胰腺炎复发,复发率为6.9%(2/29)。与保守治疗组比较,EST、胆囊切除能显著降低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的2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npancreatography,ERCP),均发现有胆总管小结石。结论胆总管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胰腺炎复发的主要原因。EST、胆囊切除术均能有效预防胆源性胰腺炎复发;ES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于高龄、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对隐匿性胆总管结石及医源性胆管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4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7例术中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207例未行造影.结果 137例行术中胆道造影者,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11例(8.03%),胆管损伤1例(0.72%);术后随访3~6个月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4例(2.92%),未发现胆管损伤.204例未行术中胆道造影者,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5例(2.45%),术中未发现胆管损伤;术后随访3~6个月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18例(8.82%),胆管损伤2例(0.98%).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操作安全、快速、无创,可提高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度,及时发现胆管损伤,降低胆总管残余结石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e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经鼻胆引流管(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胆道造影的价值。方法EST处理胆总管结石并放置ENBD管,在LC术中经ENBD管行胆道造影。结果46例术中经ENBD胆道造影均成功,造影时间5—15min,平均8.2min。术中经ENBD管胆道造影发现胆囊脱落至胆总管形成胆总管继发结石4例,其中2例术中再次内镜取出结石,2例结石直径〈3mm术中未处理,术后随访未见胆管结石及胆管炎发生。43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未发现胆总管再发结石及胆道逆行感染。结论两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经ENBD胆道造影可及时发现并通过术中内镜及时处理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减少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982年~1985年间124例总胆管结石进行了预期研究术中总胆管压力。124例分成三组:(1)胆囊结石组作为对照,53例,系择期性胆囊切除术;(2)总胆管结石不伴化脓性胆管炎组,35例,其中10例已切除胆囊;(3)总胆管结石伴化脓性胆管炎组,36例,均有黄疽,右上腹痛和发热寒颤史,行急症手术,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胆肠内瘘,胆囊及胆  相似文献   

18.
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35例临床确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即时或择期行EST,EST术后2—3d行LC。结果ERCP后即时取石或碎石33例,其中一次取净30例,3例胆总管多发结石(〉3枚)且较大(〉1.5cm)未能取净,术后2—7d复查B超,1例结石自然排净,2例残余结石3d后二次行EST取石成功。择期EST2例,1例取石成功,1例碎石后未能取净,术后3d复查B超结石自然排净。所有病例EST及LC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LC术后3—5d出院。发生并发症2例(5.7%):1例乳头切开后出血,术后黑便,1例术后血淀粉酶轻度增高,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32例随访3—19个月,平均11个月,1例术后5个月死于心肌梗死,其余31例均无胆道感染、残石及胰腺炎发生。结论EST联合LC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微创治疗方法,扩大了LC的指征,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病因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6例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病人行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管结石者行括约肌切开术(EST)和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后取石;对乳头炎性狭窄者行EST或EPBD治疗;对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和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OD)者行EPBD治疗;对乳头肿瘤和肝门胆管癌行胆管内支架(EMBE);对化脓性胆管炎、继发性胆总管多发结石、结石难以一次取净及术后胆瘘、胆管中段狭窄者行ENBD。结果 371例(96.1%)ERCP成功。未发现异常30例。胆管结石243例,235例经1-3次内镜取石后取净。乳头炎性狭窄39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9例,SOD 7例,行EPBD治疗1次成功。胆管中段狭窄16例,11例行ENBD成功。乳头肿瘤6例,肝门胆管狭窄5例,行内支架治疗后黄疸减退。胆囊切除术后胆瘘6例,行ENBD治疗成功,避免再次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胆囊管结石残留4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5.7%。结论 ERCP能及早发现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确切病因并给予相应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术前ERCP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93例临床表现为单纯胆囊良性疾患的病人行术前ERCP检查,成功率为93.5%。其中发现胆道变异5例(5.7%),合并胆总管结石6例(8.5%),并在术前行内镜乳头切开取石术,88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对其ERCP影像特点与术中难易程度关系的分析,提出ERCP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选择病例,判断术中操作的难易程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内镜乳头切开取石与腹腔镜胆囊切除相结合是目前处理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