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用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技术检测皖北地区不同人群输血传播性病毒 (TTV )感染。方法 :用PCR法将患者血清标本中的TTVDNA扩增后 ,与两条特异性探针夹心杂交 ,通过酶联显色检测血清标本中的TTVDNA ,并进行分型。结果 :TTVDNA在学生、血透患者、肝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3 3 %、16 7%和 13 5 % ,前者与后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 14例非甲非戊型 (NA -NE)肝炎的TTVDNA阳性率为 14 3 %。本地区流行的TTV可分为两个主要的基因型 ,其中 6 6 7%为Ⅰ型 ,2 5 %为Ⅱ型 ,8 3 %为混合感染。结论 :安徽省皖北地区流行的TTV基因型以Ⅰ型为主 ,一般人群、血透患者和肝病患者中均存在TTV感染 ,后两者为TTV感染的高危人群。TTV不是本地区NA -NE肝炎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区TT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血传播病毒 (TTV)在南京地区分子流行学状况及TTV可能的传播途径。方法 :选择各型病毒性肝炎 975例 ,献血员 30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透者 1 50例及健康者 32例作为研究对象 ,用n -PCR法检测各种人群中 (TTVDNA)的感染情况。并研究TTVDNA阳性与输血的关系。结果 :在各种人群中TT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非甲~庚型肝炎 2 2 % ,病毒性肝炎 1 3 .9% ,献血员 33 .3 % ,长期血透者 2 7.3 % ,健康人 9.4% ,1 36例TTVDNA阳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仅 1 9.9% (2 7/ 1 36)有输血史。结论 :献血员及其它经常接触血制品的人群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输血是TTV感染的途径之一 ,肠道传播可能也是TTV传播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输血传播性病毒 (TTV)感染情况 ,对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PCR技术检测 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TV感染情况 ,并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是否有输血史、输血次数、透析时间 ,透析器重复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TV感染率为 5 3 .49% (4 6/86) ,其原因与输血史有关系 (P <0 .0 1) ,也与输血次数、透析时间、透析器重复使用次数有关 (P均 <0 .0 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严重的TTV感染 ,避免接受输血与重复使用血液透析器或者减少其次数 ,加强血液透析机的消毒 ,对预防和减少发生TTV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本地壮、汉民族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 (TTV)感染及其基因型特点。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不同人群抗 -TTV,阳性者用 PCR法检测 TTVDNA,微板核酸杂交 - EL ISA法检测基因型。结果 :壮、汉族慢性肝病、静脉吸毒者、血液透析者、献血员的 TTV总感染率以及壮族慢性肝病、静脉吸毒者、血液透析者、献血员、汉族慢性肝病 TTV感染率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个民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壮、汉族 TTV基因型 型 74 .6 3%、 型10 .4 5 %、 混合型 14 .93% ,两个民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壮、汉族慢性乙肝各临床类型 TTV感染率与非甲~庚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本地壮、汉族感染 TTV的基因型分为 型、 型、 、 混合型 ,以 型为主 ,TTV及其基因型与民族无关 ,慢性乙肝、非甲~庚肝、静脉吸毒者、血液透析者、献血员是 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血液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HBV与 TTV混合感染可能不导致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柳州地区不同人群TTV感染情况,探索其致病性及传播途径。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c-PCR)对柳州地区100例自然人群、100例职业献血者、100例静脉吸毒者、100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100甲—庚型肝炎患者、50例血透析患者、100例孕产妇及7例TTV—DNA阳性母亲所生婴儿、50例反复输血者、100例性病患者等人群TTV—DNA检测。结果:不同人群TTV—DNA检出率分别为8%(8/100)、12%(12/100)、60%(60/100)、26%(26/100)、16%(16/100)、34%(17/50)、7%(7/100)、14.3%(1/7)、28%(14/50)、18%(18/100)。结论:柳州地区存在,TTV感染;TTV存在健康携带现象;经血传播是TTV的主要传播途径;发现TTV存在母婴传播途径;性行为与TTV的传播有关;TTV是非甲—庚型肝炎的重要致病原。  相似文献   

6.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 -PCR)分别检测 2 5 0例各型肝病患者和 15 8例献血员血清的TTV -DNA ,旨在了解太仓地区各型肝病患者人群中TT病毒 (TTV)的感染情况 ,以及TTV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本地区各型肝病患者中均有较高的检测率 ,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献血员 (P <0 .0 5 ) ,提示TTV与肝脏疾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部分人群是否有输血传播病毒 (TTV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感染。方法 利用半套式PCR方法对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丙肝患者、血液透析者、健康人群中TTV的感染状况进行了筛选。结果  2 40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发现 2例TTV阳性 ,10 0例慢性丙肝患者中发现 4例TTV阳性。 2 0例血液透析者和 10 0例健康人群中都未发现TTV感染。结论 慢性丙肝患者比慢性乙肝患者有较高的感染率 ,在血液透析者和健康人群中没有发现TTV感染者。  相似文献   

8.
采用NPCR法和ELISA法检测 98例肝病患者中TTVDNA和IgG抗TTV。结果 :病原未明肝病患者TTVDNA阳性率 47.83% ( 11 2 3)显著高于职业献血员 10 % ( 2 2 0 ) (P <0 .0 1) ,说明TTV是病原未明肝病患者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TTVDNA阳性患者中慢性肝炎的比例为 75 .86% ( 2 2 2 9) ,其中乙型肝炎的比例为 5 8.63% ( 17 2 9) ,说明TTV有与慢性肝炎病毒相似的血行传播途径。同时对TTV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的肝功能指标作了比较 ,两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9.
百色市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及其基因型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百色市不同人群TTV及其基因型感染特点。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TTVDNA ,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法检测TTV基因型。结果 本地慢性乙肝、慢性非甲~庚肝、静脉吸毒者、血液透析者、献血员的TTV阳性率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TT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67例TTV感染患者中Ⅰ型 5 0例 ,占 74.63 % ,Ⅱ型 7例 ,占 10 .45 % ,Ⅰ、Ⅱ混合型 10例 ,占 14 .93 %。结论 本地慢性乙肝、慢性非甲~庚肝、静脉吸毒者、血液透析者、献血员和健康体检者存在TTV感染 ,且是慢性非甲~庚肝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前五者是高危人群 ,血液传播是TTV感染的主要途径 ,本地TTV基因型可分为Ⅰ型 ,Ⅱ型 ,Ⅰ、Ⅱ混合型 ,以Ⅰ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非肝病人群中经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状况。方法:在TTV ORF1保守区设计引物,用巢式PCR检测125例医院工作人员、105例献血员、46例静脉透析病人、166例性病高危人群和83例静脉药瘾,共525人血清中TTV DNA。结果:TTV DNA阳性率,医院工作人员3.2%,献血员11.4%、静脉透析病人13.0%、性病高危人群20.5%和静脉药瘾39.8%。结论:静脉药瘾、性病高危人群和静脉透析病人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非肝病人群中经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状况.[方法]在TTvORF1保守区设计引物,用巢式PCR检测125例医院工作人员、105例献血员、46例静脉透析病人、166例性病高危人群和83例静脉药瘾者,共525人血清中TTVDNA.[结果]TTVDNA阳性率,医院工作人员3.2%、献血员11.4%、静脉透析病人13.0%、性病高危人群20.5%和静脉药瘾者39.8%.[结论]静脉药瘾者、性病高危人群和静脉透析病人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中TT病毒(TTV)的感染状况及其致病性。方法:针对病毒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采用套式PCR方法对69例血液透析患血清标本进行TTVDFNA检测及序列分析。并同时检测患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患血清TTVDNA总阳性率为27.5%。对其中1例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其他TVV分离株如GH1、TA278、TTVCHN1和TTVCHN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100%,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100%。抗-HCV阳性与阴性患的TTV DN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均未见ALT明显升高。结论:血液透析患存在较严重的TTV感染与HC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未发现TTV感染导致ALT明显升高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sensitiveandspecificimmunoassayandmolecularbiologicaltechniquesoftheknownhepatitisA-Evirusareavailable,theetiologyofasubstantialfractionofpost-transfusionandcom-munity-acquiredhepatitiscaseshaveremainedun-defined[1'2],hepatitisGvirus(HGV)couldbetheagentsofpartnonA-Ehepatitis,butthepathogenicityofHGVisstillremainedtobeidenti-fied,suggestingtheexistenceofadditionalcausativeagentsL"'.'].Anewhumanhepatitisre-latedviruswasisolatedbyagroupofJapanesesci-entists[6.7]-Thenewvirusisprovisio…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重型病毒性肝炎经输血传播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设计TTV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采用巢式PCR法对37例重型肝炎进行血清中TTV DNA的检测,并对TTV DNA阳性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37例重型肝炎中9例血清TTV DNA阳性(24.3%),其中7例重叠感染HBV,1例重叠感染HCV,1例为单纯TTV感染,9例中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6例,慢性重型肝炎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中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108例(包括20例献血员)血清中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结果:分析88例患者,其中11例血透患者,35例乙肝患者,26例丙肝患者,4例庚肝患者,12例非甲 ̄庚型肝炎患者及20例正常献血员,TT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3%,20.0%,7.8%,0%,25.0%与5.0%,结论:在正常人群中TTV健康携  相似文献   

16.
输血传递病毒与肝炎相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输血传递病毒(TTV)在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非甲-庚型(NA-G)肝炎中TTV是否为肝炎的致病因子。方法:采用nest-PCR技术对临床上129例肝病患者及反复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清检测了TTV-DNA。ELISA法检测血清抗HAV-IgM,HBV-M,抗HCV-IgM,抗HCV-IgM及血清ALT水平。结果:129例血清中TTV检出率为19.38%(25-129)。45例NA-G型肝炎患者中检出率为42.22%(19/45),其中急性肝炎9例,慢性肝炎9例,肝硬化1例,肿功均有程度不同的损害。结论:TTV感染是部分NA-G型肝炎患者的致病因子,可导致慢性化。除输血传播外尚有肠道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重叠感染输血传播病毒(TTV)的状况。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TTV DNA。结果 在169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检出血清TTV DNA阳性者23例,阳性率13.61%。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组阳性率13.4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和阳性率15.07%,HBsAg携带者组阳性率11.36%,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  相似文献   

18.
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ene variant of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TTV). METHODS: A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ested-PCR) assay with specific primers from open reading frame one (ORF1) of TTV genome was established to detect TTV DNA in the serum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and blood donors. Asymmetric PCR was established to get single strand DNA in the TTV DNA positive cases, and then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 was applied. RESULTS: 1.25 +/- 0.50, 1.60 +/- 0.55, 3.36 +/- 1.36 and 4.59 +/- 1.83 SSCP bands were detected in the blood donors, chronic HBV carriers,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nd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patients respectively. SSCP bands were much more complicated in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and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than those of chronic HBV carriers and blood donors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is gene variant in TTV infection. The complication of gene variant strain or quasispecies infection of TTV may be one of the causes responsible for clinical exacerbation of TTV superinfect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