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真空感应电弧炉中冶炼SS716阀片钢,用二辊轧机进行热轧工艺试验,将钢锭轧制成10 mm厚的钢材;然后,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钢材进行热处理.研究表明,当其他热处理条件相同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材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材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回火保温时间的持续,钢材硬度变化不大.最佳热处理条件是淬火温度1080℃、回火温度450℃、回火保温时间3.5 h,此时钢材的硬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高铬耐磨铸铁硬化的微观机制,提高其使用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15Cr—1Mo—1.5V高铬铸铁中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和转变对其亚临界处理硬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833K进行亚临界处理时,出现两个硬化峰。残余奥氏体发生马氏体转变和二次碳化物(Fe,Cr)23C6的析出是第一个硬化峰形成的原因;MoC、(Cr,V)2C的析出导致材料的硬化则引起了第二个硬化峰形成。随后发生了(Fe,Cr)23C6向M3C型碳化物的原位转变,导致珠光体基体的形成,从而使材料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重熔对高铬白口铸铁遗传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重熔的工艺措施并在第二次重熔时进行保温处理,研究高铬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的遗传性并对高铬白口铸铁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铬白口铸铁中的碳化物经过重熔仍存在明显的遗传现象;随着重熔次数的增加,碳化物组织遗传效应减弱,力学性能下降;保温处理可以改善碳化物的组织遗传性;过长的保温时间导致碳化物变得粗大,高铬白口铸铁的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对比压128 MPa液态模锻工艺制备的KmTBCr20Mo合金进行亚温淬火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亚温热处理工艺能改变液态模锻高铬铸铁组织的形貌尺寸与数量,改变其洛氏硬度与冲击韧性。500℃亚温淬火相比于无热处理的对照组马氏体基体增多,基体析出小颗粒二次碳化物,同时生成了较多形状规则、断续块状分布的M7C3型碳化物,硬度和韧性均有明显提高,此温度为最佳亚温淬火温度。当淬火温度为530℃和550℃时,共晶团与晶界的碳化物存在微裂纹,形状粗大且不规则,洛氏硬度较高但韧性显著降低。当淬火温度为580℃和630℃时,马氏体基体形状粗大,碳化物呈针状与小块状分布,容易割裂基体,洛氏硬度下降,韧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亚临界处理方法对Cr26高铬铸铁组织转变及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和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成分高铬铸铁经560℃+1 h亚临界热处理后,金相组织主要由共晶体、Cr7C3碳化物、先共晶奥氏体和部分马氏体组成;硬度由铸态时HRC 47~48提高至HRC 53-54,冲击功达6~8J/cm~2.几年来,该工艺由北京和吉林的两家造纸机械厂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向轧制的方法对不同轧制温度、道次压下量等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AZ31镁合金板材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道次轧制时,单道次压下量为25%时所得到的晶粒最为细小均匀;轧制温度为300℃和400℃时对板材的微观组织没有明显影响;热处理时,保温时间为30 min的情况下,在温度低于150℃时,轧制板材再结晶不完全,温度超过350℃时轧制板材再结晶组织粗大,在250℃到300℃进行热处理得到的晶粒为5μm左右;在320℃保温15 min就可以达到再结晶,再继续增加保温时间到120min对组织几乎没有影响,说明在热处理时前一段时间组织发生再结晶变化,当组织转变完毕,延长保温时间对组织转变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铬铸铁—丁腈橡胶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研究(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是在本系列试验(一)、(二)的基础上,采用石油井场泥浆作介质进行试验研究,以寻求高铬铸铁与丁腈橡胶对磨时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是在MLD—10型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的,对不同表面硬度和光洁度的高铬铸铁试环和不同硬度的丁腈橡胶试块,共进行了六个项目多组的试验,取得了1000多个数据,得出了高铬铸铁与丁腈橡胶对磨时高铬铸铁的表面硬度和光洁度及丁腈橡胶硬度的具体匹配值。同时得出了高铬铸铁表面硬度、光洁度,丁腈橡胶硬度,介质等诸因素对高铬铸铁、丁腈橡胶耐磨性影响的大小。进而提出了泥浆泵缸套活塞的有关工艺参数和使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中运用热处理的方法来提高99.5Ge23Se67Sb10-0.5CsCl红外玻璃的力学性能.采用XRD、SEM、FTIR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热处理对99.5Ge23Se67Sb10-0.5CsCl玻璃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保温温度低于310℃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99.5Ge23Se67Sb10-0.5CsCl材料析晶数目增多而尺寸变小,材料组织细化;红外透过率缓慢降低而硬度较好.当保温温度等于或高于310℃时,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材料内部晶粒粗大,透红外性能急剧变差且硬度变差.当玻璃在290℃下保温40h后,其维氏硬度可达2 121.49MPa,比热处理前提高了20%左右,并且红外透过率在8~12μm波段仍保持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9.
研究Cr26型高铬铸铁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后,其组织、硬度和耐磨性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淬火工艺是1 050℃×60 min后空冷,硬度为64.2 HRC;材料的硬度越高耐磨性能越好;并从组织状态和磨损机理方面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加热温度 等温温度对高铬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经适当的等温处理,高铬铸铁可以具有较高的硬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加热温度、等温湿度对高铬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经适当的等温处理,高铬铸铁可以具有较高的硬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DD99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高温组织变化规律,通过高温热处理炉对DD99单晶高温合金进行了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试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分别对不同热处理状态的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DD99中的γ′相会发生回熔、连接及合并,尺寸不断增加,然后在γ基体通道中形成二次的颗粒状γ′相,该二次相会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长大.二次γ′相的长大程度和Al、Nb等元素的扩散密切相关.性能试验也表明DD99单晶高温合金在保温100h后的试样随加热温度升高存在着明显的变化趋势,即硬度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3.
加筋复合高铬铸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加筋复合高铬铸铁中钢筋与高铬铸铁的结合机理,钢筋体积分数Vr对界面结合强度、机械性能的影响及热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铬白口铁加筋复合后强韧化效果非常明显.钢筋体积分数Vr为11%~13%时,复合高铬铸铁的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而且加筋复合高铬铸铁的αk值是单一高铬铸铁αk值的4~9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研究了DIN1.2316塑料模具钢经1 050℃淬火、350~650℃保温1~16 h回火的微观组织及硬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350~650℃回火,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回火硬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350~450℃回火硬度随保温时间变化不大,500℃回火时,保温4 h内硬度保持不变,4~8 h硬度从53.9 HRC下降到47.4 HRC,8 h后硬度趋于稳定.550~650℃回火,2 h内硬度急剧下降,2 h之后硬度基本不再变化.回火工艺为550℃×4 h~16 h,600℃×1 h~4 h,650℃×1h,回火参数在11 300~13 500硬度可以满足预硬化硬度要求.随回火温度升高、回火时间的延长,碳化物析出量增多并逐渐球化、聚集长大,使硬度下降.回火温度较回火时间对硬度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研究正火温度对新型高铬铸铁组织、硬度(HRC)及冲击韧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铬铸铁在800~950℃正火时,其组织由珠光体+少量铁素体+网状共晶碳化物组成;在1 000~1 050℃正火时,碳化物溶解析出,珠光体球化,得到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的粒状碳化物+共晶碳化物+少量珠光体,硬度略有降低;在1 100~1 150℃正火时,共晶碳化物溶解得更多,冷却过程中奥氏体中析出弥散碳化物,冷却后得到马氏体(过饱和铁素体)基体上弥散碳化物+共晶碳化物,硬度明显升高,并在1 150℃时硬度达到最大值,在800~1 150℃正火加热温度范围内,冲击韧性在4.2~4.7 Jcm2之间波动,总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等温温度3个热处理工艺参数对T12钢碳化物球化的影响,以碳化物的粒化程度和硬度值为目标,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奥氏体化温度是影响T12钢碳化物球化的最主要因素,保温时间和等温温度是次要影响因素;在755℃保温1 min后以690℃等温的热处理工艺为T12钢较优球化退火工艺。利用较优球化退火工艺处理后的试样得到了碳化物细小均匀的球状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17.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等温温度3个热处理工艺参数对T12钢碳化物球化的影响,以碳化物的粒化程度和硬度值为目标,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奥氏体化温度是影响T12钢碳化物球化的最主要因素,保温时间和等温温度是次要影响因素;在755℃保温1min后以690℃等温的热处理工艺为T12钢较优球化退火工艺。利用较优球化退火工艺处理后的试样得到了碳化物细小均匀的球状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18.
渣浆泵过流部件通常采用Cr26高铬铸铁制成,因工作时浆料的腐蚀和冲刷易导致过早失效。为了修复失效的渣浆泵过流部件,采用Ni-Cr-B-Si钎料,在1 040℃保温5min,对Cr26高铬铸铁进行真空钎焊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维氏显微硬度仪测试分析了Cr26高铬铸铁和钎料界面之间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结果表明:Ni-Cr合金与高铬铸铁界面处发生冶金结合,界面处Ni、Fe发生互扩散,并形成了γ-Ni固溶体,焊缝中有分布不均匀的Cr7C3生成。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及TEM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淬火温度及保温时间对低合金耐磨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端淬试验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淬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30~910℃温度范围内,淬透性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而提高,当奥氏体化温度超过910℃时,钢板淬透性降低.850℃保温30~45 min的亚温淬火组织中,存在尺寸为1μm左右的高缺陷铁素体弥散分布,使钢板韧性得到提高;910℃保温45~60 min完全淬火后,钢板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奥氏体温度超过930℃以及延长保温时间都会使原始奥氏体晶粒粗化,导致钢板韧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铸态及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高铬白口铸铁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高铬白口铸铁铸态组织中共晶碳化物呈宫续和断续网状分布,对材料的韧性损害较大,通过热处理后可改善共晶碳化物的形态及分布,同时使基体组织到强韧化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