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N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2013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NICU入住时间48 h的住院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病特征及病原菌种类。结果 2013年1月—2017年12月NICU共监测新生儿10 551例,发生医院感染257例,270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2.4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56%,例次日感染发病率为2.31‰。不同性别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体重、有无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年份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5.19%(其中VAP占36.30%);其次是血液(22.22%)。共检出病原菌16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居前3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6.03%)、肺炎克雷伯菌(22.49%)、大肠埃希菌(19.53%)。结论低出生体重及侵入性操作是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严格掌握各种置管指征,加强产前孕母的宣教与营养指导,将胎儿的出生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均是预防NICU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飞行检查对住院危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实施飞行检查预防控制管理医院感染,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为未实施阶段;比较实施飞行检查前后医院感染率,手卫生依从率、洗手正确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环境卫生抽查监测合格率和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医院感染患儿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飞行检查实施前NICU入住患儿共4588例,医院感染202例,感染率为4.40%;飞行检查实施后NICU入住患儿共5754例,医院感染160例,感染率为2.78%;飞行检查实施后NICU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飞行检查实施前202例医院感染患儿,共检出257例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06株,占41.25%,革兰阴性菌141株,占54.86%,真菌10株,占3.89%;飞行检查实施后160例医院感染患儿,共检出199例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0株,占40.20%,革兰阴性菌111株,占55.78%,真菌8株,占4.02%,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飞行检查实施前相比,飞行检查实施后手卫生依从率、洗手正确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环境卫生抽查监测合格率和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飞行检查方法用于住院危重症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管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和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及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NICU各类标本所分离细菌的种类及主要菌种耐药性。结果NICU共分离病原菌4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6株(69.08%),革兰阳性菌100株(24.15%),真菌28株(6.76%)。细菌培养标本共386例,主要为血液标本(194例,50.26%)。新生儿感染主要病原菌均存在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普遍较高,对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也应引起临床重视,但对氨基糖苷类及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性较高。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较高,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引起重视,血液系统感染防控应作为NICU感染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2017年5月医院NICU收治的134例出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离培养CRBSI患儿的病原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鉴定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结果 134例CRBSI患儿共检出13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100.00%,其中革兰阳性菌87株占64.93%、革兰阴性菌29株占21.64%、真菌18株占13.43%;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替坦与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NICU中的CRBSI患儿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对发生感染的病原菌进行药物干预时,根据耐药试验结果选择药物敏感度较高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 200例新生儿,其中发生医院感染70例为感染组,1 130例未发生医院感染为非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70例医院感染新生儿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占67.14%,其次为血液感染,占12.86%;共分离出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1株占36.47%,革兰阴性菌51株占60.00%,真菌3株占3.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数量≥3种、有羊水污染和侵入性操作均为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结论 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临床需重点关注基础疾病数量≥3种、有羊水污染和侵入性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生儿血流感染的病原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感染控制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2022年住院新生儿血培养标本结果,通过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鉴定血培养阳性细菌,MIC方法测定药物敏感性,分析致病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2018—2022年住院新生儿共送检血培养标本2 862份,阳性标本69例,新生儿血培养5年平均阳性率为2.41%。69例血流感染阳性患者,其中单一致病菌感染66例(95.65%),3例为复数致病菌感染(4.35%),共分离菌株72株;分离的革兰阴性菌38株,革兰阳性菌30株,真菌4株;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多,分别占22.22%和16.67%。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特别是头孢菌素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阿米卡星完全敏感。革兰阳性菌检出以表皮链球菌和溶血链球菌为主,分别占15.28%和13.89%。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和苯唑西林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未检测到万古霉素耐药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阳性新生儿分离出4株真菌(2株白假念珠菌,1株曲霉菌和1株热带假丝酵母菌)。4株真菌均对5-氟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NICU收治的疑患感染性疾病新生儿100例(感染组)及同期非感染新生儿125例(非感染组),对感染组患儿血液、痰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分离,分析病原菌与耐药性,比较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羊水污染情况,新生儿窒息等临床资料,归纳NICU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NICU感染新生儿共检出病原菌130株,主要分离自气管(53.00%)、血液(13.00%)、尿液(11.00%);其中革兰阴性菌83株占63.85%,革兰阳性菌42株占32.31%、真菌5株占3.85%,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7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7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接受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NICU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NICU新生儿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接受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感染的影响因素,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8.
黄奖昌 《医疗装备》2022,(22):51-5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5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留取所有新生儿的血液标本及气管内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析新生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总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55例新生儿中,发生肺部感染68例(占7.95%),共分离出7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26.32%),革兰阴性菌56株(占73.68%);采用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营养不良、剖宫产、住院时间≥7 d、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是导致新生儿肺部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导致新生儿肺部感染发生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其发生与胎龄、出生体质量、营养不良、分娩方式、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母乳喂养、机械通气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参考依据。方法:调查医院2015年1月~12月NICU 1144例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感染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药敏实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1144例重症患儿中共16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14.42%;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66.06%,其次为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分别占22.42%和6.06%;共分离病原菌18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占28.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23株占68.33%,以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6株,占3.3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敏感,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NICU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20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纳入新生儿的VAP发生率进行观察,采集感染患儿的痰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收集感染患儿与未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92例患儿发生VAP,感染率为44.88%,在71例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或气管插管终端分泌物中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77.17%,共检出8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89.66%,革兰阳性菌7株占8.05%,真菌2株占2.3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检出1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17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37.93%和62.96%;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为新生儿VA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VAP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VAP发生风险与通气治疗因素和患儿发育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应根据其病原菌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情况合理制订预防和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特点并对常见病原菌进行分析,为临床NICU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NICU收治的新生儿6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46例新生儿进行研究,观察其医院感染特点,对新生儿痰液、血液标本进行培养,观察病原菌分布;采用美国BD公司的细菌培养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0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46例,发生率为7.08%,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感染、口腔和血液,少数新生儿表现为泌尿道及皮肤感染;46例感染新生儿共分离出病原菌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60.65%,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0株占32.79%,以酿脓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株占6.56%。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低,主要为呼吸道感染;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把控手卫生,掌握机械通气指征,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反复插管,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并对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760例新生儿病例,发生医院感染198例,259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26.05%,例次发病率34.08%,日感染率为9.50‰;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92例次,占35.52%);259例次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病原菌172株,以不动杆菌属(40株,占23.26%)为主;胎龄≤32 W、出生体重≤1 500 g、住院时间≥10 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进行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及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入该院NICU的新生儿1 2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1 260例患儿中112例发生感染,发生率8.89%。共分离出74例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革兰阳性菌28株,真菌3株。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抗生素应用2种,出生体质量1 500 g,基础疾病≥3种,早产儿NICU入住时间7 d是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机械通气、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出生体质量低、基础疾病多以及早产儿是高危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合理联合应用抗生素,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应提高警惕,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常见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9月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感染将新生儿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调查分析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对细菌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其抗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结果 3 583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54例,感染率为4.3%;胎龄≤32周、宫内感染、机械通气、胎膜早破、住院时间延长等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占79.5%,革兰阳性菌15株占20.5%;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83.3%,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较敏感,耐药率<27.3%。结论应定期评估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进行及时干预;革兰阴性菌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应合理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NICU感染患儿360例,采集患儿血液等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360例患儿共分离出病原菌3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2株占58.7%,革兰阳性菌129株占32.7%,真菌34株占8.6%;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物耐药率较高,多数>90.00%,部分达100.00%,耐药率较低的是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多数>90.00%,部分达100.00%,真菌的耐药率普遍较低。结论 NICU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用药应该尽量避免经验用药,根据药敏结果进行针对性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NICU送检各类细菌培养标本2 632份,对其分离后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进行分析,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参照NCCLS的2004年版本。结果 2 632份标本共检出58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22.26%,其中革兰阴性菌421株占71.84%,革兰阳性菌123株占20.99%,真菌42株占7.17%;革兰阴性菌对于氨曲南、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均>85.00%;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多数可达100.00%;真菌的耐药率普遍较低。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等为NICU患儿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存在多药耐药性,应根据监测结果要合理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新耐药株的形成,同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杭州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9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655例,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689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34例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93%;共检出病原菌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株占32.35%,革兰阳性菌20株占58.82%,真菌3株占8.8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置管天数>14 d、5 min阿普加(Apgar)评分≤7分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出生体质量、置管天数、5 min Apgar评分与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行PICC的患儿7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77例发生CRBSI。收集病例资料,分析感染患儿病原菌特征、实验室感染指标及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患儿共留置导管16 455 d,发病率为4.68/1 000导管日;共检出病原菌8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株占56.32%,革兰阴性菌33株占37.93%,真菌5株占5.75%;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高;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菌素类、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部分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高;感染革兰阴性菌患儿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WBC)水平高于感染革兰阳性菌患儿;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出生体质量、5 min Apgar评分、置管时间、置管时导管堵塞是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行PICC后发生CRBSI的感染病原菌种类多、对常见抗菌药物有一定耐药性,相应实验室指标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2015-2019年杭州市妇产科医院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0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收治的NICU新生儿2 296例为研究的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所有NICU新生儿分为2015年组、2016年组、2017年组、2018年组、2019年组,比较各组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一次感染率和二次及以上感染率,统计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以及多药耐药菌。结果 2015-2019年感染率和二次感染率逐渐降低,多药耐药菌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近5年NICU新生儿感染部位占比由高至低分别为呼吸道、口腔、血液、泌尿道以及其他,病原菌共检测出2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0株,革兰阳性菌73株,真菌26株,病毒14株。结论近5年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病原菌种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多药耐药菌检出率逐年上升,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1173例患儿入院时行血培养并用MICROSCAN AUTO4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1173例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22例,总阳性率为10.4%,其中革兰阳性菌112株,占总分离菌的91.8%,革兰阳性菌中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占总分离菌的86.6%。革兰阴性菌10株,占8.2%。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耐药率最高为青霉素,依次为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苯唑西林和红霉素等。革兰阴性菌对亚安培南、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敏感。多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或头孢菌素酶。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新生儿败血症/菌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NICU病原菌的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产生和播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