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45岁以下青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0~45岁冠心病病人148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04例,稳定型心绞痛44例;选取5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病人血尿酸、血脂、血糖、心肌酶谱等检查结果及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血尿酸水平与45岁以下人群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病人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1.814,95%CI(1.053,3.021),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病人(27.59%与8.69%,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可作为45岁以下青年人群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符合标准急性冠脉综合征且无糖尿病的患者共60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且无糖尿病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100例。所有患者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他血清学指标,完善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风险程度组间糖化血红蛋白,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ST-ACS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ST-ACS组及正常组,NST-ACS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grace评分危险程度增高,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grace积分呈正相关性。结论 (1)随着grace积分的增加,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升高趋势;(2)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程度密切相关;3、在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对早期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诊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研究平均血小板体积和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237例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至少1根血管狭窄50%,所有的冠脉造影图像是由两个医生(双盲情况下)完成。对所有入选患者测量其平均血小板体积。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增高(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非冠心病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与冠心病的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所有病人均给予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肠溶阿司匹林以及冠脉介入术等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病人地特胰岛素治疗。对所有病人治疗疗效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靶血管重建、冠脉搭桥术)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糖水平,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与86.67%(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血糖控制良好,且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林丛  周野  孙晓冬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6(3):177-178,176
目的观察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炎症反应的差异以及评价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48例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48例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入院时的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记数,并分析糖尿病组加氟伐他汀和未加氟伐他汀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记数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记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3.13±3.73mg/Lν10.84±3.09 mg/L,P<0.01;8.89±1.65×109/Lν7.98±1.36×109/L,P<0.01),糖尿病组氟伐他汀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记数明显要低于治疗前及非氟伐他汀治疗组(9.93±2.60 mg/Lν13.23±3.81mg/L,P<0.01;7.21±1.51×109/Lν9.09±1.75×109/L,P<0.0),(9.93±2.60mg/Lν12.30±2.57 mg/L,P<0.01;7.21±1.51×109/Lν8.26±1.75×109/L,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其炎性指标较非糖尿病病人升高更加明显,氟伐他汀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痰证、瘀证病人血清代谢组学特征。方法选择冠心病稳定期病人102例,其中痰证52例、瘀证50例,31名健康者,利用核磁共振谱(GCMS)和色谱/质谱(LC/MS)联用、模式识别技术等现代分析技术,比较痰证、瘀证冠心病病人和健康人的代谢物组谱差异,对同病异证病人间代谢物组谱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在多种氨基酸、有机酸、长链脂肪酸类、溶血磷脂类、磷脂类、鞘磷脂等代谢物方面,冠心病组相对于健康对照组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大部分的差异代谢物也是痰浊组和血瘀组的共性代谢物。冠心病组有机酸、麦芽糖、多种氨基酸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及衍生物、维生素E、胆固醇等显著降低。痰浊组和血瘀组的特性差异代谢物主要有苹果酸和琥珀酸,果糖和葡萄糖,甘氨酸和丙氨酸以及棕榈烯酸等。其中7,10-顺十六碳二烯酸和DPA在痰浊组中降低,其余则在血瘀组中浓度升高。结论冠心病有特异性的代谢组特征,痰浊和血瘀既有特性差异性代谢物,也有共性代谢物,二者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痰浊和血瘀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这与中医理论的"痰瘀同源"是一致的,作为致病因子,二者在体内可以相互转化,共同致病,亦即"痰瘀同病",因而在治疗时可以考虑痰瘀同治,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接收治疗的住院病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人进行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将冠心病组病人进一步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按照不同的对比方法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三支病变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为50~74%组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75%~89%组、90%~9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缓急程度相关,同时与冠状动脉的病变范围以及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法,比较1 0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与1 000名正常对照组人群心电图的碎裂QRS波(fQRS)发生率,分析fQRS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随访有fQRS与无fQRS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周、1个月、1年死亡率,分析fQRS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价值。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fQR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例组病人发病1周、1个月、1年病死率,有fQRS组高于无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1、0.001);急性冠脉综合征有fQRS组与无fQRS组发病1周至1个月增加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但1个月至1年增加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2)。结论 fQRS发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及短期预后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QRS碎裂波结合血浆差异代谢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已建立的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从健康受试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样本中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利用KEGG数据库对代谢紊乱途径进行分析,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浆差异代谢物及其结合QRS碎裂波区分健康受试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从健康受试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样本中筛选出18个差异代谢物,包含脂肪酰胺类、氨基酸类以及甘油磷酯类物质,主要与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通路以及色氨酸代谢通路等紊乱相关。血浆代谢差异物诊断区分健康受试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8.7%和85.2%;血浆差异代谢物结合QRS碎裂波诊断区分健康受试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AUC为0.943,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91.3%。结论:QRS碎裂波与血浆差异代谢物相结合,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NCEP-ATPⅢ标准将5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59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30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259例患者符合代谢综合征标准,占46.2%.与非代谢综合征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MACE发生率较非代谢综合征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脉多支病变等组间不匹配因素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仍是MACE的危险因素(优势比:2.834,95%可信区间:1.363~4.857,P=0.002).结论 代谢综合征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一年内MACE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增高 2~ 4倍。而且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死亡率较非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为高。本研究宜在探讨糖尿病病人的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循环内科 2 0 0 0~2 0 0 1看病住院的临床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完整的病人共 371例。比较两组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结果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病人的动脉硬化的主要易患因素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临床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的糖尿病病人其冠脉造影阳性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 2 8倍。说明糖尿病病人更易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可定)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达标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02~2017-02收治的210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达标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治疗)及观察组(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各105例持续治疗12周,对两组胆固醇代谢影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胆固醇代谢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数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达标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改善胆固醇代谢效果更佳,可作为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另取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析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根据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PCT及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各组间Hcy、PCT水平比较,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组、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均P0.05);Hcy水平与PC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92,P0.01);双支、三支冠脉病变组血清Hcy和PCT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PCT、糖化血红蛋白是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随血清Hcy和PCT水平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受血管舒张剂刺激的磷蛋白磷酸化程度和活化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PAC-1)表达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的变化和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正常对照组1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33例。稳定性心绞痛组仅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肝素抗血小板治疗,分别在入选时和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第7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AC-1表达和受血管舒张剂刺激的磷蛋白磷酸化程度并计算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结果:入选时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AC-1值依次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抗血小板治疗7天后较入选时PAC-1显著下降。入选时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RI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血小板治疗第7天时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PRI无明显变化(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RI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分布较治疗前明显离散(17.8~80.1较65.70~92.10)。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RI下降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脉造影的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157例,所有患者均测体重指数、非同日血压、血脂脂蛋白谱、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 h血糖;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的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为有意义病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mini积分.结果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冠心病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高(P<0.01),纤维蛋白原升高使冠心病患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结论冠心病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后果之一,除积极控制基本危险因素外,还应关注和干预治疗危险标志物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β_2肾上腺素受体(β_2受体)mRNA表达水平及β_2受体对细胞受体后信号3',5'-环化一磷酸腺苷酸(cAMP)含量和cAMP依赖蛋白激酶(PKA)活性作用的动态变化.方法:Wistar大鼠48只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梗死后2周组、4周组、8周组,另制备假手术模型为假手术组.分离心肌细胞.每毫升细胞悬液作为一份样品,按给药不同随机分为7类:①空白对照;②沙丁胺醇;③沙丁胺醇+百日咳毒素;④异丙肾上腺素;⑤异丙肾上腺素+ICI118,551(β_2受体拮抗剂);⑥异丙肾上腺素+阿替洛尔;⑦异丙肾上腺素+普萘洛尔,每类10份样品,测定cAMP含量和PKA活性.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测定β_2受体、β_1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心肌梗死后β_1受体mRNA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5),β_2受体mRNA水平在β受体中所占比例由19%升高至3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比较,在假手术组和梗死后2周组、梗死后4周组、梗死后8周组心肌细胞,沙丁胺醇可使cAMP含量分别升高98.1%、133.6%、147.7%和150.7%(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异丙肾上腺素比较,ICI118,551仅在梗死后8周组心肌细胞可抑制异丙肾上腺素升高cAMP含量的作用(P<0.05);阿替洛尔在假手术组和梗死后2周组、梗死后4周组细胞可抑制此作用(P<0.05);普萘洛尔在4组均可抑制此作用(P<0.05).ICI118,551仅在梗死后8周组心肌细胞可抑制异丙肾上腺素升高依赖蛋白激酶活性的作用达55.80%(P<0.05);阿替洛尔仅在假手术组和梗死后2周组心肌细胞可抑制此作用,分别为44.76%、34.59%(P均<0.05);普萘洛尔在假手术组、梗死后2周组、梗死后4周组、梗死后8周组心肌细胞均可抑制此作用,分别为49.60%、40.82%、40.64%、46.84(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后β_2受体mRNA水平在β受体中所占比例升高.β_2受体激动显著升高心肌细胞cAMP含量和cAMP依赖蛋白激酶活性(P<0.05),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作用较正常心肌细胞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方法 201例初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按照入院当日或次日清晨空腹生化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两组:HCY正常组(154例)与高HCY组(47例)。采用检测ACS病人血清中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型CYP2C19来筛选出慢代谢型即氯吡格雷抵抗病人,从而分析HCY是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氯吡格雷抵抗有影响。结果高HCY组男性、血尿酸及血肌酐与HCY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HCY组氯吡格雷抵抗率高于较HCY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3%与12.99%,P 0.05)。结论男性、肌酐及尿酸升高病人更易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且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病人氯吡格雷抵抗较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组更显著。HCY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吡格雷药物抵抗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灿  ;曹保卫 《内科》2014,(4):420-421
目的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及其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我在院就诊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45例男性患者进行夜间呼吸睡眠监测,按冠脉造影的结果将患者分成冠心病组(A组)和非冠心病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人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结果两组对象的年龄、左室射血分数、甘油三酯水平、体重指数、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吸烟情况及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冠心病患者SAS的患病率(78.8%)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重度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五聚素3(PTX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ys-C)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不同类型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28例,并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8例);同时纳入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作为SAP组,健康志愿者6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PTX3、hs-CRP和Cys-C水平,并分析其与不同类型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和UAP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和UAP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比例高于SAP组(P0.05)。SAP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血清PTX3水平均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血清Cys-C水平低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X3和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1,0.896,P0.01);血清Cys-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37,P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PTX3、hs-CRP水平升高,Cys-C血清水平降低;PTX3、Cys-C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斑块稳定性病变的预测因子,调节二者可能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1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病患者200例。依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CDS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87例)与非代谢综合征(113例)两组。用Gensini积分评分法、冠脉病变支数对两组冠脉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代谢综合征对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的影响。结果两组一般情况比较,MS组年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G)均明显高于非MS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却显著低于非MS组。MS组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非MS组,并在高血压2级及高血压3级患者中较明显;同时前者正常及单支病变所占比例低于后者,而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所占比例高于后者。结论代谢综合征可能加重高血压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