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分析等手段,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和成岩演化过程对影响储层孔隙演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该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硅质岩屑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溶解产生的粒间溶蚀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在2 750~3 500m和3 800~4 600m深度发育有两个次生孔隙带。沉积相带的分异作用和成岩作用引起的孔喉变化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沉积相带的不同导致储层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的差异,甚至孔隙水的差异,进而导致储层的物性差异。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使得原生孔隙急剧减小,但碳酸盐胶结物又增强了储层的抗压能力,为后期酸性流体溶蚀、溶解提供了空间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珠海组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重要的油气储层与区域性疏导层,对其物源的认识是研究优质油气储层发育与有效疏导砂体分布的重要基础。基于大量的三维地震数据和钻井资料分析,提出珠海组沉积期白云凹陷发育北部古珠江(主)、南部隆起(次)、东沙隆起(贡献有限)3个物源区。利用详细的地震相分析、钻井岩心岩石组构分析、泥岩黏土矿物分析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重点对关注度较低的南部隆起物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凹陷西南部云开低凸起上普遍发育由南向北的叠瓦状前积地震相及向北东、东方向延伸的下切河道,指示了由南向北及由西向东的碎屑沉积物的搬运过程;云开低凸起及周缘钻井中的珠海组具有较粗的岩石粒度、泥岩中较高的高岭石含量、碎屑锆石以中生代岩浆锆石为主的特征,这与凹陷北部古珠江物源控制下的细-极细岩石粒度、泥岩中较高的伊利石黏土矿物含量、碎屑锆石以前寒武纪-古生代变质锆石为主的特征截然不同。综合分析认为,南部隆起物源为云开低凸起珠海组提供了充足的沉积碎屑物质,并推进至白云主洼,该物源的发育对云开低凸起的油气运移及成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量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分析化验、测试资料表明,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处于中成岩A1和A2亚期。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成岩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在早成岩期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其使粒间孔隙迅速减小、物性变差。胶结作用进一步导致物性变差。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物性,形成次生孔隙发育带(2 100~2 800m)。火山喷发和构造运动也促进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从浅层到深层,储层成岩程度逐渐增强。银根组主要发育早期胶结相,受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影响,储集空间以原生孔为主,苏二段主要处于早期胶结和早期溶蚀相,储层物性较好,苏一段和巴二段主要发育中、晚期溶蚀相,次生孔隙发育,埋藏相对浅的苏一段物性更好,巴一段主要发育晚期胶结相,储层物性偏差。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浅海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柳保军  申俊  庞雄  何敏  连世勇  屈亮 《石油学报》2007,28(2):49-56,61
利用白云凹陷北坡钻井资料、地球物理资料以及ODP相关资料进行的井震分析、地层对比和地震地层学解释表明,珠海组顶、底界面T6(距今23.8Ma)和T7(距今32.0Ma)为两次南海大规模构造运动形成的大型不整合界面,是沉积—构造—气候条件的转换面。珠海组沉积时期(渐新世晚期)白云凹陷为浅海陆架环境,发育一套几乎覆盖白云凹陷全区的大型浅水陆架三角洲砂泥互层沉积,与距今23.8Ma以来的半深水-深水的偏泥细粒沉积明显不同。同时,珠海组沉积时期古陆架坡折带自北向南迁移,穿越白云凹陷至南部隆起带附近,强烈推进的三角洲沉积表现出明显海退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响应。白云凹陷珠海组存在优良的浅水三角洲储盖组合条件,这对白云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恩平凹陷珠海组储层的孔隙度演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海组是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毛细管压力曲线等资料,对恩平凹陷珠海组的孔隙结构和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储层物性特征的主控因素。珠海组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相,与岩石的粒度明显相关。压实作用是引起孔喉变小的主要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仅引起珠海组上部的孔隙度明显增加,对珠海组下部储层影响不大。根据成岩作用与孔隙度演化的关系,并结合埋藏史和地热史,建立了珠海组成岩序列与孔隙度演化模型。利用该模型,从沉积相与成岩相的叠加效应等角度对珠海组的物性特征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沉积和成岩是碎屑岩储层物性的2个主控因素。沉积物粒度、结构、沉积相及搬运介质的流态制约着储层原生孔隙的发育,并影响着后续成岩作用的路径。然而,由于沉积之后长期的成岩作用影响,沉积对储层物性控制的定量表征难以实施。为此,提出了将物性数据校正至相同成岩作用水平--成岩作用拉平处理的思路。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32口钻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研究,分析了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及其随埋深的变化规律,识别了异常热演化、浅层钙质胶结和深部次生溶蚀等局部异常成岩作用,剔除了受影响的样品数据。根据拟合地温、埋深与物性的相关性,校正了区域差异成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储层物性与沉积物粒度和分选性呈正相关,与成分成熟度无关,最有利的储层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深水扇重力流水道。开展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控制的定量化分析,并形成了完整的控制分析流程,对其他地区的类似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邮凹陷北斜坡阜宁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邮凹陷北斜坡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质砂岩。该区23口井岩心砂岩储层铸体薄片及普通薄片的分析结果表明:戍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岩石在埋藏过程中以机械压实作用为主。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岩胶结物和硅质胶结物,交代作用很普遍,杂基与胶结物的溶解对次生孔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改善了储集性能。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和伊蒙混层的成岩界限等,证实研究区储层基本上处于晚成岩A1亚期和晚成岩A2亚期。  相似文献   

8.
根据扫描电镜(SEM)、铸体薄片、X衍射资料分析结果,对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储集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储集砂体成分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成岩作用及其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正处于中成岩A期,早期的压实作用是使物性变差的首要因素,酸性介质条件下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于砂岩的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溶蚀作用使深部储层出现孔隙度、渗透率高异常发育带。  相似文献   

9.
LW3-1-1井位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部,是我国南海东部海域深水区第一口探井。通过对LW3-1-1井珠江组、珠海组烃源岩和储层烃的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其它井恩平组和文昌组烃源岩地球化学资料证实,在白云凹陷深水区,珠海组为有效烃源岩之一;LW3-1-1井珠江组和珠海组存在的2类储层烃均有珠海组烃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化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的油气地质特征认识,针对碎屑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发育特征、胶结机制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等问题,采用孔渗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该区珠海组储层砂岩开展了系统的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同生成岩期、早成岩阶段A期及晚成岩阶段A1期共3期碳酸盐胶结;同生成岩期发育基底式胶结的方解石及铁白云石,与该时期孔隙流体在弱碱性成岩环境中过饱和析出有关;早成岩阶段A期发育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铁白云石及菱铁矿,该期胶结物质来源包括生物化石骨架颗粒溶解、铝硅酸盐矿物水化作用及早期残余孔隙流体等;晚成岩阶段A1期发育少量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及铁白云石,该阶段末期成岩环境逐步转变为弱碱性-碱性,在较大埋深、较高温压条件下,强烈的水-岩反应释放出Ca2+,Fe2+及Mg2+等离子并进入孔隙流体,导致末期方解石及铁白云石过饱和析出;碳酸盐胶结是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方解石及铁白云石包裹碎屑颗粒,充填粒间孔隙,极大地破坏了储层物性,中期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铁白云石及菱铁矿进一步缩减了孔隙空间,晚期碳酸盐胶结见方解石及铁白云石充填粒间孔隙并交代碎屑颗粒,使砂岩进一步致密化。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有利区带预测及勘探目标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合川气田须二段储层常规物性分析、压汞、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阐述了储层特征、主要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须二段储集砂岩所经历成岩作用使原生孔隙几乎全部被破坏,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溶蚀孔隙。须二段为特低渗储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对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借助普通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压汞、X衍射、有机质演化、物性变化等多方面的资料,通过对前梨园凹陷西坡深层低渗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成岩演化史、孔隙演化序列、成岩作用与沉积微相的相互关系等研究,总结了5种典型的成岩相模式,分析了与之对应的孔隙演化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对相关深层低渗储层的成岩相与孔隙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音查干凹陷储层成岩作用及其纵向分带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白音查干凹陷是一个中生代沉积盆地,成岩作用的类型发育较全,主要发育的有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及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等。在现今埋深下,埋深在500m左右时已进入早成岩B期,约1000m时进入晚成岩A期,大约2300m左右进入晚成岩B期。以各种成岩作用为依据,可以划分出杂基填集成岩相、强压实戍岩相、强胶结戍岩相以及弱压实、弱胶结戍岩相、溶蚀、溶解成岩相。多种成岩作用综合影响使得储层变化有规律,白音查干凹陷储层在纵向上可以划分为6个相带,其中相带Ⅰ、Ⅲ为浅层较有利储集相带,相带Ⅴ、Ⅵ为深层较有利储集相带,相带Ⅱ、Ⅳ为较差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4.
杨丽  彭志春  刘薇  覃利娟  张翥 《断块油气田》2022,(5):641-646+658
文昌X油田是南海西部海域近几年新发现的低渗油田,目的层珠海组二段储层岩性变化大、局部胶结致密、非均质性强、成岩现象丰富、受成岩作用改造明显。文中根据铸体薄片、黏土矿物X衍射、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实验资料,系统研究了文昌X油田珠海组二段低渗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类型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成岩序列约束下的孔隙演化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成岩作用控制孔隙演化过程,成岩早期机械压实作用是储层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孔隙起保护作用;中成岩A期烃类注入导致酸性环境形成,长石等不稳定矿物大量溶蚀,储集空间得到极大改善;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起破坏作用,储层孔隙度从38%降低为14%。该研究为文昌X油田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大量岩心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薄片鉴定、铸体薄片孔隙特征分析、显微照相及扫描电镜观察,对马朗凹陷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卡拉岗组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由玄武岩、安山岩和火山角砾岩组成;挥发分逸散作用、溶解作用、风化淋滤作用使储集层物性变好;充填作用使储集层物性变差;交代作用具有双重性,并且交代层位和矿物迁移后充填层位具有垂直分带的规律性,交代层位储集层物性变好。  相似文献   

16.
张沛  黄畅 《海洋石油》2018,38(2):1-6,12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及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西湖凹陷K构造平湖组砂岩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平湖组砂岩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已达成岩后期;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次生溶蚀现象常见;沉积环境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基本因素,压实(压溶)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石英次生加大和碳酸盐胶结使储层储集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次生孔隙发育和异常高压的存在是深部储层物性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西湖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花港组储层特征及成岩孔隙演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古近系花港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为中等;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主要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则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其形成的次生孔隙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物性;古地温、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等资料显示,北部宁波—嘉兴地区成岩演化进程稍快,花港组埋深大于3 600m开始进入中成岩B期,而南部天外天—黄岩地区总体上仍为中成岩A期,因而南部较北部具有更良好的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川西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该储层砂岩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对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物性等资料分析后认为,川西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以及破裂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了晚成岩阶段B期。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孔隙演化过程中,压实、胶结作用起主要破坏性作用,溶解、破裂作用起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X-衍射及薄片鉴定等方法定性分析了姬塬地区成岩作用对长2储层物性的影响,用定量计算的方法表征各类成岩作用之后孔隙的演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砂岩原始孔隙度为37.65%,其中未固结砂岩49.17%的原生粒间孔被压实损失,25.83%的粒间孔被胶结充填,研究区长石溶蚀较发育,产生大量次生孔隙,增加了4%的孔隙。定量计算结果与定性认识较一致。  相似文献   

20.
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凤  张金亮 《石油学报》1995,16(2):23-30
在沉积背景研究基础上,采用岩石学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电子探针和同位素等分析手段,对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储层成岩矿物主要有蒙脱石、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高岭石、石英、钠长石、沸石和碳酸盐等.以与地温有关的成岩变化为依据,将本区成岩作用带进行了划分.通过对储层储集空间的研究,提出储层以次生孔隙为主,且次生孔隙主要形成于成岩作用浅带.本区次生孔隙储集砂体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①与大气水下渗淋滤有关的次生孔隙砂体形成机制,可解释包日温都地区次生孔隙砂体的发育;②与粘土脱水和转化有关的次生孔隙形成机制,可解释马象铺地区次生孔隙储集砂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