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和非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2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2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种植体支抗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为(4.1±1.3)mm,对照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为(2.2±0.9)mm,观察组的磨牙位移(3.7±0.3)mm,观察组的磨牙位移(6.1±0.6)mm,两组结果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术后的不良反应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效果显著好于非种植体支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义仁  周小勤  张敏 《当代医学》2021,27(10):43-45
目的 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进行正畸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在正畸过程中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强支抗措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尖牙间宽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磨牙移位则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咬合力与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对口腔结构及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微型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口腔正畸患者72例,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钉支抗予以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非植钉支抗予以治疗,8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及上中切牙凸距差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8个月治疗后,其微型种植体未发生不适症状表现,前牙覆盖状况正常,患者面部形态的恢复状况良好.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及上中切牙倾角差与参考组相比,其增大幅度明显性大于后者(P<0.05);观察组磨牙位移与参考组相比,其降低幅度显著性小于后者(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参考组相比,幅度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 针对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型种植钉支抗对其予以治疗,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所具有固定程度佳,在临床当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齿结构与口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采取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牙齿结构变化、口腔炎症反应。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磨牙移位较小,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离差较大(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较治疗前高(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错(牙合)畸形患者采取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可改善牙齿结构,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周强 《基层医学论坛》2023,(28):145-147
目的 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其口腔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月抚州市东乡区中医院收治的74例青少年口腔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其中37例实施传统支抗治疗的患者归为常规组,37例实施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磨牙位移、上齿槽座角小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尖牙间宽度和下齿槽座角大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予以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效果佳,有利于改善患者口腔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作以评价。方法将2013至2015年来我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所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运用非种植体支抗治疗的对照组与选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适应症总发生率为15.0%低于对照组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能获得理想疗效,大大降低患者不适应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非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2.22%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磨牙前移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上中切牙突距差、上中切牙轴倾角差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临床治疗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成功率高,患者不适症状少,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的治疗效果及稳定性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接受正畸治疗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对照组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正畸成功率为96.88%,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明显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磨牙前移小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凸距差大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凸切斜度差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上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稳定性显著,应加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中的疗效。方法:将76例需进行口腔正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和口外弓加强支抗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及磨牙位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面颊部美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对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3例错颌畸形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微型种植体组41例与常规正畸组42例,常规正畸组采用常规矫正治疗,微型种植体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矫治效果、口腔卫生指数、炎症反应、口腔健康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微型种植体组矫治效果、口腔卫生指数、炎症反应、口腔健康状况均优于常规正畸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错颌畸形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口腔卫生健康情况,降低炎症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共86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牙列矫正情况、磨牙位移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中切牙凸距、上中切牙倾角、尖牙宽度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磨牙位移距离相比于对照组更少[(3.84±1.31)vs(5.62±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98%vs 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成人口腔正畸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口腔正畸效果,其支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成人口腔正畸中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94例行成人口腔正畸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正畸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度、上中切牙凸距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人口腔正畸中应用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畸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正畸后种植体稳定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后佩戴支抗正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种植体植入正畸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正畸种植体稳定性等。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磨牙位移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出现3例微种植体松动,经取出后2个月重新植入,全部稳定未见再脱落者。微种植体脱落原因为:口腔卫生状况不佳,引导钻预备孔直径太大,种植体偏离方向。所有患者种植及复种植后均经头影扫描重叠图检查提示上前牙显著直立及内收,软组织侧面形显著提高,均迭强支抗效果。结论:微型种植体正畸治疗,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磨牙位移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种植体稳定性良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侯玉 《中外医疗》2013,(28):80-80,82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架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行口腔正畸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都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专用的微型种植体进行支抗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适感,而对照组患者4例出现水肿现象,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和上中切牙凸距差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磨牙位移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以及可靠性好等优点,可以提供比较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  相似文献   

15.
高晓雨 《当代医学》2021,27(25):93-95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分为常规组与微型组,各2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口腔正畸治疗方法,微型组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参数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微型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常规组的70.37%(P<0.05).微型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角及磨牙位移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微型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低于常规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时,选择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方案,能有效矫正患者牙齿问题,提高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舒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微型种植体支抗为例,探寻口腔正畸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分别接受传统正畸方法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方式,观察两组中切牙凸距差、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等临床疗效指标,同时统计分析两组术后不良情况。结果经过不同临床方案治疗后,观察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及中切牙凸距差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正畸方法,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选取口腔正畸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正畸治疗,研究组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稳定性、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NB、SNA、L1-NB、U1-NA、L1-MP、U1-SN指标低于对照组,SNB、U1-L1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上中切牙凸切斜度差、上中切牙凸距差高于对照组,磨牙移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牙列排齐时间、总矫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进行口腔正畸处理时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其效果理想,稳定性强,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文高 《医学综述》2014,(11):2112-2112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口腔科608例存在错颌畸形的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治疗组306例患者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302例患者进行非种植体支抗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错颌畸形术后轻度水肿、感染、明显不适感的发生率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上中切牙凸距差和上中切牙倾角差均显著大于和高于对照组[(4.01±2.27)mm vs(2.68±2.62)mm](P<0.05)和[(28.02±1.47)°vs(13.01±1.37)°](P<0.05);磨牙位移治疗组显著少于对照组[(3.62±1.27)mm vs(6.02±1.86)mm](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综合效价优于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正畸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磨牙位置、上中切牙倾角情况、凸距差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磨牙位置、上中切牙倾角情况、上中切牙凸距差等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2,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5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种植体支抗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较接受非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出现不适应症状的情况较少,磨牙位移明显减少,上中切牙倾角及凸距的减少量较大,两者比较,差异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种植体支抗方法相比,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大规模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