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脉络膜脱离或出血的无晶体眼,虽作过虹膜切除,但仍可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或无前房,称之为无晶体性恶性青光眼。可能系由于近年来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行前房型人工晶体置入所致,此种情况较为普遍,通常需手术切除玻璃体以恢复正常的前房深度。作者以前的实验室研究证实shaffer的临床观察,即此种情况的异常部位,系玻璃体前膜。因此,在玻璃体切除手术前,可采用钕-YAG激光切开玻璃体前膜以治疗此症。初步经验表明,此疗法简单、有效。本文报告5例5眼,3眼为无晶体;2眼为人工晶体置人。尽管作了激光虹膜打孔术或手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一项在15个医疗中心,由27位有经验的玻璃体手术医生对136例无晶体眼慢性囊样黄斑水肿(ACME)进行5年的前瞻性、有对照的随机研究结果。白内障囊内摘出术后,约有40~50%的病人在6周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囊样黄斑水肿(CME)。这种黄斑水肿可能暂时降低中心视力,但常规眼底镜下常不能发现。其中大多数病例在术后12~16周内自发缓解,少数中心视力明显下降,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在治疗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中的优越性。方法:以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76例为研究对象,分成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49例及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27例,对其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49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45例(占91.84%),随访3个月~2年,视网膜复位的39例,复位率86.7%;27例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17例(占62.96%),随访3个月-2年,视网膜复位的ll例,复位率64.8%。对两组的视网膜复位率进行z0检验,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是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儿童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儿童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视力效果、手术技巧及其安全性.方法对32例儿童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颞下方平坦部巩膜灌注,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6~24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1者2眼,0.1~0.2者8眼,0.2~04者16眼,>05者4眼.无严重远期并发症.结论儿童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手术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矫正儿童无晶状体眼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在治疗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中的优越性.方法:以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76例为研究对象,分成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49例及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27例,对其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49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45例(占91.84%),随访3个月~2年,视网膜复位的39例,复位率86.7%;27例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17例(占62.96%),随访3个月~2年,视网膜复位的11例,复位率64.8%.对两组的视网膜复位率进行χ2检验,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是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进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对48例此类患者中15例周边囊膜保留良好者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三片式可折叠人工晶体,余33例在后房灌注下缝线固定人工晶体。结果48例均在安全稳定的眼内压条件下完成手术,并显著提高了视力。结论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人工晶体植入和灌注下人工晶体二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玻切术后无晶体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张×× 男  34岁 住院号 376 89 主诉右眼被电瓶壳崩伤 ,眼痛、视物不见 4天 ,于 2 0 0 1年 3月 4日入院。既往体健。3月 1日 ,患者在工作中因电瓶爆炸崩飞的电瓶塑料壳击中右眼及面唇部 ,当时右眼痛、肿胀 ,面部、唇部皮肤裂伤、流血 ,急诊在当地医院行面唇部裂伤缝合术并抗炎治疗。后觉右眼视物不清 ,来我院就诊并收入院。查体 :一般状况良好 ,右面部及上唇皮肤有条形瘢痕形成。左眼视力 1.0 ,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右眼视力指数 / 30 cm,眼压正常。上下睑稍肿胀 ,结膜混合充血 ,下方球结膜有片状出血 ,角膜透明 ,Kp( ) ,前房浅…  相似文献   

8.
应用透射电镜对5只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前膜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前膜中有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异物巨细胞、超大巨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膜内这些细胞均具有巨噬细胞本来特征,如胸质微丝、溶酶体及多泡体都较丰富。认为后房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主要是由于眼内人工晶体的异物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术后有多种机制可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眼压升高,人工晶体可能参与其发病机理。重要的诊断线索包括前房深度,有无虹膜切除,房角镜所见及视乳头形态。终身的药物治疗常作为激光或手术治疗失败的补充。无晶体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率高的确切机制尚不明了,与结膜瘢痕、玻璃体和房水性质的改变有关。目前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研究包括发展有效的人工引流植入物,或应用伤口愈合药物调节剂,防止瘢痕形成以改善滤过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大约二百年前,Thomas Young 发现晶体眼患者戴远用眼镜仍能阅读,故认为无晶体眼仍有调节存在。此后不少学者陆续报道了这一现象,并称之为“显性调节”。1950年,Bettman 结合病例分析并参照各家学说,对这一现象的机理做了综合性推论,而Nagazawa 又于1983年、1984年相继提出不同意见,故目前对此现象的机理尚无定论。近年来,随着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迅速发展,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这对今后研究设计可调节性人工晶体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便捷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1例21眼复杂外伤性膜性白内障患者行眼前段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恢复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眼前段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外伤性膜性白内障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玻璃体后灌注的应用对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无晶状体及玻璃体眼的影响.方法对36例(36眼)无晶状体囊膜支撑的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式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一术式为有玻璃体后灌注支持的睫状沟人工晶状体缝合术,另一术式为无玻璃体后灌注支持的睫状沟人工晶状体缝合术,回顾性分析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6例无玻璃体后灌注支持的睫状沟人工晶状体缝合术的患者术后视力0.1~0.5;有2例发生前房积血,6例继发性青光眼,15例角膜内皮水肿,16例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而有玻璃体后灌注支持的睫状沟人工晶状体缝合术的患者术后视力0.3~0.8;仅2例角膜内皮水肿、1例继发性青光眼及20例轻度葡萄膜炎.结论玻璃体后灌注的应用对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无晶状体及玻璃体眼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华  孙佳  张怀强  陈芳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2):2066-2071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物变形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6-01/2020-01在本院诊治的IMEM患者88例8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观察组44眼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对照组44眼仅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物变形、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椭圆体区连续性(EZ)及并发症。

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mo时的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距黄斑中心凹鼻侧1 000μm处脉络膜厚度(NFCT)及距黄斑中心凹颞侧1 000μm处脉络膜厚度(TFCT)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改善,光敏感度(MS)上升,观察组患者黄斑暗点数(SP)上升,对照组患者SP下降,观察组术后1、3、6mo时的MS明显低于对照组,SP高于对照组(均P<0.05);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mo时的水平和平均M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 两组术后1、3、6mo时的CMT较术前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术后3、6mo时的CMT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EZ连续比例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治疗IMEM时,无论是否联合ILM剥除均可取得良好的视力并改善视物变形,且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及安全性相当; 但联合ILM剥除具更低的光敏感度和更高的暗点数,术后CMT更厚,并未体现出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1981年1月~1988年12月收治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21例,现分析如下。一般资料1981.1~1988.12共收治各类原发视网膜脱离1211例,其中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21例、21眼。21例病人中男17例,女4例,右9眼,左12眼。白内障术后到视网膜脱离发生的时间:1年以内8例,1~5年5例,6~10年5例,11年以上3例。白内障性质:老年性白内障9例,外伤性白内障8例,先天性白内障4例。眼部情况1.瞳孔: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外伤白内障针吸术后,瞳孔上移及虹膜后粘连的有16  相似文献   

17.
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aphakic retinal de-tachment,ARD),与有晶体眼视网膜脱离(phakic retinal detachment,PRD)比较,有其临床特殊性,术前常因瞳孔不易散大,或晶体囊膜残留,眼底难以看清,手术成功率低,视力预后不良。近年由于社会老年人口增加,白内障手术由囊内摘出向囊外摘出变迁,以及眼内人工晶体植入(IOL),特别是有/无晶体后囊存在,使眼内结构有所不同,也可使所发生的视网膜脱离(RD)具有不同的特征,ARD 在眼科临床上又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无晶体视网膜脱离远较有晶体视网膜脱离复杂。术前因瞳孔不易扩大,晶体皮质或囊膜残留,查清眼底非常困难,手术成功率低,预后较差。我院自1988年1月—1992年9月共收治103例,报道如下。资料方法一、一般情况:103例无晶体眼视网膜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