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规划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建华 《规划师》2004,20(12):28-32
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的作用有:以亚运建设全面推动广州城市总体战略规划实施;以亚运建设投资来引导广州城市长效收益,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亚运会场馆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以亚运会交通与环境建设全面完善和提升广州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2.
举办重大赛事将对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及城市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满足亚运会需要和实现城市长远发展,在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广州制定了以亚运会推动城市产业升级、优化空间结构、加强宜居城市建设、打造文化名城品牌和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等亚运行动计划。在全面满足亚运会需求的前提下,广州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建设亚运城和城市重点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环境等举措实现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广州,岭南古郡”——广州成功获得201O年第十六届亚运会的主办权,成为继广岛、釜山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非首都城市。亚运会的成功申办将对广州市社会、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与形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广州迎来了迈向国际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空前机遇,广州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广州,岭南古郡"——广州成功获得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的主办权,成为继广岛、釜山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非首都城市。亚运会的成功申办将对广州市社会、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与形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广州迎来了迈向国际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空前机遇,广州城市发展将利用举办亚运会的契机,着力打造现代亚运城市。广东省体育局拟建"2010年广州亚运会"省属场馆广东重竞技综合馆、网球中心、游泳跳水馆、广州体育学院等新建体育馆项目。  相似文献   

5.
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介绍了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广州城市发展将借亚运契机,整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筑“亚运城市”的形象和空间格局,通过场馆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与景观系统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挥亚运会的“催化剂”效应,全面提升广州城市建设水平,展示广州“岭南古郡、国际都会、体育强市、山水名城”的“亚运城市”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第五届亚太区景观建筑设计论坛(亚运专场)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缟制研究中心主任彭高峰作了题为《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报告。彭高峰指出,2010年的亚运会,不单单是亚运会。而是广州的城市发展战略,在满足亚运会功能的同时,还要提升城市的品质,这是亚运套体育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为了让业界人士时2010年亚运会大背景下的广州城市规划概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现本刊对其发言进行了整理刊登,敬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广州举办六运会、九运会前后,其选址、规划和建设策略对于广州城市结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城市新区进行重大节事建设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以2010年亚运会为例,对广州亚运城的建设思路进行了剖析,通过分析其战略高度与恰当角色之间的矛盾,对比广州新城建设的理想与现实状况的差异,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反思在重大节事建设过程中所应当保持的理性务实的策略态度,并对亚运城的发展提出策略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8.
王河  秦潇 《华中建筑》2015,(3):141-145
广州成功举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是广州成为我国继北京亚运会(1990年)之后第二个承办洲级体育赛事的城市,给广州提供了融入亚洲乃至世界的绝好机会。如何在后亚运时期进一步推动广州亚运城的遗产保护和开发,提升广州亚运城的国际认同感和知名度,为亚运城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广州亚运会已成为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战略工具,荔湾区是广州市核心城区之一,亚运会的举办为这一城市次区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五区一街"城市更新规划以激活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及提升旧城区宜居环境为目标,采取文化休闲荔湾、商埠荔湾、生态荔湾等发展策略,通过平衡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为后亚运时期的城市次区域发展及"广佛同城"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大事件,需要冷思考——广州亚运会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是一个善用大事件推动城市发展的大城市,曾经举办过第六、九次全运会,为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而积极申办了第16届亚运会。在准备亚运会的过程中,广州一直比较理性和低调,将建设重点放在"亚运城市"上,推动既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落实。但是在社会分化日益显化的今天,政府与民间对大事件的关注点有比较大的差异。本文后半部分讨论了探若干倍受民间舆论批评的城市公共性事件,并据此提出亚运会这样的大事件也无法确立"政治正确"的大旗,凝结社会共识。提出城市政府决策应该理性以及注重决策过程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东 《建筑创作》2010,(11):39-49
<正>机遇:亚运会与新世纪广州城市发展20世纪最后20多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工业化与城市化全面、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以沿海开放地区为代表,城市发展活力得到激发和释放,经济、人口和城市建设发展迅速。跨入21世纪,在知识经济兴起、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影响下,我国进入了变化、转折、调整与持续发展的新时期。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也进入了  相似文献   

12.
李华  张楠 《中外建筑》2005,(3):22-23
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型赛事对城市发展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总结了亚运建设基本特征以及其对城市影响的基本要素,在对亚运建设有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广州亚运实际,提出广州亚运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使亚运能发挥最大效益,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正>国内外经验表明,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规划及实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在城市整体发展框架下合理满足赛事的超常规需求,而且可以最大化赛事的"催化剂"效应,推动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如首尔1988年奥运会大部分场馆设施选址于汉江南岸,主要原因是为了实施之前制定的南部新城发展计划,广岛1994年亚运会主会场选址于城区西北的山地地区,是为了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西风新都发展计划,促进多中心城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2010年亚运会的主办城市,广州肩负着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岭南文化的重要使命。为此,广州提出以"世界眼光"打造和彰显"文化广州,历史名城;商贸广州,国际都会;活力广州,体育强市;生态广州,花园城市"的亚运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村选址于广州新城.从重大事件与城市发展的角度,阐述亚运村规划建设对广州新城规划控制区规划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就后亚运时代广州新城规划控制区的目标定位和空间布局问题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荣毅 《空间结构》2012,18(1):25-35
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广州举办.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亚运会召开的双重需要,广州新建和改造了一批体育场馆设施及配套设施,其中新建了12座运动场馆.每座新建场馆各有特色,在建筑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体育精神和广州文化.广州亚运会新建场馆形式新颖、构思巧妙,尤其是广州亚运馆、广州自行车馆、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和南沙体育馆等四大场馆建设,不仅满足了复杂建筑外形的要求,在技术更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7.
刘洋  何华贵 《城市勘测》2012,(3):94-100
《广州亚运地图》作为广州亚运会的官方地图精品,本着"艺术性和实用性并举"的设计准则、紧紧围绕"宣传亚运、展示广州"的设计理念、紧密结合现代地图表现手法和美学特征,无论在设计理念、内容安排、表现手法还是艺术感染力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本文重点介绍《广州亚运地图》的创意理念、内容安排和地图设计的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广州是第16届亚运会的承办城市,为了"服务亚运 展示广州"特编制广州亚运地图册.该图册由5张地图组成,分别为广州亚运--"场馆篇"、"交通旅游篇"、"美食篇"、"导购篇"及"印象篇",通过数字线划图、变形地图、手绘地图、数字影像地图、三维立体地图集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亚运筹备情况及广州的城市魅力.本文重点介绍该地图册的设计与实现,为同类项目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