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常处于无运动状态,胃肠道由运动抑制到完全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严重者影响呼吸功能,胃肠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诱发各种并发症。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蠕动早期恢复,可减轻腹胀,减少病痛及精神压力,并能预防术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后,由于麻醉及手术对机体的影响,致使胃肠活动受到抑制,因此腹胀是其突出的症状之一,而恶心、呕吐以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如肠粘连、切口裂开等与此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格拉司琼减少手术后硬膜外芬太尼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格拉司琼对减少手术后与硬膜外芬太尼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随机双盲选择87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芬太尼镇痛。格拉司琼组患者(n=41)在手术后静注格拉司琼3mg,对照组患者(n=46)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在手术后24h内,格拉司琼组患者手术后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6.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3.5%(P〈0.01)。两组手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格拉司琼也不影响手术后硬膜外芬太尼的镇痛作用。结论预防性静脉注射格拉司琼是一种减少与硬膜外芬太尼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枢星(Ondansertron)对急诊全麻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急诊全麻腹部手术6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诱导前分别静注枢星8mg、0.9%注射用生理盐水5ml,注速0.5-1min,对照组不给抗呕吐药。双盲法观察术后24h内两组抗恶心呕吐效果。结果 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P〈0.01。两组病例实验期间血流动力学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枢星能安全、有效地防治急诊全麻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静脉给药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硬膜外给药对降低术后吗啡硬膜外镇痛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方法随机双盲选择9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镇痛。地塞米松(D)组病人在手术后静注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C)组病人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7例患者因故退出此观察。在手术后48h内D组病人手术后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9.0%,明显低于C组病人的36.6%(P〈0.05)。两组病人之间手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组间镇痛效果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是一种减少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恶心、呕吐是全麻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可升高腹内压 ,延长切口愈合时间 ,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增加护理困难和经济负担。我们对恩丹西酮预防全麻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选择 80例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 ,病种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4 4例 ,开腹胆道手术 8例 ,肝癌切除术 3例 ,肝癌冷冻术 7例 ,胃癌根治术 7例 ,门脉断流术 4例 ,乙状结肠切除术 5例 ,胰腺手术 2例。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用药组 4 0例 ,二组为对照组 4 0例。术前用药均为阿托品 0 .5mg、鲁米那0 .1g于术前 30min…  相似文献   

7.
腹部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可以引起严重的腹腔感染和内环境紊乱,增加病人的痛苦、治疗费用以及病人和家属的心理负担,延长治疗时间。我们总结1995年~2004年间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盐酸格拉司琼用于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格拉司琼预防全麻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ASAⅠ~Ⅱ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格拉司琼组和胃复安组(n=56),分别于拔管前给予盐酸格拉司琼3~6mg和胃复安10mg,双盲法观察术后8h和24h发生恶心呕吐的次数和程度。【结果】格拉司琼组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程度均低于胃复安组。【结论】盐酸格拉司琼适用于全麻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方东伟 《中外医疗》2008,27(17):141-141
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试图通过对收集的12例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处治进行分析,来寻求更好的预防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和术后切口裂开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腹壁切口裂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龙 《西部医学》2005,17(2):137-137,139
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我院1990年5月至2004年6月共发生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38例,现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供临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呕吐是上消化道内容物经口腔有力的排出动作。只要有呕吐动作,无论有无胃内容物排出,都需要同样肌群的活动。而且,由于腹肌的强烈收缩,而导致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严重可发生切口裂开等并发症。严重呕吐还可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对病人也是一种十分不愉快的感觉,影响术后的顺利恢复。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12.
马春丽  孟立波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74-474,441
目的:观察硬膜外镇痛泵在妇科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抽取妇科腹部手术52例,术后使用镇痛泵21例(A组),不用镇痛泵31例(B组)。结果:两组术后48小时内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略高于B组,因切口疼痛需对症处理或人睡困难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妇科腹部手术后用硬膜外镇痛泵镇痛可取得较好效果,副作用少,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急诊再手术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腹部手术后早期急诊再手术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再手术原因、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总结腹部手术后早期急诊再手术的有效防范、减少并发症的措施。结果研究纳入60例腹部手术后再手术者,20例腹腔内感染、15例切口开裂、15例肠梗阻、6例腹腔内出血及4例消化道出血;37例为首次上腹部手术、23例为下腹部手术;治愈56例,死亡4例,治愈率93.3%,11例再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腹部手术后急诊再手术效果明显,但并发症发生率高,所以需做好首次手术,降低早期急诊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4.
腹部污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手术切口的感染。因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普遍关心的问题。我院在腹部污染手术中和手术后采用甲硝唑(metronidazole)预防并发症,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林子波 《中原医刊》2004,31(20):F002-F002
目的 :探讨枢丹 (Ondansertron)对急诊全麻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 ,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急诊全麻腹部手术 60例 ,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 3 0例。诱导前分别静注枢丹 8mg ,0 .9%注射用生理盐水 5ml ,注速 0 .5~ 1ml/min ,对照组不给抗呕吐药。双盲法观察术后 2 4h内两组抗恶心呕吐效果。结果 :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16.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80 % ,P <0 .0 1。两组病例实验期间血流动力学无显著改变。结论 :枢丹能安全、有效地防治急诊全麻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一般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及躯干不能伸直等.以往多发生于阑尾切除等下腹部手术后.近年来,因普遍开展腹部小切口输卵管结扎术.也时有发现具有胃肠症  相似文献   

17.
正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轻者出现恶心感,重者可长时间呕吐,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脱水、吸入性肺炎及切口裂开等。有研究报道行腹部外科手术的女性患者在未行多模式干预前,PONV的发生率可达56%~65%;  相似文献   

18.
由于手术创伤及麻醉药的后遗效应,术后常发生消化道反应、头痛、小便不利等不适,笔者常应用针刺进行治疗,收效较为明显,现介绍如下。1术后胃脘不适、恶心呕吐腹腔手术后发生胃脘不适、恶心呕吐是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我们对31例胃肠道手术后出现胃脘部不适、恶心呕...  相似文献   

19.
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2~0.3%。其常见原因早有论述,如年老体弱、肺部并发症、腹内压增加、低蛋白血症、切口感染等因素。但近年来,由于电刀使用不当致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尚未见报道,我院普外科自电刀用于腹部手术以来,切口裂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腹部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10%~20%。现将我院2005~2006年发生腹部外科术后切口感染56例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