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母婴儿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红细胞.溶血是新生儿溶血性疾患中相当重要的疾病。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以ABO和Rh血型不合最多见。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母子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致使在胎儿期或出生后数周的新生儿因心力衰竭或核黄胆而死亡。本病多以ABO血型不合为多见,Rh血型不合次之,在Rh血型中由于Rho(D)抗原最强,故在Rh溶血病中以抗D引起者最多。本文报告一例由Rh抗E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3.
<正> 因母婴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临床上多系抗-D所致.本文报告1例由抗-E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4.
<正>妊娠期间,由于母胎的ABO、Rh血型及其他血型的不合,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严重时可导致死胎或习惯性流产。在我国,Rh血型系统导致新生儿溶血病仅次于ABO血型系统,以RhD血型不合引起的HDN最为严重。在孕期如不能及早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和分析Rh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抗体筛查阳性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及其母亲进行实验诊断,并根据病情进行治疗.结果 5例Rh新生儿溶血病中,由抗-D引起的溶血病1例,由抗-c引起的1例,联合抗-cE引起的2例,抗-D+抗-C引起的1例,其中有4例换血治疗.结论 为预防Rh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产前检测中抗体筛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类新生儿多需进行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产生抗胎儿红细胞抗原的免疫性抗体免疫球蛋白(Ig )G ,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新生儿红细胞破坏所致的同族被动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溶血病仅发生于胎儿与早期新生儿,可导致死胎、死产、胎儿水肿、胎儿贫血及新生儿黄疸,严重者可并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我国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约占 85 .8%,Rh 血型不合溶血病约占14 .2%[1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2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差异及相关IgG抗体水平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对临床送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母婴血标本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对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放散试验,对确诊HDN的患儿测定相关IgG抗红细胞抗体及效价,并分析抗体效价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关系。结果 256份送检标本经溶血3项试验确诊为HDN231例,其中母婴ABO血型不合229例,Rh血型不合2例。ABO血型不合中,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型或B型共208例;母亲为A型或B型,新生儿为B型或A型共21例,抗体效价64~512。2例Rh血型不合者经抗体鉴定为1例抗-E,效价128;另1例抗-E合并抗-c,效价分别为256和64;不同抗体效价组间患儿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主要以母婴ABO血型不合为主,抗体效价越高,溶血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Rh血型与输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h血型与输血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Rh血型不合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HDN),输血前常规检测Rh血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PCR-RRP)技术检测RHD基因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CR-RHD基因定型技术应用于HDN的产前诊断,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临床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原因之一,常因母婴血型不合所导致。多见于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其中,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伴随的临床症状较重,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甚至引起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10.
Rh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以外最具临床意义的一个血型系统,也是目前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血型系统。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母子Rh血型不合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在Rh血型系统中,Rh(D)抗原抗体与输血的关系最密切。随着普遍采用Rh(D)同型输血及Rh(D)免疫球蛋白的使用,Rh(D)抗体引起输血反应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
产前Rh血型及抗体检测与新生儿Rh溶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兴华 《华西医学》1995,10(3):264-265
产前Rh血型及抗体检测与新生儿Rh溶血病刘兴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围产医学中心人群中Rh血型抗原阴性较少,故母子Rh血型不合及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不高[1]。由于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儿期的严重溶血性疾病,如不能早期诊断并进行有...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溶血(HDN)是一种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被动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在我国主要引起HDN最常见的原因是Rh血型系统的D、E抗原,其次是A和B抗原.由于临床普遍开展RhD血型常规检测,输血和妊娠过程中抗D产生的频率明显下降,抗D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相对上升[1],RhD阳性母亲与RhD阳性子女可发生因Rh系统以外的其他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RhHDN).由于正反定血型不合致交叉配血困难,本文进行血型血清分析、抗体筛查过程中发现,IgG类抗E引起RhHDN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例Rh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抗体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ABO以外的抗体,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鉴定。结果20例Rh溶血病患儿中由抗D引起的溶血病有11例,由抗-D和Rh其他系统抗体联合引起的有4例,共15例,占75%;由抗-E引起有3例,由抗-E和抗-c联合引起1例,占20%;由抗-C引起1例,占5%。20例患儿母亲都曾有生产或流产或输血史。结论为预防新生儿Rh溶血病的发生,尤其是对曾有过生产史、流产史或输血史的孕妇作产前夫妇Rh血型和孕妇Rh免疫性血清抗体筛查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溶血病(HDN)以ABO系统多见,Rh系统不合引起的较为少见。笔者对本科1999~2003年6例Rh系统不合的HDN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亲体内与新生儿红细胞抗原不相合的IgG性质的血型抗体,进入新生儿体内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以ABO系统和Rh系统为多见。所以,当为O型血型或Rh阴性血型的妇女怀孕时,极易产生新生儿溶血,进而导致流产、胎儿死亡及新生儿溶血病等一系列问题。这是多年困扰妇女怀孕产生不良后果的一个重大难题。我院从06年开始开展了孕前抗体筛查的实验,以协助产科大夫判断孕妇胎儿的溶血情况,并及时提供有效治疗,以保证胎儿的顺利分娩及健康存活。  相似文献   

16.
Rh阴性孕妇产前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的重要系统。Rh新生儿溶血病是RhD阴性孕妇与胎儿或新生儿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疾病,是造成胎儿或新生儿黄与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在临床实践中抗-D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病,其导致的新生儿后遗症和病死率非常高。笔者分析64例Rh阴性孕妇产前检测报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O型Rh阳性血围产期孕妇同种免疫发生情况和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情况,了解本地区O型阳性孕产妇的胎儿与新生儿溶血病(HDFN)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 920例O型血孕妇的丈夫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对夫妇血型不合的1 468例孕妇进行产前抗体效价监测;母婴血型不合261例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病三项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直抗)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和总胆红素测定。结果在1 920例O型血孕妇中,夫妇血型不合者1 468例(76.5%),其中O-A型597例,O-B型688例,O-AB型183例;相合者452例(23.5%)。对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血型抗体效价测定,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1∶64为阳性时,其阳性率为69.5%。并对261例中117例A型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126例B型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和18例Rh(D)阴性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进行游离试验、直抗试验、放散试验测定,其阳性例数分别为111例(42.5%)、64例(24.5%)和163例(62.5%)。溶血试验阳性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分别为:游离试验30.6%、直抗试验65.6%、放散试验69.9%。结论将产前围产期孕妇的血型抗体效价监测和产后新生儿溶血三项及高胆红素的测定结合起来进行观察、预防、治疗,能有效降低对新生儿的损害,对早期诊断HDFN、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齐玉萍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9):1065-1066
Rh阴性的人群较少 ,占我国汉族人群中 0 5 %以下 ,但Rh血型不合可引起新生儿或胎儿免疫性溶血、贫血 ,造成新生儿溶血病或胎儿死亡[1] 。本文收集我院自 1993年以来 7例Rh血型阴性的孕妇病例进行分析 ,了解Rh血型阴性孕妇中新生儿的愈后及其防范对策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3年发现第 1例Rh血型阴性孕妇 ,现共 7例 ,按发现顺序先后排列为例 1~例 7。1993年以前 ,我院不常规对孕妇查血型 ,只是在剖宫产或有出血倾向时急查血型 ,发现第 1例以后 ,我院开始对所有孕妇产前查血型。例 1,孕妇 2 8岁 ,本院护士 ,第 1胎孕足月顺产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流式细胞术产前非侵入性检测Rh(D)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探讨该方法在临床的实用性。方法运用已建立的间接标记法(一抗为IgG抗-D,二抗为FITC-抗人IgG(γ),F(ab’)2)染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h(D)阴性孕妇血液中胎儿微量红细胞。结果流式细胞术与血清学方法检测RhD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差异不显著。追踪检测Rh(D)阴性孕妇体内胎儿微量Rh(D)红细胞所占比例数据显示,较早进行产前诊断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预防、诊断HDN。结论建立了流式细胞术产前非侵入性检测Rh(D)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孕妇在产前常规作流式细胞术检测,为Rh(D)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检测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 814例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的1 814份血清进行ABO血型、Rh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A型596份、B型419份、O型642份、AB型157份;Rh阳性1 809份、Rh阴性5份;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31份,经鉴定31份均为Rh血型抗体,其中抗D抗体 21份,抗E抗体 8份,抗c抗体和抗Hro抗体各1份;其对应的31例患儿胎次多为第2胎、第3胎,无1例为第1胎,其中20例患儿符合换血指征,换血治疗后治愈率为100%.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Rh血型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便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