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ET-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脑功能的研究是探知脑功能重要手段之一,在此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主要应用的方面是:脑代谢显像、脑灌注和脑血流显像、脑受体显像,其中以代谢显像应用最为广泛。特异性显像剂的开发是未来发展的方向,PET显像会在脑功能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MSCT)的脑灌注成像为超早期诊断脑梗死和对脑肿瘤的诊断、评估及预后的监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ET-CT联合起来必定会促进神经系统影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潘纪戍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1):1125-1126
在影像学上对正常或病理的组织或器官做出解剖和功能性的诊断是很重要的,虽然在许多病例中仅用解剖性成像,如CT已经足够;但功能性成像,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在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重要性已日益增加,特别在CT诊断为可疑者中。但长久以来,由于PET图像缺乏有细节的、高分辨率的解剖,对所见到的功能性异常的解剖定位是不满意的。因此,同时进行上述两种影像学检查是非常实用的,有时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胃癌的影像学检查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影像学进展很快,多层螺旋CT、高场磁共振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等都有明显的进展。但胃双对比造影仍是胃癌影像学诊断中主要的检测方法。虽然内镜在检测粘膜细微病变上要优于胃的双对比造影且比较直观,并可作内镜下的活检和治疗,但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不需麻醉,较内镜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基于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FDG PET-CT)3种图像勾画鼻咽癌(NPC)大体肿瘤靶区(GTV)及淋巴结的差异,并以MRI为参考研究基于PET自动勾画NPC GTV的最佳标准摄取值(SUV)。 ...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多药耐药(MDR)是导致癌症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因素。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在人体广泛存在,并且ABC转运蛋白的过度表达是导致肿瘤细胞产生MDR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分子影像技术对MDR肿瘤进行早期监测,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笔者就分子影像技术在监测MDR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自1895年X线被发现后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先进的成像设备不断涌现,由X线、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显像所组成的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临床主要的诊断手段。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更加先进的影像设备层出不穷,能谱CT、双源CT、3.0 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等设备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和逼真的图像质量让人眼花缭乱。面对这么多先进的影像检查手段,临床医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我们影像科医生也感到了知识的匮乏。作为当代医学工作者应主动适应这些先进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99,自引:4,他引:9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包括40例无明显心脏疾患的志愿者,25例冠心病患者,2例经皮冠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5个月和1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SCTCA)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其中25例冠心病患者并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此为金标准,比较MSSCTC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未作冠状动脉造影的,只是用于评价多层螺旋CT对冠脉各支的显示能力,如显示哪几支、显示长度,示涉及有否冠状动脉疾患的显示)。结果:MSSCTCA对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清晰,显示率可达90%以上;对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为87.5%。结论:MSSCTCA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方法 搜集18例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髋关节X线平片检查, 16例行CT检查,13例行MR检查, 8例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发射型计算断层摄影(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 ]检查。结果 18例共22个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最大径线通常<10mm,可呈圆形或卵圆形。X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清晰薄层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表现为伴锐利的薄层硬化缘的骨质缺损区,并在病灶或上下相邻层面上前方皮质显示与病灶相通的局部裂隙样缺损。MRI上病灶可呈3种异常信号。ECT上大多数无明显异常。结论 股骨颈疝窝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部皮质下,多伴有清晰锐利的薄层硬化缘。局部皮质与病灶相连的裂隙样缺损,是诊断股骨颈疝窝较为特异的征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各种影像学方法检测心肌活性的价值。方法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10只,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的方法将左心室分为16节段,分别于制作模型前和后1~2个月进行MR多技术联合应用扫描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T)、^201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201Tl SPECT)检查,判断心肌缺血区和坏死区的大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了解各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7只动物顺利完成所有检查,共计112个节段。静息时MR电影扫描共有10个(8.93%)节段运动丧失,4个(3.57%)节段运动轻度减弱,2个(1.78%)节段运动明显减弱;负荷后MR电影扫描共有10个(8.93%)节段运动丧失;心肌灌注扫描见34个(30.36%)节段缺血,心肌活性扫描见12个(10.71%)节段坏死;PET检查见17个(15.18%)节段为梗死心肌;SPECT检查见9个(8.04%)节段为梗死心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见14个(12.50%)节段为无红染的苍白色梗死区。PET检出的坏死节段多于MR心肌活性扫描(X^2=5,P=0.0253,Kappa=0.8028)和电影扫描(X^2=7,P=0.0082,Kappa=0.7079),并有统计学意义;亦多于TTC染色显示的坏死节段,但无统计学意义(X^2=3,P=0.0833,Kappa=0.8879);SPECT检出的坏死节段较TTC染色显示的节段少,并有统计学意义(X^2=5,P=0.0253,Kappa=0.7590);MR电影检出的坏死节段较TTC染色显示的节段稍少,并有统计学意义(X^2=4,P=0.0455,Kappa=0、8100);MR心肌活性扫描检出的坏死节段和TTC染色显示的坏死节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X^2=2,P=0、1573,Kappa=0.9130)。以TTC染色结果为金标准,MR电影、MR心肌活性扫描、PET和SPECT检出无活性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1.43%、100.00%;85.71%、100.00%;100.00%、96.94%;64.29%、100.00%。结论MR心脏检查可结合形态、功能及灌注多种方法检测活性心肌,清晰显示心肌梗死的位置、程度,并可对左室室壁运动进行直观显示,且价格相对PET便宜;PET检查高估心肌坏死范围,且不能判断心肌梗死是透壁梗死还是心内膜下梗死;MRI和PET、病理结果均有较高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