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性炭固定床电解槽处理苯酚废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采用新型节能活性炭固定床电解槽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NaCl投加量为9-20g/L时对酚的去除影响最大,最佳投加量为20g/L;槽电压升高会使酚去除率增加,但单位功率去除率明显减小;出水酚 度与电解时间呈负指数关系,随电解时间增加而降低;酚降解速率与酚浓度呈一级反应关系;在酚去除率相同的条件下,活性炭固定床电解槽可比普通电解槽节省电耗30%-40%。  相似文献   

2.
高铁酸盐预氧化强化混凝法去除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铁酸盐预氧化强化混凝法去除水体中的苯胺,考察了高铁酸盐投加量、投加时间、pH、氧化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盐预氧化能显著提高混凝法对苯胺的去除效果,当苯胺浓度为5.5mg/L、混凝剂三氯化铁的投量为20mg/L时,投加0.6mg/L的高铁酸盐即可使苯胺浓度降至0.1mg/L以下;pH对高铁酸盐去除苯胺的影响不大,当pH值为5~11时,对苯胺的去除率均大于98%,其中当pH=7时去除率最高;适当延长高铁酸盐的氧化时间可提高对苯胺的去除效果,苯胺的初始浓度不同,最佳氧化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硫酸铝强化纳米铁还原硝酸盐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体溶解氧较高的条件下,采用投加硫酸铝的方式强化纳米铁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投加硫酸铝可明显提高纳米铁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当硝酸盐氮初始浓度为10mg/L、纳米铁投量为5g/L、硫酸铝投量为100mg/L时,反应6h后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到83%,而不投加硫酸铝的情况下仅为51%。纳米铁对硝酸盐氮的还原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反应速率常数k随纳米铁投量和硫酸铝投量的增加而增大;纳米铁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随pH的降低而升高,随初始硝酸盐氮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纳米铁还原硝酸盐氮的表观活化能较低,还原反应在常温下即很容易进行;硝酸盐氮的最终还原产物为氨氮。  相似文献   

4.
硝酸钙原位修复技术可有效抑制底泥黑臭现象,但也存在引发上覆水体有机物和TN浓度升高的可能。为此,在投加硝酸钙削减底泥污染物的同时,利用生物膜法控制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对上覆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修复的效果优于硝酸钙单独处理效果。在投加适量的生物填料条件下,上覆水体总磷的去除率为83. 9%,氨氮的去除率可达84. 8%,有机物的去除率为49. 0%,底泥酸挥发性硫化物(AVS)的去除率达92. 7%。联合修复对水体总氮浓度的控制也有积极的效果,相比单独投加硝酸钙,上覆水体总氮的含量降低了50. 0%。另外,生物填料密度对污染河道上覆水体修复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自制的反应器对复极性电-多相催化氧化方法降解处理有机物的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确定槽电压、pH、粒子电极活性炭投加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体系处理活性艳橙X-GN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试验条件为槽电压为16V,pH值为6.8,活性炭(粒子电极)投加量为150g/L,曝气量为0.7L/min,电解质投加量为1.2g/L,反应进行60min,复合体系处理活性艳橙X-G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5.85%,此为最佳反应条件。分析结果可知复极性电-多相催化氧化复合的方法降解处理有机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镉污染源水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发生突发性镉污染时镉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考察了常规混凝、化学沉淀以及两者联用对镉污染源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发生突发性镉污染时,镉在水体中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所占比例>60%;常规混凝沉淀可有效去除吸附态镉,但对溶解态镉的去除效果有限;化学沉淀法对镉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会增加滤后水的浊度;化学沉淀与混凝联用技术可大大提高对镉的去除效果,在预调pH值至10、PAC的投加量为20 mg/L时,对镉的去除率>97.7%,最大可处理浓度提高至0.220~0.264 mg/L.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米曝气对超滤膜出水通入臭氧进行深度处理,系统探讨了不同投加量(30、50、100、120 mg/L)及曝气孔径(5、10、20、30μm)对出水p H值以及COD、TOC、T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曝气孔径下,出水p H值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而降低;当臭氧投加量为30mg/L时,出水p H值随着曝气孔径的增大而降低,而投加量≥50 mg/L时,出水p H值随曝气孔径的增大而升高。曝气孔径为30μm时对COD的去除效果相对最好,且该孔径下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臭氧对TOC的去除率小于对COD的去除率;曝气头孔径越小、臭氧投加量越大,对TOC的去除率越高。当臭氧投加量为120 mg/L时,对TOC的去除率为15.2%。臭氧对TN的去除率较其对COD和TOC的去除率低,TN去除率与臭氧投加量并没有明显的一致性规律。  相似文献   

8.
粉末活性炭对马拉硫磷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拉硫磷作为突发性污染物,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对其的吸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纯水和滤后水中的马拉硫磷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前者的去除效果更为明显,去除率随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当马拉硫磷浓度为1.25 mg/L,纯水、滤后水中的活性炭投加量分别为12.0和20 mg/L时,反应120 min后马拉硫磷剩余浓度均低于0.25 mg/L。对滤后水而言,药剂费用约为0.06~0.08元/m3。  相似文献   

9.
采用活性炭/超滤膜(PAC/UF)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的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考察了EE2初始浓度、过滤速率、PAC投加量、水体中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及有机物等因素对PAC/UF组合工艺去除水体中EE2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UF对EE2的截留效果极差,截留率约为5%;PAC/UF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EE2,且去除率随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会降低组合工艺对EE2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UV/Fenton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液晶显示屏清洗废水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UV/Fenton光催化氧化法处理难生物降解、含高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液晶显示屏清洗废水,考察了反应时间、亚铁盐及双氧水投加量、UV光强、体系pH、有机物初始浓度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3~7.2时,经2 h左右的反应后可将废水的COD值由1 468 mg/L降至100 mg/L以下。对COD的去除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最终趋于平稳,合适的反应时间约为2 h。当H2O2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较低时,对COD的初始去除率较高。合适的FeSO4.7H2O投加量为543.5 mg/L,双氧水投加量为2.5~3 mL/L,且一次性投加即可。增加紫外光光强、投加TiO2等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