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都知道,在每个集体中都有一些学生,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交往等自发地组织形成一个个非正式的群体,这些非正式的群体可以简称为“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在班级里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协调抓好班级管理,那就必须先去协调好班内的若干个“小团体”,使这些“小团体”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克服消极的一面。笔者认为,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2.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在每个班级中 ,除了诸如班委会、行政小组等“正式”的群体之外 ,往往还有一些完全是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不少老师对这些非正式群体充满了警惕和恐惧 ,只要看到班上有几个学生特别“抱团” ,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去“瓦解”他们 ,“镇压”他们。其实 ,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以一概否定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时常是有害的。一方面 ,当青少年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对友谊的追求受到阻碍时 ,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 ,感到压抑和不满 ,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都是有害的 ;另一方…  相似文献   

3.
新班级组建后不久,伴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一些在兴趣、性格、爱好方面有共同语言的学生会逐渐聚在一起形成非正式群体.和班委会、学习小组等班级统一安排的组织不同,非正式群体多是出于同学们之间交往、沟通的需要自发组成的.可见,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班级中的正常现象,良性发展的非正式群体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解析教师非正式群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正式群体是群体的一种存在形式,是由于某种特殊关系和需要而自发形成的个体的集合。教师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引导得当,会对学校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放任自流不能有效控制,则会对学校正常的工作及教育教学管理起到消极阻碍甚至破坏作用。因此,对教师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区别类型、区别对待,利用非正式群体进行人性化管理;利用共同目标将非正式群体纳入学校管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协调发展,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长志 《江苏教育》2006,(10A):31-32
[案例]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校中存在的“非正式群体”,是一个不以管理者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然而,学校校长如不能清醒认识、正确对待这种“交往圈”,这些非正式群体就会产生负面作用,对学校工作也会带来影响。我曾任职的两所学校.都是有60多年校史的老校,中老年教职工(尤其是女教师)较多。在长期的工作中,由于有兴趣相投、经验相似、目标相近的心理基础,又有足够交往时问和活动空间的时空基础,逐渐形成了不少非正式群体、如有利用午饭后的休息时间坐在一起打牌的“牌友”,有经常进出饭店聚餐的“食友”,有在周末出没于卡拉OK厅的“歌友”,也有节假日里结伴自费外出旅游观光的“玩友”,甚至还有在一起谈生意经的“商友”,凡此种种。  相似文献   

6.
教师非正式群体是相对正式群体而言的,它虽然不象正式群体有固定的成员编制、规定的权利、义务和职务分工。但它却有特殊的规范和结构。其种类繁多,有因共同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的“朋友群体”,也有从事某一学科教学而在一起的“工作群体”,还有就是因有共同的政治观点、态度的教师,在以政治为内容交往中形成的“政治小群体”等。一般来说,学校里难得见到纯属某一种类型的教师非正式群体,但是,这些教师非正式群体都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点:1.心理相容,情感融洽;2.结构不稳,流动性大;3.有“中心人物”。 教师非正式群体存在有其必然性,但必然出现的事物并非一定都是正确的,它的作用非常复杂,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学校领导如何把教师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转化为积极作用,这是搞好学校工作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有哪些表现呢? 1.教师非正式群体的建立是以个人的感情、爱好、兴趣、性格、观念等为基础的,成员之间很容易相互感  相似文献   

7.
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绝大多数组织中都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小群体,因为总会有一些人由于某种原因紧密团结在一起,或者是他们认为与周围的人有所不同,或者是他们在心理上能够相互理解,或者是他们能彼此提供特殊的帮助,等等.当这些人清楚地认识到他们之间的这种联系的必要性时,就自发地形成了非正式群体.人们参加一个群体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但是几乎没有一个群体能满足其成员的全部个人需要,所以满足正式组织无法满足的个人需要、就成了非正式群体形成的根本原因.具体地说,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管理中 ,领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正式群体的管理上是对的 ,但不能忽略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与管理。本文将对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特点、功能等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并就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提出几点建议。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很多 ,我们权且归纳如下 :兴趣、爱好相同。由于受到良好教育 ,教师的素质较高 ,兴趣、爱好相对广泛。由于兴趣、爱好相同 ,某些教师经常接触 ,“凑”在一起活动 ,如进行文艺、体育等活动。共同的爱好把这部分人吸引到一起 ,通过活动来满足他们某一方面的需要 ,他们彼此间的吸引力大 ,…  相似文献   

9.
[案例]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校中存在的“非正式群体”,是一个不以管理者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然而,学校校长如不能清醒认识、正确对待这种“交往圈”,这些非正式群体就会产生负面作用,对学校工作也会带来影响。我曾任职的两所学校,都是有60多年校史的老校,中老年教职工(尤其是女教师)较多,在长期的工作中,由于有兴趣相投、经验相似、目标相近的心理基础,又有足够交往时间和活动空间的时空基础,逐渐形成了不少非正式群体、如有利用午饭后的休息时间坐在一起打牌的“牌友”,有经常进出饭店聚餐  相似文献   

10.
教师非正式群体是由价值观念比较接近,社会角色、兴趣、爱好类似,在情感上相互吸引、相互依赖并能产生共鸣的教师自发组成的集合体.如果对教师非正式群体管理不当,就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学校领导者要认真研究教师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特征和作用,采取适当的对策和措施,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1.
后进生非正式小群体心理扫描余竞然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后进中学生,他们少则三五个,多则十个八个经常凑在一起聊天、嬉戏,组成了相对稳定的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非正式小群体。这种小群体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消极型非正式小群体、波动型非正式小群体和破坏型非...  相似文献   

12.
卞光绪 《江苏教育》2010,(12):54-54
人是社会中人,需要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共识。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教师管理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正式群体.如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群体,却忽视了教师中的非正式群体中的少数人。实际上.一个学科组真正强大起来.既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又要促进团结,这就要求加强对教师中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协调好组织内部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正式群体内的凝聚力,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三五成群人数不多的“友谊圈子”、“交际圈子”或被贬称为“小圈子”、“小团伙”之类的小型群体。它是以个体之间的共同活动、兴趣爱好和感情、利益等为纽带而形成的,它是在成员的相互影响中自发地形成的。这类非正式群体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中是司空见惯、普遍存在的。本文文就学校青年教师中的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条件和功能谈一点看法。 青年教师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由于人们的社会属  相似文献   

14.
一、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组织的形成及其特点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正式组织,在管理学理论中,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总是相伴而生、相对而言的.反映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学生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联系会加深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形成某种共识,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儿童特别喜欢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动不动就打别人一下或者骂别人,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风格,也让教师和家长十分头疼。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些儿童产生这么多的攻击性行为呢?  相似文献   

16.
把小群体引向大集体○石莹杜玉杰当前,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很普遍。而且这些非正式群体的一些活动往往与集体的要求背道而驰。同时,他们对向他们的活动提出疑义的同学经常挖苦、讽刺,有的甚至还采取报复行动。严重的还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频繁交往,惹是生非。任其...  相似文献   

17.
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独立于正常的班组织、团组织、值日小组之外,对  相似文献   

18.
分组教学在体育课中经常用到。一般说来,体育教学有两种分组形式:一种是教师根据学生人数把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它以教师的意图为主;一种是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它以学生的意图为主。前者是体育教学的传统分组形式,后者我们称之为非正式群体分组。非正式群体分...  相似文献   

19.
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对象。而非正式群体则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作一分析。一、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与和谐校园的含义根据一般社会学的观点,所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群体种类。“正式群体是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位并扮演一定的角色的群体。”而“非正式群…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群体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无形的组织”,有较高的整体性、融洽性和功效性。从性质上可分为积极型、中间型、后进型。积极型,可以借用和保护;中间型的,能够引导和争取;后进型的,就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这也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后进型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共同的爱好,一致的态度,自然结伙,有消极和破坏行为的非正式群体,便是后进型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成员已经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不良的品德。他们有的在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后结伙出走,有的课外时间一伙无休止地玩,影响了学习和休息,有的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