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支护系统刚度分析了各子系统刚度对单体面顶板控制影响,并提出提高支护系统刚度改善工作面顶板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主要是由于支护质量低劣及顶板条件变化和顶板局部异常活动造成的。为了保证采面的安全生产,采用顶底板移近量与柱缩量的比值或初撑力来监支护质量,抑或用顶底板移近量或工作阻力的变化来监测顶板动态,这些监测方法已形成了顶板管理的专家系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4.
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主要是由于支护质量低劣及顶板条件变化和顶板局部异常活动造成的。为了保证采面的安全生产,采用顶底板移近量与柱缩量的比值或初撑力来监测支护质量,抑或用顶底板移近量或工作阻力的变化来监测顶板动态,这些监测方法已形成了顶板管理的专家系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程序的改进,提出了应重点监测支柱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同时对碎顶软底面支柱的初撑力标准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程序的改进,提出了应重点监测支柱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同时对碎顶软底面支柱的初撑力标准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场支架与围岩系统刚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采场支架与围岩系统的组成及其铡度,得出了在支架与围岩系统中,当直接顶与支架的相对刚度不同时,支架可具有不同的工作状态,并提出了支架在不同工作状态下适应围岩运动状况所应具有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顶板岩梁结构的稳定性与支护系统刚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钟新谷 《煤炭学报》1995,20(6):601-606
借助结构稳定理论,分析了工作面顶板“三铰拱”结构、“砌体梁”结构的变形失稳机理,建立了顶板变形失稳的几何、载荷参数条件,提出了确定合理支架刚度的标准及计算公式。同时指出,顶板岩层流变会降低顶板结构承载能力,促使变形失稳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该文通过分析高档普采工作面支护系统,建立了支护刚度的函数关系,并讨论了该函数对指导现场生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具体分析“比值法”在采煤工作面支护顶板中存在的利弊,根据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特点,提出以“初撑方法”作为单体支柱工作面支护质量的监测方法,并广泛运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3.
具体分析“比值法”在采煤工作面支护顶板中存在的利弊 ,根据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特点 ,提出以“初撑力法”作为单体支柱工作面支护质量的监测方法 ,并广泛运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急斜煤层单体支柱回采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的监测指标及指标值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芙蓉矿务局巡场煤矿的具体地质生产技术条件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研究锚杆作用机理和顶板破坏机理,提出一种通过不同长度锚杆(锚索)锚固叠加形成的叠加支护理论,以解决复合顶板的支护难题,并通过实际应用数据说明了叠加支护的优越性。认为复合顶板的锚杆支护能充分利用锚杆的长度、韧性、刚度等属性,形成了高强度、高弹性的稳定承载体,基本解决了复合顶板的强度低、扩容变形量大、扩容应力大、稳定性差等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17.
浅析锚索在复合顶板支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锚杆作用原理和顶板破坏机理,提出锚杆加锚索联合支护理论。以解决复合顶板的支护难题,并通过实际应用说明了联合支护的优越性。认为复合顶板的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基本上解决了复合顶板的强度低、变形量大、稳定性差等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18.
结合铜川各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及其特征,对工作面机头支护形式的优点、缺点,适应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各种机头支护形式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采场压力与顶板支护的关系及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顶板管理。  相似文献   

20.
复杂围岩环境下大断面巷道支护系统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低位复合顶板不同地质条件下及时调整锚杆(索)的支护参数是能否保证全煤巷道稳定的关键.采用离散元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大断面切眼在不同断面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塑性区分布及位移,结果表明,在高位复合顶板条件下,加大锚索长度及预紧力是改善支护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低位复合顶板条件下,调整锚杆参数或变锚杆为短锚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反复实践证明使用槽钢梁与锚索组合的支护效果明显优于钢带与锚索的组合,并将槽钢梁与顶板钢带垂直布置,与钢筋网组合使用,有利于实现载荷均匀化,可以明显改善巷道围岩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