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微泡浮选柱选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微泡浮选柱的理论基础,气泡大小与浮选速率的关系,气泡大小对生产能力的影响.另外还介绍了实验室、半工业和工业生产规模微泡浮选柱的分选效果.很显然,减小气泡直径是改善超细粒物料回收率和取得最大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3.
4.
溶气-柱浮选技术处理含Cr(VI)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溶气气浮技术和柱浮选技术的优点,提出用溶气-柱浮选技术处理含Cr(Ⅵ)废水的思路.采用φ50 mm的浮选柱,通过特制的溶气释放器在柱体内产生微泡.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原理.采用水合肼(N2H4·H2O)为还原剂,AlCl3为絮凝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废水pH控制、溶气压力、回流比、絮凝剂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操作参数的条件下,处理效果很好,废水中Cr(Ⅵ)的去除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严重匮乏可溶性钾盐资源,而非可溶性钾资源却非常丰富,如磷钾伴生矿,因而探索从磷钾伴生矿中提取可溶性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强化了磷钾伴生矿的酸浸过程,研究了在HCl-CaF2体系下,表面活性剂对磷钾伴生矿中钾浸出的影响. 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强化钾的浸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钾的浸出未产生明显影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会抑制钾的浸出. 通过筛选得到较佳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其添加量为1.25 g/L,与未添加SDS的相比,钾浸出率提高了约8.5%,达到了98.01%  相似文献   

6.
作者分析了浮选柱分选特征及所存在的严重问题,详细地阐述了新结构浮选柱的结构特征,并示出了部分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新结构浮选柱优于传统浮选柱,放大效应小;半工业性新结构浮选柱与实验室新结构浮选柱的选别效果相当;新结构浮选柱中增设预矿化器和微泡发生器可使浮选效果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7.
筛板充填浮选柱的气泡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设计并建立了一套筛板充填旋流微泡浮选柱试验研究系统,利用高速动态分析仪研究了清水-空气条件下筛板充填浮选柱内气泡的运动行为及充填筛板附近流体的流态,探讨了气体表观速度、开孔率、起泡剂用量及筛板充填层数对气泡直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筛板充填个数为6个,φ(起泡剂)为6.5×1-0 3,相同开孔率和表观气速时,气泡直径最大,而且气泡直径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为充填浮选柱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FCMC—3000旋流微泡浮选柱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和阐述了FCMC-3000旋流微泡浮选柱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硬件和软件系统,采用两点压力法,监测和控制浮选柱内液位,确立了加药量与入料流量的函数关系,编制的Windows3.X或Widows95/98应用软件实现了浮选柱的动态检测与控制,数据存贮与打印。  相似文献   

9.
射流浮选柱气泡发生器及其充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射流泵原理设计了一种浮选柱气泡发生器,并对其充气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气泡发生器结果参数、流体压力、负压与柱内含气率的关系;探讨了浮选过程中浮选药剂浓度、矿浆浓度变化对含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发生器的射流面积比对含气率有较大影响,最佳面积比为6~10;含气率随压力增高而增加,压力升到一定程度后,含气率趋于平稳;当气泡发生器吸气室负压达到一定数值后,含气率也将趋于饱和;随起泡剂用量加大,含气率呈上升趋势;随矿浆浓度的增加,含气率则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射流浮选柱气泡发生器的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SFC型充填式浮选柱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充填式浮选柱是一种可供选矿、化工、造纸和废水处理等行业用于精选细粒矿物、粉煤除灰脱硫及其它物料分离的设备,与目前所用的浮选设备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分选效率高、操作容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溶气-柱浮选技术处理含Cr(Ⅵ)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溶气气浮技术和柱浮选技术的优点,提出用溶气-柱浮选技术处理含Cr(Ⅵ)废水的思路.采用φ50 mm的浮选柱,通过特制的溶气释放器在柱体内产生微泡.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原理.采用水合肼(N2H4·H2O)为还原剂,AlCl3为絮凝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废水pH控制、溶气压力、回流比、絮凝剂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操作参数的条件下,处理效果很好,废水中Cr(Ⅵ)的去除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浮选柱是一种高效的细粒物料分选设备,但应用于胶磷矿浮选仍然受诸多因素制约.为考查浮选柱结构特征、工作参数和操作条件等因素对其分选效果的影响,采用试验室浮选柱对贵州瓮安磷矿进行了单一反浮选试验,重点研究了矿浆浓度、药剂用量、筛板充填方式和充气量对浮选柱反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8%、矿浆浓度为25%(质量分数)、油酸钠用量为1.8 kg/t、硫酸用量为5 kg/t和充气量为400 L/h时,反浮选的分选效果较好.由于浮选柱可以通过充填筛板来改善其分选环境,因此在较优条件下,其分选效率比用浮选机时高1.57%.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某胶磷矿进行了半工业试验研究,在原矿品位为23.73%P2O5的情况下通过正-反浮选流程获得了精矿P2O5品位29.78%、MgO品位0.29%,回收率82.69%的良好指标,缩短了流程结构.为浮选柱技术的工业应用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难选硅-钙质胶磷矿,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其进行了柱式双反浮选工艺的研究.以硫酸和磷酸作为磷矿物抑制剂,脂肪酸类药剂PA-64作为碳酸盐矿物捕收剂,胺类药剂GE-601作为硅酸盐矿物捕收剂,考察了磨矿细度、药剂用量、循环泵工作压力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双反浮选工艺,可以得到精矿P_2O_5品位30.49%,MgO含量0.73%,磷回收率81.03%的浮选指标,简化了胶磷矿浮选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新型短体浮选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一种新型短体浮选柱──旋流器式浮选柱的结构,工作过程及分选状况;分析探讨了旋流力场在降低浮选柱高度方面的独特作用及显著效果,指明该浮选柱是一种工艺性能完备的新型短体浮选柱。  相似文献   

16.
浮选柱的分选原理与参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浮选柱的分选原理出发,指出影响浮选柱分选效果的各种因素,通过试验,确定了浮选柱分选煤泥时的最佳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17.
充填浮选柱捕收区流体混合模型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δ(0)脉冲示踪法,采用微机在线检测充填浮选柱捕收区的实验数据,应用一维轴向扩散模型(ADPF模型)和多级槽列模型(Tanks-in-Series模型),探讨了不同的参数估计方法拟合情况,并给出了捕收区混合模型参数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8.
煤炭洗选脱硫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简述了我国煤炭洗选脱硫现状及各种洗选脱硫方法,介绍了研制成功的煤炭洗选脱硫两大关键设备——无压给料重介旋流器和旋流微泡浮选柱的工作原理、脱硫性能及脱硫工艺与应用实践,无压给料旋流器给料方式独特,介质入口曲线选择合理,抗耐磨性能好;旋流微泡浮选柱柱体高度低,两段式结构设计新颖,微泡发生器的节能性及体外配置工作可靠性大大提高,两者配合使用对煤炭的全粒级洗选脱硫可达到满意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19.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净化含油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含油废水处理效果、简化处理工艺,提出了以旋流一静态微泡浮选柱为核心的水处理工艺,在自行研制的试验装置系统上,研究了循环泵压力、柱体过流速度、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表面活性剂投加量、油水pH值等主要工艺参数对模拟含油废水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均对脱油率有较大影响,在优化条件下,除油率可达95.7%,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含油废水有较高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低品位铝土矿浮选柱短流程分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铝土矿绝大多数为中低铝硅比的一水硬铝石型,矿物嵌布粒度细,分选困难.在分析铝土矿矿石性质的基础上,利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中低品位铝土矿进行分选,考察了捕收剂用量、循环压力、处理量等因素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铝土矿易泥化,微细粒级含量高,其有效分选是关键;随着捕收剂用量、循环泵压力、处理量的增大,氧化铝回收率增加、精矿铝硅比下降;当捕收剂用量1000g/t,循环泵压力0.17MPa,处理量4.0t/(m2.h)时,精矿铝硅比8.02~8.13,氧化铝回收率88.77%~90.01%.采用"一粗一精"两段浮选柱分选可以完成浮选机"一粗两精两扫"五段分选作业,分选流程短,工艺简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