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碘过敏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碘过敏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值得进一步探讨。现将我院 2 7例的经验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87~ 2 0 0 0年共手术治疗原发性甲亢 1170例 ,碘过敏者 2 7例。男 4例 ,女 2 3例。年龄 2 2~ 5 3岁 ,平均 34岁。病史 1~ 16年 ,平均 4年。本组病人在服用碘剂 1~ 2次即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血管性水肿、发热、关节痛等 ,其中 2例出现过敏性休克。术前准备方法 :发现对碘过敏立即停用Lugol液 ,改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2 0mg加 5 %~ 10 %葡萄糖5 0 0mL滴注 ,1次 /日 ,或强的松 10mg口服 ,2次 /日。连用2~ 3天后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市南开医院外科收治1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合并甲亢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 15例术前诊断合并甲亢的病人,围手术期进行了预防甲状腺危象的处理,无一例发作甲状腺危象;2例漏诊甲亢诊断的病人术后均发生了甲状腺危象,其中1例死亡。 结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合并甲亢增加了围手术期风险。术前准备充分、术式简单有效、术后预防性治疗可以避免甲状腺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急腹症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对 5例急腹症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亢 )患者进行腹部手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4~ 2 0 0 3年 ,共收治合并甲亢的急腹症患者 5例 ,其中 ,女性 4例 ,男性 1例 ,年龄 2 2~ 4 3岁 ,平均 2 7 8岁 ,具体资料见表 1。2 .手术治疗 :1例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 ,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 (毕罗Ⅱ式 ) ,2例行阑尾切除术 ,1例行肝破裂修补术。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如下。 (1)术前规则服抗甲状腺药物 >4个月 ,且血FT3 、FT4正常 (本组 1例 ) :仅予鼻饲丙基硫氧嘧啶 (PTU) ,首次 6 0 0mg ,以后 2 0 0mg…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常见于青壮年,尤以女性为多,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自1994年5月~2001年5月共收治本病56例,均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效果显著,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移植围手术期血小板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肝移植围手术期血小板的调控 ,笔者在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 7例(脾亢组 4例 ,非脾亢组 3例 )时 ,按预定目标输注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依监测结果调整 ;比较两组血小板水平、出血量、出血器官数及次数、血小板输注量。结果示血小板在凝血功能调控中占最重要地位 ,血小板调控目标以 (50~ 1 0 0 )× 1 0 9/L为宜。血小板输注以 1h及 2 4h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值 (CCI)监测结果为调整依据。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丁一些甲状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明了,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8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0年6月—2008年8月采用局部麻醉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858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对1038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甲状腺危象。术后2年以上者980例,均获随访(100%),随访时间为2~15年,治愈率为99.1%;复发9例,占0.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发甲亢乳腺癌的围于术期甲亢的处理和治疗,以及甲亢和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对21年间51例并发甲亢乳腺癌的围于术期甲亢的处理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未出现甲亢相关并发症,仅2例出现甲状腺危象和甲状腺危象相似的临床表现,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并发甲亢的乳腺癌手术前,若甲亢症状明显,应首先进行甲亢的手术治疗,待基础代谢率正常后再行乳腺癌手术;若无甲亢症状,在控制心率的前提下可直接行乳腺癌手术。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上睑退缩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下简称甲亢)的患者有67.6%有突眼,其中大部分患者为非浸润性突眼,其表现为双眼异常炯炯有神,有眼睑过度收缩而眼裂开大,向前平视时,角膜上缘外露等。部分患者在甲亢得到控制后突眼随之消失,而在另一部分患者仍然存在,影响容貌以及由于角膜暴露而造成继发损伤。自1998年以来我科收治5例甲亢伴有上睑退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甲亢性心脏师的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方法。结果 全部病人均顺利度过围期,无围手术期死亡,无甲亢危象及心脏功能障碍发生,经抗甲状腺药物及甲瘃腺次全切除术的治疗,76%(58/76)的病人围手术期内甲亢性心脏病获得治愈。结果 甲亢性心脏病并非手术的禁下,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恰当术前准备,心脏病多能得到有效控制并;安全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总结12例合并甲亢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经验。结果入院时服抗甲状腺药物在4个月内或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高于正常者6例,于术前半个月至术后2~5d予服用大剂量丙基硫氧嘧啶(600mg/d);术前1d始至术后3~7d予碘化钠0.5~1.0g维持静脉点滴12~24h,术前1次和术后连续3d应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点滴1次/d。入院时仍在服药治疗甲亢、服药时间超过4个月、且血T3和T4正常者2例,术前继续原剂量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术后改为丙基硫氧嘧啶鼻饲(600mg/d)2~5d。既往有甲亢病史、经内科规则治疗后治愈者3例,未予特殊处理。11例患者均顺利通过了围手术期。1例患者术前未发现甲亢病史,故未经积极预防甲亢危象处理,术后第2天死于甲亢危象。结论合并甲亢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经过适当的处理,可限期手术并顺利通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3.
儿童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以心得安加卢戈氏液作为术前准备,对53例甲亢患儿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无神经损伤,不需输血,住院时间短(平均15.6d),术后恢复快。39例获得随访6个月-4.5年,甲亢治愈率100%,无复发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现象,术后发育正常。结论 手术治疗儿童甲亢疗效迅速确切,不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经胸乳途径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52例患者的临床效果经验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自2008年10月~2010年9月,对经内科规范治疗2年以上症状控制不明显的52例甲亢患者实施经胸乳途径行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结果 腔镜下完成手术47例,中转开放手术5例: 其中3例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2例甲状腺体积太大,因手术操作空间不够而中转。手术平均时间115 min(90~2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 ml(25~75 ml),术后2~3 d拔除颈部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5 d(4~6 d),术后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2例,发生胸前皮下淤斑3例,均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无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46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出现18例甲状腺功能低下, 16例为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3个月后恢复正常,2例3个月后甲状腺功能仍未恢复正常, ,需每天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维持甲状腺正常功能,无甲亢症状复发病例,所有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非常满意。 结论 腔镜下手术治疗原发性甲亢是安全、有效、微创美容的外科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行内镜手术治疗甲亢的技术难点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11年2月为66例甲亢患者在全麻下经胸乳入路行内镜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第1穿刺孔(观察孔,长1 mm)位于两乳头连线水平,用于置入内镜镜头;另两个穿刺孔(操作孔,长5 mm)分别位于左、右乳晕边缘,用于置入无创抓持钳和超声刀.用CO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轻中度甲亢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为6例患者经胸乳入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顺利完成腔镜甲状腺手术,1例因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术中出血量较多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83~180 min,平均(125.8±16.9)min;术中出血量30~145 ml,平均(75.5±8.8)ml。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喉返神经麻痹,未予特殊处理,两周后好转。术后无出血、呼吸困难、手足麻木、甲亢危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积累腔镜甲状腺手术经验,术中仔细操作,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roles of breast conservation and surgical evaluation of the contralateral breast in the treatment of lobular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remain unclear.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local recurrence, 5-year survival, and incidence of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in women with lobular carcinoma to that in women with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Methods: Women with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IDC) and invasive lobular breast carcinoma (ILC) diagnosed during the years 1984 to 1994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a statewide tumor registry. The women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based on their histology and treatment (breast conservation o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The incidences of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local recurrence, and 5-year survival were compared within each histologic group and treatment category. Results: During the period 1984 to 1994, 4886 women were diagnosed with invasive lobular or ductal breast carcinoma. Of these, 316 (6.5%) had infiltrating lobular cancer.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68% and 71% for ILC and IDC, respectively (p=0.5).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s were 2.8% and 4.3% for ILC treated with lumpectomy and axillary nodal dissection (LAND) and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MRM),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btained with IDC (LAND=2.5%, MRM=2.1%). The incidence of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during the period was 6.6% and 6.5% for ILC and IDC,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can be safely treated with breast conservation with no difference in local recurrence or survival. In the absence of a suspicious finding on clinical or radiologic examination, routine contralateral breast intervention is not recommended.Presented at the 50th Annual Cancer Symposium of The Society of Surgical Oncology, Chicago, Illinois, March 20–23, 199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和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例乳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腺乳头状癌发病率占同期收治所有乳腺癌的0.64%.患者均可触及肿块.12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例行保乳手术,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15例行辅助化疗,其中5例另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8年,中位随访时间为32.5个月.1例发生骨转移于术后2年死亡,1例发生多器官转移于术后7年死亡.结论 乳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与其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对导管内乳头状癌的治疗宜选择低创伤的手段,对浸润性乳头状癌及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须按浸润性导管癌治疗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