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根据变压吸附分离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Aspen Adsim软件对三塔VPSA富氧工艺过程进行模拟。通过调整模拟参数考查了循环周期、均压时间等对富氧效果的影响。为了降低工艺能耗,一方面在保证产品气氧气浓度以及回收率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吸附压力与解吸压力比,另一方面当吸附塔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借助于压降驱动力采取常压进气方式。结果表明:在本模拟工艺中,当循环时间75 s,均压时间4 s,吸附、解吸压力比为2.88时,得到产品气氧气体积分数为94.6%,回收率为56.6%。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3塔变压吸附分离装置,对烟道气中的低浓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12%左右)的富集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吸附压力和吸附时间、置换压力和置换时间及解吸压力对产品气浓度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硅胶的PSA技术能够对炉窑尾气中的低浓度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浓缩;吸附压力和吸附时间对变压吸附回收浓缩烟道气中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得到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吸附压力不能太低,不同的吸附压力下有着不同的最佳吸附时间;一定条件下提高置换气的流量和压力会提高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但是回收率会下降.  相似文献   

3.
双回流真空变压吸附(Duplex VPSA)是一种中间位置进料,塔顶和塔底分别采用轻、重组分回流的变压吸附过程,能够同时得到较高体积分数的轻、重组分产品。利用Aspen Adsorption模拟软件,以Li-X氧分子筛为吸附剂,对两塔Duplex VPSA空气分离进行了模拟研究。每个循环包含进料/轻组分回流、均压升、重组分产品升压、重组分回流/吸附、均压降、逆向降压6个步骤,在吸附压力200 kPa和解吸压力57 kPa下能够得到体积分数98.08%的氧气和体积分数97.57%的氮气,回收率分别为90.32%和98.89%。研究了不同进料位置、进料流量和回流比对产品气的体积分数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uplex VPSA过程能够同时得到较高体积分数和回收率的氧气和氮气。  相似文献   

4.
采用椰壳活性炭为吸附剂,进行了三床真空变压吸附(VPSA)氮气甲烷分离过程的研究。在吸附和置换压力为0.5 MPa,解吸压力为-0.08 MPa条件下,将体积分数(下同)为30%的甲烷,浓缩至80%~98%,甲烷的回收率达到65%~96%,并研究了吸附和置换步骤下塔顶出口流量对于产品气纯度和收率的影响。运用Aspen Adsorption软件建立上述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模拟可以为甲烷富集的工业装置建立提供基本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
针对变压吸附空分制氧装置的微型化趋势,研制了一种新型六塔旋转变压吸附制氧装置。本文介绍了新型装置的工作原理,且通过实验研究了六塔旋转PSA制氧过程中几个主要工艺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提高转速,产品氧的纯度随之先提高后降低,对应于每个进料流量都存在一个获得最高氧纯度的最佳转速;而且,进料流量小时氧纯度较低,进料流量大时回收率降低,因此存在一个最佳进料流量;充压时间与吸附时间的比值对产品氧浓度的影响非常显著;与常见的PSA装置相比,均压步骤明显地提高了这种新型结构PSA装置的氧纯度和氧回收率。这种装置的高径比小,循环时间短,可获得92%的氧产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变压吸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影响变压吸附的主要因素,认为吸附时间与吸附压力是影响变压吸附最主要的因素;同时,在变压吸附操作中应尽量提高吸附压力、降低解吸压力、延长吸附时间、降低产品纯度,以提高氢气回收率进而提高装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双回流变压吸附是一种在吸附塔中间位置进料,塔顶和塔底分别采用轻、重组分回流的变压吸附过程,能够同时生产两种高纯度、高回收率的产品气。以实验室自主合成的LiLSX分子筛为吸附剂,利用Aspen Adsorption模拟软件,对进料组成为78%N_2/21%O_2/1%Ar的实际空气进行了两塔双回流变压吸附的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原料气为78%N_2/21%O_2/1%Ar,吸附压力为2 bar(1 bar=105Pa),解吸压力为0.3 bar,进料量为0.4 m~3/h,轻组分回流流量为0.095 L/min,重组分回流流量为5.22 L/min时,能够得到体积分数为95.67%的O_2和体积分数为98.25%的N_2,回收率分别为94.60%和99.91%。并且进一步探究了进料位置、吸附时间、轻组分回流流量、重组分产品气流量等因素对O_2和N_2两种产品气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微型制氧流程的实验研究和分析,确定了单节流小流量反吹和均压工艺的最佳实验参数,在保证产氧浓度和氧气最大回收率的条件下,该工艺流程吸附压力最低。结果表明:小流量反吹工艺可以提高产品气中氧气浓度(体积分数),吸附塔出口端单向阀可以有效降低吸附压力;双节流反吹工艺虽然可以提高产品气中氧气浓度,但节流孔径限制了产品氧气输出,导致吸附压力升高;单节流小流量反吹工艺和均压工艺中均压时间与瞬洗时间均存在最佳值。  相似文献   

9.
以活性炭和5A分子筛为吸附剂,H_2、CO、CO_23组分混合为气源,建立了5-1-3P的五塔复合床试验,就变压吸附工艺参数对制氢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先后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响应试验,分析了吸附压力,吸附时间和进料量对H_2的体积分数和回收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制氢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对氢气的体积分数影响显著关系为吸附压力进料量吸附时间,当吸附压力0.85 MPa,吸附时间80 s,进料量14.5 L/min,氢气体积分数可达99.987%,收率为73.52%,与预测值相对误差很小,说明回归的二次多项方程模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试验结果,可用于复合床变压吸附制氢工艺条件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主要运用单因子变量法探究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氮工艺中影响氮气纯度的因素,并最后得出该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进口温度为-5℃、吸附压力为0.7MPa、进料流量为200m3/h,此时氮气纯度最高可达99.99%。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干袋法等静压机生产异型陶瓷素坯管过程中的动态压力与静态压力变数以及其变数对素坯管产品不同区域的强度影响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挤出机机头中压力的计算方法、测量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复杂挤出机机头内的压力降能适合多种情况,是压力降计算方法的发展方向,但计算比较复杂;机头压力的在线测量可以提供连续测量数据,为机头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压力控制精度的提高是制品质量和产量稳定的最终保证。  相似文献   

13.
液压试验或气压试验是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检查容器在超工作压力下密封结构的可靠性,焊缝的致密性以及容器的宏观强度。本文运用可靠性方法对按规范设计的压力容器分别在设计压力、试验压力(液压及气压试验)下进行了可靠度计算分析,并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低压储罐由于储罐基础设计不当,导致储罐底板外缘与罐基础分离。通过对储罐原设计文件调研、分析总结出事故原因,根据实际运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重新对储罐的内压、风压、倾覆力矩等参数进行计算。通过试算的方式得出储罐底板与基础分离的临界值,并给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行研制的脉动压力诱导注塑成型装置成功地将脉动变化的压力引入到塑料注塑成型的保压过程中。在该装置上用低密度聚乙烯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保压过程中模腔压力、模腔压力差随保压时间脉动变化,模腔压力差周期性的变化并出现负压,脉动的变化有利于提高保压补缩效果,提高了制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胡永兵  张琪  马德金 《广州化工》2010,38(12):210-211
液化石油气储罐为典型的压力容器,对比不同时期出版的标准或法规,设计压力的取值一直在不断地被优化调整。这一变化表明:正确理解标准和选择设计参数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更加关注设计压力、混合液化石油气组分、饱和蒸气压以及装量系数是正确的设计选择。  相似文献   

17.
延长油田定边地区为低渗透油藏,产能低,由于其吸水能力低,满足不了油田开发的需要,对这样的油藏可以适当提高注入压力。科学确定生产压差,实施油井精细化管理,对于确保油井稳产,实现油田产能最大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自增强压力不仅直接关系到自增强处理时压力容器的塑性区深度及经自增强处理后容器的承载能力,而且影响到自增强工艺的实施。运用解析法与图解法并按第三强度理论对压力容器自增强处理时所施加的压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可供工程上应用的关系式与图表,并揭示了一些值得注意而有用的规律。这些公式、图表与各种变化规律,不仅可用作工程实践参考,还展示了自增强理论中各参数间的本质联系与变化规律及这些联系与规律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周伟华  刘斌  瞿金平 《塑料科技》2007,35(11):38-40
用聚丙烯做原料,通过对空注射实验,测定了在一定振动条件和背压下喷嘴中的熔体压力。结果表明:振动有助于提高喷嘴中熔体的压力,最大提高约50%;与稳态注射相比,振动能减弱塑化过程中熔体的黏度突变带来的影响;在振动频率为10Hz,振幅为0.08mm时,喷嘴内熔体压力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0.
微正压精馏塔压力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氮气充压控制精馏塔操作压力的控制方法。氮气充压系统主要由恒压罐、正压罐和负压罐构成,其中恒压罐与精馏塔塔顶相连。首先通过理论比较了氮气充压新方法和传统冷却介质调节法,表明新方法的恒压作用更加快速可靠。试验考察了氮气充压系统的可行性及压力波动调节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并且进行了新方法的微正压精馏过程的压力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调节灵敏,恒压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