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加入WTO,给中医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用现代高新技术对传统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是我国高附加值中成药进入本文医药市场的捷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研究开发中药新剂型,可从整体上提高中药的制剂水平,从而确保中药制剂质量与疗效稳定是中药实现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基础。本文综述了近年中药制剂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剂型对中药到达体内后的药效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事业的发展,中药剂型的发展也比较快,从过去的单一的“膏丹丸散”,逐步地向精制提纯方面发展,各种中药针剂、滴剂、缓释剂、控制  相似文献   

3.
润肠丸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与传统饮片药效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是一种新的中药剂型,其制作过程为单味煎煮而后混合调配,与传统饮片混合煎煮的方式不同。本文选用润肠丸这一中医古籍经方,利用动物实验研究这种新剂型(单煎剂)与饮片剂(混煎剂)药理作用的差异,结果提示了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对原疗效的保存,并从肠道动力学方面揭示了该方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的新剂型不断上市,用药方向的拓展,使不良反应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加上“纯植物”“纯天然”的片面宣传,使人们普遍认为中药安全无毒,有益无害,对中药不良反应认识不足,产生了误区。因此,近几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报端。一些中药的毒、副作用或使用不当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分析其产生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药乳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为我国传统的药物,具有悠久的临床使用历史。中药制剂的发展在近50年来有一个新的飞跃,在继承和改进传统剂型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和制备工艺创新了一些新剂型、新品种,如中药静脉注射剂乳剂、控缓释胶囊片等。从而丰富了临床用药,使中药制剂生产逐渐走向科学化、工业  相似文献   

6.
增生性瘢痕治疗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万鲲  高申  王世岭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244-3245
通过对药理作用机制的综述,提出了今后应该运用高通量筛选法、基因芯片技术、反义技术等药理学中的新发法、新技术来进一步明确增生性瘢痕药物作用的靶点,特别是从天然产物中寻找药理作用明确的活性单体是药学工作今后开发研制增生性瘢痕治疗药物的重要任务;通过对药物剂型研究现状的综述,提出了可以设计一些控、缓释制剂以及以新型的高分子材料为基质的制剂,特别提出把巴布剂应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的思路;通过对临床应用局限性的综述,提出了不同单味中药中的活性单体所组成的复方新剂型的药物是增生性瘢痕治疗药物发展新方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余旭东 《临床医学》2003,23(5):58-59
中成药作为临床用药 ,其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已为临床所证明 ,而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针对中药药剂的研究开发 ,本人提出一些观点与思考 ,以供同道指正。1 中成药的历史发展中药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 ,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 ,对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的祖先经口尝身受的实践认识过程创造积累了中药知识和中药基本理论 ,并由最初的口耳相传发展到文字记载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中药体系。中成药随着中草药的发展而发展 ,在我国早期的医药经典文献中就有丸、丹、膏、散、汤、酒、饮、露…  相似文献   

8.
<正>中药汤剂历史悠久,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1]。然而中药汤剂需临用新配,口服剂量大,久置易发霉变质,携带和储存不便,不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2]。中药蜜丸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具有制法简单,服用、携带方便,药量大,适应范围广的特点,有利于治疗慢性疾病和病后调理,是中药原粉较理想的剂型[3]。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1部中,共收载中成药1496种,其中丸剂有438种,占29%[4](其中水蜜丸100种、大小蜜丸177种)。中药蜜丸在工艺设计过程中,是否中药汤剂1日中药用量就要制成同方蜜丸剂型1  相似文献   

9.
中药不良反应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国  李华玉 《临床荟萃》2001,16(9):420-421
中药的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 ,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 ,也是我国的传统药物 ,一直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一般都认为药性较温和无毒副作用 ,比较安全 ,还有些患者不经医生诊断自寻验方购药治疗疾病 ,造成各种不良反应 ,甚至死亡。随着中药的研究不断发展 ,剂型的不断改革 ,加之临床应用加强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 ,故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随之增多。我们收集了近年来国内医学期刊中中药不良反应 46例 ,以便引起医师和患者的重视 ,现综述如下。1 不良反应与剂型给药途径的关系注射剂 2 9例 (6 3.0 4% ) ,合剂 2例 (4 .34 % ) ,丸剂 5…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注射剂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中药剂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相当一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并未完全清楚,对药物成分体内代谢过程、量效关系、产品质量、稳定性等研究工作滞后,中药制备成针剂并使用于临床只有20多年的历史,在临床使用常有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利用中药方剂、剂型开发中药新药。方法:对古今中药方剂、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比较、发展中药剂型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中药方剂及其剂型开发中药新药切实可行。结论:应用中药方剂及剂型为研制中药新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增生性瘢痕治疗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药理作用机制的综述,提出了今后应该运用高通量筛选法、基因芯片技术、反义技术等药理学中的新发法、新技术来进一步明确增生性瘢痕药物作用的靶点,特别是从天然产物中寻找药理作用明确的活性单体是药学工作者今后开发研制增生性瘢痕治疗药物的重要任务;通过对药物剂型研究现状的综述,提出了可以设计一些控、缓释制剂以及以新型的高分子材料为基质的制剂,特别提出把巴布剂应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的思路;通过对临床应用局限性的综述,提出了不同单味中药中的活性单体所组成的复方新剂型的药物是增生性瘢痕治疗药物发展新方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中药注射剂是传统中药与现代制剂技术有机结合发展起来的现代中药剂型,由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内、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以及供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1]。  相似文献   

14.
1 剂型改革 中药汤剂可以随症加减,辨证施治,具有可靠的疗效,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中医治病的主要剂型。随着社会的进步,它的不足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比如,饮片要煎煮,火候有文火、武火的不同,饮片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的区别,患者在使用时感到有些不方便。还有,饮片的调剂,一般是人工用戥秤调配,分剂量误差大。现在人们对中药用药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对中药饮片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芬太尼新剂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癌症痛治疗必不可少的药物。它的剂型革新不仅能保持药物强效镇痛作用,还使临床用药更安全方便,降低滥用风险。本文介绍三种新剂型:骨架扩散型芬太尼透片贴剂、芬太尼透黏膜口含剂、病人自控芬太尼离子电渗皮贴剂。  相似文献   

16.
潘靖  罗艳红  于沛涛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218-1219
目的探讨预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对85例应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进行认真观察。结果中药注射剂是诱发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剂型。结论中药注射剂易发生不良反应,且以过敏反应居多,治疗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使药物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应用于临床的剂型多种多样,其中以煎煮后口服的汤剂较为多见。本文将对不宜煎煮的中药饮法、浅述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药作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由于多种原因,中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引起不良反应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中药注射液的应用,尤其是静脉滴注较为广泛,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根据笔者10余年的工作经验,现就中药不良反应常见原因浅析如下,旨在引起各界  相似文献   

19.
刘润婵 《全科护理》2010,(36):3350-3350
近年来,随着对中药新剂型研究的飞速发展,中药针剂不断涌现,这类制剂以其疗效快捷、副反应小的优势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的治疗应用中备受青睐。随着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中药针剂不良反应(ADR)的报道日益增多,其安全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主要为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外源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的免疫反应。中草药中可以诱发变态反应的物质很多,如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因此,我们要熟悉中药注射剂的药物成分性质、稳定性等,减少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相同的中药方剂,由于配制剂型的不同,服后产生的药效、持续时间、作用特点都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如果使用途径不同,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作用,如天花粉口服剂清热化痰,注射剂仅可用于中期妊娠死胎引产。古人认为:“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充分肯定了选择剂型对发挥疗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