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面对政府机构存在的诸多问题,政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纵观我国历次机构改革实证,充分说明此举之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为:统一认识,自觉行动;处理好上改与下改,筑渠与放水、改革与改善的关系;结合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实行法制化,实现依法行政。机构改革要真正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配套改革,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必须进行深层研究。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新视角着手,全面剖析了我国建立公共行政体制的优势条件和必然发生性,分析了政府机构改革的公共社会价值,井指出公共行政价值和社会转型的内在联系,试图为政府制定行政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打开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摒弃了以往研究中在理解国家与社会及其关系问题上缺乏人性分析的不足 ,把人性论作为研究的方法论 ,运用马克思关于人性及人的三形态理论来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文章从人的双重本性出发 ,集中地讨论了“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的历史性转换 ,认为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必经的两个阶段 ,“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都内在地根植于人的本性。文章分析了社会国家化的实质、特征 ,阐述了国家社会化的内容、途径和形式 ,提出了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日常化是国家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市场经济是国家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解读 ,逻辑地展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已经进行到市县乡一级地方人民政府 ,本文通过对高州市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从政府职能、机构设置、人员分流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改革中的问题 ,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职责同构是当代中国纵向政府间的主要关系模式。纵向的、不同层级的政府在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形成了高度统一和雷同。相对于政府的经济、社会职能转变的不到位而言,纵向政府间的“职责同构”关系模式已成为中国政府机构改革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困境的另一主要症结所在。因此,打破职责同构成为当前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机构改革。目前,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改革目标,正在进行第四次机构改革。前三次机构改革均不理想,不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而第四次改革的成效目前还不能作出定论。本文从追求政府规模的合理准则这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前三次机构改革“精简”原则的规范性内涵,以期对第四次机构改革乃至中国行政改革指导原则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革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政府机构改革能否启动乃至成功,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完备的动力体系.本文试图从社会环境变化、机构改革主体、科技发展以及财政压力等几个方面,分析完备的机构改革的动力体系所应具有的几个主要部分.并理论联系实际,在论述中分析了某些机构改革之所以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正是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8.
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纪。对目前中国而言,最大的机遇与挑战莫过于加入WTO。它将在经济、社会和文化诸多领域,对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经济运行模式、工作机制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提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多种思潮的激荡,如何发展市场经济,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大胆直面“入世”后的新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此,在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下,从2001年10月起,大庆市党政机构改革正式启动。这次机构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又一次体制创新。要完成好这…  相似文献   

9.
政府机构改革的职责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实 《江海学刊》2020,(1):113-118
政府机构改革是新时代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优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政府机构改革需要以政府职责为逻辑起点,并将其作为改革的前提条件、检验标准和指导要素。职责理念滞后和职责执行偏差是政府机构改革进程中的两个困点。因此,应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在明确纵向职责与横向职责双向度的基础上,形成政府机构改革的职责理念,并将其贯穿于纵向职责逻辑下的政府机构改革与横向职责逻辑下的政府机构协调之中。同时,强化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双化"条件下政府职责在机构设置与改革中的合理定位,推动政府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到1999年年底,国务院机构改革已经结束,基本实现了职能的转换和裁减一半人员的目标。但中央政府公务员的人数毕竟只占少数,以往机构改革的经验也表明改革越向下,阻力也就越大,改革愈不彻底。同时,  相似文献   

11.
张浩 《学术探索》2013,(6):11-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以后,2013年我国正式启动新一轮的大部制改革。2008年以来我国大部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面临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要以职能整合为核心,注意行政效率提高和加强监督机制建设,稳步推进新一轮大部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网络经济与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经济与政策管理问题,在国外正逐渐成为学术研究和政府关注的热点。文章探讨了网络经济如何在行政效率、政府职能输出、地方政府职能的增强、公民政治参与、国家安全、公民的个人安全等8个方面改变政府的管理。分析了政府面临的冲突与抉择。  相似文献   

13.
出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许多同志在理论上对地方税收存在模糊认识,从本质上看,地方税作为一种通过税种划分确定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来源的方法,事实上已经在我国存续了相当长时间;地方税是国家职能多层次性在国家税收层面上的具体反映。地方税制改革与新一轮税制改革一样必须反映时代背景的具体要求,应遵循“立足国情,稳步接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适度集权,适度分权;结构性减税并注意财政承受能力”诸原则,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优化地方税制结构、选择与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并完善与中央分成的共享税,逐步完善我国的地方税制。  相似文献   

14.
既有研究忽视了社会空间对新媒体与透支型消费观念的调节作用,文章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0),运用有序Logit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三点发现:(1)地区位置上,较之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个体的透支型消费观念更易受新媒体影响;(2)社会阶层中,个体所处阶层越高,新媒体对其透支型消费观念的影响越大;(3)社会空间中,新媒体对个体透支型消费观念的影响呈“W”分布,整体上呈现由强到弱的衰减趋势.其中,对东部地区上层,中西部地区中层及中西部地区下层个体的透支型消费观念具有显著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上层、东部地区中层及下层个体的透支型消费观念影响有限.文章的结论和政策含义在于:新媒体促进了个体透支型消费观念,但社会空间呈现不规则性,这可能缘于权力结构的单一化,因而要改善权力结构失衡,合理引导新媒体资源的配置和纠正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5.
阶层分化中的社会公正及政府职能的强化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显明 《学术研究》2000,18(9):53-60
公正秩序的缺失,是当前阶层分化进程中的一个症结性的社会问题。公正(形式公平)相对于公平(实质公平)而言,具有无可置疑的逻辑与历史的优先性,是效率与公平共同前提和相统一的基础。促进阶层分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克服“政府失灵”现象,将阶层分化导入公正、规范的制度轨道。  相似文献   

1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能否办好教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因此,从剖析教育公平的内涵着手,分析教育不公的种种现状,以此探求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之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也真正体现了广大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7.
社会空间与社会阶级:布迪厄阶级理论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集中讨论了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在指出布迪厄对经典阶级理论进行了关系主义改造 ,以及其理论的经验基础来源于法国资源的特点之后 ,作者梳理了布迪厄阶级理论及马克思与韦伯的师承关系 ,认为布迪厄把阶级理论安置于其社会空间理论之中 ,并根据资本的构成和数量来判别行动者的阶级性情 ,而阶级斗争也变成了争夺对于社会世界表征政权的符号斗争。最后一部分结合国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与中国语境 ,对布迪厄的阶级理论进行了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8.
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可提升企业、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完全市场机制不足以推进企业自愿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需要政府积极作为,承担关键角色,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理由,总结了欧盟国家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中的角色定位和相应政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社会保险的实际状况为背景,从社会保险本身的基本目标、基本功能、基本特征、运行机制与方式、社会保险基金的运动过程与规律等方面具体考察政府与社会保险的关系,分析和讨论其对社会保险承担的各种管理职责的具体内容与方式.其目的在于划定劳动者个人、单位与企业、政府在社会保险中的职责的"边界",形成政府承担社会保险职责的具体内容与方式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