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 1985年WHO与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糖尿病 (DM)诊断标准在老年人群应用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确定在老年人群中诊断DM的理想空腹血糖 (FPG)切点。方法对在北京地区居住 5年以上的老年人群体检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的 12 0 4人 ,分别根据WHO标准与ADA标准划分不同血糖水平的人群 ,分析其分布的异同 ,并以OGTT 2h血糖 (2hPG)≥ 11.1mmol/L为DM诊断标准 ,分析ADA(FPG)≥ 7.0mmol/L的标准诊断DM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变化情况 ,并确定在老年人群中应用FPG诊断DM的理想切点。结果 按WHO标准 (2hPG)诊断DM的患病率为 16 .2 8% ,按ADA标准 (FPG)诊断DM的患病率为 3.16 %。ADA标准制定的FPG 7.0mmol/L所得出的诊断DM的敏感度为 15 .3% ,特异度为 99.2 %。WHO与ADA两项标准均诊断DM的符合率仅为 15 .3% ,糖耐量低减 (IGT)与空腹血糖异常 (IFG)的一致性仅为 4 .5 %。老年人群诊断DM的理想FPG切点为 5 .5mmol/L ,其受性别、年龄、BMI和有否高血压的影响。结论 WHO标准和ADA标准在本人群中缺乏一致性 ,以ADA(FPG)标准诊断老年人群DM时 ,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替代WHO(2hPG)诊断标准。对 5 .5mmol/L≤FPG <7.0mmol/L老年人群应建议行OGTT检查。  相似文献   

2.
WHO与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异同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WHO与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糖尿病 (DM )诊断标准的异同及可能的原因。方法 对大庆地区 9832人糖尿病普查中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的 10 6 9人 ,分别以WHO与ADA诊断标准划分不同的血糖水平人群。分析人群分布的异同 ,并以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两种诊断标准的血糖异常人群不相符的原因。结果 WHO与ADA标准检出糖尿病患者分别为2 0 2例及 2 5 3例 ,与WHO标准比较 ,ADA标准诊断的DM符合率为 78.7% ,血糖正常人群符合率为 72 .3 % ,WHO检出的糖耐量低减 (IGT)人群中仅有 41.6 %被ADA判定为空腹血糖升高 (IFG) ,在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 <5 .83mmol/L的IGT及DM人群中 ,FPG均与 2小时血糖 (PG2h)不相关 ;在FPG≥ 5 .83mmol/L的人群中 ,FPG与PG2h相关。结论 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并非WHO诊断标准的替代物。WHO之IGT与ADA之IFG人群差异很大 ,以空腹血糖为标准找出与IGT完全相同的人群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 (IFG)诊断点从 6.1mmol/L下调至 5 .6mmol/L的合理性。方法对1986年入选的 468名非糖尿病人群〔3 41例正常糖耐量 (NGT) ,12 7例糖耐量受损 (IGT)〕在 1988年 ,1990年和 1992年分别进行OGTT复查 ,测定空腹血糖 (FPG)及 2h血糖 (2hPG)。以COX模型分析不同基线血糖水平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结果  (1) 10 9例 6年后发生糖尿病。COX成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影响后发现FPG与 2型糖尿病发病显著相关 (P =0 .0 0 0 1)。基线FPG 5 .6~ 6.0mmol/L组糖尿病发病危险性比FPG <5 .6mmol/L组已显著增加 ,RR为 3 .3 (95 %CI 2 .0~ 5 .3 ,P =0 .0 0 0 1)。 (2 )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是 5 .6mmol/L ,以FPG 5 .6mmol/L为诊断点IFG预报糖尿病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45 .0 % ,92 .8%和 65 .3 %。 (3 )NGT个体中COX成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性别、BMI后显示 ,FPG分组 (5 .0~ 6.0mmol/L与 <5 .0mmol/L)与糖调节受损 (IGR ,包括IFG或IGT)发生显著正相关 (P =0 .0 0 7)。ROC曲线显示 ,FPG预测糖耐量恶化而进展为DM或IGR的最佳阈值为 5 .3mmol/L。结论  (1)本组非糖尿病人群中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为 5 .6mmol/L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是糖耐量正常人群糖耐量恶化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对糖耐量正常人群糖耐量恶化的影响。方法 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做人群普查 ,确定糖耐量正常者 (NGT)〔空腹血糖 (FPG) <5 .8mmol/L及 2小时血糖 (PG2h) <6 .7mmol/L〕12 5例 ,测定血浆胰岛素。 6年后随访再以OGTT确定该人群糖耐量状态 ,以稳态模型 (Homa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 (IR)、胰岛素分泌功能 (IS) ,并分析其对糖耐量恶化的影响。结果  12 5例糖耐量正常人中 ,6年后 2 3例糖耐量恶化〔IGT 2 0例 ,糖尿病(DM) 3例〕。糖耐量恶化者初访时FPG、PG2h与糖耐量仍正常者无明显差别 ,但前者 1小时血糖(PG1h)、1小时胰岛素 (INS1h)均较后者高 (P <0 .0 5 ) ,且前者较肥胖 (P <0 .0 5 )及胰岛素敏感性更差 (P <0 .0 5 )。按胰岛素敏感性三分变量分组 ,胰岛素敏感性最差组的糖耐量恶化率为胰岛素敏感组的 3倍 (34.2 %比 11.9%和 9.5 % ,P <0 .0 5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初访时的胰岛素敏感性与糖耐量恶化显著负相关 ,而年龄、性别、PG2h、体重指数 (BMI)及IS均与糖耐量恶化相关不显著。结论胰岛素抵抗是糖耐量正常人群糖耐量恶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筛查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评估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筛查糖尿病(DM)和糖耐量受损(IG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北京地区研究对象1118名,为明确DM诊断而就诊者和DM高危人群接受DM筛查者,男489名,女629名,平均48±12岁,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HbA1c。结果按照1999年WHO的DM诊断标准,本研究人群糖耐量正常(NGT)、空腹血糖受损(IFG)、IGT、IGT合并IFG和DM者分别为510、35、155、52、366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与以OGTT诊断的DM状态相关的FPG临界点为6.2mmol/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和90.4%,曲线下面积0.943(95%CI0.927~0.959),阳性似然比8.9,阴性似然比0.2;与以OGTT诊断的DM状态相关的HbA1c临界点为6.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6%和77.5%,曲线下面积0.896(95%CI0.876~0.916),阳性似然比3.9,阴性似然比0.2。与IGT状态相关的FPG临界点为5.1mmol/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2%和68.3%,曲线下面积为0.729,阳性似然比2.1,阴性似然比0.5。与IGT状态相关的HbA1c临界点为5.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63.3%和56.5%,曲线下面积为0.634,阳性似然比1.5,阴性似然比0.7。结论6.2mmol/L6.2%时应进一步行OGTT了解2h血糖以明确有无DM,FPG和HbA1c不适用于筛查IGT人群。  相似文献   

6.
近来WHO糖尿病(DM)诊断专家委员会提出以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来取代FPG≥7.8mmol/L(140mg/dl)作为诊断DM的新标准[1].我国对25岁以上人群DM普查结果表明,以FPG≥7.0mmol/L为诊断DM标准是合理的.但这次普查对象的年龄范围较大,包括25至93岁的成年人,没有考虑到年龄增加对糖代谢的影响.DM新诊断标准中FPG值是否适用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尚不清楚.本文分析了60岁以上老年人以FPG≥7.0mmol/L(126mg/dl)作为诊断DM新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提出以FPG≥6.7mmol/L(121mg/dl)作为诊断老年DM标准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于糖尿病新诊断标准与分型的意义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世界卫生组织 (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于 1999年先后正式认可了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1997年对 WHO1985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分型修改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于 1999年 10月委员会议也通过我国正式采用这一新的诊断标准与分型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 .中国糖尿病杂志 ,2 0 0 0 ,8(1) :5- 6 )新诊断标准与分型与 WHO1985年诊断分型比较主要修改点如下。1.糖尿病空腹血糖 (FPG)诊断水平由原来的≥140 mg/ dl(7. 8mmol/ L )降为≥ 12 6 mg/ dl(7. 0mmo1/ L)。餐后 /服糖后 2 h血糖 (2 h PG)诊断水平不变 ,仍…  相似文献   

8.
我国DM患病率不断攀升.2015~2017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全国31个省进行DM流行病学调查[1],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即 DM 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11. 1 mmol/L或FPG≥7. 0 mmol/L或OGTT 2 hPG≥11. 1 mmol/L或HbA1c≥6. 5%,调查显示,中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一个修正的 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 (MBCI) =(FINS×FPG) / (PG2h PG1h- 2FPG) (FINS :空腹胰岛素 ;FPG :空腹血浆血糖 ;PG2h、PG1h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h、1h血浆血糖 )评估 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可能性。方法 在 430例糖耐量正常 (NGT)和糖耐量低减 (IGT)人群中分析 (FINS×FPG) / (FG2h PG1h - 2FPG)分辨血糖水平不同组间 β细胞功能差别的能力 ,并与应用胰岛素增值与血糖增值比值 (ΔI/ΔG)及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 (HBCI) =2 0×FINS/ (FPG - 3 5 )的结果比较。结果 偏相关分析显示 ,在调整胰岛素敏感性影响后 ,在NGT人群HBCI与PG1h仅边缘相关(P =0 0 5 8) ,ΔI/ΔG与PG2h相关不显著 (P =0 2 3) ,而MBCI与PG1h、PG2h均显著相关 (P =0 0 0 0 1)。在含IGT与NGT的总组 ,MBCI比HBCI及ΔI/ΔG与PG1h及PG2h相关更密切 (与PG1h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787,- 0 5 34及 - 0 5 0 7;与PG2h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76 6 ,- 0 5 13及 - 0 396 )。MBCI及HBCI还能区别某些PG2h仅相差 1 10mmol/L的IGT亚组间 β细胞功能差别 ,ΔI/ΔG未能做出这种分辨。结论  (FINS×FPG) / (FG2h PG1h - 2FPG)与HBCI和ΔI/ΔG都能分辨NGT和IGT组的 β细胞功能差别 ,但前一指数比后两个与糖负荷后血糖水平相关更  相似文献   

10.
选取新诊断的T2DM患者40例,给予甘精胰岛素每天1次皮下注射,调整剂量使空腹血糖控制于5.0~6.5mmol/L。同时联合那格列奈,调整剂量使餐后2h血糖控制于7.0—9.0mmol/L。治疗3个月,结果FPG,h2P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有较好疗效,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低减患者临床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低减是血糖调节受损。但有关空腹血糖受损的研究较少。本文拟对两类人群的临床特征进行初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在 1999~ 2 0 0 0年 ,从门诊体检病人中随机抽取病人 ,按OGTT结果 ,分为 4组 :(1)糖耐量正常 (NGT)的正常对照组 40例 :空腹血糖 (FBG) <6 1mmol/L及口服75 g葡萄糖 (OGTT)后 2h血糖 <7 8mmol/L ,无明显急、慢性疾病。 (2 )空腹血糖受损 (IFG) 10例 :FBG≥ 6 1mmol/L ,但 <7 0mmol/L ,且OGTT 2h血糖 <7 8mmol/L。 (3)糖耐量低减 (IGT) 2 3例 :OGTT 2h血糖≥ 7 8mmol/L但 <11 1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并评价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筛查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上海地区研究对象2298名,为明确DM诊断而就诊者和DM高危人群接受DM筛查者,男956名,女1342名,年龄52±13岁,行OGTT并测定HbA1C;以其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FPG和HbA。C在筛查DM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按照1999年WHO的DM诊断标准,本研究人群糖耐量正常(NGT)、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IGT合并IFG和DM者分别为830、110、380、183、795例。其中DM患病率为34.6%。(2)依据ROC判断,与DM状态相关的FPG最佳临界点为6.1mmol/L,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1.5%,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885~0.914),阳性似然比4.18,阴性似然比0.23;与DM状态相关的HbA1c最佳临界点为6.1%,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1.0%,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76-0.904),阳性似然比4.26,阴性似然比0.23;如应用FPG≥6.1mmol/L或HbA1c≥6.1%筛查D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5%和65.2%,阳性似然比2.77,阴性似然比0.05。结论FPG和HbA1C在筛查DM中具有相似的价值,二者均有相似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为了最大限度的筛查出DM患者,建议对于6.1mmol/L≤FPG〈7.0mmol/L或HbA1c≥6.1%的患者行OGTT检查以明确有无DM。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诊断标准·A1C≥6.5%—该测试应使用NGSP认证的方法,在与DCCT中检测进行进行标准化的实验室进行;或·空腹血糖(FPG)≥126mg/dL(7.0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小时无热量摄入;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肽(CP)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验对糖尿病(DM)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8例D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8名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的血糖(2 h PG)、CP、Hb A1c水平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分析HbA1c与与上述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FPG(10.79±3.23)mmol/L、2 h PG(13.76±3.42)mmol/L及HbA1c(11.95±2.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0.59)mmol/L、(3.69±0.29)mmol/L和(5.03±0.47)%(P0.05),CP水平(0.89±0.08)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0.66)μg/L(P0.05);HbA1c与CP呈负相关关系(r=-6.653,P=0.041),与FPG呈正相关关系(r=0.445,P=0.037)。结论 CP与HbA1c联合检验可为可为医师诊断DM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A1c≥6.5%;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11.1 mmol/L;或有典型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无症状患者中的糖尿病筛查 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5 kg/m2]并有1个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无症状成人,应从任何年龄开始筛查糖尿病并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对于无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应从45岁开始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HbA1c在筛查和诊断T2DM中的有效性。方法对497例(男361例,女136例)体检FPG≥5.6mmol/L者行OGTT并测定HbA1c、血脂、尿酸、血压等代谢指标。结果(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进行统计分析,与OGTT诊断DM的相关HbA1c最佳切点为6.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另U是79.60%和82.20%,曲线下面积(AUC)为0.873(95%CI0.831-0.916),HbA1c为6.5%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62.70%和93.50%。(2)按2010年ADA的DM诊断标准,分别按HbA1c≥6.5%或OGTT标准诊断DM,无论是否去除两组重叠部分,以HbA1c≥6.5%标准诊断的DM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以OGTT标准诊断的DM组,而FPG、2hPG均显著低于以OGTT标准诊断的DM组,其余代谢指标如血压、血脂、尿酸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HbA1c≥6.3%时应进一步行OGTT以明确有无DM,而HbA1c≥6.5%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诊断DM,与ADA的推荐一致。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前期,即血糖指标介于正常状况和糖尿病之间。科学定义为:糖尿病前期指由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此阶段患者血糖值比血糖正常者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即空腹血糖(FPG)≥6.1mmol/L,<7.0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7.8mmol/L和糖耐量异常(IGT),即FPG<7.0mmol/L,2h PG≥7.8mmol/L,<11.1mmol/L及两者的混合状态(IFG+IGT)。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是糖尿病预防的重点对象(WHO1999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曲线下面积(AUC)对OGTT不同时间点异常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糖代谢水平的反应,为GDM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111例孕妇按现行GDM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正常组和GDM组,将GDM组按其OGTT不同异常点的点数和相同点数时不同的异常时相再行分组,对各组的血糖水平和AUC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GDM组各时相点血糖水平和AUC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1)GDM组与正常组的AUC值,在(11.8~16.4)mmol·h/L的范围内存在95%置信区间的重叠,在(12.5~15.7)mmol·h/L的范围内存在5%~95%百分位值的重叠。(2)GDM组中,除F+1 h组中的FPG水平和1 h+2 h组中的2 h PG水平与C组的相应时相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FPG、1 h PG和2 h PG水平均随OGTT异常点数的增加而显著增高(均P0.01)。(3)AUC值的比较:1 h组分别F+1 h组和1 h+2 h组,2 h组F+2 h组(均P0.01);1 h组2 h组,F+1 h组F+2 h组(均P0.01);1 h组AUC均值F+2 h组AUC均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现行采用OGTT 3个时间点的血糖界值诊断GDM的标准下,AUC值不能全面地反映出GDM孕妇不同的糖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HbA1c及FPG筛查糖尿病(DM)的应用价值。方法南京地区参加体检的未诊断糖尿病1330例,测定FPG和HbA1c,予标准化早餐后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2hPG),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FPG和HbA1C筛查糖尿病的效果。结果按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本研究人群DM患病率为6.8%。采用ROC曲线判断,与DM状态相关的FPG临界点为6.1mmol/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3%和96.3%;HbA1c临界点为6.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5%和88.8%。当采用FPG≥6.1mmol/L或HhA1c≥6.1%作为标准时,敏感性达到92.3%,同时有较好的特异性81.2%。结论单独使用FPG较HbA1c在筛查DM中具有稍高的价值,为了最大限度的筛查DM患者,建议对6.1mmol/L≤FPG≤7.0mmol/L或HbA1c≥6.1%的患者行OGTT以明确有无糖尿病。  相似文献   

20.
5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NPH配合OAD治疗组)26例,B组(Glorrgine联合平平唐苹治疗组)28例。按照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目标血糖值:6.0mmol/L≤空腹血糖(FPG)≤7.5mmol/L,7.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h2PG)≤10.0mmol/L。治疗时间12周。结果:两组FPG、h2P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A组BMI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B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Glargine联合唐苹能更好的控制老年T2DM人的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优于其他组,是老年T2DM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