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浅议中药的毒性及毒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 ,中药的毒性、安全性检测已成为中药研究的又一热点 ,即如何准确、快速、高效地评价中药复方及其组成药物是否有毒 ,如何确定中药有毒成分、有毒部位及其含量和作用机理 ,已成为毒理研究工作的重点。1 有毒中药的概念有毒中药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是泛指一切中药的作用或偏性。狭义的则指进入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 ,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中药。历代本草及现代国家药典将部分药物标明“大毒”、“有毒”、“小毒”,而对一般的不注明是否有毒 ,即是根据狭义的中药毒性而限定的…  相似文献   

2.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的药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有关文献中提及的具有肾毒性的68味中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毒性:分为五级,无毒者29味,小毒者9味,有毒者19味,大毒者7味,极毒者4味,导致肾毒性的药物中半数以上有程度不一的毒性。性味:辛味药23味、苦味药22味、苦兼辛2味,苦、辛是致肾毒性的最多见的药味。成份:有的毒性成分即为有效药理成分,有的则是无药效作用的毒性成分,有一部分药成分尚未明确。肾毒性症状;以尿液成分和肾功能改变最为常见。中  相似文献   

3.
毒性中药的炮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岳全书—类经》对中药之毒有云 :“所谓毒者 ,以气味之有偏也。”《中国药典》收载各类毒性中药约 10 0种以上。对于毒性中药的炮制 ,古代典籍有许多详细的记载 ,现代也进行了不少研究。通过炮制而降低药物毒性 ,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传统炮制毒性中药的方法有水泡、米炒、醋炙、烘焙、制霜、复制法等。现结合现代研究介绍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1 水处理1.1 溶解减毒有些毒性成分可溶于水。利用此特性 ,使有毒成分溶出 ,降低含量而解毒。如附子、乌头等经过长时间的漂洗可使生物碱大量流失 ,毒性大大降低。据实…  相似文献   

4.
药物之所以能祛邪防病疗疾 ,其基础在于它具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亦称为毒性。古人云“是药三分毒”,《神农本草经》载药 35 7味 ,其中“大毒”8味 ,有毒 5 7味 ,“小毒”16味 ,占 2 2 .7% [1 ]。张仲景《伤寒论》113方 [2 ] ,与《金匮要略》2 6 2方中 [3 ] ,就有 119方含有毒性中药 ,占总数 32 %强。名方小柴胡汤、四逆汤、金匮肾气丸等都含有毒性中药。近年来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毒性中药的应用更为广泛 ,但毒性中药具有毒性猛烈、副作用大和治疗上疗效显著的两面性 ,“躁悍之将 ,善用之奏功甚捷 ,不善用之为害非轻”,因…  相似文献   

5.
郭国富 《中医研究》2012,25(9):72-74
有毒中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临床用药经验的积累,对毒性研究的深入,毒性中药具有较独特的疗效,一些疑难顽症均离不开它;但又很难使用,稍不谨慎,就会有中毒的危险,甚至致残、致死.中药毒性分级情况各不相同,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迄今尚无统一标准,仍沿用传统的经验分级方法,将有毒中药分为极毒、大毒、有毒和小毒4级.因用药部位、品种的不同,其成分的含量及所含毒性、用量、产地采集、炮制不同也有差异.因此,医药工作者在应用有毒中药时,千万不能盲目地乱用药物,应对症用药,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1部收载的83种有毒中药,从药味自身毒性成分、炮制方法、毒靶器官临床表征信息采集3个方面,探讨有毒中药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预警机制,对于预防有毒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降低药物损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2010版《中国药典》,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方法: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616种药材及饮片,根据其毒性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归类与分析。结果:大毒10种、有毒42种、小毒31种;孕妇禁用33种、孕妇慎用15种;儿童禁用1种。结论:特殊人群(孕妇、幼儿)临床需使用毒性中药材和饮片时,应严格执行201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药材和饮片外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药的临床外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药材和饮片中可外用中药的外用功能、用法、用量等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记载可外用的中药165味,其中明确记载外用功能的中药25味,包括千金子、千金子霜、天南星、制天南星、巴豆、巴豆霜、甘松、艾叶、白矾、百部、芫花、蜂蜡、蜂蜜、补骨脂、栀子、轻粉、鸦胆子、骨碎补、狼毒、菟丝子、商陆、蛤壳、滑石、滑石粉、蜂胶。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的中药外用的用量多为外用适量,外用用量不明确;外用用法多集中为研未掺敷患处、煎汤熏洗、熬膏等;临床外用多用来治疗湿疹、手足癣、皮肤皲裂、烧烫伤、痈肿疮毒、白癜风等皮肤病。结论:2020年版《中国药典》所载可外用中药的数量总体呈递增趋势,但这些中药的外用功能、用量及用法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药毒性研究与临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宗铎 《河南中医》1994,14(6):380-382
中药毒性研究与临床李宗铎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中草药/毒性,中药配伍/毒性,综述在许许多多的中医药书藉中,中药的性味之下往往标注有“有毒”、“大毒”、“小毒”,这些“有毒”的标记说明了该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毒性中药按毒性、四气、五味、功效主治、毒性成分分类法,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毒性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加深对毒性中药的认识,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浅谈对2000版《中国药典》中毒性药材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龙胆泻肝丸"中马兜铃酸导致肾损害事件的发生,人们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有了一个大的转折,开始重新审视中药的安全性.中药材究竟有毒无毒、毒性中药材的研究有何特点、其毒性大小如何划分等已成为消费者、企业和药物评价及监管部门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值2005版<中国药典>编纂之际,笔者对2000版<中国药典>中的毒性药材从不同角度做一简要回顾,希望有助于对毒性药材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与完善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大毒”“有毒”之品统称为毒剧药。阐述毒性中药的定义以及既有药理作用又有毒理作用的两重性,建立与完善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对中药成方制剂中的毒性成分的含量予以客观反映,可提高人们对中药毒性成分的认识。笔者在现行质量标准已规定有定性鉴别和低限含量测定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方法,并认为我国中药地方标准升为国家标准及加入世贸组织后,需建立与完善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药的毒性,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但对其认识历来就存在诸多争端,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探讨,兹分述如下.1关于广义毒性含义的问题’关于广义毒性,人们一直认为是概指药物的偏性,是一切药物发挥作用的内在依据,并用“毒药”一词来代称所有药物,且将张景岳作为广义毒性论的代表医家。其实不然,通观《本草正》,景岳将所论药物分为十四部,且将附子、白附子、半夏、木鳖子等品独到一部,冠以“毒草部”之品,以别于其它药物,每味药中都标明有毒及大小等次,在其他类药中,亦标明毒性有无及大小以别于常药。如蔓草部中使君子为“味甘气温有小毒”,山草部有仙茅为“味辛温有小毒”,如此等等,这表明:首先:其分类以植物特征为主,尤其重视药物毒性,故独立“毒草部”,其他有毒药物在各部中亦注明其毒性,以表明并非所有药物都有毒。  相似文献   

14.
秦丽莉 《光明中医》2008,23(3):378-378
毒性中药是指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对人体可以造成明显的伤害,在中药药性上属于有毒的一类中药。中医常利用这些中药的毒性“以毒攻毒”,其毒性物质也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如何很好地发挥“毒药”的治疗作用,又能严格控制其毒性反应,是中医利用“毒药”治病时的原则。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5.
中药毒性,即所谓的有毒无毒。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早在东汉时,《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古代医家针对中药的毒性大小分为大毒、常毒、小毒等三类,认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是说针对病体虚实,疾病深浅来适当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治病收到相当效果后,就要停用,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中毒性药材的收录情况进行归类分析,并与临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版《药典》中毒性药材的收录内容、用药禁忌内容及增修订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统计北京医院临床毒性药材的总体使用情况和处方用量,与《药典》规定用量进行对比。结果 2015版《药典》对毒性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有较大的提高和完善,同时临床普遍存在超《药典》规定剂量使用毒性中药的情况。结论国家对于毒性中药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十分重视;目前毒性药材的临床实际用量与《药典》规定剂量差别较大;毒性药材大多药性峻烈,引起不良反应的概率大于一般中药,因此临床用药应更慎重。  相似文献   

17.
中药毒性研究思路概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毒中药评价标准,中药有毒部位、有毒成分及其含量与作用机理,有毒中药临床用量等,是中药毒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已开展的研究中,实验类型主要集中在急性、亚急性及长期毒性实验上,指标选择主要集中在组织形态学指标和生化指标方面,在中药毒性作用机理及利用中药自身特色减毒抑毒方面已有一些探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药毒性研究必须将现代科学技术、药理学知识、毒理学知识,与传统中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放在中药的多种毒性成分及其毒性作用机理上。  相似文献   

18.
中药使用历经数千年,但对于中药之毒性一直存在误区,简单认为“中药有毒”、“中药无毒”的描述同样是片面的。本文分析了中药和化药关于“毒”的不同含义,认为传统记载有毒的中药可以分为“不良反应较多的中药”和“具有机体损害作用的中药”,前者主要指作用复杂且作用较强的中药,后者则为含有明确毒性成分或强药理效能成分的中药,由此形成科学的表述方法,为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提供参考。中药物质有效成分基础研究应通过成分研究、组合成分研究、复方成分研究,对中药“毒”与“效”的科学内涵和物质基础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具有生殖毒性中药毒性成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具有生殖毒性的中药毒性成分。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对所记载的具有生殖毒性中药毒性成分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具有生殖毒性中药的毒性成分主要为生物碱、苷类、毒蛋白、动物毒素、酚类和重金属等。结论:应加强中药生殖毒性的宣传,合理使用中药,尽量避免或减少生殖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药毒性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试图就中药的毒性作一论述,让人们能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使中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1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古代医药学家十分重视中药的毒性问题,我国的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就是按药物的有毒无毒、养生延年及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后来的历代本草亦在具体的药物上有毒无毒的药性说明,记载了各种药物的适应证、炮制方法及临床经验,并总结出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及服药禁忌等注意事项。毒性简称“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