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大肠癌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炎症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转铁蛋白(TFN),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CD_4~+、CD_4~+/CD_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_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D_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和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应用于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以指导临床中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84例,依据随机原则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实验组患者在手术结束24 h内予以管饲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给予人性化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予以等量氮质、等热量的常规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1 d和手术后第10天的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及体重情况(Wt)等营养学相关标志物数据,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第7天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体重、血清TP、ALB及PA等营养学相关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切口愈合结果为甲级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Ig A、Ig G、CD4+和CD8+水平均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应用于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的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合人性化护理方案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对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肝切除术后患者96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48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8例,EIN组在肝切除术后24 h经鼻空肠营养管滴注肠内营养剂加精氨酸、谷氨酰胺;PN组在肝切除术后24 h,经深静脉连续滴注肠外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第1、3、7天血WBC计数、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浆内毒素含量以及术后7 d内肠道排气时间和大便球菌与杆菌比异常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两组ALT、TBIL、内毒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第7天,EIN组ALT、TBIL、内毒素含量明显低于PN组(P均<0.05);EIN组患者术后肠道排气时间短于PN组(P<0.05),大便球菌与杆菌比异常率低于PN组(P<0.05)。结论肝切除术后患者给予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可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减少细菌移位,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并可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百色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组(EIEN组)和早期常规型肠内营养支持组(EEN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7 d的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营养指标[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 d,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EIEN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营养指标明显优于EE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EIEN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EEN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伴营养风险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新入院胃癌患者运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将评分在3~5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后早期给予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30例)和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普通肠内营养,30例),两组术后给予7 d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3、7天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用于检测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和CD4+/CD8+比值)、营养状态指标(血浆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同时观察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炎性肠梗阻、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试验组患者CD4+/CD8+、转铁蛋白、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提前〔(63.5±7.3) h vs. (72.8±8.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肺部感染、吻合口瘘、严重腹胀、炎性肠梗阻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促进了胃癌伴营养风险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的回升,促进了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和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手术后患者免疫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Enteral immune nutrition,EI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EN组),分别于术后第2~8d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1d、术后第2d和第9d分别检测IgG、IgA、IgM、CD4+、CD8+、CD4+/CD8+、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并统计住院天数及用药期间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d两组的免疫指标均较术前1d有所降低,术后第9d肠内免疫营养组IgG、CD4+、CD4+/CD8+的表达较常规肠内营养组显著回升(P<0.05).两组在住院天数和感染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组较常规肠内营养组能更加有效地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手术后患者免疫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Enteral immune nutrition,EI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EN组),分别于术后第2~8d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1d、术后第2d和第9d分别检测IgG、IgA、IgM、CD4+、CD8+、CD4+/CD8+、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并统计住院天数及用药期间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d两组的免疫指标均较术前1d有所降低,术后第9d肠内免疫营养组IgG、CD4+、CD4+/CD8+的表达较常规肠内营养组显著回升(P〈0.05)。两组在住院天数和感染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肠内免疫营养组较常规肠内营养组能更加有效地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及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A、IgG、IgM、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IgA、IgG、IgM、CD3^+、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完全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病人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功能,其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其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重度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患者接受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支持前,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开展早期肠内免疫营养的效果优于常规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3.
14.
宋新梅  田然然  马颖  曹艳辉  贾漪涛 《重庆医学》2021,50(16):2753-2757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术后应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其胃肠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保定市第二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95例,其中47例选择术后常规营养干预为对照组,48例予以免疫肠内营养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体重指数、肌酐-身高指数、氮平衡,以及血清转铁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胃饥饿素、胃动素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A、M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干预前,CD8+细胞百分比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D8+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胃肠道恢复及住院时间更短(P<0.001).结论 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更利于恢复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激素分泌和免疫功能的恢复,缩短胃肠道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强化精氨酸肠内营养对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口腔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各40例。术后24 h内给予实验1组强化精氨酸(10 g/d),实验2组强化精氨酸[0.3 g/(kg·d)]的等氮、热量肠内营养支持。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0 d分别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淋巴细胞比值(LY)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前1 d两组血清TP、ALB、PA、L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实验1组血清TP、ALB、PA及LY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实验2组血清LY水平较术前1 d有所上升(P<0.05),实验2组其他指标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实验2组血清LY水平明显高于实验1组(P<0.05)。两组患者鼻饲营养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精氨酸0.3 g/(kg·d)较10 g/d剂量的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营养状况及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精氨酸肠内营养组(强化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普通组),于营养治疗前和营养治疗后的第10天、第20天分别检测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淋巴细胞总数(TLC)。并对神经功能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2组患者在营养治疗前,营养指标及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0天,强化组的血清ALB、PA和TLC均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强化组患者治疗后第10天和第20天PA及TLC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组的ALB、PA水平和T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治疗后第10天和第20天普通组和强化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在营养治疗后第10天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20天强化组的评分比普通组更低(P〈0.01)。结论:精氨酸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近期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IEN组)46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6例,共营养支持7 d。于术前1 d和术后第8天抽血检测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严重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恢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质量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EN组均>0.05),而两组患者血前白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间术后各营养学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质量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患者术前在免疫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术后第8天IEN组与PN组术后CD3+、CD4+较术前显著上升(均<0.05),而CD8+略有下降;IEN组CD3+、CD4+均显著高于PN组(均<0.05),而CD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满足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需求,IEN支持较PN具有更好的治疗效应,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探讨肠内营养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肠外营养干预组)与B组(肠内营养干预组),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免疫功能.结果 术后8d,B组的NK细胞活性、CD3+、CD4+、IgA、IgM的含量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CD8和IgG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的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术后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机体免疫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l周、2周的机体免疫状态指标和营养状态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机体免疫及营养状态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在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l周和2周后的免疫及营养状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在给予治疗2周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SAP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及免疫状态,影响效果更为积极,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营养支持是危重病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起到加速康复、缩短病程的作用。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对45例外科危重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旨在了解外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均为不能进食的外科危重患者,包括多发性创伤、重型颅脑外伤和颅脑、胃肠、肝胆及胸科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外营养组(PN组)23例,胃肠内营养组(FN组)22例,EN组平均年龄为(61.18±8.67)岁,PN组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