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研究牛至油对葡聚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沙拉嗪),牛至油高、中、低剂量组,大豆油组(溶剂组),每组15只,造模同时灌胃给药,连续7 d。第8天,处死小鼠并收集结肠、血清及粪便,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粪便中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0.01),血清促炎因子IL-1β、TNF-α水平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其中牛至油高剂量组效果最佳。肠道菌群分析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中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等丰度有所降低,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等丰度均有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扶正散结方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有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称瘤重,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CD68+浸润程度;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IFN-γ,TGF-β,IL-4,IL-13,IL-6,IL-10,IL-12,TNF-α的含量。结果:与荷瘤模型组相比,其他各组均较高,分别为DDP组(50.28%)、中药预防组(34.37%)、中西结合组(66.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浸润程度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各组荷瘤小鼠血清中IFN-γ,IL-6,IL-12含量均较空白对照组低,而IL-4,IL-13,TGF-β含量均较空白对照组高,且在不同药物干预下,部分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预防组、中西医结合组与荷瘤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IL-10含量,与荷瘤对照组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散结方可以通过下调肺癌免疫微环境中IL-4,IL-13,TGF-β等,上调IFN-γ等细胞因子,从而逆转TAMs的免疫重塑作用,控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3.
王梓宇  张智慧  吴鹏  李浩然  赵梦  何梦娇  张学兰  赵鑫 《中草药》2023,54(14):4556-4563
目的 研究远志甘草制前后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代谢的影响,探讨甘草制远志降低肠道炎症的机制。方法 SD大鼠连续15 d ig远志或制远志后,ELISA法检测十二指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含量。结果 甘草制远志可显著降低远志引起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中IL-6、IL-8、TNF-α水平升高和肠道炎症损伤(P<0.05、0.01)。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甘草制远志后可改善远志引起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和物种多样性减少,在门水平上主要表现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回升(P<0.05、0.01),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七味通痹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mL/kg),采用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21 d后,评估各组大鼠关节炎评分、足肿胀度、关节腔滑膜组织TNF-α、IL-17F、IL-6及IL-1β水平,同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检测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七味通痹口服液各剂量均能有效地降低模型大鼠足肿胀(P<0.05),抑制炎症反应(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味通痹口服液组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更接近正常大鼠;粪便中厚壁菌门丰度下降,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升高;拟杆菌属及异拟杆菌属丰度升高,毛螺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及梭状芽孢杆菌丰度水平降低。结论 七味通痹口服液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组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发挥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穗花杉双黄酮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穗花杉双黄酮(ATF)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大鼠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穗花杉双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1),连续给药7d,末次灌胃给药1 h后,腹腔注射CCl4原液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和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抑制蛋白(nuclear factor kappa B inhibitor protein,IκB-α)的水平,采用鲎试剂终点显色法检测大鼠血浆内毒素(LPS)水平,Real 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TGF-β1,IL-1β,IL-6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提高(P<0.01),肝组织NF-kB和磷酸化IκB-α的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TNF-α和iNOS基因的表达也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ATF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TGF-β1,IL-1β,IL-6的含量(P<0.05或P<0.01),降低肝组织NF-κB和磷酸化IκB-α的水平,且能显著降低LPS水平,下调肝组织TNF-α和iNOS基因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穗花杉双黄酮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内毒素引起的Kupffer细胞激活,进而抑制下游核因子NF-κB的激活,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软胶囊抗肝癌作用及对肝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种H22肝癌细胞的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灵芝孢子油高、中、低剂量组。给药7d后剥离瘤块,计算肿瘤抑制率;给药11d后检测各组小鼠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体液免疫功能、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TNF-α、IFN-γ生物调节因子水平。结果:高剂量灵芝孢子油对H22实体瘤的生长具有显著性的抑制作用。高、中、低剂量灵芝孢子油均可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及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P<0.05,P<0.01);高、中剂量灵芝孢子油可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P<0.05,P<0.01);高剂量灵芝孢子油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血清生物调节因子IFN-γ和TNF-α水平(P<0.05)。结论:灵芝孢子油能有效抑制H22肝癌小鼠实体瘤的生长,调节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赵世聪  罗廷  曹秋梅  陈健  王诗陶 《河北中医》2023,(12):2007-2012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味对盐酸二甲双胍片所致2型糖尿病(T2DM)腹泻脾胃虚弱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脑-肠-菌轴的影响。方法 将76例盐酸二甲双胍片所致T2DM腹泻脾胃虚弱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血清脑肠肽相关指标、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最终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完成试验。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33/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25/3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大便性状、大便次数、脘腹胀闷、食欲不振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1β、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  相似文献   

8.
梁艳妮  程雯  吴柯楠  于金高  张东博  张珍  王征 《中草药》2021,52(13):3896-3904
目的研究靛玉红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125mg/kg)组和靛玉红低、中、高剂量(7.5、15.0、30.0 mg/kg)组,采用3%DSS自由饮用7 d诱导小鼠UC模型,第8天ig药物,连续干预7 d后,观察小鼠体征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IL-10、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各组收集5份小鼠肠道内容物样本,采用细菌16S r RNA基因V4~V5区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内容物的菌群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靛玉红组小鼠DA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损伤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呈升高趋势。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靛玉红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升高,在门水平主要表现为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例回升,属水平7个菌属Lachnospiraceae_FCS020_group、Ruminiclostridium_9、Eubacterium_brachy_group、别样棒菌属Allobaculum、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Erysipelotrichaceae_UCG_003和Tyzzerella可能与靛玉红对UC的治疗作用相关。结论靛玉红能够通过调节UC小鼠肠道菌群、抑制肠道炎性反应,从而治疗U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连翘对岭南湿热模型小鼠的作用及对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1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连翘组,每组7只。将模型组和连翘组放入人工气候箱[T:(30±0.15)℃,HR:80%~85%]每天12 h,隔日灌服白酒0.3 mL+跑步30 min,每日以高蛋白饲料喂养的"外湿+内湿+脾虚"的复合因素造模。造模49 d后,连翘组小鼠连续7 d进行连翘水溶液灌胃,模型组小鼠连续7 d超纯水灌胃。实验结束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各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及内毒素(LPS)进行检测,对各组小鼠舌、小肠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对粪便进行16s rRNA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IFN-γ、LPS含量增加(P 0.01,P 0.001);舌组织黏膜层角化增加并且有明显的过角质化突起,固有层结缔组织破坏明显;小肠组织黏膜层上皮细胞被破坏,固有层腺体损伤;肠道菌群结构发生紊乱,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肠道菌群的比例均有所增加(P 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所占比例减少(P 0.01);肠道有益菌普氏菌属(Prevotella)和颤螺菌属(Oscillospira)含量减少(P 0.05,P 0.01),致病菌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含量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连翘组小鼠血清TNF-α的含量有减少趋势,IFN-γ的含量减少明显(P 0.01),但血清LPS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舌组织黏膜层过角化突起没有改善,舌乳头排列较均匀,固有层形态规整;小肠组织黏膜层上皮细胞结构清晰,排列规则,固有层腺体结构清晰;肠道菌群结构改善,拟杆菌门所占比例降低(P 0.05),厚壁菌门所占比例升高(P 0.01);肠道有益菌普氏菌属和颤螺菌属含量增加(P 0.05),致病菌螺杆菌属(Helicobacter)含量降低(P 0.05)。结论连翘对中医湿热证有积极的治疗作用,能够治疗炎症,改善舌和小肠组织病变,降低肠道致病菌的含量并且对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采用强迫游泳、慢性束缚和饮食控制制备肝郁脾虚型CFS大鼠模型。造模同时予电针"足三里""合谷""太冲",频率2 Hz/15 Hz,强度1 mA,每次20 min,每日1次,持续21 d。旷场实验评价大鼠自发运动能力,高架十字迷宫评价大鼠焦虑样表现,负重力竭游泳评价大鼠疲劳情况,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多糖水平,16S rDNA测序分析大鼠肠道菌群门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活动总路程和平均速度明显减少(P0.01),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5),负重力竭游泳时间明显缩短(P0.01),血清TNF-α、脂多糖水平明显升高(P0.01);肠道菌群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下降,变形菌门和螺旋体门丰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旷场活动总路程和平均速度明显增加(P0.01),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1),负重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1),TNF-α、脂多糖水平明显降低(P0.01);肠道菌群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升高,变形菌门和螺旋体门丰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合谷""太冲"可改善肝郁脾虚型CFS模型大鼠运动能力、疲劳和焦虑样表现,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TNF-α、脂多糖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裂蹄木层孔菌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问  焦燕  李航  李敬轩  蔡云  李红  杨世杰 《中草药》2011,42(10):2047-2050
目的研究裂蹄木层孔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S180、H22、MFC实体瘤小鼠模型和S180腹水瘤小鼠模型。将3种实体瘤模型小鼠均分为模型组,裂蹄木层孔菌低、中、高剂量(0.5、1.0、2.0 g/kg)组和环磷酰胺(CTX)阳性对照组,S180腹水瘤小鼠模型加设对照组。观察裂蹄木层孔菌对腹水瘤小鼠生存时间以及实体瘤小鼠瘤质量、胸腺和脾脏指数、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裂蹄木层孔菌低、中、高剂量均能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时间(P<0.05),抑制肿瘤生长(P<0.05),提高胸腺和脾脏指数(P<0.05)及血清IL-2(P<0.05)和TNF-α水平(P<0.01)。结论裂蹄木层孔菌对小鼠肉瘤S180、肝癌H22细胞、前胃癌MFC肿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显示一定的抗肿瘤效应,其可能通过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中IL-2、TNF-α的水平达到抗肿瘤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孙英新  黄洋  曾妙  甘家丽  黄培锋  姜希娟  高青 《中草药》2020,51(9):2492-2500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高脂喂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poE~(-/-)小鼠的影响,从菌群失调诱发炎症角度探讨丹蒌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57BL/6J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高脂喂养ApoE~(-/-)小鼠24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蒌片组,连续ig给药8周后取血测定血脂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脂多糖(LPS)水平;动脉大体油红O及主动脉窦HE染色观察斑块形成;粪便16 SrRNA扩增子测序检测肠道菌群;GC-MS法检测短链脂肪酸;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脂水平升高,肠道菌群失调,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血清LPS水平升高,主动脉周围炎症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干预可明显降低小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1),有效减少斑块面积;调节肠道菌群,进而降低血清LPS及主动脉周围炎症因子TNF-α、ICAM-1和IL-1β水平(P0.01)。结论丹蒌片通过改善菌群结构,降低菌群失调诱发的炎症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毛钩藤碱对Apc^(min/+)小鼠肠道息肉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Apc^(min/+)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毛钩藤碱低(5 mg/kg)、高(20 mg/kg)剂量组,另选取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给药12 w,观察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记录小鼠肠道息肉的数量及直径;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肠息肉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ELISA测定小鼠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肠组织NF-κB p65、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16S rRNA测序法检测大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及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和NF-κB p65、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肠组织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肠道中拟杆菌属、norank_f_Erysipelotrichaceae等菌群丰度显著升高,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脱硫弧菌属等菌群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钩藤碱高剂量组小鼠DAI评分及息肉数量和大小显著降低,息肉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比例、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和NF-κB p65、p-IκBα蛋白表达及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降低,肠组织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肠道中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脱硫弧菌属等菌群丰度显著升高,拟杆菌属、norank_f_Erysipelotrichaceae等菌群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毛钩藤碱可抑制Apc^(min/+)小鼠肠道息肉生长,并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4.
彭静  陈曦 《中成药》2021,(4):1037-1040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H22肝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20 mg/k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高剂量(80 mg/kg)及低剂量组(40 mg/kg),每组10只。常规方法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次日给药,持续给药7 d;5-氟尿嘧啶组腹腔注射给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灌胃给药。检测荷瘤小鼠瘤重、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常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高、低剂量组小鼠瘤重降低(P<0.01),而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白细胞数增加(P<0.05,P<0.0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IL-2、TNF-α水平增加(P<0.05,P<0.01),而瘤组织VEGF、MMP2及MMP9表达降低(P<0.01)。结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可以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该作用与提高免疫力及抑制VEGF、MMP2、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消脂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对肠道主要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D12492高脂饲料诱导建立NAFL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药物干预,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LPS)及相关生化指标,取肝脏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结肠内容物中普雷沃氏菌属、梭杆菌属、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主要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PS,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FBG,FINS,HOMA-IR,TC,TG显著降低(P0.01),非诺贝特组血清ALT,AST无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内梭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1),大肠埃希菌数量升高(P0.01);正常组与正消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正消组,消脂汤高、中剂量组梭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升高(P0.05,P0.01),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减少(P0.01);消脂汤低剂量组、非诺贝特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消脂汤能显著改善NAFLD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减轻肝脏脂肪蓄积和炎症反应,可能与其调整肠道菌群,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优势菌群数量的增长相关。  相似文献   

16.
苦豆子总碱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苦豆子总碱(total alkaloid of Sophora alopecuroides,TASA)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荷瘤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苦豆子总碱高、中、低剂量(分别为80,40,20 mg.kg-1)组。连续给药10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10 d后取血,处死小鼠,分离瘤块,计算抑瘤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TNF-α,IL-6的水平。结果:TASA高剂量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P<0.05);TASA各剂量组TNF-α含量与荷瘤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TASA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IL-6含量比荷瘤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苦豆子总碱有抗肿瘤活性,其作用可能与提高荷瘤小鼠血清TNF-α,IL-6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栀子对大鼠肠道菌群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抗生素对照组和栀子高/中/低剂量组,抗生素对照组和栀子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盐酸林可霉素和不同剂量栀子水提物灌胃,正常对照组代以生理盐水,连续14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检测大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菌群数量,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抗生素对照组和栀子中、高剂量组大鼠出现腹泻,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抗生素对照组大鼠肠道内4种菌群数量均发生明显改变(P0.05或P0.01);栀子中、高剂量组大鼠肠杆菌菌群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菌群无明显变化;栀子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栀子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栀子对肠道菌群有一定影响,但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栀子可下调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在不同证候小鼠肾上腺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皮质激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验小鼠及其标准化四诊及辨证方法,对60只正常小鼠与190只H22肝癌荷瘤小鼠予以辨证分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皮质酮、醛固酮含量,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上腺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获得正常无证、正常气盛证、正常气虚证小鼠,以及邪毒壅盛证、邪毒居中证、邪毒微弱证、邪毒气虚证荷瘤小鼠。荷瘤小鼠血清皮质激素显著高于正常小鼠(P<0.05),荷瘤小鼠4个证候组间,以邪毒壅盛证升高最显著(P<0.05)。相对于正常小鼠而言,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6、IL-10、IL-12α、IL-12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在荷瘤小鼠不同证候中表达升高,仅IL-1α和IL-5在荷瘤小鼠中表达下降,而IL-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呈无规律性。其中IL-4与干扰素-α(INF-α)在正常与荷瘤小鼠肾上腺中均未检测到其表达。值得注意的是,邪毒程度越严重者,皮质酮与醛固酮水平及IL-6表达越高,而IL-1β、IL-2、IL-5、IL-12α、IL-12β、TNF-α表达越低。结论荷瘤小鼠血清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可能是在肿瘤慢性应激诱导下,部分细胞因子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其中IL-6可能正向调控邪毒证荷瘤小鼠皮质激素分泌,而IL-1β、IL-2、IL-5、IL-12α、IL-12β、TNF-α则可能起到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气药灌肠途径粪菌移植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大肠湿热型UC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将入选患者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秦颗粒剂口服,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药灌肠途径粪菌移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肠道菌群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候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治疗期间,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雷公藤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干预作用,并分析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DSS诱导的UC小鼠动物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雷公藤低、高剂量组。观察给药后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结肠厚度、结肠病变大体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雷公藤给药后可有效减轻小鼠结肠炎症状,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对UC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菌群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肠道菌群紊乱,菌群丰度降低,经雷公藤治疗之后,肠道菌群的恢复速度加快,与模型组相比,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明显提高,门水平上主要表现为拟杆菌门比例降低,硬壁菌门的升高;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毛螺菌和拟杆菌属的减少。结论雷公藤可以调节UC小鼠菌群的组成,加快菌群的恢复,对UC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