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彤  李积宗 《药学实践杂志》2022,40(4):296-301,313
基因治疗是指通过修饰或操纵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手段。随着载体递送、基因编辑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等难治性疾病的研究,其基因产品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显示出令人惊喜的疗效。大型药企纷纷布局基因治疗领域,同时涌现出大量创新型企业,加入到基因治疗研发的行列,基因治疗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从基因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产业发展、监管政策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因治疗在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罕见病等重大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巨大潜力。基因递送载体是基因治疗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聚乙烯亚胺(PEI)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阳离子基因递送载体,在不同细胞系和转染条件下均展现出稳定高效的基因转染效果,其中PEI25k更被视作基因转染的“黄金标准”。为解决PEI在基因递送中存在的体内转染效率低、细胞毒性大、靶向性低和负载基因溶酶体降解等问题,该文对基于PEI设计构建新型纳米递送系统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高相对分子质量线性PEI、多糖、亲水性的聚合物和右旋糖酐修饰的PEI,交联的低相对分子质量PEI,基于PEI的无机纳米递送载体以及基于PEI的药物与基因共递送载体系统,以期为进一步构建高效低毒的基因递送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一种具有病毒样功能的人工病毒作为基因递送的载体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正在进行中。虽然该技术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有可能对将来的基因治疗产生巨大影响。全世界已进行过1000多次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但成功率很低,而且,目前尚没有一个基因治疗的产品通过FDA批准。造成这种现象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有的基因治疗载体很难将目的DNA递送进靶细胞并在胞核内持续表达,即现有的技术如质粒等细胞的转染率很低。  相似文献   

4.
基因治疗是将外源基因导入人体以纠正基因缺陷的方法,通过转录和翻译实现对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从而合成特异性蛋白治疗相关疾病。质粒DNA是经基因工程改造过的环状DNA分子,其结构简单,具有自主复制能力,可以携带治疗基因导入人体细胞,被广泛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中。目前已上市及正处于临床研究的基于质粒DNA的基因药物包括cambiogenplasmid、Tavo等。对遗传病、恶性肿瘤等适应证,质粒DNA的基因治疗比传统的治疗方案有明显优势。CRISPR-Cas9等相关的质粒基因编辑技术成为质粒DNA类基因治疗的一大研发趋势,基因枪、聚合物纳米载体等递送系统以透皮给药、静脉注射等方式为质粒DNA导入体内提供了更多可能。基于质粒DNA类的基因治疗已成为基因治疗领域的一种理想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共递送抗癌药多柔比星和基因治疗肿瘤可以产生协同治疗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性以及克服多柔比星引起的多药耐药性。共递送抗癌药和基因的纳米载体近年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正在研究的共递送纳米载药体系包括脂质体、纳米粒、胶束等。共递送抗癌药和基因能够弥补抗癌药和基因单独治疗肿瘤的不足,有望进一步研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Ark Therapeutics集团公司宣布向芬兰Lx Therapies有限公司授予独家许可,允许后者使用VEGF—C及VEGF—D基因治疗淋巴系统疾病。同时Ark还许可Lx Therapies使用其专利的腺病毒载体基因-药物生产程序和基因治疗的诀窍以递送基因。  相似文献   

7.
应用非病毒物理方法进行基因递送已成为细胞内基因递送和基因治疗的基本手段。本文总结目前最常用的非病毒物理方法,重点阐述每种基因递送方法的机制,以及治疗应用中的优缺点。本文还对各种方法的技术特点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提高递送效率的改进方法,并简要探讨了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量DNA载体(如质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反义寡核苷酸等)递送外源基因,从而替代缺陷基因,恢复体内正常功能的过程,被称为体内基因调控。病毒介导的基因传递是目前最成功和最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寻找新的基因递送方法十分必要。近年来,化学修饰的mRNA(cmRNA)作为备选载体,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体内的基因递送。本文阐述了采用cmRNA在细胞重编程、组织工程和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以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进行基因治疗的发展概况。方法依据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的文献,对有关以纳米颗粒作为基因递送载体进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行分类、归纳与整理。结果纳米颗粒转运系统能够保护被转运的基因,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并且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显示出一定的缓控释作用。结论纳米颗粒作为基因递送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因治疗在癌症以及遗传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因治疗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将核酸药物精准递送至靶部位。近年来,研究人员致力于将核酸药物负载于水凝胶中,以实现全身或局部的基因递送。水凝胶系统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效的核酸药物负载能力和局部定位控制释放等优势,为核酸药物的递送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实体瘤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凝胶系统作为核酸药物载体的研究,并重点探讨基于水凝胶的核酸药物负载策略,以期为基于水凝胶的核酸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干扰RNA(siRNA)是一个靶向治疗和精确医学的代表性治疗工具,可通过序列特异性的RNA干扰(RNAi)沉默任何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然而,它的治疗前景历来受到体内半衰期短、递送困难和安全问题的限制。非病毒载体介导的药物递送已经成为克服这些局限性的一个成功策略,可实现siRNA在体内的有效递送,高效沉默靶基因。目前,已有多种药物处于临床试验中,4种基于siRNA的新型疗法已获得美国FDA的批准,标志着靶向疗法新时代的开始。该文概述了近年来基于siRNA的非病毒载体递送策略的新进展及其应用,并展望了siRNA药物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因治疗是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生物医学治疗技术,主要涉及载体、目的基因和靶细胞三方面。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得到稳定高效的表达是基因治疗的关键问题,因而选择合适的载体是基因治疗成功的基础。目前应用的载体主要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类,此文就近几年来有关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相对于传统的疾病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这种治疗理念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各种特殊处理的载体导入到机体细胞内,从而发挥目的基因的治疗效果。目前,基因治疗肝癌的过程中,实验经常使用到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载体包裹目的基因转染癌细胞,使得癌细胞受到杀伤或者生长抑制。常使用的基因治疗策略有:①直接或者间接地诱导癌细胞凋亡;②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③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随着对基因表达技术的深入研究,现在的基因治疗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载体具有靶向性、基因表达具有选择性"的基本模式[1]。  相似文献   

14.
蒋琳  刘超 《中国新医药》2004,3(9):69-71
基因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试验之中,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使非胰岛β细胞获得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从而控制血糖.使胰岛素缺乏所致糖尿病的治疗成为可能。基因转移途径并不复杂,主要涉及体内基因转移和回体基因转移两种策略。基因转移方法是基因治疗的基础和关键,一般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尽管每一措施都不尽完善,但近年有关病毒载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扼要介绍了以肺作为靶器官的基因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肺部疾病的基因治疗常用载体、基因转移方法的最新进展。由于肺部具有良好的可及性,基因治疗技术已用于改善两种最普遍的遗传性肺病,肺部疾病的基因治疗将有巨大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基因药物的递送成为药学研究的热点,基因递送载体主要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非病毒基因载体的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转染效率高,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靶向递送基因载体、多功能基因载体、同时载基因与化疗药物的载体、智能基因载体和脂质体等非病毒基因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酪氨酸血症I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以碱基编辑器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被报道用于酪氨酸血症I型的治疗。然而,由于生理屏障的存在,碱基编辑器递送困难。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一种靶向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聚合物-脂质纳米递送系统,用于改善酪氨酸血症I型治疗性核酸药物的递送效率。我们首先合成了一种生物可降解性丙烯酸酯-氨基醇共聚物用于递送碱基编辑器质粒,其转染效率显著优于市售转染试剂Hieff TransTM。随后,共聚物纳米粒与DOPE-PEG-Gal NAc自组装形成聚合物-脂质纳米粒,用于增强纳米粒的肝脏递送效率。在体外转染实验中,包载Fah-p CMV-ABE6.3-EGFP碱基编辑器质粒的聚合物-脂质纳米粒表现出了良好的肝细胞选择性,其转染效率是游离质粒的70倍以上。研究表明,携带肝靶向配体的聚合物-脂质纳米递送系统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性碱基编辑器质粒的肝靶向递送效率并为酪氨酸血症I型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基因载体系统可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利用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以其高转染率和良好靶向性成为肿瘤基因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非病毒载体由于其非免疫性和易于生产性而逐渐引起学者瞩目。基因治疗是一种用正常基因取代缺陷基因的治疗 ,目前主要用于肿瘤治疗 ,同时在基因治疗造血细胞疾病、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方面 ,已在动物试验中取得一定进展。1 基因载体系统本文介绍几种将外源基因引入宿主细胞的转移方法 ,这些方法可使外源基因短期 (数天 )或长期 (数星期或数年 )稳定的表达[1] 。通常可将这些方法分为病毒载…  相似文献   

19.
基因治疗是通过一定的载体或手段将功能性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通过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或是通过外源基因抑制某些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达到治疗的目的。基因载体有2种:病毒载体传递体系和非病毒载体传递体系。病毒载体传递体系因安全问题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多有限制。非病毒载体有着诸多优势,但较低的转染效率限制了其在研究及临床上的应用。本文综述近年来一类基于多糖聚合物设计的非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并阐述其在基因治疗中的优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阳离子脂质体在基因转染载体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基因治疗面临的首要技术问题是基因药物的载体,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主要分为两大类: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可能在体内发生基因的重组或互补,因此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限制了它在临床基因治疗上的应用[1].非病毒载体中发展最为成熟的是阳离子脂质体(cationic liposomes,CL)载体,它具有可自然降解、无免疫原性、可重复转染等优点,迄今已有数十种阳离子脂质体被用于基因转染[2].该项技术目前已成为基因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就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