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及对患者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6例(86眼)硬核白内障患者按照手术切口大小分为研究组(39例,44眼)与对照组(37例,42眼).研究组行1.8 mm微切口同轴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照组行3.0 mm标准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有效超声乳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单纯性白内障老年患者168例,共16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平均视力、角膜平均散光值、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除术后3个月时角膜平均散光值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时期平均视力及角膜平均散光值均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平均视力、角膜平均散光值及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无显著差异,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8 mm微切口的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效果,并与传统3.2 mm普通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进行比较,探讨微切口超乳手术的效果和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白内障手术患者51例(51眼),其中21例(21眼)行1.8 mm微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微切口组),30例(30眼)行3.2 mm普通切口的超乳手术(普通组)。同时,在各组内分别按照晶体核硬度的不同,再划分为中低硬核组(Ⅱ~Ⅲ级核)及高硬核组(Ⅳ~Ⅴ级核)。记录各组中患者术中超声乳化能量及其时间,术后第1天、第1周、第1月进行观察随访,随访检查内容包括裸眼视力、主客观验光、非接触眼压、裂隙灯、眼底镜、角膜地形图。结果 (1)在不考虑手术方式的情况下,中低硬核组术中所使用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明显小于高硬核组(P<0.05);但相同核硬度情况下,微切口组与普通组的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无明显差别(P均>0.05);(2)视力恢复情况:术后第1天,中低硬核组视力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高硬核组(P<0.05),但术后第1周及第1月,视力恢复良好率无明显差别(P>0.05);在相同核硬度的情况下,术后第1天、第1周及术后第1月,微切口组与普通组视力恢复良好率无明显差别(P均>0.05)。(3)术后散光变化:术后第1天及第1周,微切口组明显小于普通组(P<0.05),但术后第1月,两组的散光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与普通切口手术相比,1.8 mm微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早期散光更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0.7mm微切口双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的视觉质量状况。方法选择92例(120眼)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5例(60眼),行常规2.65mm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B组47例(60眼),行0.7mm微切口双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Microphakonit)。分别于术后1d、1周、1个月对两组术眼进行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变化量、角膜像差变化量等视功能检测,比较该四项指标的两组间差异。结果术后1d,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变化量及角膜像差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变化量及角膜像差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角膜像差变化量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视力高于A组,角膜散光及像差变化量<A组。结论0.7mm微切口双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较2.65mm同轴超声乳化手术具有术后视功能恢复快,术源性视觉质量干扰小,术后早期视觉质量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角巩膜缘切口和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角巩膜缘切口,对照组采用透明角膜缘切口,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d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散光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裸眼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程度也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使用改良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吸除的效果显著优于透明角膜缘切口,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好,角膜散光程度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2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2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性及术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变化.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1-7月间所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2例,52眼,核Ⅱ~Ⅳ级.术前、术后1周、1月、3月测量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数.结果:52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前房稳定,手术顺利,术后第二天角膜透明,切口自闭性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一月裸眼视力:≥0.5为39眼,占90.69%;矫正视力≥0.8为36眼,占83.72%;散光检测:术后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2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无需改变现有的手术习惯.术后视力恢复好,切口自闭性好,未发现医源性散光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及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白内障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恢复、眼压变化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 d,对照组视力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术后1 d,对照组眼压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00%)高于观察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眼压和视力恢复,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超声乳化吸除术,观察组采取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内皮细胞数目与眼压水平。并将观察组的100例患者依照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分组,分为<0.05组(n=17),0.05~0.2组(n=56),>0.2组(n=27),分析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的单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的多因素。结果 手术后,两组视力<0.05患者比例均较手术前减少,视力>0.20患者比例均较手术前增加,且观察组视力<0.05患者比例为17.00%,低于对照组(34.00%),视力>0.20患者比例为54.00%,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类4种巩膜隧道外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手术源性散光(SIA)度数和裸眼视力的变化规律,并评价手术效果,研究SIA与切口长度和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40例(240只眼)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在0.00~0.50D之间,循规)分为A、B、C、D 4组,分别以3.2 mm和5.5 mm的平行于角膜缘和反眉型巩膜隧道外切口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角膜曲率,运用Cravy向量分析法计算SIA度数及方向,比较4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SIA度数及裸眼视力.[结果]平均SIA度数和裸眼视力,术后1周A、B组明显优于C、D组(P〈0.05),A和B以及C和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6个月4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3.2 mm巩膜隧道外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SIA 度数小而稳定,早期可获得良好而稳定的裸眼视力;而术后SIA与切口的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将在我院诊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度、眼压和安全性。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度、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水肿、角膜内皮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34-3635
目的探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组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早期应用于老年白内障,能促进术后视力整体恢复,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300例白内障患者(385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190眼,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研究组(150例,195眼,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的前房稳定情况、角膜水肿发生情况、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手术性散光度、房水内炎性介质水平及泪膜功能。结果 两组的角膜褶皱、前房塌陷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研究组的角膜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研究组的手术性散光度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特异性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将20例(25眼)执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患者分为一切口组15只眼,二切口组10只眼,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并且观察术后的并发症和滤过泡的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停用降眼压药2 d后测量眼压,两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均明显降低,一切口组术后平均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切口组术后平均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切口组视力变化总有效率为93.33%,二切口组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u=-0.0398,P=0.9683);两组滤过泡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中的一切口术和二切口术均可有效降低眼压,而且降眼压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手术方法、技巧,手术对眼压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择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正常的白内障患者44例(46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术后反应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3年。结果本组44例(46眼)中,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眼术后5 d内发生高眼压,经药物治疗,眼压恢复正常;其余38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可有效地保护青光眼滤过泡,对眼压无特殊影响,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及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白内障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眼压及视力变化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24 h,观察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可有效恢复老年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控制眼压升高,不良反应较少,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35-136
选取6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视力恢复及眼压变化情况。观察组术后视力4.5以上27例(87.1%),对照组16例(51.6%),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眼压分别为(23.5±7.3)mm Hg、(15.2±2.4)mm Hg,对照组为(22.9±7.6)mm Hg及(14.1±2.1)mm Hg,两组术前及术后眼压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助于视力恢复,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吕先进 《系统医学》2023,(23):89-91+95
目的 探讨硬核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86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予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观察组(n=43)予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周时,观察组视力水平分别为(0.52±0.14)、(0.67±0.1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0、4.334,P<0.05)。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与1周时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硬核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利于患者视力的快速恢复,并可改善角膜散光度,降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1.8mm)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收治84例(92眼)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手术患者,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同时对患者实行系统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随访3个月,92眼中,87只眼(94.6%)与术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余5只眼视力提高不明显。结论青光眼术后行微切口超声乳化,给予患者系统的优质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1.8rain与3.0nlnl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计数的统计分析,探讨白内障微切口(1.8mm)同轴超声乳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60眼)按性别、年龄、视力、白内障的成熟程度配对,每对中随机抽取1例分入A组,另~例分入B两组。A组行透明角膜3.0nlln传统切口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联合博士伦普通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透明角膜1.8rnlTl微切口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联合博士伦超薄型人工晶体即M160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情况。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B组裸眼视力均优于A组,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A、B两组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角膜散光均小于A组(P〈O.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A组与术前相比,散光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己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阶段,B组角膜散光均小于A组(P〈0.05)。在术后各阶段,A、B两组的角膜内皮计数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透明角膜1.8min微切口与3.0mm传统切口相比,尽管两者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没有差异,但后者的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更快、更好,其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2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采用经上方巩膜瓣下非穿透小梁切除结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治疗,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状态及并发症。随机选用同时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患者29例(29眼)做对照。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平均眼压、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平均眼压、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视力、滤过泡形成情况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满意,手术后反应轻,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